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人生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张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中,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丰富实在的借鉴素材。通过阅读《我的语文人生》,也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岗位有了诸多新认识,并且在本学期的亲身学习实践中,生出少许感悟。

放眼如今,自我从业以来,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白热化之际,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了我们的一些观摩课、研究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以为,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 、习惯好。 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 、热情高。 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

3 、会读书。 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初为人师的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只有满腔的热情,却缺乏应有的丰富经验。正当我苦脑之际,同事推荐我拜读《我的语文人生》一书。读了张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之后,让我才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信习,且对张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他那深刻的教育思想,丰富的创新实践,高尚的人格,执著的追求一次次给我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动。

张老师说:“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要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闪烁靓丽的光彩,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感动自己,然后再通过教学去感动学生。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心与心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才有可能焕发。”我说我不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也是因为我只是在教书,在教知识。而语文是生活的,是人的语文,是灵动的语文。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启迪儿童的灵性,诱发悟性,激发创造性,培养对人的理解、关心和信任;另一方面要站在深厚的母语文化的土壤上,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语言绝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是生命和文化的载体。学习语文,是促进孩子们人格生成和完善的过程。回想我的课堂,也有那么几篇课文的教学是打动人心的,更多的是教师自己感动了,投入了,而学生的情感总没那么到位,那么投入。就是公开课也这样。是我太苛求完美呢,还是„„

我想,关键的问题还是在我,在教师。我们总觉得学生这不行,那不行,上课发言胆子小,学习基础差,没有城里的孩子条件好,家长也没有城里人重视。可是,从我们教师身上,我们去找过原因吗?张老师的教学,寻求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作者的思路、学生的学路、教师的教路三路整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我知道新世纪,教育有了全新的内涵,教师的职能远远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顺应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展示教师的多重角色。因此,我也用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 这句话勉励自己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语文能让孩子们幸福,能让他们在快乐地运用中全面提升着语文素养。”张老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他这儿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让学生编书,激活

学生的潜能;制定口语训练卡,开设谈天说地课、玩玩说说课,以活动为平台让孩子们接触社会,学习劳动,把玩进行到底;开发生活资源,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化„„和张老师相比,我没有他那份对教育的挚爱,没有那种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精神。我不会刻苦地钻研教材,常常是上课前看看教材,看看教案,就走进课堂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我这样的课堂教学,和张老师“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着力的是学生基本的道德情感和语言文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讲究的是教学效率的提高”的课堂教学真是天壤之别。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一口吃一个胖子是不可能的。理念是正确的,思路是科学的,坚持实践,许许多多的语言行为就会慢慢变成习惯,而更多相关的习惯将自然而然地促进能力的提高,并促成语文素养的养成。”对学生是如此,对我们教师也是如此。

张老师的敬业爱岗,勤奋进取,求实务实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也激励我去谱写自己的教学人生。 初闻张化万老师大名,是因为他是校友虞大明老师的师傅,读虞大明老师的《走过十年》,佩服他的年轻有为之余更羡慕他有这位名师指点的幸运。读了张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之后,我才对张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他那深刻的教育思想,丰富的创新实践,高尚的人格,执著的追求一次次给我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动。和张老师相比,我只能自行惭愧,感觉自己好像17年里没有好好地教过书,没有当好一名语文老师,虽然看起来自己很敬业,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几点。

感受之一:以生为本,更新理念

张老师是一名教育家,他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站在学科本位的角度,去压抑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可能我们会暂时获得几个分数的提高,但失去的却是孩子的兴趣和理想,是孩子快乐童年和今后得以发展的人生平台。”张老师的话是那么中肯。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抓教学质量无可非议,可是老师理解起来就比较片面。为了考个好成绩,教师让学生演练各种试卷,进行各种应试的训练。体育课、音乐课等技能课只能靠边站。身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有很多教师无奈充当了其中的一员。因为如果你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成绩,尽管课堂创新、改革,别人也是不会认同你的。

我佩服张老师的勇气,敢于承受别人的屈解。我们是否也要像张老师所说的那样,反思自己的教育评价观念:重塑教育评价标准,着眼于“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学习增长能力,认知发展素质、人性道德水平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毕竟,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所要经历得更多的不是文化的考试,而是“做人”的考问。虽然古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时代在发展,在变化,让儿童快乐地生活,促进他们一生的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以学生为本,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

感受之二: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张老师说:“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要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闪烁靓丽的光彩,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感动自己,然后再通过教学去感动学生。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心与心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才有可能焕发。”我说我不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也是因为我只是在教书,在教知识。而语文是生活的,是人的语文,是灵动的语文。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启迪儿童的灵性,诱发悟性,激发创造性,培养对人的理解、关心和信任;另一方面要站在深厚的母语文化的土壤上,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语言绝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是生命和文化的载体。学习语文,是促进孩子们人格生成和完善的过程。回想我的课堂,也有那么几篇课文的教学是打动人心的,更多的是教师自己感动了,投入了,而学生的情感总没那么到位,那么投入。就是公开课也这样。是我太苛求完美呢,还是……

