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的发展

《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2期(总第26期)ChineseJournalofSpecialEducation(Quarterly)

                 

        No.2,2000(SerialNo.26)

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的发展

刘宇晟 ()

摘要  ,育的观点。、发展、衰。DevelopmentofSpecialEducationinAncient

TimesinChina

LiuYusheng (TaiyuanSchoolfottheDeaf,Shanxi,030012)

Abstract  ThispaperdiscussesthepatternofdevelopmentofspecialeductioninChinainan2

cienttimes.Itreviewsitssuccessandfailuresanddiscussespossibleexplanations.

Keywords  AncientChina Specialeducation

  对于特殊教育起源之何时,起源之何方?大家公认的观点是特殊教育起源于西方。177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首创特殊教育学校———公立残障儿童学校,至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特殊教育则起源于1874年,英国牧师威廉・穆恩在北京首办特殊教育学校———瞽叟通文馆,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有反对这种观点的说法,陆德阳、稻森信昭(日)合著的《中国残疾人史》中明确提出,早在先秦时的周代中国就已出现带有公有性质的残疾人教育,将特殊教育产生时间提前两千年。喻本伐、熊贤君合著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中也提出“:商代有一种‘瞽宗’学校”“瞽”,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中都解释为盲。如果此说成立,则可以肯定瞽宗学校是世界上设立最早的特殊教育机构。由此可见,特殊教育的产生时间,还是一个有待历史资料进一步证明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有特殊教育,不仅是在商代、周代,而且是在原始社会就有了特殊教育,在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时间里,特殊教育经历了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

就叫做特殊教育。而特殊教育的产生如同教育的产生一样,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首先,社会上存在肢体残疾、盲、聋、哑、痴呆等特殊个体;其次,社会对这些残障现象有较为朴素的认识,认为特殊个体对社会还有用,并让这些特殊个体同健全人一起生活、对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生存环境相当恶劣,再加上各种人为灾祸,极易出现特殊个体,如肢体残疾、盲、聋、哑、痴呆、侏儒等人。对于这些残障现象,原始人已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云南纳西族,在解放前保持着原始社会风貌,懂得近亲通婚会使后代“成为白痴”;独龙族,认为血族成员互通婚姻会使“所生子女成为哑巴”;钟鼎文中盲用○表示,即眼睛被一物戳伤,或防止被抓住的战俘逃跑而刺伤其眼睛。关于原始社会残疾人的生活情况,在随后的社会中有文献记载《礼,记・礼运》中记载“: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说明残疾人同健全人一起生活。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原始社会特殊教育,其标志为特殊个体和健全人一起在部落中学习,接受劳动技能、生活习俗的教育。传说,舜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时,曾让受过教育的一些残疾人充当公职人员,管理部落中的公共事务。《尚书・舜典》载,帝曰“:夔、命

一、特殊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

从理论上讲,我们把对健全人的教育叫作普通教育,把对肢体残疾、盲、聋、哑、痴呆等特殊个体的教育

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的发展/刘宇晟                                         59

氏典乐,教胄子。”相传“夔一足之人”。这是最早关于残疾人参与教育活动的文字记载。至于特殊教育个体参加学习教育的记载,至今还没有可靠的文献资料来说明,但我们可以推想出残疾人要想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并如同健全人一样做出一定的社会贡献,那么,对其进行一定的教育则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原始特殊教育是随着原始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原始教育中,的领域,第三,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也有一定的发展。首先,残疾人蕴藏有特殊机能,是需要教育来发展其才能。《周礼・春宫》疏“释曰:云‘凡乐歌,必使瞽蒙为焉者’,此郑玄解作乐使瞽蒙为之也”。其次,通过教育和,得到某一方面。中说,只要盲人接,,即使眼睛健,周代的特殊教育还注意因。《国语・晋语》中写道,教育要“因体能质而利之者”“官师之所能也”,,侏儒扶卢,蒙瞍修身,聋聩司火。若有违质,则“教将不入”就会失败。大教育家孔子,当时也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主张。据史料记载,孔子的学生“柴也愚,参与鲁”冉求自认在学业上“力不足”“,子张,鲁之鄙人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公冶长德行有过,住过监狱。这些人都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这些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开展特殊教育打下了思想基础。

