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世界的形成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试题,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投影:

答:……

这是一艘在美军监督下的苏联货船。时间是1962年10月。这两条船所在的蔚蓝色大海就是著名的加勒比海。这艘货船里装的货物是核导弹。这一事件的背后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1的第二段。

古巴导弹危机缘起于1962年苏联冒险向古巴偷运核导弹。结合材料,请思考:为何美国的反应如此强烈?

播放视频:古巴导弹危机

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P.44~45,找出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基地的位臵。当时苏联的导弹想打中美国,要么必须飞越大西洋,要么必须飞越太平洋,至少要飞行六千公里以上才能打到美国。请同学们再翻到地图册P.46,观察‚古巴导弹危机‛图。如果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结果如何?

答:……

古巴距离美国仅150公里,距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不到1500公里,如果苏联部署导弹,可以在没有预先警告的情况下向美国发动核战。

1962年10月24日,形势进一步恶化,苏联货船可能遭到美军拦截从而引发核大战。

投影:

1962年10月24日,美国舰队封锁了古巴海域。与此同时,美国导弹部队全部奉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美国集结了二战后最庞大的登陆部队准备参战,而且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也进入戒备状态,剑拔弩张地准备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

投影:

请思考:掰手腕说明了什么?两人头上都在冒汗,说明了什么?古巴导弹危机最终结果如何?

答:……

古巴导弹危机是当时美苏两国关系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请使用你认为最恰当的关键词,形容当时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

答:剑拔弩张,紧张,猜忌……

但是在美苏双方的斗争中,有一条底线是双方都不敢触及的,那就是——

答:战争,武装进攻……

也就是双方的对抗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这就是‚冷战‛(Cold War),它的反义词就是‚热战‛(hot war)。

投影:

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国家大战略与对外政策调整——20世纪40—6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然而,谁又能想到,古巴导弹危机之前不到20年,美苏两国领导人还曾经亲密地坐在一起交谈。

投影:

二战期间,不同性质国家的领导人齐肩并坐在一起,为什么?

答:共同抵抗法西斯德国的暴行。

为了消灭纳粹德国这一共同目标,促使苏美英在战时结成了盟友关系。然而,其中的一位却感觉这样坐在一起很尴尬。

投影: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大家想想,为什么丘吉尔会发此感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8的第二段。

答:英国衰落,美、苏强大。

曾几何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可是二战中,英国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财富,以英国为首的西欧衰落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二战后美苏的实力又如何呢?

投影:

美国:

拥有1200多万军队

驻军56个国家

海外拥有484个军事基地

49年以前唯一拥有原子弹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苏联:

苏军总数达1140万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显示巨大能量,国际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如果说当时美国是独占鳌头的话,那么苏联就是空前强大。

随着美国实力的膨胀,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投影: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秩序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

——美国总统杜鲁门

美国要领导世界、称霸世界,谁会是他的障碍呢?

答:苏联。

这是因为,一方面,二战的胜利为苏联赢得了极高的政治威望;另一方面,经过战争锻炼的苏联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苏联是惟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投影:

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最初对共产主义的概念认为是一种国际阴谋,像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

触角则伸到世界上最远的各个角落‛。

——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战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已经决定了盟友关系的脆弱,而首先撒下不和种子的是丘吉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8的课前提示部分。

丘吉尔说:‚我们现在的新的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丘吉尔把昔日并肩作战的盟友视为敌人。苏联很快做出了反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8的‚资料回放‛,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

答:‚危险的行动‛,‚战争挑拨者‛……

继英国的丘吉尔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是怎样看待美苏之间的盟友关系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9的第一段。

杜鲁门的这一演说会对美苏的盟友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盟友关系正式破裂;盟友变为对手……

正如本课第一目的标题‚从盟友到对手‛,美苏之间将会采用什么方式对抗?

答:‚冷战‛。

为什么当时美苏双方不利用庞大的军事力量真刀真枪地打一仗呢?

答:……

投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多,世界人口的80%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1.1亿,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达五千万,其中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了1.1万亿美元,占当时所有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大半。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蓄的财富毁于一旦。世界人民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终于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

假如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请你描述一下你所憧憬的战后世界?

答:和平。

因此‚冷战‛相对于‚热战‛是一种进步。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冷战‛的最初信号,揭开了‚冷战‛的序幕,而杜鲁门主义则标志美苏‚冷战‛全面开始,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美苏关系进入了对抗阶段。

投影:

争锋之一:杜鲁门先声夺人;斯大林以牙还牙

面对杜鲁门的咄咄逼人,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对策?