我想,关键的问题还是在我,在教师。我们总觉得学生这不行,那不行,上课发言胆子小,学习基础差,没有城里的孩子条件好,家长也没有城里人重视。可是,从我们教师身上,我们去找过原因吗?张老师的教学,寻求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作者的思路、学生的学路、教师的教路三路整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我知道新世纪,教育有了全新的内涵,教师的职能远远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顺应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展示教师的多重角色。因此,我也用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 这句话勉励自己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感受之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语文能让孩子们幸福,能让他们在快乐地运用中全面提升着语文素养。”张老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他这儿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让学生编书,激活学生的潜能;制定口语训练卡,开设谈天说地课、玩玩说说课,以活动为平台让孩子们接触社会,学习劳动,把玩进行到底;开发生活资源,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化……和张老师相比,我没有他那份对教育的挚爱,没有

那种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精神。我不会刻苦地钻研教材,常常是上课前看看教材,看看教案,就走进课堂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我这样的课堂教学,和张老师“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着力的是学生基本的道德情感和语言文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讲究的是教学效率的提高”的课堂教学真是天壤之别。

我羡慕孩子们有这样一位语文教师,也为自己、研修班的同学们有这样一位导师而庆幸。这是我们一生学不完的知识。张老师也告诉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才是做学员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像虞大明对自己的不断否定,对导师的不断超越,“坐下来读书,钻进去思考,沉下去实验”,像曹晓红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我无法达到这些名师的境界,也不可能取得他们那样辉煌的成绩,但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告别惰性,像他们那样敢于不断实践、不断超越,跌倒后又坚强地爬起,继续丰富和超越自己。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一口吃一个胖子是不可能的。理念是正确的,思路是科学的,坚持实践,许许多多的语言行为就会慢慢变成习惯,而更多相关的习惯将自然而然地促进能力的提高,并促成语文素养的养成。”对学生是如此,对我们教师也是如此。

张老师的敬业爱岗,勤奋进取,求实务实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也激励我去谱写自己的教学人生。

我也开始“迷恋”起孩子们的成长了 ——迷恋人的成长读后感 :

作为一位教育者,做到关心学生的成长已经不易,要做到“迷恋”更是不易。读了《迷恋人的成长》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20位教师对自己的教育事业的如痴如醉;感受到了他们对人成长的感叹与眷恋;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与激情。这本书带给我无数的启发与感动。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是繁琐的,是忙碌的,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动也是无限的。有时哪怕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亲手制作的小小礼物,也能让我们欣喜半天。

我将张文质老师迷人的教育理想再一次记录在这里: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位学生开始,从善待每一位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要求开始,从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开始,从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开始,从期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开始。

班里有一个叫小昊的男生,他在我的眼里是一个“怪才”,语文成绩很不错,字写得漂亮,语言表达能力强,喜欢写作,甚至对写书感上了兴趣;电脑操作能力强,作出来的ppt人人称赞。但是,有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不做数学作业与英语作业,课堂上屡屡破坏纪律,不是抓女生辫子,就是把书掀得哗啦啦响,甚至经常做一些怪腔,引起全班哄堂大笑。为班主任的我,虽多次疾言厉色地批评他,制止他种种不良行为,也曾多次联手家长力数弊端,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直到他边流泪边写下深刻的检讨。在深感解恨、获得心理平衡之余,我才发现又做了一次无用功。他不仅依然我行我素,而且变本加厉了,真让人头疼。 万物皆有源,我自己深感没有对症下药,没有了解他真实的想法。如何走进他的心灵?一次,我布置了题为《说说心里话》的周记,要求:写真心话,如实记录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烦恼、喜悦、忧愁。果然收到了他的一篇让我既高兴又震惊的文章:“其实,我不想和老师作对,只希望你们能多看我的优点,不要用有色眼镜看我。我需要引起大家都关注,可是班里没人理解我,同学老说我是猪,是班级的灾难之星。因此我只能通过捣乱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也有自尊,可你们都瞧不起我,我也来害害你们,让你们尝尝被侮辱的后果,让你们学得不安稳。”

这是一种很偏激的逆反心理,看着触目惊心的话语,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心病还要心药医。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一句话:当一个人不能从积极的行为上获得他人的理解、关注时,就会在消极的行为上争取应得到的关注、重视。

关注,是一个最容易做到又最难实现的话题。试想一开始我们固守“严师出高徒”的古训,抓助他的小辫子,一味批评、训斥,逼其就范,结果注定要失败,导致你越批评得厉害,他越捣乱得厉害,处处跟你对着干,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俗话说:软绳才能捆硬柴。对这样的学生只能从情感入手,要做有心人,多从正面的、积极的行为上关注他,寻找、发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哪怕这个“闪光点”微不足道。

