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性思维的四种基本形式

作者:胡敏中

《甘肃理论学刊》 2001年08期

  [中图分类号]B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01)02-0026-04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探索人类未知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能获取到创造性认识成果的思维活动。因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多领域、多层次的,同时,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起点和思维性质是千差万别的,又加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等不同情况,从而,创造性思维类型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说来,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基本样式。

  一、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

  像其他一切思维一样,创造性思维既是非连续的,又是连续的。因为任何创造性思维首先在于创造,即是对原有思维成果的突破和发展,同时,任何创造性思维又不是在空地和虚无中的创造,而是在继承已有思维成果的基础上,以已有思维成果为前提和出发点的创造。创造性思维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每一创造性思维既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的新起点,又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只不过是有些创造性思维的新起点特征显著一些,而有些创造性思维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特征显著一些而已。根据创造性思维的这两种不同情况,可以把创造性思维划分为原创造和再创造两种样式。

  思维的原创造是指没有直接现成的、具体的认识成果的前提下的最初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当然,思维的原创造也是有间接的人类认识成果和思想材料作为前提条件的。如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过程就属于思维的原创造,因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创立的,在爱因斯坦之前,并没有人提出过相对论。因此,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并不是直接对前人认识成果的进一步创造、完善和发展,而其本身就是最初创立了比较完备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虽然是一种原创造,但它的创立过程也间接地和大范围地有着人类认识的前提。相对论创立的整个科学背景,即牛顿的经典力学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则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人类认识的前提,这些人类认识前提虽然不是狭义相对论的直接前期理论,但却是创立狭义相对论大的认识背景和科学背景。

  思维的再创造是指在已有前期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借鉴、继承、移植、深化、扩展、完善和发展着这一认识成果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就是说,思维的再创造所获取的创造性认识成果是有直接的前提成果的,它不是最初和第一次创立某种科学理论,而是对某种科学理论的再创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如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主要是一种思维的原创造,而在量子论的贡献方面则主要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1900年12月24日,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普朗克第一次把能量不连续的思想引入到物理学,从而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所碰到的许多疑难问题,同时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物理学朝微观物理学迅速发展。可见,普朗克创立量子论的过程中是一种思维的原创造。但是,普朗克把能量不连续性只限于辐射的发射与吸收过程,这是不彻底的。爱因斯坦认为,即使在空中传播的过程中,辐射也是不连续的,并假定光的能量不能连续地分布于空间,提出了光量子概念,把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统一起来,从而对光的本质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可见,爱因斯坦创立光量子论的过程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因为光量子论的创立推进了对光的本质的新认识,获得了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成果。但光量子论又是在普朗克的量子论的直接基础上创立的,它把普朗克的能量子由辐射领域创造性地推广到空间领域,是对普朗克量子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再创造。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瑞提把人的创造过程划分为原发过程(又称原始认识)、继发过程(又称概念认识)和第三级过程三个阶段。[1](P84、P107)认为原发过程是由旧逻辑的无意识的欲求构成的,它主要表现为意象和内觉,原始认识为创造过程提供了动力和开辟了领域;继发过程是由概念活动构成的,它主要表现为意识和思维,概念认识为创造过程提供了概念、逻辑的明晰和社会的认可、接受;原发过程和继发过程的完美匹配是第三过程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为审美的升华。阿瑞提所说的创造过程的三阶段主要从人类和个体的纵向发展而划分的。我们所说的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主要是从横向范围内而划分的,这两种划分当然是有联系的,但划分的视角和方法毕竟有所不同。

  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主要是根据其是否有直接的前提认识成果而作区分的。这里所说的、“直接”不是指空间关系而言的,空间关系的直接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的直接关联,没有中介事物。这里所说的“直接”主要就其性质和理论体系而言的,性质上的直接联系是指属于同一理论体系内的不同主体的认识,而性质上的间接关系是指属于不同理论体系的不同主体的认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属于同一理论体系,它们在性质上是直接的关系,从而爱因斯坦创立光量子论是有其普朗克量子论的直接理论前提的,是一种再创造。而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属于同一理论体系,在性质上它们不是直接的联系,它们都是原创造。可见,性质上的直接关系在空间上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同样,性质上的间接关系在空间上既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是根据其前提认识理论性质上的间接或直接关系而作区分的。

  不管是思维的原创造还是再创造,它们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围,它们的区分只是其认识理论前提的直接或间接关系不同,而没有主次之分和创造度的不同,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原创造的创造度就一定高于再创造,或者相反。

  但我们仅就时间的先后关系来说,思维的原创造先于思维的再创造,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相比,更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因此,仅时间的先后关系而言,思维的再创造的创造度要略低于思维的原创造。

  如果我们从创造性思维成果本身来说,不管是思维的原创造还是再创造,只要谁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谁的创造度就大。如果思维的原创造创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思维的再创造只是对这一理论体系作些修正和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思维的原创造的创造度要高于思维的再创造。如果思维的原创造仅仅是开了个头,所提出的观点是零散不全的,而思维的再创造则在此基础上,作了全面系统的开创性探索和研究,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思维的再创造的创造度要高于思维的原创造。所以,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的创造度的大小是由具体情况而确定的。

  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的区分是相对的。思维的原创造虽然没有直接的前提认识成果作为基础和出发点,这种创造性思维能独立地提出某种新的、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学说,从而在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原创造。但思维的原创造又离不开人类认识的总体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认识背景和认识成果出发去进行创造的。思维的原创造所获取的创造性成果和这些前提认识背景的关系,在性质上虽然是间接的,但在广义的意义上毕竟是对这些前提认识成果的进一步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思维的原创造又多少包含着再创造的成分,但原创造是主要的,从而我们就把它叫作思维的原创造。

