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知识层面上的,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如何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如何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物理量,如何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材的处理:本单元内容可分为两节课处理,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库仑定律的建立和库仑定律的简单运用,侧重点为体会研究物理的方法和研究物理规律建立的一般过程;第二课时为库仑定律的加深理解和运用。   二、学生分析   知识基础分析:(1)掌握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2)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并会简单地运用。(3)会处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并通过偏转角度的变化判断受力的变化。   学习能力分析:(1)学生的观察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初步独立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各个主要细节,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2)具有初步的归纳重点,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3)已经初步具备基础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学法分析: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类比总结,习题巩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2)理解库仑定律;(3)会计算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4)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2)通过对实验方案的制定和操作,加深对研究物理问题一些常用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等实验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生会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2)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的一些常用基本方法。难点:静电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旧知回顾。   教师活动:精心设计本节课涉及的已学内容。课件展示答案。及时对学生回答给出有效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复习完成问题,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简单呈现相关知识点,承接前面所学电荷的相关内容以便为库仑定律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二)设计情境,提出课题。   教师活动:(趣味小实验)请一位同学站到绝缘地毯上,带上粘有铝箔纸的铅丝环。用一个手抓住起电机的一个金属球,教师则慢慢摇动起电机手柄,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学生活动:观察这位学生身上发生的情景,分析得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新奇不解的情境,在提高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的同时,顺势提出课题,促使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在简单层次上“主动发现”。   (三)启发分析,寻找相关量。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用实验定性探究,用感应起电机让两球同时带上电,观察现象。(1)移动铁架台靠近右边带电小球,观察左边小球选线与竖直方向的角度。(2)保持铁架台与右边金属球位置不变,用一不带电金属球接触左边铝箔求,观察悬线与竖直方向的角度。   设置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作用力有哪些影响因素。   问题1:移动铁架台靠近右边的小球时,实验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2:保持铁架台与右边金属球位置不变,用一不带电金属球接触左边铝箔球,小球的摆角是否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3:当保持铁架台与右边金属球位置不变,用一不带电金属球接触左边铝箔球,然后移走金属球,摆角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4:该实验表明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因素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科学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思考,分析得出实验的本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适当点拨,让学生透过实物的表象,抓住本质,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出静电力大小与电荷量和电荷间距之间的定性关系,促进学生对物理规律意义的深刻理解。   (四)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教师活动:(分组实验)教师展示实验装置,提出问题,引导说明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操作,并最终根据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试说明探究方法及分步实施方案?   2.怎样通过观察判断小球所受库仑力的大小?   3.怎样通过改变小球间的距离寻找库仑力与电荷间距r的定量关系?   4.怎样改变小球的带电量?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实验器材和相关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实验设计思路,并说明相关步骤。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填写数据表格,得出实验结论,投影展示实验结果并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使学生在熟悉物理规律生成的过程中,体会常见物理方法及实验设计的分析思路。   (五)类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视频实验)教师播放库仑定律实验视频,引导学生类比万有引力定律得出库仑定律内容,适用条件。   学生活动: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适用条件及引力常量测量方法给出库仑定律适用条件,并分析测量k值的实验设计原理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库仑定律实验”视频,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另一方面类比万有引力常量的测量强化常用的物理思想及方法。   (六)知识建构。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内容。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知识框架,给出学生本节知识系统和物理方法。   六、教学特色   本课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物理规律的生成过程及学生对规律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了演示和分组实验,并最终根据视频实验得出了规律,在落实“实验定律”生成过程精细化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知识层面上的,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如何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如何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物理量,如何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材的处理:本单元内容可分为两节课处理,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库仑定律的建立和库仑定律的简单运用,侧重点为体会研究物理的方法和研究物理规律建立的一般过程;第二课时为库仑定律的加深理解和运用。   二、学生分析   知识基础分析:(1)掌握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2)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并会简单地运用。(3)会处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并通过偏转角度的变化判断受力的变化。   