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人生观教育比较

作者:康海燕谢利民

教育科学研究 2011年01期

  一、人生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生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一般来说,对人生的看法是一个民族价值观最内在最深层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一生的追求、服从和信仰,决定着人赋予他的生活以什么样的意义。作为一种主观态度,人生观所表现的是生命和人格的内在一贯性①。当然,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不同,甚至地域不同,人们的人生观会有很大差异,人生观教育的内容在教科书中会有不同的反映。

  然而,教科书关于人生观教育的内容在表达上并不那么简单而直接。表面上看,教科书传递的知识是中立的,但实际上教科书只是“正式知识”的传递者,这些知识是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教科书可以被看作是社会强势群体用以建立政治和文化秩序的道德体系。②可见,作为一种独特的出版物,教科书是各种不同社会力量较量的产物,并在内容上反映主流群体的价值立场和人生观。教科书的这一特殊地位和功能,使得它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看上去似乎中立而又没有过多的学术内涵)能力(因此有学者认为语文学科应当归属于应用语言学)。但语文课程在人生观教育方面,却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关人生观的教育显得曲折和隐蔽。语文课程的这些特征使它在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意识形态的教育方面更能潜移默化、灵活多样而又深入人心,使得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更能游刃有余,让学生在几乎不知情、下意识状态下接受某种观念。因此,研究语文课程怎样通过语文(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学习内容)的教学来进行人生观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大陆与台湾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文化传统同宗同源,两地在人生观教育方面的价值取向有何不同?各自更关注哪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大陆与台湾两套教科书来探讨这一问题,一套是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共6册,编者是吕达、顾振彪和温立三等,目前很多学校正在使用该版本教科书;另一套是台湾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2006年版台湾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初中语文教科书,共6册,编者是宋隆发、萧水顺等。

  二、人教版与翰林版语文教科书人生观教育比较

  根据语文教科书的特点,笔者确定以选文主副题、单元活动主题、人物形象(命运、角色、性别、职业、性格等)、选文的话语和故事情节等五项为分析项目,前三项主要用于“频度差异”分析,后两项主要是在前几项分析的基础上对教科书的人生观价值倾向进行深度分析。统计主副题时,因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另有一个或多个副题,取最明显的两到三个“主题”和“副题”,个别课文可能取四个。教科书在正式课文之外均编入了推荐作品,笔者认为这些作品也像课文一样体现了编者的立场,故将其作为选文纳入分析。

  此外,人生观教育的内容很丰富,思路不同,对内容的分类和表述就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对教科书选文按照教科书本身对人生问题的编排思路分类,而非依据某一家人生哲学的分类标准衡量和检验教科书,目的是力图呈现两套教科书的真实面貌,以便得出更为真实可靠的结论,更公允地判断和评价两套教科书。选文主副题统计情况见下页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人教版与翰林版语文教科书在人生观教育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人教版的选文数量大大多于翰林版,因此,人教版比翰林版反映出更多的主题,也有可能更丰富、更充分地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表1 人教版与翰林版选文主副题统计表

  

  

  注:不是所有选文都包含人生观方面的内容,但为了反映教科书的全貌和人生观主题在整个教科书中的分量和地位,笔者对所有选文的主题都作了分类和统计,包括最后一类“自然、人文、艺术、科技”与人生观无关联的课文,但在文中不对这部分课文进行分析。

  第二,两套教科书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对同一问题的关注度也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倾向。从表1可见,人教版没有表现“土地”的选文,也没有以“修身”为主题的选文,有关“修身”的选文都是探讨某一种具体的精神品格;翰林版没有表现“生命意识”、“教育”主题的选文。两套教科书最关注的是“精神品格”和“理想、求知、学业、事业”,但人教版对“精神品格”的关注程度超过翰林版,而翰林版对“理想、求知、学业、事业”主题的关注度超过人教版(虽然人教版在篇数上超过翰林版),反映出两套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差异。