第四,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接受特殊教育,残疾人掌握了某种技能,在社会上从事某种职业。《诗经・大雅・灵台》与《周颂・有瞽》中描写盲人乐工在祭祀灵台,欢宴场面上的演奏活动。又据史书记载,相传春秋时代有一瞽史,也是由瞎眼的贵族知识分子充任。汉《烈女传》中记载古人为求“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还让盲人“诵诗书,道正事”进行胎教。有的残疾人还担当卜筮巫祝之事。特殊教育还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如师旷、孙良夫等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奴隶社会的特殊教育是相当发达的,特别是周代,最具有代表性。但我们也要看到奴隶社会特殊教育局限之处。首先,关于低能儿童的教育,尽管《国语・晋语》中已明确认识到弱智现象,但却认为其“不材”不可教育。第二,特殊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接受特殊教育的个体,多半是贵族残疾子弟,平民百姓,奴隶是非常少的,只有极少数残疾人可以接受特殊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变迁,封建社会的特殊教育出现了一个大的转变。

二、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奴隶社会的特殊教育也向前大发展,从认识到观念从实践到理论都展出现新的面貌。

第一,对残障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据甲骨文记

(盲)“疾耳”(聋)“疾载,殷代对个别残疾称谓“疾目”,,(语言障碍、言”失语症)。而周代《山海经》中已经记载

聋的症状。《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有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盲不识五色之章为昧”《吕氏春秋》,中说:“轻水所多秃与瘿人”“,瘿”同“喑”,不能言之意,即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导致智力落后克汀病的原因。《黄帝内经》中记载用针刺治疗眼睛疾病。这些认识对残疾人的预防,治疗、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包括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师资配置与考核,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并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商代的瞽宗就是一个有盲人参加的学校,教授音乐,与“序”这种专门教授军事技能的学校相对。周代宫廷,官府也设有残疾人的教育机构,并规定由大师、小师具体负责。《周礼・春宫》中写道,大师乐宫之长,无目,于音声审律,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教瞽蒙祭祀奏乐等事。对于瞽蒙虽同为盲人,但按郑玄的注解,又略有差别。这种瞽蒙教育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据载瞽蒙有上中下三类,合计三百人,是一支集为宫廷、官府奏乐与旨在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庞大队伍,并且建立了一种教试评审制度,智之高下为等级。对于大小师的选拔“命贤,智大者为大师,贤智小者为小师”。周代除了盲人教育以外,还有聋聩,跛足、喑哑、侏儒等人的教育。《荀子・五制》载“:请问为政。曰‘:小小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注曰‘:五疾喑聋跛足断者侏儒,各为其材使之,谓若蒙瞽修声,聋聩司火之属。’”譬如当时患有伛跛残患者,多把当卜筮巫祝之事。《荀子・五制》载“:知其吉凶妖祥,伛巫跛击文事也”。

三、特殊教育衰落于封建社会

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特殊教育成为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同先秦相比反而逊色,萎缩了,几乎成为空白。

对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像周代那样在朝廷官府中专门设置的特殊教育机构没有了,但在社会上,在民间日常生活中却还是有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残疾人普通教育。它是指残疾人与耳体健全者,一起进入

                                     《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2期(总第26期)60

家塾、村塾等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学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目标,考取功名利禄。清代的《虞初新志》中,载有个别残疾人进书院参加科考的事例。传说,明朝华太师的两个儿子都是低能儿,华太师聘请了名师教授诗书五经等正统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方法内容不当而宣告失败。第二,残疾人职业教育。它是指残疾人在社会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生理状况学习某种技能,如算命、卜筮、音乐、典艺、杂技等,料,、中,但也可以反映一些封建特殊教育的情况。

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特殊教育,没有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而向前发展,而是向后倒退。造成这种倒退的原因有两方面。

第一,残障特殊个体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利于特殊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加,体质的改善,残障个体的出现率相对小于前代社会,但他们的存活率却不高,特别是在统治阶级贵族阶层中尤为明显。统治阶级贵族阶层的残障个体在残障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少,而下层社会的残障个体在残障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却很多,但该阶层却没有经济条件或政治特权来发展特殊教育。社会上所具有的扶弱济贫思想被统治阶级用作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一般在皇帝登基、开国大典时,阶级矛盾激化时,方会照顾一下残障人员。《汉书》记载,汉武帝元狩五年,帝“遣博七大夫等六人分循天下,访问鳏寡废疾,无以振者货与之”。《明史・食货志》在洪武本纪中写道,帝曾“命天下府州县设惠民药局,拯救贫病军疾贵者”。

(上接54页)

第二,封建思想观念阻碍特殊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封建等级迷信观念,它取代了朴素平等唯物观念,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认为残障是罪恶报应,公开地歧视残障个体。明朝孝宗在位期间,曾规定残障人不允许留在学中“,弘治十七年令提学官,清代曾有过授官“,;小丈夫列二,。这种思想观念主导着社,而且影响到对残障现象的认识方面,造成认识的停止不前,除王充在《论衡》中认为,胎儿在母体时遭得恶物象,便会出现“喑、聋、跛、盲”之外,其余的认识都没有突破前代。