投影:

随着冷战序幕的拉开,为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1947年在欧洲九国(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法国、意大利)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目的是在各个共产党之间交换情报信息。

——摘编自维基百科

美国把苏联视为对手,美苏‚冷战‛主要在什么地区?

答:欧洲。

二战后的西欧在经济、政治上的形势怎样?

投影: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

——《世界通史》

从这则材料中,大家得出什么信息?

答:经济衰落;社会动荡;工人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资产阶级统治不稳……

美国对抗苏联,必须稳固西欧,扶植西欧。1947年,美国国务卿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抛出了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

投影:

争锋之二:马歇尔巧援欧洲;莫斯科力组互助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马歇尔

这里的‚合理经济‛和‚自由制度‛分别指什么?

答:‚合理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119‚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宣传画‛,图中的ERP就是欧洲经济援助计划(马歇尔计划)的缩写。这幅图片提供了哪些信息?

答:……

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投影: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红色代表了各国各自接受的援助相对数量)

从1948年到1951年,美国向欧洲国家提供了131亿美元的援助。

答:马歇尔计划促进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

因此丘吉尔说:‚马歇尔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援助。‛但英国的外交大臣艾登却说:‚美国不是没有私心的。‛美国有什么‚私心‛呢?

投影:

你能从宣传画中得出什么结论?

答:开花的小树代表的是西欧;树长出新叶,开了花,新叶、花代表了生机、希望、活力,说明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苏了。马歇尔计划实施前欧洲是一个瘦弱的树干,夹板代表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夹板既有扶植的作用,也有限制、束缚的意思。

马歇尔计划起到了扶植和控制欧洲的双重作用,除此之外,还会有别的作用吗?

答:可以拉拢关系,当你接受了别人的援助,你肯定要感谢人家。所以,美国和西欧国家关系就非常好。而且,这些国家就在苏联和东欧的旁边,当美国与苏联发生冲突时,肯定站在美国一边。

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运动,形成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将西欧纳入美国经济、纳入美国对抗苏联的轨道上。那么,苏联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答:成立经互会。

经互会的建立,形成以苏联为主导的封闭的经济体系。世界经济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经济体系,这不利于世界的发展。

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对苏联‚冷战‛的宣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实施。而在军事上的对抗则是成立北约。

投影:

争锋之三:组北约,‚北美牛‛志在必得;会华沙,‚俄国熊‛针锋相对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0的‚学思之窗‛,思考:两个条约有没有共同之处?

答: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攻击,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包括武力)。

而两个集团内部都有一个实力强大的操纵国——北约是美国,华约是苏联。所以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两大阵营内部分别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至此,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这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以‚冷战‛为主要特征的两级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什么?它造成了德国分裂(1949年)、朝鲜分裂(1948年)和朝鲜战争(1950—1953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以及越南战争(1961—1973年)。

投影:‚你好!爸爸‛

这张‚你好!爸爸‛的照片记载着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1961年8月12日,星期六,住在东柏林的这位母亲希尔维亚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西柏林看望父母。她做梦也没想到,第二天醒来后,一道墙从此分开了他们的家庭……她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还在那边。孩子想念父亲,妻子思念丈夫,没有别的办法,希尔维亚只能每天抱着孩子来到墙边,来到能看到丈夫下班时经过的地方,向墙的那边张望,孩子远远地向

路过的男人大声喊‚你好!爸爸‛。

柏林墙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分裂,对于普通的家庭则意味着创伤。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0的第二段和‚历史纵横‛。

一堵柏林墙人为地把一个民族一分为二,冷战期间,还有没有类似柏林墙一样有形或者无形的‚墙‛呢?

答:三八线,北纬17°线……

三八线导致了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战争,北纬17°线则跟越南战争有关。

朝鲜分裂的原因——美苏‚冷战‛。影响——造成朝鲜分裂至今,是今天半岛危机的历史根源;朝鲜战争给亚洲人民和美国人民带来灾难;造成亚洲局势的动荡不安;全面‚冷战‛中存在着局部热战;……

越南战争的原因——美苏‚冷战‛。影响——给亚洲人民和美国人民带来灾难;造成亚洲局势的动荡不安;全面‚冷战‛中存在着局部热战;……

从两极对峙的主要表现,分析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总特点是什么?

答: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冷战‛对峙的重点在欧洲,‚热战‛的重点在亚洲)。 但是‚冷战‛并非一无是处。

投影:

在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美苏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防止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发生是古巴导弹危机最后得以平息的根本原因。

——刘金质《冷战史》(上卷)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提取出哪些信息?