  第三,“生命意识”和“生活命运”是两个相关的主题,人教版对这两个主题都有所探讨;翰林版没有出现涉及“生命意识”的选文,对人生观的这个本源性问题未作探讨。对“生活命运”问题,人教版的27篇选文探讨了命运变化、时空流逝和变换、不同的人生命运、生活得失、生活磨难及其价值、积极的生活态度等不同的生活问题,不仅表达了对由于时空的变化导致命运变化无常的感慨,也阐述了人生的不幸和磨难可以促使人成长、成熟并成就大业的道理,讨论了生活中的得失之患,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当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无论命运怎样变化无常,也当勇于追求。翰林版有14篇有关“生活命运”主题的选文,探讨生活的心境和趣味、人生追求、生活磨难及其价值、积极执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生活的起伏变化等问题,阐述了个人的心境和趣味影响人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幸福感的观点,讨论了逆境促使人成就大业的道理,表达了积极乐观、执著追求和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与人教版不同的是,翰林版有6篇选文表达了人对生活的感受随心境而不同的主题:心才是一切的主宰(《心囚》);哪怕身处困顿,如果懂得欣赏生活,也会感到幸福(《欣赏就是快乐》);知足,不假外求,幸福在身边(《青鸟就在身边》);坦然、超脱、知足与简朴的态度和生活方式是真正的艺术人生(《生活的艺术》)……几篇选文主题不尽相同,却都探讨了生活态度和心境与个人生活感受特别是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说明幸福的获得并非遥不可及,心态超然知足,热爱生活,幸福就在身边,能发现和体验幸福就是生活的艺术,是生活的真境界。可见,翰林版更关注个体的生活感受,特别是幸福感,人教版没有涉及这个主题。

  比较而言,人教版执著于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而翰林版更执著于体味恬淡、自足的生活格调,由此可见两地文化风格的差异。

  第四,“家庭亲情”、“爱情”、“友情”是几个相关的主题,如果仅仅考虑关注度,人教版对“爱情”和“友情”的关注度超过翰林版,而翰林版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度更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倾向。

  人教版有4篇表现父子(女)情,5篇表现母子(女)情,2篇表现祖父(母)和孙子(女)情,1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浓浓情意。其中的《枣儿》一文,通过离异母亲对儿子的无限牵挂反映了“家庭解体和重组”的当代社会问题给儿童造成的身心创伤。《散步》是一首小散文诗,通过一件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小事,描绘了一幅充满温馨的中国当代传统家庭图景——母慈、子孝、妻贤,儿子聪明乖巧,老母和儿子是作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的全部世界,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浓浓真情,典型地反映了人教版的家庭观。翰林版有1篇表现父子情,1篇表现祖孙情,4篇表现母子(女)情,其中的《王冕的少年时代》表现了对传统美德“孝”的赞赏,显现出翰林版的关注重点。

  翰林版有2首关于爱情的诗歌,表现爱情的坚贞和追求中的相思、等待之苦;人教版有9篇关于“爱情”主题的选文,其中7篇主题与翰林版的类似;另有2篇较特殊,《致女儿的信》阐释爱情的真谛,《简·爱》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以及在两性关系中坚持独立、追求平等、捍卫尊严的立场,显示出人教版在此问题上的明确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两套教科书在爱情问题上不同的反映程度及倾向性。翰林版只选了1篇表现友情的古典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人教版有7篇这一主题的作品,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几首古诗表现出开阔豪放的胸襟;另有2篇表现友情的现代作品,《蜡烛》表现的是战争中南斯拉夫老妇人和苏联红军战士间的情谊,这种友情诞生在战争中,基于一种人类普遍的共同愿望——渴望和平;《羚羊木雕》批评了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表达出对朋友应慷慨大方、信守诺言的观点,说明友情产生于互相帮助和信守诺言的基础上。可见人教版在反映“友情”方面,内容更丰富,探讨得更深入。