于是我把疾言厉色、苦口婆心放一边,开始了慧眼旁观。正好课代表跟我反映班中的作业本经常收不齐,问及原因,有学生借口上课没听清。我灵机一动,何不增设一名课代表,每天专门负责把布置的作业抄在黑板上,小昊字写得不错。为什么不让他一展所长呢?问题是怎么让他既当上课代表,又不伤自尊?我找来课代表,说了我的意图,要他在课堂上帮助我圆一个谎,提小昊的名,让他感觉是同学选的。上课时,我宣布:“现在我班急需再选一名负责抄作业的课代表,要求是书写工整,你们推荐一下谁最合适。”很多同学举了手,有同学推荐了小昊,说他字写得好,最适合当。我问:“小昊,你愿意吗?”他激动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地点头:“愿意!愿意!只是我怕„„”“怕什么,我们帮你!” 课代表真诚地补上。“好,全班没意见,就用掌声通过!”我故意大声说,就这样,他名正言顺地上任了。

他不仅每天按时抄好作业,字写得更漂亮了,难得的是有时还向我提建议,如今天其他作业不多,语文可以多布置点。一周下来,我及时进行了总结,表扬全班同学作业进步大,少做或不做的现象越来越少,启发大家思考进步的原因,同学纷纷举手称赞小昊工作负责。

从此,他无论什么学科的作业次次都能按时完成,上课听不到怪声了。期中考试后,他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同学对他更是刮目相看,很多人纷纷向他取经,他融入了集体。现在,他不仅不再是班级的刺头,相反还主动协助班委维持课堂纪律,大家都夸他“像变了个人”。在前不久的班干部改选中,他还光荣地被选为小队委员呢!

我们教育是唤醒,是激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哪怕看上去一无是处的学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有时老师的关注与尊重,如同一颗火种,会燃起学生心中的热情与想象力,使他们充满活力和激情。我也开始“迷恋”起孩子们的成长了。

《迷恋人的成长》读后感

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后,读的书也就越来越少。总以工作忙等问题来推脱。但阅读一定的书籍对我们教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是我们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近来阅读的《迷恋人的成长》一书就觉得相当有启发。让我久久沉浸在书中所描述的一个个生动而又极具感染力的场景中。

本书20位教师,他们是积极的生活者、真正的读书人和优秀的教师。通过这些素朴真切的文字,记下了人生某些精彩的体验。这本书,让一个个平凡如我的教师用文字提纯他们对自己、对孩子、对教育工作的用心。穿行在他们的文字之间,我相信,文字的意义已不仅仅在于呈现教师工作美好的瞬间。

书中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亲情也作了大篇幅的诠释,比如对母爱的诠释“母爱,像一朵云,虽然离你很远,但却无形地守护着你的一片天空;母爱是一排篱笆,虽有疏漏,但却无微不至地保护着你的一片土地;母爱,是含蓄的,是执著的,是浓于血的!”这些都是真情的流露,道出了一切情感的真谛:真诚!书中出现最为频繁的便是“生命化教育”一词,这是张文质老师带来的解释——“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 在课堂生活中也真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了,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都应该好好把握课堂,把握生命。课堂,应该成为我们师生生命的磁场.体制的东西或

许真是我们无法动摇的,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更"人性化"、更温情、更多理解、宽容、更人道些。这生命如花,是世上最美丽的,也最易受到伤害的,而其中,童心是生命最为本真的质地,也最是需要细心呵护的。生命化教育从保卫童年、保卫童心开始,我们要为孩子们留住童心与真情。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是一个保卫童心的卫士。

回顾自己的成长,许多蜕变都发生在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之后。当我不断的向孩子们传递美好的情感时,我的生活也变得日益纯净澄澈。终于明白,把教师的概念抽象出来,剩下的也许真的只有一种精神。这本书源于那个不段启发、感动、刺激我们的课堂,那最后让我再把话题转回课堂,让我们尊重儿童的思考,与学生互动平等对话,他们的思维得以驰骋,从而能让课堂教学走得更深、更远,去收获那一份份不曾预约的精彩!

《迷恋人的成长》一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20位一线教师的课堂发现。质朴真实的文字里记下了人生中某些精彩的体验,有智慧,有激情;曾经历,曾感悟„„捧起这本书,托起的不是几百页纸张的重量,而是一种生命厚重感的触动。

书中出现最为频繁的便是“生命化教育”一词,这是张文质老师带来的解释——“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生命如花,是世上最美丽的,也最易受到伤害的,而其中,童心是生命最为本真的质地,也最是需要细心呵护的。生命化教育从保卫童年、保卫童心开始,我们要为孩子们留住童心与真情。让我不禁想到了红丹在她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中所写的“孩子是诗,诗是孩子”。即算是小小的生命也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我未曾想过要将自己的课堂实践与某某教育理论联系起来,想法如同大多数人,钻研理论那只是专家所津津乐道的,我们只需埋头教学,在课堂时间过程中,本着我们那份最质朴的责任感做事,大家各斯其职便是在共致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将课堂回归给学生。四动课堂上不再是因教材,因知识而取舍人,而是在因人而取舍要教学的知识。这种理念将人提到教育本应有的地位,是教育的返朴。今天有机会再接触到充满人文关怀的“生命化教育”理念,更加强了我的自信心,不再畏畏缩缩,而是跟着有志之士大踏步走下去。人的自信、勇敢、尊严比任何知识都更来得真实、重要,