答:……

‚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危机双方在避免核大战问题上存在共识,‚要共识,搁臵分歧‛是化解危机的先决条件;通过信件和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双方通过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的对话,互相了解了对方的意图,防止了战争的悲剧,‚要对话,不要对抗‛是化解危机的必要途径;‚美苏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防止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发生‛,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这里既有人道的考虑:核战争会带来人类的毁灭,也有理性的考虑:双方的核力量都足以对对方造成致命的伤害,可见力量的均衡是防止世界战争的有效机制,‚要多级,避免单极‛。

通过以上事例的解读,你如何评价‚冷战‛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客观上产生积极影响: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参考了郑晓芳老师的《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必修Ⅰ第25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1~2期)和赵利剑老师的《借助史料 激活思维——以〈两极世界的形成〉为例》(《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120页‚学思之窗‛

答:‚北约‛和‚华约‛的主要内容中都规定了如果本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的情况,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这说明这两大集团都采取了相似的手段来应付对方可能给本集团带来的打击。又由于这两个集团内部都有一个实力强大的操纵国,因此,‚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为,两大阵营内部分别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随着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在欧洲直接形成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武装对峙局面。这将对欧洲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同时双方在长期的对峙中为了加强自身的对抗力量将会使得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又会进一步加剧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的可能性。但由于实力基本均衡,而且,欧洲对于美苏两国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地区,因此任何一方都恐难轻易挑起直接的武装冲突,于是,欧洲局势也有保持一种‚刺刀下的和平‛

的可能性。因此,从这样的意义来看,北约和华约对于本集团内部盟国的安全乃至于欧洲地区的安全都各自起到了集体防御的价值。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试题,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投影:

答:……

这是一艘在美军监督下的苏联货船。时间是1962年10月。这两条船所在的蔚蓝色大海就是著名的加勒比海。这艘货船里装的货物是核导弹。这一事件的背后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1的第二段。

古巴导弹危机缘起于1962年苏联冒险向古巴偷运核导弹。结合材料,请思考:为何美国的反应如此强烈?

播放视频:古巴导弹危机

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P.44~45,找出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基地的位臵。当时苏联的导弹想打中美国,要么必须飞越大西洋,要么必须飞越太平洋,至少要飞行六千公里以上才能打到美国。请同学们再翻到地图册P.46,观察‚古巴导弹危机‛图。如果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结果如何?

答:……

古巴距离美国仅150公里,距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不到1500公里,如果苏联部署导弹,可以在没有预先警告的情况下向美国发动核战。

1962年10月24日,形势进一步恶化,苏联货船可能遭到美军拦截从而引发核大战。

投影:

1962年10月24日,美国舰队封锁了古巴海域。与此同时,美国导弹部队全部奉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美国集结了二战后最庞大的登陆部队准备参战,而且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也进入戒备状态,剑拔弩张地准备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

投影:

请思考:掰手腕说明了什么?两人头上都在冒汗,说明了什么?古巴导弹危机最终结果如何?

答:……

古巴导弹危机是当时美苏两国关系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请使用你认为最恰当的关键词,形容当时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

答:剑拔弩张,紧张,猜忌……

但是在美苏双方的斗争中,有一条底线是双方都不敢触及的,那就是——

答:战争,武装进攻……

也就是双方的对抗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这就是‚冷战‛(Cold War),它的反义词就是‚热战‛(hot war)。

投影:

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国家大战略与对外政策调整——20世纪40—6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然而,谁又能想到,古巴导弹危机之前不到20年,美苏两国领导人还曾经亲密地坐在一起交谈。

投影:

二战期间,不同性质国家的领导人齐肩并坐在一起,为什么?

答:共同抵抗法西斯德国的暴行。

为了消灭纳粹德国这一共同目标,促使苏美英在战时结成了盟友关系。然而,其中的一位却感觉这样坐在一起很尴尬。

投影: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大家想想,为什么丘吉尔会发此感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8的第二段。

答:英国衰落,美、苏强大。

曾几何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可是二战中,英国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财富,以英国为首的西欧衰落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二战后美苏的实力又如何呢?

投影:

美国:

拥有1200多万军队

驻军56个国家

海外拥有484个军事基地

49年以前唯一拥有原子弹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苏联:

苏军总数达1140万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显示巨大能量,国际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如果说当时美国是独占鳌头的话,那么苏联就是空前强大。

随着美国实力的膨胀,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投影: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秩序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

——美国总统杜鲁门

美国要领导世界、称霸世界,谁会是他的障碍呢?

