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案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单位;

能较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小黑板(如图表A表B):请学生分析上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的关系的数据,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将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又该用怎样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述呢?

教师在学生发表看法后,纠正

出现的问题,然后得到准确完整的

结论。指了: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

欧姆定律。

二、新课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

于欧姆定律的内容,学生朗读欧姆

定律的内容,教师板书欧姆定律的内容.

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特别说明定律所反映的“成正比”“成反比”,是有各自的条件的:即在“电压一定”或“电阻一定”时才有的情况。其次欧姆定律中说到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属于同一段导体的.在后面将欧姆定律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用公式来表述,请大家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表述的.(学生看书,教师板书)

教师:欧姆定律的公式中,U、R、I各表示什么?各量各用什么单位?(学生答).这个公式是怎样概括表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呢?我们以导体电阻R一定的情况来说明,若导体两端的电压由U1变为U2时,流过导体电流由I1变为I2,则由(3)式可以写出下面两式,(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板书)将两式相除,即得到(1)式.

板书:R一定时,I1=U1/R I2=U2/R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它的电阻由R1变为R2时,电流由I1变为I2.请同学们由(3)式导出(2)式.(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后,请一个学生说出他的推导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U一定时,I1=U/R1 I2=U/R2

教师:大家看到,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都简洁准确地概括了上节在一定条件下由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且从欧姆定律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知道了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就可求出导体中的电流.所以欧姆定律更全面地反映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现在大家学习到的这个电学的基本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花了近10年的时间,自己制造了测电流的仪器和寻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研究才得到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和上述电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学习欧姆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下面大家看看课本中是怎样运用欧姆定律去解答实际问题的.

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师板书要求,然后巡视指导,提醒学生结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板书的问题:

(1)可以计算的问题:(U、R、I三个量中,知道两个可求其余一个)

(2)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格式:(画出电路图或写出已知条件、求解物理量→写出根据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3)物理量的单位的运用:(若已知量的单位不是伏、安、欧,要先化为伏、安、欧再代入式子计算)

学生按上述问题一个一个分析,归结出在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计算题,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每个问题均有两种解法,由学生发现教师小结。

①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V时,流过它的电流是0.5A.如果流过它的电流变为0.6A,此时它两端的电压U为多大?

②一个电阻箱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把它的电阻调到100Ω时,流过它的电流是60mA.若再调节电阻箱,使流过它的电流变为150mA,此时电阻箱的电阻应是多大?

点拨:欧姆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问题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简捷些.

让学生阅读“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然后分组讨论。

知识深入: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去?

四、总结反思

这节课我们在实验得出的规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欧姆定律.应用欧姆定律,不仅可以定量计算各种电学问题,而且还能简单明了地解释像安培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这类物理问题.今后学习中我们将会接触到这一电学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今天的任务首先是把定律的物理意义真正理解清楚.在作业中一定要注意解答的书写格式,养成简明、正确表达的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参见练习中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的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需要第一节的实验数据作基础,推出欧姆定律的关系式,因此上节的数据的准确对本节有直接的影响。

2、本节教学从实验规律出发,引出定律内容,再把定律的结论与实验的结论对比理解,引出公式。由公式导出两个实验的结论,说明公式也的确是实验结论的概括.这样学生对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就有了切实的理解.对课文开头提出的欧姆定律是“实验结果综合起来”的才会有真切的体会.

2.这节课的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最好设计简单又基础的应用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及变形,熟练书写格式后再设计些深一层次的应用计算,这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更进一步的提高。

3.多采用学生阅读课文,多看例题,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板书,节约了一些教学时间。

4.对公式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的物理量之间的“同时性”,“同体性”,以及的单位的“统一性”。但不可过分强调,以免加深难度。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单位;

能较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小黑板(如图表A表B):请学生分析上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的关系的数据,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将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又该用怎样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述呢?

教师在学生发表看法后,纠正

出现的问题,然后得到准确完整的

结论。指了: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

欧姆定律。

二、新课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

于欧姆定律的内容,学生朗读欧姆

定律的内容,教师板书欧姆定律的内容.