确实如此。想想那些精彩的公开课,回忆下名师给我们展现的课堂,精彩出自各处,正是他们独具慧眼,捕捉课堂生成,尊重孩子,解放了孩子的思维,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机智,让孩子们的生命力和智慧获得了拓展,才会让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灿烂、更显生机。珍惜眼前每一个孩子鲜活的面容天真的眼睛,用教师的行为去挖掘学生鲜活的生命价值,用真情渗入并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灵,留住他们心底那份弥足珍贵的灵性,用我们的真情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期待吧!体制的东西或许真是我们无法动摇的,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更"人性化"、更温情、更多理解、宽容、更人道些。这本书源于那个不段启发、感动、刺激我们的课堂,那最后让我再把话题转回课堂,让我们尊重儿童的思考,与学生互动平等对话,他们的思维得以驰骋,从而能让课堂教学走得更深、更远,去收获那一份份不曾预约的精彩!

在今后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与书中的各位师者为伍,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做为我的价值取向,用尊重、信任、激励去唤醒每个生命个体。

读《迷恋人的成长》有感

从学校毕业到现在,一晃已经有两个多年头了。作为一名一线的幼教新兵,我亲临着每一次的教育现场,走进活动室和孩子一起享受生命的阳光。校内每一位教师的智慧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宝贵经验。

妈妈一直说我是幸运的孩子,是的,不可否认。很多时候我都是那么的幸运,就如这次我又是那么幸运的接触到这么一本好书——《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书中那些朴素真切的文字,揉杂了经历、感悟、智慧与激情,记下了人生某些精彩的体验;那个能够不断启发、感动、刺激我们的课堂其实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无论从哪一页打开,都充满了对人的成长秘密的感叹和眷恋。

翻开第一页看到目录后,“生命〃爱〃幸福”这三个人人追求的字眼瞬时勾起了我的兴趣。带点好奇、带点兴奋的我翻到了92页开始欣赏起来。待我认认真真的将每一字读完之后,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林老师从教十几年后的真情吐露。“理想的课堂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一直围绕着她左右。林老师分别从“真”、“善”、“美”这三点阐述着自己的亲历故事。

真,即教学过程中是真实的,教学情境是真实的,教师的言行是真实的,孩子的表现是真实的。无可厚非我们都有过公开课的经历,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精心雕琢、严格设计、多次试上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近乎完美的课在林老师的眼中却是让人嚼之无味的东西。是的,只有在最真实的课堂上你才能看见老师最真实的表现,孩子最真实的表现。虽然课会显得不完美甚至粗糙,但那却是师生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善,即课堂上应该善待每一位孩子,特别是那些才智低下、似乎浑身上下都是“毛病”、最容易令人生厌或被忽视的群体。事实上他们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焦点才是,我们要用自己最善良的心去呵护他们,用自己最删节任意的眼神注视他们,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爱和温暖。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比较难,这需要老师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这里的美绝对不是指所谓的完美,我很欣赏的一句话就是“宁要缺陷的真实,不要虚假的完美”,所以这里指的美正是那种有缺憾的美。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的互动,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

当然书中像林老师这样阐述自己亲历故事的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用心灵在写作。他们的文章中参杂着对人生的感悟、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们对生命与事业的渴望和追求。我想,一个智慧的老师,会在学生顽皮的时候,让他安静下来。一个聪慧的老师,会在学生过分安静的时候,让他活泼起来;一个灵动的老师,会运用自己的智慧给学生一个明朗的课堂,运用自己的睿智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电话生命,和他们一起进行生命的旅程。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张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中,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丰富实在的借鉴素材。通过阅读《我的语文人生》,也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岗位有了诸多新认识,并且在本学期的亲身学习实践中,生出少许感悟。

放眼如今,自我从业以来,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白热化之际,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了我们的一些观摩课、研究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以为,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 、习惯好。 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 、热情高。 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

3 、会读书。 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初为人师的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只有满腔的热情,却缺乏应有的丰富经验。正当我苦脑之际,同事推荐我拜读《我的语文人生》一书。读了张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之后,让我才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信习,且对张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他那深刻的教育思想,丰富的创新实践,高尚的人格,执著的追求一次次给我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动。

张老师说:“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要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闪烁靓丽的光彩,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感动自己,然后再通过教学去感动学生。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心与心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才有可能焕发。”我说我不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也是因为我只是在教书,在教知识。而语文是生活的,是人的语文,是灵动的语文。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启迪儿童的灵性,诱发悟性,激发创造性,培养对人的理解、关心和信任;另一方面要站在深厚的母语文化的土壤上,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语言绝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是生命和文化的载体。学习语文,是促进孩子们人格生成和完善的过程。回想我的课堂,也有那么几篇课文的教学是打动人心的,更多的是教师自己感动了,投入了,而学生的情感总没那么到位,那么投入。就是公开课也这样。是我太苛求完美呢,还是„„

