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精神长存

杨善洲精神长存

——学习杨尚洲精神心得体会

杨善洲,1927年生于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先后在施甸县和保山地区任领导职务,1977年起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走了,他留给人们的不仅是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更是岁月磨灭不了的杨善洲精神。

杨善洲一生权为民用。

公车不私用,是杨善洲一直坚持的原则。他的家在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离保山城区有100多公里。时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回家都是自己买车票坐班车到施甸县城,往下的路当时不通车,他就徒步走回大柳水村。他的理 - 1 -

由很简单:“回家是私事,不能用公车!”杨善洲下乡、出差,经常会让人搭乘他的顺风车,唯独自己的亲人例外。他的三女儿有一次从姚关老家到保山读书,正巧杨善洲办完公事也要回保山。她想:“这回爸爸肯定会让我搭顺风车了。”没想到,杨善洲还是不让女儿坐自己的车。他掏出钱,让孩子去买车票,坐班车回到了保山。

杜绝走后门,是杨善洲一贯的风格。杨善洲的大女儿辍学回家务农,乡卫生所、供销社让她去工作,杨善洲不同意。他的二女儿初中毕业后想去参加县上招工考试,但由于户口是农村的,不能报考,就请父亲找找人帮她转成城市户口,杨善洲不同意。后来,二女儿到乡下做了代课教师,通过考试转正,至今一直在施甸乡下小学教书。杨善洲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对拉关系、走后门等社会现象嗤之以鼻。杨善洲不但为自己筑起一道牢固的堤坝,而且还勇于堵塞社会上的洞穴。一次,他听到有人反映:地区某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把在锅炉厂当工人的儿子调到自己所在的机关去了。杨善洲当即找到这位干部去做工作:“你是共产党员,又是老干部,怎么能这样做呢?我们要给人民群众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语重心长地促膝谈心后,这位干部羞愧地说:“我一定把儿子退回原单位去!”这位青工回到厂里后,工作和学习都进步很大。

权为民用,是杨善洲一辈子的承诺。在杨善洲的心里, - 2 -

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们是真正的主人。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有一次,在龙陵县调研,结束时,三人在县委食堂吃了一顿饭,一碗白菜,一碗蒜苗,一碗酸菜炒肉,外加一碗萝卜汤,一共6.5元。秘书去结账,县委书记推辞:“菜很简单,我用我的伙食费去冲抵就行了。”1986年,杨善洲考察大亮山时注意到附近的大山村、里嘎村一带村民饮水非常困难,就和当地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发动人民群众挖沟、修渠引水,缓解了里嘎村人民的人畜饮水问题。大山村一带却因为树木大面积被砍伐,森林覆盖面减少导致山光水枯,无法修渠引水。村民没有水喝,杨善洲老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几次调研后,建议修建小水窖来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并请了巧家县的师傅来帮助建设。工程1986年动工兴建,1987年建成小水窖6个,每个装水80立方米,共计480立方米,初步解决了龙潭寨的饮水问题。

杨善洲一生甘于奉献。

杨善洲时时刻刻想着百姓这个“大家”。 在农转非被誉为“鲤鱼跳龙门”的年代,杨善洲基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大局考虑,促成了保山地委关于教师家属农转非相关政策的出台,解决了杨盈昌等一批骨干教师的家庭困难。而在自己家人的农转非问题上,杨善洲始终不让办理,理由是:大家都去吃商品粮了,谁来种粮食?1986年,保山地委下派到施甸姚关乡 - 3 -

任副乡长的一个年轻人了解到杨善洲在老家的老母亲已经80多岁、全家8口人只有两个劳动力、家里生活实在困难的情况,便跟民政部门商量,买了两百斤粮食送去接济。杨善洲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那个下派干部,并叫家里将粮食送回去,说目前山区还普遍困难,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

杨善洲把奉献视为最大的快乐。2009年底,鉴于老书记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市委、市政府为其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当家人把办好的存折交到他手上时,他开心得合不拢嘴,捧着存折看了又看,说自己从没有拿过这么多钱,还兴致勃勃地和家人商量这笔钱该怎么用,可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是决定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就这样,除了留下4万元给让自己愧疚一生的老伴,他把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用于资助贫困生,6万元捐给林场修缮哨所和昌宁县湾甸乡修建温泉浴池。在地委工作20年,杨善洲长年深入基层,却从未报销过下乡补贴。原保山市总工会主席徐德武在杨善洲身边工作了两年半,坚持给他办理下乡补贴,并开了存折攒起来。1978年杨善洲在大官市林果基地听说当地群众搞林业经济多种经营想养蜜蜂,但是没钱买蜂箱、蜂种时,就问起了徐德武攒的出差费,一问原来已经有400多元了,高兴地说:“这下解决大问题了,你把钱全部给他们,用来买板子打蜂箱,让群 - 4 -

众把蜜蜂养起来。”

杨善洲一生实事为民。

杨善洲干什么工作都喜欢亲力亲为,冲在第一线。他在1975年1月的工作笔记里这样写道:“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正如有的干部说:‘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体会很实在。不然的话,指标再先进,口号再好听,领导不下去,也是老和尚念经,自己念给自己听,群众是不感兴趣的。”