总而言之,只要社会上存在残障现象,那么,社会对特殊个体的教育肯定是有的,并且这种教育是广义的特殊教育。以史为鉴,我们得出,今后的特殊教育只有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家的积极参与,才会有更快更完善的发展。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年。

2.陆德阳、稻森信昭(日)《:中国残疾人史》,学林

出版社,1996年。

3.熊贤君、喻本伐《:中国教育发展史》,华中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1年。

4.朴永馨、张宁生、银春铭、魏华忠《:缺陷儿童心

理》,科学出版社,1987年。

5.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卷,山东

教育出版社,1985年。

(上接57页)

  2.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3.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4.王效贤、王明泽《:聋校教育学》,吉林教育出版

  2.许家成《:试论大特殊教育观》《,中国特殊教育》,1999.2。

3.陈军《构筑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特殊管理:

体系》《中国特殊教育》,,1999.2。

4.赵鹏、曹正礼《:试论盲校在普及盲童教育中的

社,1988年。

5.连泽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认识》:《安,

作用》,中国盲文书社,1997.10。

5.陈梁悦明《从中国盲校现状看中国未来盲童教:

徽教育》,1998年第1-2期。

6.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育发展路向》《盲校教学文萃》,,中国盲文书社,1997。

年。

《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2期(总第26期)ChineseJournalofSpecialEducation(Quarterly)

                 

        No.2,2000(SerialNo.26)

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的发展

刘宇晟 ()

摘要  ,育的观点。、发展、衰。DevelopmentofSpecialEducationinAncient

TimesinChina

LiuYusheng (TaiyuanSchoolfottheDeaf,Shanxi,030012)

Abstract  ThispaperdiscussesthepatternofdevelopmentofspecialeductioninChinainan2

cienttimes.Itreviewsitssuccessandfailuresanddiscussespossibleexplanations.

Keywords  AncientChina Specialeducation

  对于特殊教育起源之何时,起源之何方?大家公认的观点是特殊教育起源于西方。177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首创特殊教育学校———公立残障儿童学校,至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特殊教育则起源于1874年,英国牧师威廉・穆恩在北京首办特殊教育学校———瞽叟通文馆,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有反对这种观点的说法,陆德阳、稻森信昭(日)合著的《中国残疾人史》中明确提出,早在先秦时的周代中国就已出现带有公有性质的残疾人教育,将特殊教育产生时间提前两千年。喻本伐、熊贤君合著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中也提出“:商代有一种‘瞽宗’学校”“瞽”,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中都解释为盲。如果此说成立,则可以肯定瞽宗学校是世界上设立最早的特殊教育机构。由此可见,特殊教育的产生时间,还是一个有待历史资料进一步证明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有特殊教育,不仅是在商代、周代,而且是在原始社会就有了特殊教育,在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时间里,特殊教育经历了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

就叫做特殊教育。而特殊教育的产生如同教育的产生一样,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首先,社会上存在肢体残疾、盲、聋、哑、痴呆等特殊个体;其次,社会对这些残障现象有较为朴素的认识,认为特殊个体对社会还有用,并让这些特殊个体同健全人一起生活、对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生存环境相当恶劣,再加上各种人为灾祸,极易出现特殊个体,如肢体残疾、盲、聋、哑、痴呆、侏儒等人。对于这些残障现象,原始人已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云南纳西族,在解放前保持着原始社会风貌,懂得近亲通婚会使后代“成为白痴”;独龙族,认为血族成员互通婚姻会使“所生子女成为哑巴”;钟鼎文中盲用○表示,即眼睛被一物戳伤,或防止被抓住的战俘逃跑而刺伤其眼睛。关于原始社会残疾人的生活情况,在随后的社会中有文献记载《礼,记・礼运》中记载“: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说明残疾人同健全人一起生活。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原始社会特殊教育,其标志为特殊个体和健全人一起在部落中学习,接受劳动技能、生活习俗的教育。传说,舜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时,曾让受过教育的一些残疾人充当公职人员,管理部落中的公共事务。《尚书・舜典》载,帝曰“:夔、命

一、特殊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

从理论上讲,我们把对健全人的教育叫作普通教育,把对肢体残疾、盲、聋、哑、痴呆等特殊个体的教育

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的发展/刘宇晟                                         59

