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 楞次定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 高中物理 选修3-2
一、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中的重点与难点而电磁感应在电磁学中又有着重要地位,因此本节是这一章中的教学难点。课程标准要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因此,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探究意识。
楞次定律作为本章的第3节内容,与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起,从感应电流的角度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为后面深入地从感应电动势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场、磁场基础知识;已经知道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以及右手螺旋定则;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心理基础与可能产生的思维阻碍:
“楞次定律”其理论的抽象性和知识的复杂性比前面知识高了一个层次.前面学习的“电场”和“磁场”只局限于从“静态场”方面考虑,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由静到动”是一个大的飞跃,学生要难理解得多。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与感应电
流的磁场两者都处于同一个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它们形成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矛盾.在讲授时,如果不明确指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能够理解“楞次定律”,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观念上要有所更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解答有关问题。
(2)理解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反映。 (3)掌握右手定则,认识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及表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解楞次定律并能利用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教学难点:对楞次定律 “阻碍变化” 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
创设情境,教师秉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给与学生充分时
间空间自我观察、假设、讨论、分析、总结,教师适时讲解。
2.学法:
(1)实验观察思考。 (2)分组自主讨论归纳。
六、教学用具
线圈、木板、电源、开关、发光二极管(红、蓝)、条形磁铁、三脚架、导线等。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应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总结楞次定律。通常情况,都是由教师演
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但本节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等等,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归纳、概括、表述等逻辑思维能力。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虽说实物演示最直观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现象,但通过它我们只能看到一
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比如:磁极周围的磁感线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就无能为力了,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两磁场间"阻碍"作用,不仅突出本节的重点,还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定律有一个深刻理解,生动的记忆。
3.充分利用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分组讨论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同时也给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课前设想全面课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对老师的教学机智是个很大的考验。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 楞次定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 高中物理 选修3-2
一、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中的重点与难点而电磁感应在电磁学中又有着重要地位,因此本节是这一章中的教学难点。课程标准要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因此,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探究意识。
楞次定律作为本章的第3节内容,与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起,从感应电流的角度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为后面深入地从感应电动势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场、磁场基础知识;已经知道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以及右手螺旋定则;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心理基础与可能产生的思维阻碍:
“楞次定律”其理论的抽象性和知识的复杂性比前面知识高了一个层次.前面学习的“电场”和“磁场”只局限于从“静态场”方面考虑,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由静到动”是一个大的飞跃,学生要难理解得多。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与感应电
流的磁场两者都处于同一个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它们形成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矛盾.在讲授时,如果不明确指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能够理解“楞次定律”,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观念上要有所更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解答有关问题。
(2)理解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反映。 (3)掌握右手定则,认识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及表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解楞次定律并能利用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教学难点:对楞次定律 “阻碍变化” 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
创设情境,教师秉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给与学生充分时
间空间自我观察、假设、讨论、分析、总结,教师适时讲解。
2.学法:
(1)实验观察思考。 (2)分组自主讨论归纳。
六、教学用具
线圈、木板、电源、开关、发光二极管(红、蓝)、条形磁铁、三脚架、导线等。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应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总结楞次定律。通常情况,都是由教师演
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但本节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等等,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归纳、概括、表述等逻辑思维能力。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虽说实物演示最直观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现象,但通过它我们只能看到一
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比如:磁极周围的磁感线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就无能为力了,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两磁场间"阻碍"作用,不仅突出本节的重点,还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定律有一个深刻理解,生动的记忆。
3.充分利用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分组讨论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同时也给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课前设想全面课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对老师的教学机智是个很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