  第五,“童年·少年”与“教育”主题相关联,两套教科书对“童年·少年”主题的关注程度很接近,对“教育”主题,人教版有4篇,翰林版则没有。翰林版3篇关于“童年·少年”主题的选文均表现儿童天真烂漫的心灵世界和无忧无虑的生活;人教版有4篇与翰林版相同,其余4篇反映了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风筝》和《五猖会》表现传统儿童观对儿童造成的伤害,《爸爸的花落了》和《孤独之旅》表现亲人的去世、家庭变故带给儿童的不幸并促使儿童成熟。人教版4篇有关“教育”的选文,批评了错误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可以看出,对于教育及成长问题,人教版反映了更复杂和深刻的内容,观念上更具现代意识。

  第六,两套教科书对“理想、求知、学业、事业”和“精神品格”两个主题表现出最大的关注度,翰林版对“理想、求知、学业、事业”的关注度略高于人教版,人教版对“精神品格”的关注度则高出翰林版许多。

  人教版探讨了理想的重要性、成就学业和事业的途径、求知方法等诸多问题,表现出一定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翰林版则没有谈到理想。除理想主题外,人教版有12篇选文涉及事业、学业和求知主题:《敬业与乐业》谈敬业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探讨怀疑和实验精神,《傅雷家书》强调“爱”的精神对成就艺术家的重要作用。翰林版也有特别之处,《蜜蜂的赞美》论述艺术创作中博采众长和提炼创造的道理,《幽梦影选》和《四时读书乐二首》描述读书的乐趣和境界,《习惯说》阐述习惯的影响力和学贵慎始的道理。

  在“精神品格”问题上,人教版最关注“坚毅勇敢”,其次是“聪明智慧”,翰林版最关注“执著专注”,其次是“聪明智慧”;人教版没有表现磨炼、正直坦荡和执法守法主题的选文,翰林版没有表现牺牲奉献、艰苦奋斗、豪爽重义、自由平等尊严、忠诚、良知责任和冒险主题的选文,此外,翰林版有一篇专门谈修身,可见两套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差异。

  第七,两套教科书中有部分选文抒写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心境,未直接表达人生观点,却传达出某种人生感悟,是人生观的感性表达,研究人生观教育不能忽视这类作品。本文用“心情态度”概括这类作品,按情绪高涨、平和、低落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从表1可以看出,积极向上是两套教科书的共同感情基调,人教版中有关这三种情绪的选文数量由高到低依次递减,而翰林版表达平和情绪的选文最多,由此可隐隐觉察出两个地区社会情绪上的细微差异。

  第八,“故乡”、“土地”、“国家民族”、“社会”和“战争、和平、军旅”几个主题并非人生观内容,但也是人生不可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判断、选择和处理,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会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人生走向和人生价值。人教版没有有关“土地”主题的选文,而对其他几个主题,人教版表现出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宽广的视野。翰林版《土地》一文以农人的口吻表达了对土地的永恒而真挚的感激和爱。翰林版有关“国家民族”主题的选文《与荷兰守将书》与《压不扁的玫瑰》均以台湾为背景,体现了地域色彩。

  第九,“死亡”也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死”的必然性使“生”显出其本质的状态,正是出于对“死”的恐惧和无奈,人们更珍惜“生”的时光,事实上,正是“死亡”赋予了生命以意义,因此,对“死”的思考就是对“生”的思考。因此,“死亡”是人生无论如何不能绕过的重要话题。两套教科书都没有选编专门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但选文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死亡”的情节或提到“死亡”话题。统计发现,翰林版对“死亡”主题表现得非常低调,只有5篇略微提到死亡;人教版有43篇出现死亡情节,对不同生命的死亡表达了不同的态度,有些选文从生命本质的角度对死亡进行了较深入的表现,如《那树》和《旅鼠之谜》两篇选文,隐约表达了尊重所有生命的观点,对生与死互相依存,生命、死亡与自然之间的关联等问题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因此,人教版对“死亡”的探讨比翰林版更深刻些。

  三、几点思考

  生从何来?死归何处?生命是什么?人生当如何?……这是每个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去过的”。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人生似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件和过程,他们最初关于人生的观点更多的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在此过程中,教科书,尤其是语文教科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不是孤立和纯粹的,国家意识形态、社会观念、民族传统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着语文教科书的价值立场和观点。

