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自然科学的一次革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b10c5920101fu4z.html

回顾以往,每一场科学的革命都有一个学科一枝独秀,之后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同步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哲学在人类研究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其它学科都依附哲学发展起来,传统科学曾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一开始是力学、物理学,它对化学、天文学、生物科学等其它学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这场变革使我们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客观认识达到了历史上的顶点;之后是生物科学,它促使了人类向深不可测的普遍联系进军,以此为基点,一系列新的学科迎刃而生,如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混沌学等等,这些学科大大丰富了我们对自然的本质认识。显然,带头学科在一个时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够为这个时代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提供框架,即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有了这些框架做支撑,其它学科就能依赖这些框架迅速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从而促进整个人类认识的一次飞跃。那么,在新的时代,新的困难面前,又会是哪一个学科脱颖而出,成为整个自然科学的领头羊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系统科学。不过,现有的系统科学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没有物质的连续性假设,普遍联系无法认识,没有物质的统一性假设,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无法理解,缺乏了这个基础,系统科学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架子。要想使它真正地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从根上重建,在这里,东方哲学将起到核心作用。其中“气一元论”将作为科学全新的基础假设,它不仅告诉我们空间中的物质是统一的、连续的,而且还告诉我们这些物质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理解了这一点,物质和能量就有机地统一起来了,物质是不灭的,它只有组织和离散,能量不过是物质彼此之间紧张程度的一种外在表现。有序的物质密度大,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高,内聚的能量也大,无序的物质密度小,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低,内聚的能量也小,因此,当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时会向外释放能量,而这些释放的能量又会引起连续在周围的无序物质重新组织,自然界的能量就是在连续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变换中流动的。

在以往,人们习惯上把生物称之为生命,把意识看作是人类独有的东西。其实,自然界的物质是统一的,如果人有生命,万物就有生命,如果人有精神,万物就有精神。事实上也正是这样,自然界的物质都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生命力就体现在物质这种紧张和反抗的运动之中,精神就是万物在反抗周围物质压迫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物质反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自然,一则统一的物质,二则统一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有序和无序,三则能量或信息的传递方式——连续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即普遍联系,有了三,物质世界的层次才出现了。由于连续的物质往往是不可观察的,西方科学至今也没有正确认识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更可笑的是,科学家们还根据精密仪器表象上的观察把非线性运动当成线性运动,如电磁波的传递,它的本质是连续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暂态的组织使它表现出粒子性,周期性地有序和无序变换使它表现出波动性。而我们的科学家却把它当成了稳定粒子在虚空中的连续移动,这直接导致了二十世纪物理学在发展上的畸形。

自然界是层次存在的,每一个物质层次都对应着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和一种自然力。如生物的出现和水中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有关,没有水就没有生物,生命力的与众不同也正是由这种差别表现出来的;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符号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关,没有语言符号的积累就没有人类;国家的出现和货币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关,没有货币在人与人之间的转移就没有国家。与这些可观察的生命系统相同,非生物系统也是秩序井然的,原子、原子集合这些生命系统和电磁波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关,星系、星体这些生命系统与引力波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关。自然力也是在系统中统一起来的,物质的组织产生吸引力,物质的离散产生排斥力,而力的大小则取决于等量物质在有序状态和无序状态占有的空间比。

一旦我们明白了自然力的根源,就可以用一种更理性的方式来认识自然。在最大的宇宙问题上,可观察的有限宇宙只是无限宇宙空间中一个暂态的有序结构,只不过有点庞大而已,但它仍然是一个非常有秩序的生命系统。不少人总是根据表象把空间定义为空无一物的和对称的,其实空间是有限宇宙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和原子空间一样,越接近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大,越远离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小,直到它与所依赖生存的更大会宇宙空间相一致。显然,信息从宇宙中心到它的周边都是会发生规律性的红移的,如果忽视了这种信息在不对称空间中传递的变形,就会闹出类似“水中的筷子是弯的”一样的笑话。同样,在对太阳系的认识问题上,作为系统中心的太阳是不可能牺牲自己的质量无私地对外发光发热的,真正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系对银河系空间不对称运动的反抗,太阳的质量应该是在增加,而不是在燃烧自己不断减小。如果我们忽视了太阳系所依赖生存的背景空间,就会闹出“无私奉献”的笑话。