我想,关键的问题还是在我,在教师。我们总觉得学生这不行,那不行,上课发言胆子小,学习基础差,没有城里的孩子条件好,家长也没有城里人重视。可是,从我们教师身上,我们去找过原因吗?张老师的教学,寻求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作者的思路、学生的学路、教师的教路三路整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我知道新世纪,教育有了全新的内涵,教师的职能远远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顺应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展示教师的多重角色。因此,我也用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 这句话勉励自己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语文能让孩子们幸福,能让他们在快乐地运用中全面提升着语文素养。”张老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他这儿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让学生编书,激活

学生的潜能;制定口语训练卡,开设谈天说地课、玩玩说说课,以活动为平台让孩子们接触社会,学习劳动,把玩进行到底;开发生活资源,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化„„和张老师相比,我没有他那份对教育的挚爱,没有那种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精神。我不会刻苦地钻研教材,常常是上课前看看教材,看看教案,就走进课堂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我这样的课堂教学,和张老师“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着力的是学生基本的道德情感和语言文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讲究的是教学效率的提高”的课堂教学真是天壤之别。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一口吃一个胖子是不可能的。理念是正确的,思路是科学的,坚持实践,许许多多的语言行为就会慢慢变成习惯,而更多相关的习惯将自然而然地促进能力的提高,并促成语文素养的养成。”对学生是如此,对我们教师也是如此。

张老师的敬业爱岗,勤奋进取,求实务实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也激励我去谱写自己的教学人生。 初闻张化万老师大名,是因为他是校友虞大明老师的师傅,读虞大明老师的《走过十年》,佩服他的年轻有为之余更羡慕他有这位名师指点的幸运。读了张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之后,我才对张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他那深刻的教育思想,丰富的创新实践,高尚的人格,执著的追求一次次给我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动。和张老师相比,我只能自行惭愧,感觉自己好像17年里没有好好地教过书,没有当好一名语文老师,虽然看起来自己很敬业,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几点。

感受之一:以生为本,更新理念

张老师是一名教育家,他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站在学科本位的角度,去压抑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可能我们会暂时获得几个分数的提高,但失去的却是孩子的兴趣和理想,是孩子快乐童年和今后得以发展的人生平台。”张老师的话是那么中肯。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抓教学质量无可非议,可是老师理解起来就比较片面。为了考个好成绩,教师让学生演练各种试卷,进行各种应试的训练。体育课、音乐课等技能课只能靠边站。身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有很多教师无奈充当了其中的一员。因为如果你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成绩,尽管课堂创新、改革,别人也是不会认同你的。

我佩服张老师的勇气,敢于承受别人的屈解。我们是否也要像张老师所说的那样,反思自己的教育评价观念:重塑教育评价标准,着眼于“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学习增长能力,认知发展素质、人性道德水平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毕竟,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所要经历得更多的不是文化的考试,而是“做人”的考问。虽然古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时代在发展,在变化,让儿童快乐地生活,促进他们一生的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以学生为本,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

感受之二: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张老师说:“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要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闪烁靓丽的光彩,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感动自己,然后再通过教学去感动学生。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心与心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才有可能焕发。”我说我不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也是因为我只是在教书,在教知识。而语文是生活的,是人的语文,是灵动的语文。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启迪儿童的灵性,诱发悟性,激发创造性,培养对人的理解、关心和信任;另一方面要站在深厚的母语文化的土壤上,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语言绝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是生命和文化的载体。学习语文,是促进孩子们人格生成和完善的过程。回想我的课堂,也有那么几篇课文的教学是打动人心的,更多的是教师自己感动了,投入了,而学生的情感总没那么到位,那么投入。就是公开课也这样。是我太苛求完美呢,还是……

我想,关键的问题还是在我,在教师。我们总觉得学生这不行,那不行,上课发言胆子小,学习基础差,没有城里的孩子条件好,家长也没有城里人重视。可是,从我们教师身上,我们去找过原因吗?张老师的教学,寻求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作者的思路、学生的学路、教师的教路三路整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我知道新世纪,教育有了全新的内涵,教师的职能远远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顺应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展示教师的多重角色。因此,我也用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 这句话勉励自己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感受之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语文能让孩子们幸福,能让他们在快乐地运用中全面提升着语文素养。”张老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他这儿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让学生编书,激活学生的潜能;制定口语训练卡,开设谈天说地课、玩玩说说课,以活动为平台让孩子们接触社会,学习劳动,把玩进行到底;开发生活资源,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化……和张老师相比,我没有他那份对教育的挚爱,没有