氏典乐,教胄子。”相传“夔一足之人”。这是最早关于残疾人参与教育活动的文字记载。至于特殊教育个体参加学习教育的记载,至今还没有可靠的文献资料来说明,但我们可以推想出残疾人要想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并如同健全人一样做出一定的社会贡献,那么,对其进行一定的教育则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原始特殊教育是随着原始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原始教育中,的领域,第三,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也有一定的发展。首先,残疾人蕴藏有特殊机能,是需要教育来发展其才能。《周礼・春宫》疏“释曰:云‘凡乐歌,必使瞽蒙为焉者’,此郑玄解作乐使瞽蒙为之也”。其次,通过教育和,得到某一方面。中说,只要盲人接,,即使眼睛健,周代的特殊教育还注意因。《国语・晋语》中写道,教育要“因体能质而利之者”“官师之所能也”,,侏儒扶卢,蒙瞍修身,聋聩司火。若有违质,则“教将不入”就会失败。大教育家孔子,当时也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主张。据史料记载,孔子的学生“柴也愚,参与鲁”冉求自认在学业上“力不足”“,子张,鲁之鄙人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公冶长德行有过,住过监狱。这些人都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这些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开展特殊教育打下了思想基础。

第四,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接受特殊教育,残疾人掌握了某种技能,在社会上从事某种职业。《诗经・大雅・灵台》与《周颂・有瞽》中描写盲人乐工在祭祀灵台,欢宴场面上的演奏活动。又据史书记载,相传春秋时代有一瞽史,也是由瞎眼的贵族知识分子充任。汉《烈女传》中记载古人为求“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还让盲人“诵诗书,道正事”进行胎教。有的残疾人还担当卜筮巫祝之事。特殊教育还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如师旷、孙良夫等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奴隶社会的特殊教育是相当发达的,特别是周代,最具有代表性。但我们也要看到奴隶社会特殊教育局限之处。首先,关于低能儿童的教育,尽管《国语・晋语》中已明确认识到弱智现象,但却认为其“不材”不可教育。第二,特殊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接受特殊教育的个体,多半是贵族残疾子弟,平民百姓,奴隶是非常少的,只有极少数残疾人可以接受特殊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变迁,封建社会的特殊教育出现了一个大的转变。

二、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奴隶社会的特殊教育也向前大发展,从认识到观念从实践到理论都展出现新的面貌。

第一,对残障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据甲骨文记

(盲)“疾耳”(聋)“疾载,殷代对个别残疾称谓“疾目”,,(语言障碍、言”失语症)。而周代《山海经》中已经记载

聋的症状。《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有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盲不识五色之章为昧”《吕氏春秋》,中说:“轻水所多秃与瘿人”“,瘿”同“喑”,不能言之意,即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导致智力落后克汀病的原因。《黄帝内经》中记载用针刺治疗眼睛疾病。这些认识对残疾人的预防,治疗、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包括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师资配置与考核,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并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商代的瞽宗就是一个有盲人参加的学校,教授音乐,与“序”这种专门教授军事技能的学校相对。周代宫廷,官府也设有残疾人的教育机构,并规定由大师、小师具体负责。《周礼・春宫》中写道,大师乐宫之长,无目,于音声审律,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教瞽蒙祭祀奏乐等事。对于瞽蒙虽同为盲人,但按郑玄的注解,又略有差别。这种瞽蒙教育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据载瞽蒙有上中下三类,合计三百人,是一支集为宫廷、官府奏乐与旨在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庞大队伍,并且建立了一种教试评审制度,智之高下为等级。对于大小师的选拔“命贤,智大者为大师,贤智小者为小师”。周代除了盲人教育以外,还有聋聩,跛足、喑哑、侏儒等人的教育。《荀子・五制》载“:请问为政。曰‘:小小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注曰‘:五疾喑聋跛足断者侏儒,各为其材使之,谓若蒙瞽修声,聋聩司火之属。’”譬如当时患有伛跛残患者,多把当卜筮巫祝之事。《荀子・五制》载“:知其吉凶妖祥,伛巫跛击文事也”。

三、特殊教育衰落于封建社会

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特殊教育成为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同先秦相比反而逊色,萎缩了,几乎成为空白。

对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像周代那样在朝廷官府中专门设置的特殊教育机构没有了,但在社会上,在民间日常生活中却还是有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残疾人普通教育。它是指残疾人与耳体健全者,一起进入

                                     《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2期(总第26期)60

家塾、村塾等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学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目标,考取功名利禄。清代的《虞初新志》中,载有个别残疾人进书院参加科考的事例。传说,明朝华太师的两个儿子都是低能儿,华太师聘请了名师教授诗书五经等正统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方法内容不当而宣告失败。第二,残疾人职业教育。它是指残疾人在社会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生理状况学习某种技能,如算命、卜筮、音乐、典艺、杂技等,料,、中,但也可以反映一些封建特殊教育的情况。