  总体上看,两套教科书都对人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态度,但程度上还是略有差别,人教版表现得较为积极、热情,翰林版更多地表现出超然、豁达而恬淡的情绪。在深度和丰富程度上,以人教版见长,翰林版因选文数量所限,未能表现更丰富的内容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翰林版在诸多问题上表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特点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教科书是一种特殊文本,是国家和民族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的产品,强制性地由一个最具可塑性的群体使用着,目的是塑造其灵魂使其成为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就语文教科书而言,人生观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会随地域不同而不同,这些不同会通过教科书的人生观价值取向表现出来。研究教科书人生观教育的差异,可以透视社会主流思潮和精神在人生观方面的地域差异性。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者应更恰当而准确地反映主流意识;教师应更自觉、更具反思意识地使用教科书,而不是唯教科书是从,不仅要看到教科书“说了些什么”,更要发现它们“为何这么说”,甚至预测出这样说的“效果”。

  注释:

  ①邓晓芒.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61.

  ②M.阿普尔.教科书政治学[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内容提要.

作者介绍:康海燕,聊城大学文学院博士(252059); 谢利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34)。

作者:康海燕谢利民

教育科学研究 2011年01期

  一、人生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生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一般来说,对人生的看法是一个民族价值观最内在最深层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一生的追求、服从和信仰,决定着人赋予他的生活以什么样的意义。作为一种主观态度,人生观所表现的是生命和人格的内在一贯性①。当然,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不同,甚至地域不同,人们的人生观会有很大差异,人生观教育的内容在教科书中会有不同的反映。

  然而,教科书关于人生观教育的内容在表达上并不那么简单而直接。表面上看,教科书传递的知识是中立的,但实际上教科书只是“正式知识”的传递者,这些知识是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教科书可以被看作是社会强势群体用以建立政治和文化秩序的道德体系。②可见,作为一种独特的出版物,教科书是各种不同社会力量较量的产物,并在内容上反映主流群体的价值立场和人生观。教科书的这一特殊地位和功能,使得它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看上去似乎中立而又没有过多的学术内涵)能力(因此有学者认为语文学科应当归属于应用语言学)。但语文课程在人生观教育方面,却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关人生观的教育显得曲折和隐蔽。语文课程的这些特征使它在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意识形态的教育方面更能潜移默化、灵活多样而又深入人心,使得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更能游刃有余,让学生在几乎不知情、下意识状态下接受某种观念。因此,研究语文课程怎样通过语文(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学习内容)的教学来进行人生观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大陆与台湾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文化传统同宗同源,两地在人生观教育方面的价值取向有何不同?各自更关注哪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大陆与台湾两套教科书来探讨这一问题,一套是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共6册,编者是吕达、顾振彪和温立三等,目前很多学校正在使用该版本教科书;另一套是台湾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2006年版台湾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初中语文教科书,共6册,编者是宋隆发、萧水顺等。

  二、人教版与翰林版语文教科书人生观教育比较

  根据语文教科书的特点,笔者确定以选文主副题、单元活动主题、人物形象(命运、角色、性别、职业、性格等)、选文的话语和故事情节等五项为分析项目,前三项主要用于“频度差异”分析,后两项主要是在前几项分析的基础上对教科书的人生观价值倾向进行深度分析。统计主副题时,因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另有一个或多个副题,取最明显的两到三个“主题”和“副题”,个别课文可能取四个。教科书在正式课文之外均编入了推荐作品,笔者认为这些作品也像课文一样体现了编者的立场,故将其作为选文纳入分析。

  此外,人生观教育的内容很丰富,思路不同,对内容的分类和表述就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对教科书选文按照教科书本身对人生问题的编排思路分类,而非依据某一家人生哲学的分类标准衡量和检验教科书,目的是力图呈现两套教科书的真实面貌,以便得出更为真实可靠的结论,更公允地判断和评价两套教科书。选文主副题统计情况见下页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人教版与翰林版语文教科书在人生观教育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人教版的选文数量大大多于翰林版,因此,人教版比翰林版反映出更多的主题,也有可能更丰富、更充分地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表1 人教版与翰林版选文主副题统计表

