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 55 个少数民族中,节日之多,难 以计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 并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中国各民族特色各异的众多节 日,大致可以分为新年节日、生产节日、青年节日、纪念节日、习俗节日 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这些与自然界季节更迭、祈求丰收、崇敬英雄、 谈情说爱、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的节日,是民族历史的活化 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尽管各 民族的节日在日期、内容、意义、过节方式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有 稳定性、群众性、民族性和传承性的共同特点。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 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 种文化现象,也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文化宝库。[1] [编辑本段]节日起源 民族节日多出于民间传说故事,各少数民族人民为纪念故事中的人 和事,产生了本民族的节日。[2]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 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 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 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 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 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

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春节,习俗:沐浴、交友

回族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 荡秋千、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 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 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 大寿)、 回婚节(结婚 60 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 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 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 7 日,即阳历 4 月 13

日—15 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 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 太阳的节日。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 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 12 月 10 日,即“肉 孜节”之后 70 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 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 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 每年正月 25 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 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 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 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 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 1 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 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后来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 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 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 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 和三月三。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 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 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 10 月底或 11 月初择日过侗年。4 月 8 日或 6 月 6 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 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 的花炮节, 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 是正月初三 (农 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 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 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 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 “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 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 20 米的粗大长杆, 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 36 把长刀作为横档, 刀口向上, 谓之刀杆。 正午时刻, 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 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 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 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 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 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 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 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 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 节。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节。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 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 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 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 打烙印。人们在 5 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

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 等活动。 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 诞生于 1985 年。 “乌 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 行,历时三天。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 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 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

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 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 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 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 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 圣纪节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 12 次为 1 年。每年庄稼收 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 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哈尼族 “扎勒特” 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 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 故又称 “译 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

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 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 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 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 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 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 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历时 3—5 天, 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 “耶 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 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 3—5 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 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 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 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 其本民族的特色。 按照拉祜族的历法, 一轮 12 天, 一月 30 天, 一年 12 月, 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 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 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 1 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 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

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

,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 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 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 的联系。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 6 月间举行, 历时 3 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 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 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 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 3 月 22 日 前后)。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 “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

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 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 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 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 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 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 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 两地在农历 6 月初十,山心在 8 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 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 的民族形式 京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氵万)尾、山心、巫头潭吉 4 个自然村。京族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 化类型。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有一部分人自越南 涂山沿海捕鱼

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 4 0 0 多 年的历史。京族过去被称为河)东岸一带。 “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 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 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 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 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 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景颇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 盈江、瑞丽、 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 人有关先后出现了事畜牧业 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有 121357 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

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 地。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达斡尔族长期 和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大部分人兼通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 鄂温克语。江的中间 地带。哈尼族自称很多,有“哈尼”、“卡多”、“(亻爱)尼”、“豪 尼”、“碧约”、“布都”、“白宏”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 族。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20 世纪 50 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 哈萨克族介绍 有人口 1111718 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 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青海等 部分地区。哈萨克族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的“乌孙”。“哈萨克”这一 族称最早见于 15 世纪中叶, 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操突厥语的一些游牧 部落。“哈萨克”这一族称一直沿用至今。据民间传说,意为“战士”,

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属 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现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 珞巴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 55 个少数民族中,节日之多,难 以计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 并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中国各民族特色各异的众多节 日,大致可以分为新年节日、生产节日、青年节日、纪念节日、习俗节日 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这些与自然界季节更迭、祈求丰收、崇敬英雄、 谈情说爱、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的节日,是民族历史的活化 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尽管各 民族的节日在日期、内容、意义、过节方式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有 稳定性、群众性、民族性和传承性的共同特点。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 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 种文化现象,也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文化宝库。[1] [编辑本段]节日起源 民族节日多出于民间传说故事,各少数民族人民为纪念故事中的人 和事,产生了本民族的节日。[2]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 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 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 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 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 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

