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案

6. 《最后的姿势》教案

默认分类 2009-09-17 11:22 阅读3081 评论7

字号: 大 中 小

6.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复备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 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 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 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57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 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2. 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 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2)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

词语解释见教参57页

2. 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 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 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作业:

1. 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 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摘抄文中的成语。

3. 《补充习题》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 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 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 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 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 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 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 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 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 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 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 课后3(教参56页)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 /

英雄的姿势 师德的姿势

/千秋的姿势/)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 完成《补充习题》剩下作业。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板书: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 日期:2009年09月23日 点击数: 来源:不详 【字体:大 中 小】

(0)

一、 教学要求:

1. 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重点词语的意思。 我要评论

3.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 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 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谭千秋最后的姿势体现出的当机立断、恪尽职守、无私师爱的高尚品质。

二、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吗?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

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了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

二、 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出示文中生字新词,个别读,齐读。

洗漱 吱吱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

4、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

6、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三、 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让我们先从5月12日的早晨开始回忆,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对家人关爱 对工作尽责(“平常” “早早”)

2、齐读第一段。

3、平平常常的一天,谁会料想到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呢?在地震发生的时刻,谭老师又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习第二段:

1、这一天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天空阴沉沉的。

对于这一处环境描写,作者单独列为一个小节,是想提醒我们什么呢?

2、然而,此时正在上班的谭老师并没有意识到灾难的来临,此时的谭老师正在教室内给学生上课。请大家一起读。谭老师的课让你学到了什么?

3、正在上课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了——

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此时的情况怎样?(危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们看出情况危险,谭老师也看出来了——

4、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从谭老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板书:当机立断)这就是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老师的话有作用吗?

5、然而,地震发生得如此突然,留给大家逃生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情况越来越危急——

6、出示: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这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情况危急?此时的情况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7、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从这段话中,谭老师的哪些表现让你深受感动?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恪尽职守、无私师爱)

立即、拉到:“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挂在第一位。

“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

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启发想像:如果没有谭老师拉、撑,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是啊,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谭老师的保护下,四个学生多了一份逃生的希望,而谭老师呢? (引读第七小节)地动山摇——

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碎裂的砖块砸在他的身上,他依旧——,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他仍然——,楼房塌陷了——,他还是——

四、总结全文

谭千秋老师51岁的宝贵生命定格在了这最后的姿势,他用最后的姿势回答了“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对于谭千秋老师来说,当灾难来临的时候,要当机立断、恪尽职守,用无私的爱为学生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

板书:

当机立断

6 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 无私师爱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恪尽职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 日期:2009年09月23日 点击数

: 来源:不详

(0)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评论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最后的姿势》,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回顾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说得好,作者描写了一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民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说出他的名字——谭千秋。

二新授

1、从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细节、环境烘托、侧面、正面

2、细节描写我们在使用时,平常会用到哪些方面呢?

语言、动作、姿态、表情等。

3、好,现在请同学读课文第二大段,也就是课文的2-7哪些是对我们主人公的细节描写,用﹏﹏画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想。

(!)请同学来说一说。

A 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很早就起床了……赶到学校上班。

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B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大声喊到……从这句中,你又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谁来读读。

C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四个学生

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请同学来读读。

4、刚才我们知道,环境烘托人物也是描写的一种方法,请同学再读课文2-7自然段,用——画出环境描写的部分。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想法。

A 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B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地震! 在这里的三个!表达了什么,情况的危急,起到强有力的冲击感情的作用。

C 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

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请同学来读读这几句话,这几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样的谭老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恰当的环境描写对突出人物的品质起来烘托的作用。

5、除了细节描写,环境烘托,侧面描写也是我们表现人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去读读课文的第三段,也就是课文的8-10自然段,

(1)、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可以吗?

(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3)、从这三个人物所说的话里面,你体会到谭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可以用书上的词语来回答我,也可以用别的词句来回答。

(4)、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三个人物所说的话,再来感受一下谭老师的爱和责任。 6这就是我们了解的谭老师,在危急关头,舍身救生的谭老师,那么,在平时,他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出示“张开双臂……姿势”

(2)齐读这句话,关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个姿势是谭老逝世时的自然姿势。

正是这个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生死置之度外地人,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正是这个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因为,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3)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7. 说得好,多么一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师啊,作为同行,我也深深的敬佩他,现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读一下课的最后一段,表达一下我们心听赞颂之情吧。

8请同学们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生死置之度外地人,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让人们深深感动,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9学了课文你想对谭老师说些什么吗?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来试试。

三总结全文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的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同学们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去了解下这些真实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让我们永远记住恪尽责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记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6. 《最后的姿势》教案

默认分类 2009-09-17 11:22 阅读3081 评论7

字号: 大 中 小

6.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复备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 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 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 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57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 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2. 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 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2)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

词语解释见教参57页

2. 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 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 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作业:

1. 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 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摘抄文中的成语。

3. 《补充习题》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 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 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 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 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 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 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 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 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 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 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 课后3(教参56页)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 /

英雄的姿势 师德的姿势

/千秋的姿势/)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 完成《补充习题》剩下作业。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板书: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 日期:2009年09月23日 点击数: 来源:不详 【字体:大 中 小】

(0)

一、 教学要求:

1. 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重点词语的意思。 我要评论

3.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 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 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谭千秋最后的姿势体现出的当机立断、恪尽职守、无私师爱的高尚品质。

二、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吗?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

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了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

二、 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出示文中生字新词,个别读,齐读。

洗漱 吱吱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

4、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

6、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三、 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让我们先从5月12日的早晨开始回忆,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对家人关爱 对工作尽责(“平常” “早早”)

2、齐读第一段。

3、平平常常的一天,谁会料想到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呢?在地震发生的时刻,谭老师又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习第二段:

1、这一天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天空阴沉沉的。

对于这一处环境描写,作者单独列为一个小节,是想提醒我们什么呢?