  

  

  注:不是所有选文都包含人生观方面的内容,但为了反映教科书的全貌和人生观主题在整个教科书中的分量和地位,笔者对所有选文的主题都作了分类和统计,包括最后一类“自然、人文、艺术、科技”与人生观无关联的课文,但在文中不对这部分课文进行分析。

  第二,两套教科书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对同一问题的关注度也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倾向。从表1可见,人教版没有表现“土地”的选文,也没有以“修身”为主题的选文,有关“修身”的选文都是探讨某一种具体的精神品格;翰林版没有表现“生命意识”、“教育”主题的选文。两套教科书最关注的是“精神品格”和“理想、求知、学业、事业”,但人教版对“精神品格”的关注程度超过翰林版,而翰林版对“理想、求知、学业、事业”主题的关注度超过人教版(虽然人教版在篇数上超过翰林版),反映出两套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差异。

  第三,“生命意识”和“生活命运”是两个相关的主题,人教版对这两个主题都有所探讨;翰林版没有出现涉及“生命意识”的选文,对人生观的这个本源性问题未作探讨。对“生活命运”问题,人教版的27篇选文探讨了命运变化、时空流逝和变换、不同的人生命运、生活得失、生活磨难及其价值、积极的生活态度等不同的生活问题,不仅表达了对由于时空的变化导致命运变化无常的感慨,也阐述了人生的不幸和磨难可以促使人成长、成熟并成就大业的道理,讨论了生活中的得失之患,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当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无论命运怎样变化无常,也当勇于追求。翰林版有14篇有关“生活命运”主题的选文,探讨生活的心境和趣味、人生追求、生活磨难及其价值、积极执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生活的起伏变化等问题,阐述了个人的心境和趣味影响人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幸福感的观点,讨论了逆境促使人成就大业的道理,表达了积极乐观、执著追求和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与人教版不同的是,翰林版有6篇选文表达了人对生活的感受随心境而不同的主题:心才是一切的主宰(《心囚》);哪怕身处困顿,如果懂得欣赏生活,也会感到幸福(《欣赏就是快乐》);知足,不假外求,幸福在身边(《青鸟就在身边》);坦然、超脱、知足与简朴的态度和生活方式是真正的艺术人生(《生活的艺术》)……几篇选文主题不尽相同,却都探讨了生活态度和心境与个人生活感受特别是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说明幸福的获得并非遥不可及,心态超然知足,热爱生活,幸福就在身边,能发现和体验幸福就是生活的艺术,是生活的真境界。可见,翰林版更关注个体的生活感受,特别是幸福感,人教版没有涉及这个主题。

  比较而言,人教版执著于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而翰林版更执著于体味恬淡、自足的生活格调,由此可见两地文化风格的差异。

  第四,“家庭亲情”、“爱情”、“友情”是几个相关的主题,如果仅仅考虑关注度,人教版对“爱情”和“友情”的关注度超过翰林版,而翰林版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度更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倾向。

  人教版有4篇表现父子(女)情,5篇表现母子(女)情,2篇表现祖父(母)和孙子(女)情,1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浓浓情意。其中的《枣儿》一文,通过离异母亲对儿子的无限牵挂反映了“家庭解体和重组”的当代社会问题给儿童造成的身心创伤。《散步》是一首小散文诗,通过一件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小事,描绘了一幅充满温馨的中国当代传统家庭图景——母慈、子孝、妻贤,儿子聪明乖巧,老母和儿子是作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的全部世界,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浓浓真情,典型地反映了人教版的家庭观。翰林版有1篇表现父子情,1篇表现祖孙情,4篇表现母子(女)情,其中的《王冕的少年时代》表现了对传统美德“孝”的赞赏,显现出翰林版的关注重点。