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春节,习俗:沐浴、交友

回族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 荡秋千、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 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 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 大寿)、 回婚节(结婚 60 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 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 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 7 日,即阳历 4 月 13

日—15 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 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 太阳的节日。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 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 12 月 10 日,即“肉 孜节”之后 70 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 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 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 每年正月 25 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 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 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 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 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 1 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 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后来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 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 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 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 和三月三。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 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 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 10 月底或 11 月初择日过侗年。4 月 8 日或 6 月 6 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 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 的花炮节, 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 是正月初三 (农 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 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 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 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 “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 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 20 米的粗大长杆, 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 36 把长刀作为横档, 刀口向上, 谓之刀杆。 正午时刻, 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 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 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 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 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 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 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 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 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 节。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节。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 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 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 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 打烙印。人们在 5 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

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 等活动。 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 诞生于 1985 年。 “乌 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 行,历时三天。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 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 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

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 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 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 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 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 圣纪节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 12 次为 1 年。每年庄稼收 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 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哈尼族 “扎勒特” 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 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 故又称 “译 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

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 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 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 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 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 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 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历时 3—5 天, 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 “耶 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 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 3—5 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 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 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 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 其本民族的特色。 按照拉祜族的历法, 一轮 12 天, 一月 30 天, 一年 12 月, 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 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 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 1 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 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

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

,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 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 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 的联系。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 6 月间举行, 历时 3 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 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 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 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 3 月 22 日 前后)。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 “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

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 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 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 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 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 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 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 两地在农历 6 月初十,山心在 8 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 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 的民族形式 京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氵万)尾、山心、巫头潭吉 4 个自然村。京族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 化类型。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有一部分人自越南 涂山沿海捕鱼

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 4 0 0 多 年的历史。京族过去被称为河)东岸一带。 “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 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 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 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 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 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景颇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 盈江、瑞丽、 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 人有关先后出现了事畜牧业 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有 121357 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

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 地。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达斡尔族长期 和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大部分人兼通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 鄂温克语。江的中间 地带。哈尼族自称很多,有“哈尼”、“卡多”、“(亻爱)尼”、“豪 尼”、“碧约”、“布都”、“白宏”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 族。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20 世纪 50 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 哈萨克族介绍 有人口 1111718 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 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青海等 部分地区。哈萨克族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的“乌孙”。“哈萨克”这一 族称最早见于 15 世纪中叶, 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操突厥语的一些游牧 部落。“哈萨克”这一族称一直沿用至今。据民间传说,意为“战士”,

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属 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现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 珞巴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


相关文章

  • 民族政策常识问答(答案)
  • 民族政策常识问答复习题 1.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什么 ...查看


  • 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 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1.民族平等政策:2.民族团结政策: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4.社会改革政策:5.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8 ...查看


  • 中国民族政策
  • 中国民族政策 内容摘要: 1. 党的十八大对民族政策的论述 2. 民族政策的内容 3. 民族政策的具体原则 4. 民族政策的特色 5. 对民族政策的总论 关键字: 党的十八大.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繁荣与发展.民族特色 正文: 民族政 ...查看


  • 近些年来元朝蒙古族饮食风俗研究综述
  • 近些年来元朝蒙古族饮食风俗研究综述 摘要: 关键词: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汗国.元朝的疆域非常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 ...查看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提要 一.课程意义: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我国这一国情,在我国各所民族院校及民族自治地方内部分大专院校专门开设 ...查看


  • 民族理论教案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授课教案 第一讲 民族概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2.明确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特点和"两个共同" 主要参考书目: 1.金炳镐 <民族理论通论> ...查看


  • 一年中的节日
  • <一年中的节日>课例 --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二年级下册第三课 一.学科:小学<品德与生活> 二.课例名称:<一年中的节日> 三.执教教师: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一小学:柴惠鹏 四 ...查看


  • 2016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1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 ...查看


  • 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方案
  • 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方案 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省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最新部署上来,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即将 ...查看


  •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