那种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精神。我不会刻苦地钻研教材,常常是上课前看看教材,看看教案,就走进课堂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我这样的课堂教学,和张老师“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着力的是学生基本的道德情感和语言文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讲究的是教学效率的提高”的课堂教学真是天壤之别。

我羡慕孩子们有这样一位语文教师,也为自己、研修班的同学们有这样一位导师而庆幸。这是我们一生学不完的知识。张老师也告诉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才是做学员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像虞大明对自己的不断否定,对导师的不断超越,“坐下来读书,钻进去思考,沉下去实验”,像曹晓红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我无法达到这些名师的境界,也不可能取得他们那样辉煌的成绩,但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告别惰性,像他们那样敢于不断实践、不断超越,跌倒后又坚强地爬起,继续丰富和超越自己。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一口吃一个胖子是不可能的。理念是正确的,思路是科学的,坚持实践,许许多多的语言行为就会慢慢变成习惯,而更多相关的习惯将自然而然地促进能力的提高,并促成语文素养的养成。”对学生是如此,对我们教师也是如此。

张老师的敬业爱岗,勤奋进取,求实务实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也激励我去谱写自己的教学人生。

我也开始“迷恋”起孩子们的成长了 ——迷恋人的成长读后感 :

作为一位教育者,做到关心学生的成长已经不易,要做到“迷恋”更是不易。读了《迷恋人的成长》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20位教师对自己的教育事业的如痴如醉;感受到了他们对人成长的感叹与眷恋;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与激情。这本书带给我无数的启发与感动。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是繁琐的,是忙碌的,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动也是无限的。有时哪怕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亲手制作的小小礼物,也能让我们欣喜半天。

我将张文质老师迷人的教育理想再一次记录在这里: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位学生开始,从善待每一位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要求开始,从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开始,从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开始,从期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开始。

班里有一个叫小昊的男生,他在我的眼里是一个“怪才”,语文成绩很不错,字写得漂亮,语言表达能力强,喜欢写作,甚至对写书感上了兴趣;电脑操作能力强,作出来的ppt人人称赞。但是,有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不做数学作业与英语作业,课堂上屡屡破坏纪律,不是抓女生辫子,就是把书掀得哗啦啦响,甚至经常做一些怪腔,引起全班哄堂大笑。为班主任的我,虽多次疾言厉色地批评他,制止他种种不良行为,也曾多次联手家长力数弊端,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直到他边流泪边写下深刻的检讨。在深感解恨、获得心理平衡之余,我才发现又做了一次无用功。他不仅依然我行我素,而且变本加厉了,真让人头疼。 万物皆有源,我自己深感没有对症下药,没有了解他真实的想法。如何走进他的心灵?一次,我布置了题为《说说心里话》的周记,要求:写真心话,如实记录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烦恼、喜悦、忧愁。果然收到了他的一篇让我既高兴又震惊的文章:“其实,我不想和老师作对,只希望你们能多看我的优点,不要用有色眼镜看我。我需要引起大家都关注,可是班里没人理解我,同学老说我是猪,是班级的灾难之星。因此我只能通过捣乱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也有自尊,可你们都瞧不起我,我也来害害你们,让你们尝尝被侮辱的后果,让你们学得不安稳。”

这是一种很偏激的逆反心理,看着触目惊心的话语,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心病还要心药医。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一句话:当一个人不能从积极的行为上获得他人的理解、关注时,就会在消极的行为上争取应得到的关注、重视。

关注,是一个最容易做到又最难实现的话题。试想一开始我们固守“严师出高徒”的古训,抓助他的小辫子,一味批评、训斥,逼其就范,结果注定要失败,导致你越批评得厉害,他越捣乱得厉害,处处跟你对着干,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俗话说:软绳才能捆硬柴。对这样的学生只能从情感入手,要做有心人,多从正面的、积极的行为上关注他,寻找、发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哪怕这个“闪光点”微不足道。

于是我把疾言厉色、苦口婆心放一边,开始了慧眼旁观。正好课代表跟我反映班中的作业本经常收不齐,问及原因,有学生借口上课没听清。我灵机一动,何不增设一名课代表,每天专门负责把布置的作业抄在黑板上,小昊字写得不错。为什么不让他一展所长呢?问题是怎么让他既当上课代表,又不伤自尊?我找来课代表,说了我的意图,要他在课堂上帮助我圆一个谎,提小昊的名,让他感觉是同学选的。上课时,我宣布:“现在我班急需再选一名负责抄作业的课代表,要求是书写工整,你们推荐一下谁最合适。”很多同学举了手,有同学推荐了小昊,说他字写得好,最适合当。我问:“小昊,你愿意吗?”他激动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地点头:“愿意!愿意!只是我怕„„”“怕什么,我们帮你!” 课代表真诚地补上。“好,全班没意见,就用掌声通过!”我故意大声说,就这样,他名正言顺地上任了。

他不仅每天按时抄好作业,字写得更漂亮了,难得的是有时还向我提建议,如今天其他作业不多,语文可以多布置点。一周下来,我及时进行了总结,表扬全班同学作业进步大,少做或不做的现象越来越少,启发大家思考进步的原因,同学纷纷举手称赞小昊工作负责。

从此,他无论什么学科的作业次次都能按时完成,上课听不到怪声了。期中考试后,他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同学对他更是刮目相看,很多人纷纷向他取经,他融入了集体。现在,他不仅不再是班级的刺头,相反还主动协助班委维持课堂纪律,大家都夸他“像变了个人”。在前不久的班干部改选中,他还光荣地被选为小队委员呢!