1985年,中央领导同志来保山视察,提出“增百致富”,杨善洲及时召开会议贯彻落实,成立五个工作组,分别到五县区进行调研,研究如何实现“增百致富”。张培光被派到腾冲组,为了完成增百致富的任务,他把往年没有列入农民收入的那部分列入了增百致富的收入里面。杨善洲知道后,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他说:“不要凑数字,要实事求是跟老百姓算账,要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富裕,要帮助老百姓找到一个致富项目,帮助老百姓发展产业,工作作风要扎实,不要图虚名。”

杨善洲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他有句口头禅:“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给杨善洲当过11年秘书的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每次下乡,他都把锄 - 5 -

头带在身边。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他常说,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杨善洲认为自己的使命首先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其次才是自己。于是,他在退休后毅然拒绝了搬至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义务植树造林,每月仅领取70元的生活补助。20多年之后,大亮山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大亮山周边共有4个行政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6个行政村解决了公路交通问题,8个行政村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杨善洲的不懈努力下,大亮山的群众们终于过上了致富的好日子!

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告别人世。他留下话:不开追悼会,不办丧事,遗体火化,如果我的亲朋好友和家属子女想念,就到雪松树下坐一坐吧……杨善洲以自己一生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的榜样。杨善洲精神平凡而伟大,杨善洲虽然走了,他的精神必将长存。

- 6 -

杨善洲精神长存

——学习杨尚洲精神心得体会

杨善洲,1927年生于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先后在施甸县和保山地区任领导职务,1977年起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走了,他留给人们的不仅是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更是岁月磨灭不了的杨善洲精神。

杨善洲一生权为民用。

公车不私用,是杨善洲一直坚持的原则。他的家在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离保山城区有100多公里。时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回家都是自己买车票坐班车到施甸县城,往下的路当时不通车,他就徒步走回大柳水村。他的理 - 1 -

由很简单:“回家是私事,不能用公车!”杨善洲下乡、出差,经常会让人搭乘他的顺风车,唯独自己的亲人例外。他的三女儿有一次从姚关老家到保山读书,正巧杨善洲办完公事也要回保山。她想:“这回爸爸肯定会让我搭顺风车了。”没想到,杨善洲还是不让女儿坐自己的车。他掏出钱,让孩子去买车票,坐班车回到了保山。

杜绝走后门,是杨善洲一贯的风格。杨善洲的大女儿辍学回家务农,乡卫生所、供销社让她去工作,杨善洲不同意。他的二女儿初中毕业后想去参加县上招工考试,但由于户口是农村的,不能报考,就请父亲找找人帮她转成城市户口,杨善洲不同意。后来,二女儿到乡下做了代课教师,通过考试转正,至今一直在施甸乡下小学教书。杨善洲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对拉关系、走后门等社会现象嗤之以鼻。杨善洲不但为自己筑起一道牢固的堤坝,而且还勇于堵塞社会上的洞穴。一次,他听到有人反映:地区某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把在锅炉厂当工人的儿子调到自己所在的机关去了。杨善洲当即找到这位干部去做工作:“你是共产党员,又是老干部,怎么能这样做呢?我们要给人民群众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语重心长地促膝谈心后,这位干部羞愧地说:“我一定把儿子退回原单位去!”这位青工回到厂里后,工作和学习都进步很大。

权为民用,是杨善洲一辈子的承诺。在杨善洲的心里, - 2 -

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们是真正的主人。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有一次,在龙陵县调研,结束时,三人在县委食堂吃了一顿饭,一碗白菜,一碗蒜苗,一碗酸菜炒肉,外加一碗萝卜汤,一共6.5元。秘书去结账,县委书记推辞:“菜很简单,我用我的伙食费去冲抵就行了。”1986年,杨善洲考察大亮山时注意到附近的大山村、里嘎村一带村民饮水非常困难,就和当地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发动人民群众挖沟、修渠引水,缓解了里嘎村人民的人畜饮水问题。大山村一带却因为树木大面积被砍伐,森林覆盖面减少导致山光水枯,无法修渠引水。村民没有水喝,杨善洲老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几次调研后,建议修建小水窖来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并请了巧家县的师傅来帮助建设。工程1986年动工兴建,1987年建成小水窖6个,每个装水80立方米,共计480立方米,初步解决了龙潭寨的饮水问题。

杨善洲一生甘于奉献。

杨善洲时时刻刻想着百姓这个“大家”。 在农转非被誉为“鲤鱼跳龙门”的年代,杨善洲基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大局考虑,促成了保山地委关于教师家属农转非相关政策的出台,解决了杨盈昌等一批骨干教师的家庭困难。而在自己家人的农转非问题上,杨善洲始终不让办理,理由是:大家都去吃商品粮了,谁来种粮食?1986年,保山地委下派到施甸姚关乡 - 3 -

任副乡长的一个年轻人了解到杨善洲在老家的老母亲已经80多岁、全家8口人只有两个劳动力、家里生活实在困难的情况,便跟民政部门商量,买了两百斤粮食送去接济。杨善洲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那个下派干部,并叫家里将粮食送回去,说目前山区还普遍困难,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