2、然而,此时正在上班的谭老师并没有意识到灾难的来临,此时的谭老师正在教室内给学生上课。请大家一起读。谭老师的课让你学到了什么?

3、正在上课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了——

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此时的情况怎样?(危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们看出情况危险,谭老师也看出来了——

4、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从谭老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板书:当机立断)这就是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老师的话有作用吗?

5、然而,地震发生得如此突然,留给大家逃生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情况越来越危急——

6、出示: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这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情况危急?此时的情况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7、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从这段话中,谭老师的哪些表现让你深受感动?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恪尽职守、无私师爱)

立即、拉到:“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挂在第一位。

“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

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启发想像:如果没有谭老师拉、撑,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是啊,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谭老师的保护下,四个学生多了一份逃生的希望,而谭老师呢? (引读第七小节)地动山摇——

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碎裂的砖块砸在他的身上,他依旧——,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他仍然——,楼房塌陷了——,他还是——

四、总结全文

谭千秋老师51岁的宝贵生命定格在了这最后的姿势,他用最后的姿势回答了“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对于谭千秋老师来说,当灾难来临的时候,要当机立断、恪尽职守,用无私的爱为学生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

板书:

当机立断

6 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 无私师爱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恪尽职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 日期:2009年09月23日 点击数

: 来源:不详

(0)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评论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最后的姿势》,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回顾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说得好,作者描写了一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民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说出他的名字——谭千秋。

二新授

1、从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细节、环境烘托、侧面、正面

2、细节描写我们在使用时,平常会用到哪些方面呢?

语言、动作、姿态、表情等。

3、好,现在请同学读课文第二大段,也就是课文的2-7哪些是对我们主人公的细节描写,用﹏﹏画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想。

(!)请同学来说一说。

A 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很早就起床了……赶到学校上班。

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B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大声喊到……从这句中,你又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谁来读读。

C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四个学生

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请同学来读读。

4、刚才我们知道,环境烘托人物也是描写的一种方法,请同学再读课文2-7自然段,用——画出环境描写的部分。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想法。

A 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B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地震! 在这里的三个!表达了什么,情况的危急,起到强有力的冲击感情的作用。

C 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

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请同学来读读这几句话,这几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样的谭老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恰当的环境描写对突出人物的品质起来烘托的作用。

5、除了细节描写,环境烘托,侧面描写也是我们表现人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去读读课文的第三段,也就是课文的8-10自然段,

(1)、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可以吗?

(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3)、从这三个人物所说的话里面,你体会到谭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可以用书上的词语来回答我,也可以用别的词句来回答。

(4)、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三个人物所说的话,再来感受一下谭老师的爱和责任。 6这就是我们了解的谭老师,在危急关头,舍身救生的谭老师,那么,在平时,他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出示“张开双臂……姿势”

(2)齐读这句话,关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个姿势是谭老逝世时的自然姿势。

正是这个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生死置之度外地人,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正是这个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因为,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3)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7. 说得好,多么一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师啊,作为同行,我也深深的敬佩他,现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读一下课的最后一段,表达一下我们心听赞颂之情吧。

8请同学们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生死置之度外地人,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让人们深深感动,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9学了课文你想对谭老师说些什么吗?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来试试。

三总结全文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的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同学们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去了解下这些真实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让我们永远记住恪尽责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记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相关文章

  • 最后的姿势教案 1
  • <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通什中心学校 李化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际,在生命最后时刻,忠于职守,救护学 ...查看


  •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 3.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 ...查看


  • 一年级健康教育
  • 第一课 干干净净上学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小学生保持自身干净整洁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每天早晨起床后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行为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保持自身干净整洁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每天早晨起床后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行为方法. ...查看


  • 体育徒手操教案
  • 体育教案 一,徒手操 1.做徒手操目的 运动热身是任何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徒手操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 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风险.徒手操是活动之前进行的运动,有很多的益处,徒手操的首要作用是让身心做好准备接受训练.帮助身体增加身体的 ...查看


  • 鼓号队活动教案[1]
  • 军乐队活动教案 (1)前言 教学目标: 1. 给新队员介绍本校鼓号队历史传统 2. 规章制度的学习 3. 新队员的情况摸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的介绍使学生了解鼓号队的基本概况和制度,也使老师对新生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设计: ...查看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动物怎样睡觉
  • 一.设计意图:选择这一内容,是因为今年我带的新小班,小班孩子刚刚入园,焦虑情绪严重,不易于午睡,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舒缓情绪,有效入眠保障身体健康,所以我设计了<动物怎样睡觉>这节活动.基于课题中一再强调进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 ...查看


  •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金木水火土教案
  • 金木水火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 ...查看


  • 二年级上册一单元[小麻雀]教案
  • 总第___1_课时 第 一 单元 _____问声好_______ 第__1_课时 教学内容:<小麻雀> 教材来源: 课 型:歌唱综合课 设计人:贾林静 荥阳市第六小学 目标依据: 1.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及解读] 领域二:表 ...查看


  • 合唱社团教案
  • 沙河市蝉房中学合唱社团 教学活动设计 申亚娟 第一课活动教案 一. 教学内容 1.介绍合唱艺术的意义:合唱艺术不但可以培养人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 2.介绍合唱队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