同样,在微观世界,所有的粒子都不过是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不同花样,它们之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只是因为它们最初产生的环境不同。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产生条件,更多花样的粒子也可以被制造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微观的粒子并不是死寂不变的,而在是不断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存在,它们往往寿命极短,很快就会离散开来并向外释放能量,如果环境是对称的,这些释放的能量也会引起周围混沌物质的重新组织,形成一个和原来粒子性质一样的新粒子。如果我们忽视了前后两个粒子之间的混沌状态,就会把它当成一个稳定的粒子看待,从而闹出笑话,如电子的运动就是粒子的生死变换,而不是一个稳定的粒子。

人类世界是最容易让人迷惑的,由于人本性上与周围世界的对立,这使人总是习惯于把自己凌驾在自然之上,否定自然规律的存在。其实,不管是人,还是人类社会,它们都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是物质系统,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同样也是,它们的存在与发展规律与万物是相同的,把它们与物质世界截然分开除了满足人一些虚荣心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相反,否定规律对这些物质系统的决定性作用,还会让人频频违背自然规律,并受到规律的惩罚。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整个宇宙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顺应它的变化就能够得到它的优先支持,使自己迅速发展壮大,违背它的变化就只能受到它的抑制,使自己不断走向衰退和灭亡。人格化的上帝是不存在的,但物质的上帝却是客观存在的,它就是无限广大的自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b10c5920101fu4z.html

回顾以往,每一场科学的革命都有一个学科一枝独秀,之后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同步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哲学在人类研究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其它学科都依附哲学发展起来,传统科学曾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一开始是力学、物理学,它对化学、天文学、生物科学等其它学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这场变革使我们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客观认识达到了历史上的顶点;之后是生物科学,它促使了人类向深不可测的普遍联系进军,以此为基点,一系列新的学科迎刃而生,如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混沌学等等,这些学科大大丰富了我们对自然的本质认识。显然,带头学科在一个时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够为这个时代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提供框架,即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有了这些框架做支撑,其它学科就能依赖这些框架迅速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从而促进整个人类认识的一次飞跃。那么,在新的时代,新的困难面前,又会是哪一个学科脱颖而出,成为整个自然科学的领头羊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系统科学。不过,现有的系统科学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没有物质的连续性假设,普遍联系无法认识,没有物质的统一性假设,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无法理解,缺乏了这个基础,系统科学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架子。要想使它真正地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从根上重建,在这里,东方哲学将起到核心作用。其中“气一元论”将作为科学全新的基础假设,它不仅告诉我们空间中的物质是统一的、连续的,而且还告诉我们这些物质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理解了这一点,物质和能量就有机地统一起来了,物质是不灭的,它只有组织和离散,能量不过是物质彼此之间紧张程度的一种外在表现。有序的物质密度大,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高,内聚的能量也大,无序的物质密度小,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低,内聚的能量也小,因此,当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时会向外释放能量,而这些释放的能量又会引起连续在周围的无序物质重新组织,自然界的能量就是在连续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变换中流动的。

在以往,人们习惯上把生物称之为生命,把意识看作是人类独有的东西。其实,自然界的物质是统一的,如果人有生命,万物就有生命,如果人有精神,万物就有精神。事实上也正是这样,自然界的物质都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生命力就体现在物质这种紧张和反抗的运动之中,精神就是万物在反抗周围物质压迫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物质反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自然,一则统一的物质,二则统一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有序和无序,三则能量或信息的传递方式——连续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即普遍联系,有了三,物质世界的层次才出现了。由于连续的物质往往是不可观察的,西方科学至今也没有正确认识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更可笑的是,科学家们还根据精密仪器表象上的观察把非线性运动当成线性运动,如电磁波的传递,它的本质是连续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暂态的组织使它表现出粒子性,周期性地有序和无序变换使它表现出波动性。而我们的科学家却把它当成了稳定粒子在虚空中的连续移动,这直接导致了二十世纪物理学在发展上的畸形。

自然界是层次存在的,每一个物质层次都对应着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和一种自然力。如生物的出现和水中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有关,没有水就没有生物,生命力的与众不同也正是由这种差别表现出来的;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符号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关,没有语言符号的积累就没有人类;国家的出现和货币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关,没有货币在人与人之间的转移就没有国家。与这些可观察的生命系统相同,非生物系统也是秩序井然的,原子、原子集合这些生命系统和电磁波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关,星系、星体这些生命系统与引力波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关。自然力也是在系统中统一起来的,物质的组织产生吸引力,物质的离散产生排斥力,而力的大小则取决于等量物质在有序状态和无序状态占有的空间比。