我们教育是唤醒,是激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哪怕看上去一无是处的学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有时老师的关注与尊重,如同一颗火种,会燃起学生心中的热情与想象力,使他们充满活力和激情。我也开始“迷恋”起孩子们的成长了。

《迷恋人的成长》读后感

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后,读的书也就越来越少。总以工作忙等问题来推脱。但阅读一定的书籍对我们教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是我们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近来阅读的《迷恋人的成长》一书就觉得相当有启发。让我久久沉浸在书中所描述的一个个生动而又极具感染力的场景中。

本书20位教师,他们是积极的生活者、真正的读书人和优秀的教师。通过这些素朴真切的文字,记下了人生某些精彩的体验。这本书,让一个个平凡如我的教师用文字提纯他们对自己、对孩子、对教育工作的用心。穿行在他们的文字之间,我相信,文字的意义已不仅仅在于呈现教师工作美好的瞬间。

书中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亲情也作了大篇幅的诠释,比如对母爱的诠释“母爱,像一朵云,虽然离你很远,但却无形地守护着你的一片天空;母爱是一排篱笆,虽有疏漏,但却无微不至地保护着你的一片土地;母爱,是含蓄的,是执著的,是浓于血的!”这些都是真情的流露,道出了一切情感的真谛:真诚!书中出现最为频繁的便是“生命化教育”一词,这是张文质老师带来的解释——“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 在课堂生活中也真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了,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都应该好好把握课堂,把握生命。课堂,应该成为我们师生生命的磁场.体制的东西或

许真是我们无法动摇的,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更"人性化"、更温情、更多理解、宽容、更人道些。这生命如花,是世上最美丽的,也最易受到伤害的,而其中,童心是生命最为本真的质地,也最是需要细心呵护的。生命化教育从保卫童年、保卫童心开始,我们要为孩子们留住童心与真情。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是一个保卫童心的卫士。

回顾自己的成长,许多蜕变都发生在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之后。当我不断的向孩子们传递美好的情感时,我的生活也变得日益纯净澄澈。终于明白,把教师的概念抽象出来,剩下的也许真的只有一种精神。这本书源于那个不段启发、感动、刺激我们的课堂,那最后让我再把话题转回课堂,让我们尊重儿童的思考,与学生互动平等对话,他们的思维得以驰骋,从而能让课堂教学走得更深、更远,去收获那一份份不曾预约的精彩!

《迷恋人的成长》一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20位一线教师的课堂发现。质朴真实的文字里记下了人生中某些精彩的体验,有智慧,有激情;曾经历,曾感悟„„捧起这本书,托起的不是几百页纸张的重量,而是一种生命厚重感的触动。

书中出现最为频繁的便是“生命化教育”一词,这是张文质老师带来的解释——“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生命如花,是世上最美丽的,也最易受到伤害的,而其中,童心是生命最为本真的质地,也最是需要细心呵护的。生命化教育从保卫童年、保卫童心开始,我们要为孩子们留住童心与真情。让我不禁想到了红丹在她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中所写的“孩子是诗,诗是孩子”。即算是小小的生命也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我未曾想过要将自己的课堂实践与某某教育理论联系起来,想法如同大多数人,钻研理论那只是专家所津津乐道的,我们只需埋头教学,在课堂时间过程中,本着我们那份最质朴的责任感做事,大家各斯其职便是在共致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将课堂回归给学生。四动课堂上不再是因教材,因知识而取舍人,而是在因人而取舍要教学的知识。这种理念将人提到教育本应有的地位,是教育的返朴。今天有机会再接触到充满人文关怀的“生命化教育”理念,更加强了我的自信心,不再畏畏缩缩,而是跟着有志之士大踏步走下去。人的自信、勇敢、尊严比任何知识都更来得真实、重要,

确实如此。想想那些精彩的公开课,回忆下名师给我们展现的课堂,精彩出自各处,正是他们独具慧眼,捕捉课堂生成,尊重孩子,解放了孩子的思维,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机智,让孩子们的生命力和智慧获得了拓展,才会让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灿烂、更显生机。珍惜眼前每一个孩子鲜活的面容天真的眼睛,用教师的行为去挖掘学生鲜活的生命价值,用真情渗入并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灵,留住他们心底那份弥足珍贵的灵性,用我们的真情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期待吧!体制的东西或许真是我们无法动摇的,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更"人性化"、更温情、更多理解、宽容、更人道些。这本书源于那个不段启发、感动、刺激我们的课堂,那最后让我再把话题转回课堂,让我们尊重儿童的思考,与学生互动平等对话,他们的思维得以驰骋,从而能让课堂教学走得更深、更远,去收获那一份份不曾预约的精彩!