杨善洲把奉献视为最大的快乐。2009年底,鉴于老书记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市委、市政府为其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当家人把办好的存折交到他手上时,他开心得合不拢嘴,捧着存折看了又看,说自己从没有拿过这么多钱,还兴致勃勃地和家人商量这笔钱该怎么用,可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是决定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就这样,除了留下4万元给让自己愧疚一生的老伴,他把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用于资助贫困生,6万元捐给林场修缮哨所和昌宁县湾甸乡修建温泉浴池。在地委工作20年,杨善洲长年深入基层,却从未报销过下乡补贴。原保山市总工会主席徐德武在杨善洲身边工作了两年半,坚持给他办理下乡补贴,并开了存折攒起来。1978年杨善洲在大官市林果基地听说当地群众搞林业经济多种经营想养蜜蜂,但是没钱买蜂箱、蜂种时,就问起了徐德武攒的出差费,一问原来已经有400多元了,高兴地说:“这下解决大问题了,你把钱全部给他们,用来买板子打蜂箱,让群 - 4 -

众把蜜蜂养起来。”

杨善洲一生实事为民。

杨善洲干什么工作都喜欢亲力亲为,冲在第一线。他在1975年1月的工作笔记里这样写道:“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正如有的干部说:‘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体会很实在。不然的话,指标再先进,口号再好听,领导不下去,也是老和尚念经,自己念给自己听,群众是不感兴趣的。”

1985年,中央领导同志来保山视察,提出“增百致富”,杨善洲及时召开会议贯彻落实,成立五个工作组,分别到五县区进行调研,研究如何实现“增百致富”。张培光被派到腾冲组,为了完成增百致富的任务,他把往年没有列入农民收入的那部分列入了增百致富的收入里面。杨善洲知道后,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他说:“不要凑数字,要实事求是跟老百姓算账,要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富裕,要帮助老百姓找到一个致富项目,帮助老百姓发展产业,工作作风要扎实,不要图虚名。”

杨善洲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他有句口头禅:“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给杨善洲当过11年秘书的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每次下乡,他都把锄 - 5 -

头带在身边。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他常说,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杨善洲认为自己的使命首先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其次才是自己。于是,他在退休后毅然拒绝了搬至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义务植树造林,每月仅领取70元的生活补助。20多年之后,大亮山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大亮山周边共有4个行政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6个行政村解决了公路交通问题,8个行政村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杨善洲的不懈努力下,大亮山的群众们终于过上了致富的好日子!

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告别人世。他留下话:不开追悼会,不办丧事,遗体火化,如果我的亲朋好友和家属子女想念,就到雪松树下坐一坐吧……杨善洲以自己一生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的榜样。杨善洲精神平凡而伟大,杨善洲虽然走了,他的精神必将长存。

- 6 -


相关文章

  • 五四青年节演讲稿:五四长存 精神不灭
  •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五月,我们将迎来自1919年以来的第93个五四青年节.我们必须先认识什么是五四.在经历93年的风雨后,为何这种精神任然流传着. 在93年前,一群热血的中国青年,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进 ...查看


  • 英魂永驻浩气长存--纪念东北抗联
  • 英魂永驻 浩气长存 当我看到这篇征文时,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英魂永驻.浩气长存"这八个大字.我想或许也只有这八个字才足以形容我们伟大的东北抗日联军先烈们."东北抗联"一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一个曾经让日 ...查看


  • 国旗下的演讲稿:五四长存,精神不灭
  •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五四长存,精神不灭". 五月四日,是五四青年节.1919年4月底,四万万中国人民翘首企盼已久的巴黎和会却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公理", ...查看


  • 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世长存
  • 在雷锋身上我们能体会到他那种先人后己.助人为乐.谦虚笃厚.恪尽职守.艰苦朴素优良品质,又能让我们感到他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我为群众尽了一点应当的义务,党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当我被评为先进工 ...查看


  • 雷锋精神:生命有限,精神长存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用他有限的生命一直验证着这句话.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 ...查看


  • 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永长存
  • 转眼,三月已经无声无息的来到我们身边了.一切还是原样,只不过-- 我望着蓝天白云,心想:雷锋叔叔,您,过的好吗?光阴如箭,转眼已51年了,您助人为乐的精神早已传遍整个华夏之地,每个炎黄子孙都以您为骄傲! 雷锋精神,是不求名利的.51年前,您 ...查看


  • 学雷锋黑板报:雷锋精神长存
  • 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当国家利益遭到损失时,"雷锋们"挺身而出: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雷锋们"倾力相助: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不能统一时," ...查看


  • 让雷峰魂长存
  • 每当提起雷锋这个名字,我就会想起乐于助人这个词语.雷锋有一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笑脸,是一个乐于助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青年.他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想,他灿烂的笑容,就是来自为人民服务的快 ...查看


  • 文学承载的信仰超越大师的生命而长存
  • 早报特约评论员 郑国庆 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2005-10-18 2:59:13 10月17日19时零6分,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1927年,年轻的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踏上现代文学的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