一旦我们明白了自然力的根源,就可以用一种更理性的方式来认识自然。在最大的宇宙问题上,可观察的有限宇宙只是无限宇宙空间中一个暂态的有序结构,只不过有点庞大而已,但它仍然是一个非常有秩序的生命系统。不少人总是根据表象把空间定义为空无一物的和对称的,其实空间是有限宇宙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和原子空间一样,越接近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大,越远离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小,直到它与所依赖生存的更大会宇宙空间相一致。显然,信息从宇宙中心到它的周边都是会发生规律性的红移的,如果忽视了这种信息在不对称空间中传递的变形,就会闹出类似“水中的筷子是弯的”一样的笑话。同样,在对太阳系的认识问题上,作为系统中心的太阳是不可能牺牲自己的质量无私地对外发光发热的,真正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系对银河系空间不对称运动的反抗,太阳的质量应该是在增加,而不是在燃烧自己不断减小。如果我们忽视了太阳系所依赖生存的背景空间,就会闹出“无私奉献”的笑话。

同样,在微观世界,所有的粒子都不过是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不同花样,它们之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只是因为它们最初产生的环境不同。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产生条件,更多花样的粒子也可以被制造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微观的粒子并不是死寂不变的,而在是不断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存在,它们往往寿命极短,很快就会离散开来并向外释放能量,如果环境是对称的,这些释放的能量也会引起周围混沌物质的重新组织,形成一个和原来粒子性质一样的新粒子。如果我们忽视了前后两个粒子之间的混沌状态,就会把它当成一个稳定的粒子看待,从而闹出笑话,如电子的运动就是粒子的生死变换,而不是一个稳定的粒子。

人类世界是最容易让人迷惑的,由于人本性上与周围世界的对立,这使人总是习惯于把自己凌驾在自然之上,否定自然规律的存在。其实,不管是人,还是人类社会,它们都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是物质系统,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同样也是,它们的存在与发展规律与万物是相同的,把它们与物质世界截然分开除了满足人一些虚荣心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相反,否定规律对这些物质系统的决定性作用,还会让人频频违背自然规律,并受到规律的惩罚。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整个宇宙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顺应它的变化就能够得到它的优先支持,使自己迅速发展壮大,违背它的变化就只能受到它的抑制,使自己不断走向衰退和灭亡。人格化的上帝是不存在的,但物质的上帝却是客观存在的,它就是无限广大的自然。


相关文章

  • 欧洲近代科学革命
  • 欧洲近代科学革命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第二步是工业革命,第三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后一步则是第三次科学革命.无论是其中哪一步的发生,都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首先是经济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 ...查看


  • 为革命正名--兼驳"告别革命论"
  • 作者:林剑 发布时间:2014-11-18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如果丧失了革命精神,一心想保住既得的成果与满足于现状,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也将消失. 一 20世纪的中国,颇似18世纪的法国,革命几乎是贯穿一个世纪的主旋律.对于大多数中国 ...查看


  • 不应误读与否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
  • [专题名称]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 [专 题 号]A1 [复印期号]2015年01期 [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京)2014年10期第5-14页 [英文标题]Should Not Misread, Deny and Aband ...查看


  • 电气时代的来临
  • 电气时代的来临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政治上的稳定,经济上的繁荣,自然科学的新突破.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等. 3.第二 ...查看


  • 二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 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 ...查看


  • 专题一___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 专题一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揭示及大纲要求 ●考点要求:总体上看,本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成就.特点.影响.②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分析.③科学技术和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越 ...查看


  • 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 摘要: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是发生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方式,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而且对社会.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迎来了高技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且具有 ...查看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 目标与任务: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影响. 难点:理解垄断组织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导学流程] 图说本节知识结构. [感受新知] 结合学案,细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查看


  • 邓心安等:迎接第二次绿色革命 构建新型农业体系
  • 邓心安等:迎接第二次绿色革命 构建新型农业体系 来自:三农研究的博客 摘要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经济"概念与平台的形成与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导致农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第二次绿色革命.为把握第二 ...查看


  • 初三历史冲刺---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
  • 主讲:黄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纪登启 一.中考考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瓦特改进蒸汽机:认识到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作用: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