在今后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与书中的各位师者为伍,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做为我的价值取向,用尊重、信任、激励去唤醒每个生命个体。

读《迷恋人的成长》有感

从学校毕业到现在,一晃已经有两个多年头了。作为一名一线的幼教新兵,我亲临着每一次的教育现场,走进活动室和孩子一起享受生命的阳光。校内每一位教师的智慧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宝贵经验。

妈妈一直说我是幸运的孩子,是的,不可否认。很多时候我都是那么的幸运,就如这次我又是那么幸运的接触到这么一本好书——《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书中那些朴素真切的文字,揉杂了经历、感悟、智慧与激情,记下了人生某些精彩的体验;那个能够不断启发、感动、刺激我们的课堂其实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无论从哪一页打开,都充满了对人的成长秘密的感叹和眷恋。

翻开第一页看到目录后,“生命〃爱〃幸福”这三个人人追求的字眼瞬时勾起了我的兴趣。带点好奇、带点兴奋的我翻到了92页开始欣赏起来。待我认认真真的将每一字读完之后,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林老师从教十几年后的真情吐露。“理想的课堂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一直围绕着她左右。林老师分别从“真”、“善”、“美”这三点阐述着自己的亲历故事。

真,即教学过程中是真实的,教学情境是真实的,教师的言行是真实的,孩子的表现是真实的。无可厚非我们都有过公开课的经历,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精心雕琢、严格设计、多次试上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近乎完美的课在林老师的眼中却是让人嚼之无味的东西。是的,只有在最真实的课堂上你才能看见老师最真实的表现,孩子最真实的表现。虽然课会显得不完美甚至粗糙,但那却是师生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善,即课堂上应该善待每一位孩子,特别是那些才智低下、似乎浑身上下都是“毛病”、最容易令人生厌或被忽视的群体。事实上他们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焦点才是,我们要用自己最善良的心去呵护他们,用自己最删节任意的眼神注视他们,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爱和温暖。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比较难,这需要老师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这里的美绝对不是指所谓的完美,我很欣赏的一句话就是“宁要缺陷的真实,不要虚假的完美”,所以这里指的美正是那种有缺憾的美。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的互动,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

当然书中像林老师这样阐述自己亲历故事的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用心灵在写作。他们的文章中参杂着对人生的感悟、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们对生命与事业的渴望和追求。我想,一个智慧的老师,会在学生顽皮的时候,让他安静下来。一个聪慧的老师,会在学生过分安静的时候,让他活泼起来;一个灵动的老师,会运用自己的智慧给学生一个明朗的课堂,运用自己的睿智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电话生命,和他们一起进行生命的旅程。


相关文章

  • 语文即人生人生即语文
  • 语文即人生 人生即语文 渊泉第二小学 陈水花 四个问题  学习课标--明确目标  研读教材--找准目标  关注学生--落实目标  教学有效--达成目标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 ...查看


  • 例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非常丰富,知识面涉及范围广,富含许多能够帮助小学生正确建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生哲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查看


  • 智慧型语文教师与高效课堂的关系
  • [摘 要]语文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最终取决于语文教师的素质.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是一个好教师呢?有专家归纳为四点: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这四点中的核心乃是教育智慧.一个有教育智慧的语文教师,必然对教育有独到的洞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说教材说课标演讲稿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课程总目标.本册书的内容标准:说教材: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教材比较.知识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 ...查看


  • 让人生语文伴随学生成长
  • 让人生语文伴随学生成长 作者:邰雨春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8期 人生语文是指从学生的人生发展角度实施语文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为核心,通过阅读教材与文本对话.问题讨论与同学对话. ...查看


  • 二学期语文计划八年级
  •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八年级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约踏上了语文学习之旅.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将合学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新学期伊始特制订语文教学计划 ...查看


  • 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人生观教育比较
  • 作者:康海燕谢利民 教育科学研究 2011年01期 一.人生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生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一般来说,对人生的看法是一个民族价值观最内在最深层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一生的追求.服从和信仰,决定着人赋予他的生活以 ...查看


  • 高中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 高二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1年3月29日 出勤人数:4人 活动课题:学习新课标 主题发言人:沧海月明中 内容记录: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67 更新时间:2008-11-13 16:20:03 七年级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的一本既继承传统又具有革命性的新教材. 这本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一些篇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选 ...查看


  • 我的语文情结
  • 我的语文情结 曾凡喜 如果有人问我,记忆最深的老师是谁,那我会无疑的说是我的语文老师.小学的语文教的汉语拼音.横竖撇捺.横平竖直.遣词造句.看图说话„„,初中的语文教的记叙说明议论.修辞.语法.逻辑„„,高中的语文教的小说散文.诗词歌赋.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