学习能力分析:(1)学生的观察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初步独立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各个主要细节,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2)具有初步的归纳重点,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3)已经初步具备基础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学法分析: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类比总结,习题巩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2)理解库仑定律;(3)会计算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4)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2)通过对实验方案的制定和操作,加深对研究物理问题一些常用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等实验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生会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2)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的一些常用基本方法。难点:静电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旧知回顾。   教师活动:精心设计本节课涉及的已学内容。课件展示答案。及时对学生回答给出有效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复习完成问题,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简单呈现相关知识点,承接前面所学电荷的相关内容以便为库仑定律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二)设计情境,提出课题。   教师活动:(趣味小实验)请一位同学站到绝缘地毯上,带上粘有铝箔纸的铅丝环。用一个手抓住起电机的一个金属球,教师则慢慢摇动起电机手柄,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学生活动:观察这位学生身上发生的情景,分析得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新奇不解的情境,在提高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的同时,顺势提出课题,促使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在简单层次上“主动发现”。   (三)启发分析,寻找相关量。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用实验定性探究,用感应起电机让两球同时带上电,观察现象。(1)移动铁架台靠近右边带电小球,观察左边小球选线与竖直方向的角度。(2)保持铁架台与右边金属球位置不变,用一不带电金属球接触左边铝箔求,观察悬线与竖直方向的角度。   设置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作用力有哪些影响因素。   问题1:移动铁架台靠近右边的小球时,实验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2:保持铁架台与右边金属球位置不变,用一不带电金属球接触左边铝箔球,小球的摆角是否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3:当保持铁架台与右边金属球位置不变,用一不带电金属球接触左边铝箔球,然后移走金属球,摆角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4:该实验表明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因素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科学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思考,分析得出实验的本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适当点拨,让学生透过实物的表象,抓住本质,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出静电力大小与电荷量和电荷间距之间的定性关系,促进学生对物理规律意义的深刻理解。   (四)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教师活动:(分组实验)教师展示实验装置,提出问题,引导说明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操作,并最终根据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试说明探究方法及分步实施方案?   2.怎样通过观察判断小球所受库仑力的大小?   3.怎样通过改变小球间的距离寻找库仑力与电荷间距r的定量关系?   4.怎样改变小球的带电量?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实验器材和相关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实验设计思路,并说明相关步骤。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填写数据表格,得出实验结论,投影展示实验结果并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使学生在熟悉物理规律生成的过程中,体会常见物理方法及实验设计的分析思路。   (五)类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视频实验)教师播放库仑定律实验视频,引导学生类比万有引力定律得出库仑定律内容,适用条件。   学生活动: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适用条件及引力常量测量方法给出库仑定律适用条件,并分析测量k值的实验设计原理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库仑定律实验”视频,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另一方面类比万有引力常量的测量强化常用的物理思想及方法。   (六)知识建构。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内容。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知识框架,给出学生本节知识系统和物理方法。   六、教学特色   本课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物理规律的生成过程及学生对规律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了演示和分组实验,并最终根据视频实验得出了规律,在落实“实验定律”生成过程精细化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章

  •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会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查看


  • "库仑定律"演播教学教案设计
  • "库仑定律"教学教案的设计 库仑定律" 学科 章节名称 物理 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库仑定律 年级 计划学时 高二 1 课时 教学内容说明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 学习电场 ...查看


  • 库仑定律说课稿
  • <库仑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库仑定律". 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库仑定律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 ...查看


  •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5.2011 BeijingElectricPowerCollege 教育论坛囹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吴伟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 ...查看


  • 欧姆定律教案设计
  •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单位: 能较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查看


  •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 楞次定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 高中物理 选修3-2 一.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中的重点与难点而电磁感应在电磁学中又有着重要地位,因此本节是 ...查看


  • [欧姆定律]说课稿
  • 姓名:马雪 学号:20144293 班级:2014级物理教育 <欧姆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反映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 ...查看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说课稿
  • 基尔霍夫定律说课稿 ――李霞 尊敬的评委.老师: ――好. 关于本课题我主要通过PPT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性的认识,理解并掌握这一理论性很强的电路分析基本理论定律及分析方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教学内容的地位及 ...查看


  • 优质课[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材地位: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一章的核心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本章知识的高度总结,又是本章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