答:苏联。

这是因为,一方面,二战的胜利为苏联赢得了极高的政治威望;另一方面,经过战争锻炼的苏联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苏联是惟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投影:

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最初对共产主义的概念认为是一种国际阴谋,像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

触角则伸到世界上最远的各个角落‛。

——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战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已经决定了盟友关系的脆弱,而首先撒下不和种子的是丘吉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8的课前提示部分。

丘吉尔说:‚我们现在的新的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丘吉尔把昔日并肩作战的盟友视为敌人。苏联很快做出了反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8的‚资料回放‛,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

答:‚危险的行动‛,‚战争挑拨者‛……

继英国的丘吉尔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是怎样看待美苏之间的盟友关系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9的第一段。

杜鲁门的这一演说会对美苏的盟友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盟友关系正式破裂;盟友变为对手……

正如本课第一目的标题‚从盟友到对手‛,美苏之间将会采用什么方式对抗?

答:‚冷战‛。

为什么当时美苏双方不利用庞大的军事力量真刀真枪地打一仗呢?

答:……

投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多,世界人口的80%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1.1亿,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达五千万,其中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了1.1万亿美元,占当时所有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大半。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蓄的财富毁于一旦。世界人民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终于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

假如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请你描述一下你所憧憬的战后世界?

答:和平。

因此‚冷战‛相对于‚热战‛是一种进步。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冷战‛的最初信号,揭开了‚冷战‛的序幕,而杜鲁门主义则标志美苏‚冷战‛全面开始,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美苏关系进入了对抗阶段。

投影:

争锋之一:杜鲁门先声夺人;斯大林以牙还牙

面对杜鲁门的咄咄逼人,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对策?

投影:

随着冷战序幕的拉开,为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1947年在欧洲九国(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法国、意大利)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目的是在各个共产党之间交换情报信息。

——摘编自维基百科

美国把苏联视为对手,美苏‚冷战‛主要在什么地区?

答:欧洲。

二战后的西欧在经济、政治上的形势怎样?

投影: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

——《世界通史》

从这则材料中,大家得出什么信息?

答:经济衰落;社会动荡;工人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资产阶级统治不稳……

美国对抗苏联,必须稳固西欧,扶植西欧。1947年,美国国务卿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抛出了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

投影:

争锋之二:马歇尔巧援欧洲;莫斯科力组互助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马歇尔

这里的‚合理经济‛和‚自由制度‛分别指什么?

答:‚合理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119‚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宣传画‛,图中的ERP就是欧洲经济援助计划(马歇尔计划)的缩写。这幅图片提供了哪些信息?

答:……

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投影: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红色代表了各国各自接受的援助相对数量)

从1948年到1951年,美国向欧洲国家提供了131亿美元的援助。

答:马歇尔计划促进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

因此丘吉尔说:‚马歇尔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援助。‛但英国的外交大臣艾登却说:‚美国不是没有私心的。‛美国有什么‚私心‛呢?

投影:

你能从宣传画中得出什么结论?

答:开花的小树代表的是西欧;树长出新叶,开了花,新叶、花代表了生机、希望、活力,说明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苏了。马歇尔计划实施前欧洲是一个瘦弱的树干,夹板代表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夹板既有扶植的作用,也有限制、束缚的意思。

马歇尔计划起到了扶植和控制欧洲的双重作用,除此之外,还会有别的作用吗?

答:可以拉拢关系,当你接受了别人的援助,你肯定要感谢人家。所以,美国和西欧国家关系就非常好。而且,这些国家就在苏联和东欧的旁边,当美国与苏联发生冲突时,肯定站在美国一边。

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运动,形成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将西欧纳入美国经济、纳入美国对抗苏联的轨道上。那么,苏联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答:成立经互会。

经互会的建立,形成以苏联为主导的封闭的经济体系。世界经济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经济体系,这不利于世界的发展。

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对苏联‚冷战‛的宣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实施。而在军事上的对抗则是成立北约。

投影:

争锋之三:组北约,‚北美牛‛志在必得;会华沙,‚俄国熊‛针锋相对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0的‚学思之窗‛,思考:两个条约有没有共同之处?