  翰林版有2首关于爱情的诗歌,表现爱情的坚贞和追求中的相思、等待之苦;人教版有9篇关于“爱情”主题的选文,其中7篇主题与翰林版的类似;另有2篇较特殊,《致女儿的信》阐释爱情的真谛,《简·爱》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以及在两性关系中坚持独立、追求平等、捍卫尊严的立场,显示出人教版在此问题上的明确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两套教科书在爱情问题上不同的反映程度及倾向性。翰林版只选了1篇表现友情的古典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人教版有7篇这一主题的作品,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几首古诗表现出开阔豪放的胸襟;另有2篇表现友情的现代作品,《蜡烛》表现的是战争中南斯拉夫老妇人和苏联红军战士间的情谊,这种友情诞生在战争中,基于一种人类普遍的共同愿望——渴望和平;《羚羊木雕》批评了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表达出对朋友应慷慨大方、信守诺言的观点,说明友情产生于互相帮助和信守诺言的基础上。可见人教版在反映“友情”方面,内容更丰富,探讨得更深入。

  第五,“童年·少年”与“教育”主题相关联,两套教科书对“童年·少年”主题的关注程度很接近,对“教育”主题,人教版有4篇,翰林版则没有。翰林版3篇关于“童年·少年”主题的选文均表现儿童天真烂漫的心灵世界和无忧无虑的生活;人教版有4篇与翰林版相同,其余4篇反映了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风筝》和《五猖会》表现传统儿童观对儿童造成的伤害,《爸爸的花落了》和《孤独之旅》表现亲人的去世、家庭变故带给儿童的不幸并促使儿童成熟。人教版4篇有关“教育”的选文,批评了错误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可以看出,对于教育及成长问题,人教版反映了更复杂和深刻的内容,观念上更具现代意识。

  第六,两套教科书对“理想、求知、学业、事业”和“精神品格”两个主题表现出最大的关注度,翰林版对“理想、求知、学业、事业”的关注度略高于人教版,人教版对“精神品格”的关注度则高出翰林版许多。

  人教版探讨了理想的重要性、成就学业和事业的途径、求知方法等诸多问题,表现出一定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翰林版则没有谈到理想。除理想主题外,人教版有12篇选文涉及事业、学业和求知主题:《敬业与乐业》谈敬业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探讨怀疑和实验精神,《傅雷家书》强调“爱”的精神对成就艺术家的重要作用。翰林版也有特别之处,《蜜蜂的赞美》论述艺术创作中博采众长和提炼创造的道理,《幽梦影选》和《四时读书乐二首》描述读书的乐趣和境界,《习惯说》阐述习惯的影响力和学贵慎始的道理。

  在“精神品格”问题上,人教版最关注“坚毅勇敢”,其次是“聪明智慧”,翰林版最关注“执著专注”,其次是“聪明智慧”;人教版没有表现磨炼、正直坦荡和执法守法主题的选文,翰林版没有表现牺牲奉献、艰苦奋斗、豪爽重义、自由平等尊严、忠诚、良知责任和冒险主题的选文,此外,翰林版有一篇专门谈修身,可见两套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差异。

  第七,两套教科书中有部分选文抒写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心境,未直接表达人生观点,却传达出某种人生感悟,是人生观的感性表达,研究人生观教育不能忽视这类作品。本文用“心情态度”概括这类作品,按情绪高涨、平和、低落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从表1可以看出,积极向上是两套教科书的共同感情基调,人教版中有关这三种情绪的选文数量由高到低依次递减,而翰林版表达平和情绪的选文最多,由此可隐隐觉察出两个地区社会情绪上的细微差异。

  第八,“故乡”、“土地”、“国家民族”、“社会”和“战争、和平、军旅”几个主题并非人生观内容,但也是人生不可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判断、选择和处理,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会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人生走向和人生价值。人教版没有有关“土地”主题的选文,而对其他几个主题,人教版表现出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宽广的视野。翰林版《土地》一文以农人的口吻表达了对土地的永恒而真挚的感激和爱。翰林版有关“国家民族”主题的选文《与荷兰守将书》与《压不扁的玫瑰》均以台湾为背景,体现了地域色彩。