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特别说明定律所反映的“成正比”“成反比”,是有各自的条件的:即在“电压一定”或“电阻一定”时才有的情况。其次欧姆定律中说到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属于同一段导体的.在后面将欧姆定律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用公式来表述,请大家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表述的.(学生看书,教师板书)

教师:欧姆定律的公式中,U、R、I各表示什么?各量各用什么单位?(学生答).这个公式是怎样概括表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呢?我们以导体电阻R一定的情况来说明,若导体两端的电压由U1变为U2时,流过导体电流由I1变为I2,则由(3)式可以写出下面两式,(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板书)将两式相除,即得到(1)式.

板书:R一定时,I1=U1/R I2=U2/R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它的电阻由R1变为R2时,电流由I1变为I2.请同学们由(3)式导出(2)式.(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后,请一个学生说出他的推导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U一定时,I1=U/R1 I2=U/R2

教师:大家看到,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都简洁准确地概括了上节在一定条件下由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且从欧姆定律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知道了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就可求出导体中的电流.所以欧姆定律更全面地反映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现在大家学习到的这个电学的基本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花了近10年的时间,自己制造了测电流的仪器和寻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研究才得到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和上述电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学习欧姆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下面大家看看课本中是怎样运用欧姆定律去解答实际问题的.

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师板书要求,然后巡视指导,提醒学生结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板书的问题:

(1)可以计算的问题:(U、R、I三个量中,知道两个可求其余一个)

(2)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格式:(画出电路图或写出已知条件、求解物理量→写出根据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3)物理量的单位的运用:(若已知量的单位不是伏、安、欧,要先化为伏、安、欧再代入式子计算)

学生按上述问题一个一个分析,归结出在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计算题,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每个问题均有两种解法,由学生发现教师小结。

①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V时,流过它的电流是0.5A.如果流过它的电流变为0.6A,此时它两端的电压U为多大?

②一个电阻箱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把它的电阻调到100Ω时,流过它的电流是60mA.若再调节电阻箱,使流过它的电流变为150mA,此时电阻箱的电阻应是多大?

点拨:欧姆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问题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简捷些.

让学生阅读“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然后分组讨论。

知识深入: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去?

四、总结反思

这节课我们在实验得出的规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欧姆定律.应用欧姆定律,不仅可以定量计算各种电学问题,而且还能简单明了地解释像安培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这类物理问题.今后学习中我们将会接触到这一电学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今天的任务首先是把定律的物理意义真正理解清楚.在作业中一定要注意解答的书写格式,养成简明、正确表达的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参见练习中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的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需要第一节的实验数据作基础,推出欧姆定律的关系式,因此上节的数据的准确对本节有直接的影响。

2、本节教学从实验规律出发,引出定律内容,再把定律的结论与实验的结论对比理解,引出公式。由公式导出两个实验的结论,说明公式也的确是实验结论的概括.这样学生对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就有了切实的理解.对课文开头提出的欧姆定律是“实验结果综合起来”的才会有真切的体会.

2.这节课的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最好设计简单又基础的应用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及变形,熟练书写格式后再设计些深一层次的应用计算,这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更进一步的提高。

3.多采用学生阅读课文,多看例题,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板书,节约了一些教学时间。

4.对公式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的物理量之间的“同时性”,“同体性”,以及的单位的“统一性”。但不可过分强调,以免加深难度。


相关文章

  • 智慧技能的一般教学模型与实验验证
  • 高民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邵瑞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英文标题]AModelofIntellectualSkillInstructionand SomeExperimentEvidences  ...查看


  • "库仑定律"演播教学教案设计
  • "库仑定律"教学教案的设计 库仑定律" 学科 章节名称 物理 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库仑定律 年级 计划学时 高二 1 课时 教学内容说明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 学习电场 ...查看


  • 欧姆定律_教学设计_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导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的计算,学会解答计算题的一 ...查看


  • 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内容: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目标:在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盖斯定律,并学会应用 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进一步巩固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查看


  • 郭海荣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 初中化学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案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郭海荣 单位: 唐山市遵化市第二中学 电话:[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开启化学计算的钥匙,是形成化 ...查看


  •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 <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形成规范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 ...查看


  •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焦耳定律教案
  • <焦耳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②知道焦耳定律 ③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 ...查看


  • 2929.人教版级物理全册 电阻的测量教案
  • 17.3 电阻的测量 1. 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 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知识回顾] 1.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公式是 及推导公式 . . 2.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各是什么 ...查看


  • 教案_机械能守恒定律
  • 第七章 第六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机械能 1.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计算公式:E=EK+EP 二.守恒与相等 1.守恒:如果某一个物理量在某个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物理量在此过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