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更应该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彰。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发生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所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真实事件所写的。谭千秋老师在灾难来临之际张开双臂,将四个孩子守护在身下,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为了更为立体地表现人物品质,作者还引用了最具说服性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千秋老师的英雄壮举,这样的描写使得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定格在我们心中,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瞬间。

(二)学生情况

本班很多学生从电视等媒体上知道了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出现了很多值得赞颂的人物,在第一课时他们就认识了谭千秋这个人物,对谭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的感受和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3.通过搜集、整理与阅读资料,小组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除了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的人生意义外,还能学会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借助自主阅读的内容,也能写上一小段.

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观看画面,情境导入

示范阅读,初解人物

借助文本,拓展迁移

总结提升,点明题目

六、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2008年汶川地震的画面并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将孩子一下子拉回到那个令人痛彻心扉的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所有的轰然倒塌中,历史就在这一刻定格,突如其来的灾难将所有的欢声笑语掩埋。裹满污泥的手拽不住生的希望,张大的双眼,是在寻求生的权利。生命在此刻脆弱无比。但他,却用世间最美的姿势延续了生命。他就是——谭千秋。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更应该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彰。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发生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所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真实事件所写的。谭千秋老师在灾难来临之际张开双臂,将四个孩子守护在身下,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为了更为立体地表现人物品质,作者还引用了最具说服性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千秋老师的英雄壮举,这样的描写使得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定格在我们心中,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瞬间。

(二)学生情况

本班很多学生从电视等媒体上知道了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出现了很多值得赞颂的人物,在第一课时他们就认识了谭千秋这个人物,对谭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的感受和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3.通过搜集、整理与阅读资料,小组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除了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的人生意义外,还能学会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借助自主阅读的内容,也能写上一小段.

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观看画面,情境导入

示范阅读,初解人物

借助文本,拓展迁移

总结提升,点明题目

六、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2008年汶川地震的画面并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将孩子一下子拉回到那个令人痛彻心扉的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所有的轰然倒塌中,历史就在这一刻定格,突如其来的灾难将所有的欢声笑语掩埋。裹满污泥的手拽不住生的希望,张大的双眼,是在寻求生的权利。生命在此刻脆弱无比。但他,却用世间最美的姿势延续了生命。他就是——谭千秋。


相关文章

  • 最后的姿势教案
  • 6. <最后的姿势>教案 默认分类 2009-09-17 11:22 阅读3081 评论7 字号: 大 中 小 6.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 ...查看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1
  •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 ...查看


  •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最后的姿势
  •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材料 主备人:朱金花 一.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四篇课文,多角度.立华地歌颂 ...查看


  • 6[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 6.最后的姿势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那些日子,我们有流不尽的泪水,因为痛苦,因为悲伤,因为感动.这些日子,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发生在瓦砾之间,发生在救 ...查看


  • 最后的姿势教案 1
  • <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通什中心学校 李化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际,在生命最后时刻,忠于职守,救护学 ...查看


  •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1
  •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新增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教师.德阳市东汽中学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谭千秋,在一场 ...查看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 教学设计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 ...查看


  •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新增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动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老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 ...查看


  • 最后的姿势教学
  •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讲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一位老师恪尽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