  第九,“死亡”也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死”的必然性使“生”显出其本质的状态,正是出于对“死”的恐惧和无奈,人们更珍惜“生”的时光,事实上,正是“死亡”赋予了生命以意义,因此,对“死”的思考就是对“生”的思考。因此,“死亡”是人生无论如何不能绕过的重要话题。两套教科书都没有选编专门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但选文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死亡”的情节或提到“死亡”话题。统计发现,翰林版对“死亡”主题表现得非常低调,只有5篇略微提到死亡;人教版有43篇出现死亡情节,对不同生命的死亡表达了不同的态度,有些选文从生命本质的角度对死亡进行了较深入的表现,如《那树》和《旅鼠之谜》两篇选文,隐约表达了尊重所有生命的观点,对生与死互相依存,生命、死亡与自然之间的关联等问题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因此,人教版对“死亡”的探讨比翰林版更深刻些。

  三、几点思考

  生从何来?死归何处?生命是什么?人生当如何?……这是每个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去过的”。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人生似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件和过程,他们最初关于人生的观点更多的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在此过程中,教科书,尤其是语文教科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不是孤立和纯粹的,国家意识形态、社会观念、民族传统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着语文教科书的价值立场和观点。

  总体上看,两套教科书都对人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态度,但程度上还是略有差别,人教版表现得较为积极、热情,翰林版更多地表现出超然、豁达而恬淡的情绪。在深度和丰富程度上,以人教版见长,翰林版因选文数量所限,未能表现更丰富的内容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翰林版在诸多问题上表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特点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教科书是一种特殊文本,是国家和民族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的产品,强制性地由一个最具可塑性的群体使用着,目的是塑造其灵魂使其成为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就语文教科书而言,人生观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会随地域不同而不同,这些不同会通过教科书的人生观价值取向表现出来。研究教科书人生观教育的差异,可以透视社会主流思潮和精神在人生观方面的地域差异性。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者应更恰当而准确地反映主流意识;教师应更自觉、更具反思意识地使用教科书,而不是唯教科书是从,不仅要看到教科书“说了些什么”,更要发现它们“为何这么说”,甚至预测出这样说的“效果”。

  注释:

  ①邓晓芒.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61.

  ②M.阿普尔.教科书政治学[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内容提要.

作者介绍:康海燕,聊城大学文学院博士(252059); 谢利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34)。


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丢失了什么
  • 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高考语文丢失了什么 王丽 2006年的高考硝烟已渐次消散.对于中国大陆的950万考生来说,人生的一次大拼搏已告结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将与这个宜人的初夏一起,载入他们的青春史册,成为记忆中或明亮或黯淡的一页. 但高考, ...查看


  • 台湾初中语文怎么考
  • 作者:刘恩樵 中学语文 2014年01期 2014年,台湾12年基本教育将正式实施.为此,台湾"教育部门"于2013年3月30.31日在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彰化区试办了初中会考.从2014年,台湾初中毕业生不再施行基 ...查看


  • 王财贵儿童经典导读讲座
  • 儿童经典导读讲座(上) 儿童经典导读讲座(上) 主讲人:台中师大 王财贵教授 时间: 公元2001年7月24日 地点: 北京师范大学 今天, 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 ...查看


  • 怎么学好语文,怎么教好语文
  • "知道很多,体会很浅",这是今天我们文学教育的一个通病 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最近几年我接触了不少北大文学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基本上对很多作品都不了解,只会综合各种评论后再自己评论.这么多硕士或博 ...查看


  • 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
  • 关键词 台湾地区,历史课程设置,历史教科书编写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21-0003-15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受传统的影响,台湾地方当局比较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近年来,随着海峡 ...查看


  • 人生哲理的演讲
  • 百年震撼的演讲 主讲人:台中师大 王财贵教授 时 间 :公元2001年7月24日 地 点 :北京师范大学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 ...查看


  • 百年震撼--王财贵教授北师大演讲
  • 百年震撼------王财贵教授北师大演讲 时 间 :2001年7月24日 地 点 :北京师范大学 主讲人:王财贵教授 开 篇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北大演讲稿
  • 经典演讲词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两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我们只要了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