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特殊教育,没有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而向前发展,而是向后倒退。造成这种倒退的原因有两方面。

第一,残障特殊个体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利于特殊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加,体质的改善,残障个体的出现率相对小于前代社会,但他们的存活率却不高,特别是在统治阶级贵族阶层中尤为明显。统治阶级贵族阶层的残障个体在残障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少,而下层社会的残障个体在残障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却很多,但该阶层却没有经济条件或政治特权来发展特殊教育。社会上所具有的扶弱济贫思想被统治阶级用作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一般在皇帝登基、开国大典时,阶级矛盾激化时,方会照顾一下残障人员。《汉书》记载,汉武帝元狩五年,帝“遣博七大夫等六人分循天下,访问鳏寡废疾,无以振者货与之”。《明史・食货志》在洪武本纪中写道,帝曾“命天下府州县设惠民药局,拯救贫病军疾贵者”。

(上接54页)

第二,封建思想观念阻碍特殊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封建等级迷信观念,它取代了朴素平等唯物观念,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认为残障是罪恶报应,公开地歧视残障个体。明朝孝宗在位期间,曾规定残障人不允许留在学中“,弘治十七年令提学官,清代曾有过授官“,;小丈夫列二,。这种思想观念主导着社,而且影响到对残障现象的认识方面,造成认识的停止不前,除王充在《论衡》中认为,胎儿在母体时遭得恶物象,便会出现“喑、聋、跛、盲”之外,其余的认识都没有突破前代。

总而言之,只要社会上存在残障现象,那么,社会对特殊个体的教育肯定是有的,并且这种教育是广义的特殊教育。以史为鉴,我们得出,今后的特殊教育只有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家的积极参与,才会有更快更完善的发展。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年。

2.陆德阳、稻森信昭(日)《:中国残疾人史》,学林

出版社,1996年。

3.熊贤君、喻本伐《:中国教育发展史》,华中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1年。

4.朴永馨、张宁生、银春铭、魏华忠《:缺陷儿童心

理》,科学出版社,1987年。

5.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卷,山东

教育出版社,1985年。

(上接57页)

  2.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3.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4.王效贤、王明泽《:聋校教育学》,吉林教育出版

  2.许家成《:试论大特殊教育观》《,中国特殊教育》,1999.2。

3.陈军《构筑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特殊管理:

体系》《中国特殊教育》,,1999.2。

4.赵鹏、曹正礼《:试论盲校在普及盲童教育中的

社,1988年。

5.连泽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认识》:《安,

作用》,中国盲文书社,1997.10。

5.陈梁悦明《从中国盲校现状看中国未来盲童教:

徽教育》,1998年第1-2期。

6.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育发展路向》《盲校教学文萃》,,中国盲文书社,1997。

年。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科技落后原因浅析
  • 中国古代科技落后原因浅析 班级:10中西医临床(3)班 学号:[1**********]8 姓名:蒋勇 指导老师:涂雪峰 [摘要]:中国封建时期的上层阶级一贯自封中华为" 天朝大国", 谓我华夏地大物博, 根本无须向夷族 ...查看


  • 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
  •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重点:古代科技的具体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深刻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 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导入: 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2.中华民族 ...查看


  •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课程说明
  •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 ...查看


  • 课题2.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 课题 2.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前准备]课本 导学案 双色笔 [复习回顾]明末清初主要思想家的主张以及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激情导入]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示活字印刷术的片段导入 [教学内容]1.掌握火药.印刷术,指 ...查看


  •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出现贫富分化,公共权力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由于人类自私利己的本性,加之权力易被滥用的 ...查看


  • 中外教育管理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 29.第9题 赫尔巴特 答案:赫尔巴特(1776--1841)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以伦理学和心理学观点为基础建立了科学教育学体系.他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强调运用严峻方法管理 ...查看


  • 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 摘 要: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当前,我国的教育变革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对别国经验的借鉴上,对本国的教育变革历史沿革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通过对我国从夏王 ...查看


  • 中国教育历史简述
  • 新教育之思 1 古代教育思想 1.1 古代教育思想的5种主要特质 1.1.1 重世俗轻神性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世俗功能,而西方的教育思想则充满了神性 1.1.2 重道德轻功利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道德原则,而西方的教育思想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 ...查看


  • 周朝的乐教思想对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影响
  • 周公乐教思想的人文蕴涵 摘 要 周代作为中华古代人文文化初始形成的年代,对后世尤其是孔子的儒学创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又要以周公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周公作为中国三千年前的古代文化的杰出人物,制礼作乐,以礼乐教育为主的教育形式,通过以&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