答: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攻击,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包括武力)。

而两个集团内部都有一个实力强大的操纵国——北约是美国,华约是苏联。所以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两大阵营内部分别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至此,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这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以‚冷战‛为主要特征的两级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什么?它造成了德国分裂(1949年)、朝鲜分裂(1948年)和朝鲜战争(1950—1953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以及越南战争(1961—1973年)。

投影:‚你好!爸爸‛

这张‚你好!爸爸‛的照片记载着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1961年8月12日,星期六,住在东柏林的这位母亲希尔维亚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西柏林看望父母。她做梦也没想到,第二天醒来后,一道墙从此分开了他们的家庭……她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还在那边。孩子想念父亲,妻子思念丈夫,没有别的办法,希尔维亚只能每天抱着孩子来到墙边,来到能看到丈夫下班时经过的地方,向墙的那边张望,孩子远远地向

路过的男人大声喊‚你好!爸爸‛。

柏林墙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分裂,对于普通的家庭则意味着创伤。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0的第二段和‚历史纵横‛。

一堵柏林墙人为地把一个民族一分为二,冷战期间,还有没有类似柏林墙一样有形或者无形的‚墙‛呢?

答:三八线,北纬17°线……

三八线导致了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战争,北纬17°线则跟越南战争有关。

朝鲜分裂的原因——美苏‚冷战‛。影响——造成朝鲜分裂至今,是今天半岛危机的历史根源;朝鲜战争给亚洲人民和美国人民带来灾难;造成亚洲局势的动荡不安;全面‚冷战‛中存在着局部热战;……

越南战争的原因——美苏‚冷战‛。影响——给亚洲人民和美国人民带来灾难;造成亚洲局势的动荡不安;全面‚冷战‛中存在着局部热战;……

从两极对峙的主要表现,分析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总特点是什么?

答: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冷战‛对峙的重点在欧洲,‚热战‛的重点在亚洲)。 但是‚冷战‛并非一无是处。

投影:

在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美苏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防止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发生是古巴导弹危机最后得以平息的根本原因。

——刘金质《冷战史》(上卷)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提取出哪些信息?

答:……

‚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危机双方在避免核大战问题上存在共识,‚要共识,搁臵分歧‛是化解危机的先决条件;通过信件和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双方通过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的对话,互相了解了对方的意图,防止了战争的悲剧,‚要对话,不要对抗‛是化解危机的必要途径;‚美苏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防止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发生‛,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这里既有人道的考虑:核战争会带来人类的毁灭,也有理性的考虑:双方的核力量都足以对对方造成致命的伤害,可见力量的均衡是防止世界战争的有效机制,‚要多级,避免单极‛。

通过以上事例的解读,你如何评价‚冷战‛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客观上产生积极影响: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参考了郑晓芳老师的《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必修Ⅰ第25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1~2期)和赵利剑老师的《借助史料 激活思维——以〈两极世界的形成〉为例》(《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120页‚学思之窗‛

答:‚北约‛和‚华约‛的主要内容中都规定了如果本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的情况,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这说明这两大集团都采取了相似的手段来应付对方可能给本集团带来的打击。又由于这两个集团内部都有一个实力强大的操纵国,因此,‚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为,两大阵营内部分别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随着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在欧洲直接形成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武装对峙局面。这将对欧洲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同时双方在长期的对峙中为了加强自身的对抗力量将会使得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又会进一步加剧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的可能性。但由于实力基本均衡,而且,欧洲对于美苏两国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地区,因此任何一方都恐难轻易挑起直接的武装冲突,于是,欧洲局势也有保持一种‚刺刀下的和平‛

的可能性。因此,从这样的意义来看,北约和华约对于本集团内部盟国的安全乃至于欧洲地区的安全都各自起到了集体防御的价值。


相关文章

  •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 两极格局是指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中 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后来演 变为美苏争霸的国际关系格局.笔者对战后两极 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终结作以整理,以帮助同学们 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 ...查看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标要求 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 ...查看


  • 高一历史导与练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导与练(新人教版必修1)
  • 必修1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导与练 [重点讲解]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特点及影响 雅尔塔体系是指1943年底至1946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到战后初期雅尔塔会议前后,以美苏为主的大国间所达成的一系列有关战后国 ...查看


  • 世界格局多极化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 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 出台. 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 ...查看


  •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4]
  •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 (1)掌握以下基本概念:欧共体.不结盟运动: ...查看


  • 试析雅尔塔体系
  • 试析雅尔塔体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基本要素 1.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 ...查看


  •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世界近代史(下) 第六学习主题 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二学时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并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 2.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 ...查看


  • 专题四 一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详细备课资料)
  • 专题四 一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详细备课资料) 战争改变了一切,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苏联空前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和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强国.具体说一下世界主要力量的变化情况. ...查看


  • 美苏争锋 教案
  •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 苏 争 锋 (一)学习目标 内容标准: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和具体表现. 知识与能力:从多维的角度辨证地认识美苏冷战的二战以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 ...查看


  • 高一必修一历史专题九美苏冷战
  •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 了解雅尔塔体制: 2. 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3. 了解德国的分裂: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