  思维的再创造虽然有直接的前提认识成果作为前提条件,再创造所获取的认识成果和直接的前提认识成果是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对前提认识成果的创造性发展。正由于此,我们把它叫作思维的再创造。但思维的再创造毕竟属于创造认识,它解决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开创了认识的新领域,获取了新的、独创性的认识成果。而这些又具有原创造的意义,多少包含了原创造的内容,但它的总体性质和特征是属于认识的再创造。

  二、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

  创造性思维不但可以从其前提认识成果的关系不同而分为原创造和再创造,而且也可以从认识成果的获取方式和性质的不同而分为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

  思维的发现式创造是指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提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种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英国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过程等,都属于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因为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则揭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思维的发明式创造是指在某种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构思、发明某种实用技术和工艺,制定某项决策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发明式创造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运用某种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的实用发明创造。如运用力学原理解决一系列机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根据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了祖国的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等,都属于发明式创造。二是根据实际需要,对技术进行改造或者发明新技术的创造。如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的创造发明居然高达1093项,至今仍是美国个人持有专利项数的最高记录。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不是基础理论方面的,而是实用技术方面的。因此,爱迪生发明创造的过程就不属于发现式创造,而属于发明式创造,并且许多发明创造是从实际需要而进行和完成的。

  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是两种不同样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从思维的对象看,发现式创造是探索和揭示客观世界的一般本质和规律为己任的,而发明式创造的思维对象是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一系列实用问题。当然,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活动要以一定的基础理论作指导,解决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实用技术和行为决策问题为认识目的的。因此,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的思维对象和目的是不同的。

  从思维的层面看。由于思维的发现式创造的目的在于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建立科学的理论和学说。一般说来,发现式创造虽然要以感性经验材料为基础,但它主要是一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正是这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就能揭示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创立某种科学理论和学说。因此,思维的发现式创造主要是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层面上进行的。

  而思维的发明式创造的目的在于解决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而这些现实问题又是最实用的。因此,发明式创造的思维过程只要运用经验思维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够了。从而,发明式创造的思维过程就处在经验的层面上。这里说的经验思维既不是纯粹的感性认识,也不是纯粹的理性认识,而是处于这两者之间。但这种思维的分析、综合和抽象的目的不是上升到一种纯理论,建立某种科学理论和学说的高度,而是为满足一定实际需要,解决一定的实践问题服务的。因此说,发明式创造主要是一种经验思维的过程。

  从思维成果的性质看,由于发现式创造的目的在于揭示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是比较抽象的和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理论,这种科学理论具有基础和纯理论的性质。而发明式创造是发明某种实用技术,它一般有实物的在场性。但发明式创造总是相伴着思维主体的观念创造过程,这种观念创造过程是为发明技术服务的。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不会产生某种基础理论,而只会产生一定的实用方案和操作程序。因此,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不是纯理论的,而是实用可操作的,它更接近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或者其本身就是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过程。而发现式创造虽然也以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为基础,但它又是对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过程,它并不直接就是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而是依赖于又高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所以,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性质是不同的。

  从思维成果的价值特征看。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是以某种科学理论和学说而存在的,这些科学理论和学说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此,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价值是广泛和普遍的,有时甚至是潜在的。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它对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是普遍适用的,具有最普遍的价值。

  同时又由于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它对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问题不能提供直接和现成的答案。因此,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又不是直接具体的。相对直接具体的实用价值来说,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价值是深层的和潜在的。也正由于此,这种价值才不被具体和局部所限制,而且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价值则不相同,它的价值是实用的、具体的、外显的和直接的。由于思维的发明式创造是解决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所以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也是具体的和现实的,它的价值也是为具体现实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服务,具有具体性、个别性和现实性。和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相比,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价值不是深层和潜在的,而是外显的和现实的。又由于发明式创造思维成果的价值具有外显性、现实性和具体性,同时它又缺乏像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价值那样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存在于具体的实用领域。

  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又有相互包含的成分。思维的发现式创造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且是从经验思维开始的,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最终要为实践、实用服务,转化为实用、实效性的东西。因此,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包含有发明式创造的内容。同样,思维的发明式创造主要是经验思维的过程,但又包含着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不过其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是为经验思维和实用思维服务的。

  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是处于两种不同思维层面的认识活动,它们的创造度主要依据它们各自获得的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大小、意义和价值而定,我们不能抽象和笼统地说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度就一定高于思维的发明式创造,或者相反。谁的创造性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大,谁的思维创造度也就大。

  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同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又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发现式创造有些具原创造的,也有些是再创造的,思维的发明式创造也一样。思维的发明式创造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某种科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和生产力,这种思维的发明式创造不能简单说是再创造,因为科学理论和具体的技术是处于不同领域和层面的东西,只要这种技术是前人没有发明创造过的,那么这种实用技术创造即使从某种科学理论发展和转化而来,那么这也是一种思维的原创造。思维的发明式创造的第二种情况是从生产实践中直接发明创造出新技术,如果这种新技术是第一次发明创造出来的,那也是一种原创造。如果是对已有技术成果的革新、改进和完善,那么这种思维的发明式创造是一种再创造。所以说,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是相互包容和交叉重叠的,它们各自的创造度依思维成果的创造性质的大小而定。

  [收稿日期]2000-09-19

作者介绍:胡敏中(1959-),男,湖南湘乡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 文科学报编辑部,北京 100875

作者:胡敏中

《甘肃理论学刊》 2001年08期

  [中图分类号]B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01)02-0026-04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探索人类未知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能获取到创造性认识成果的思维活动。因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多领域、多层次的,同时,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起点和思维性质是千差万别的,又加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等不同情况,从而,创造性思维类型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说来,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基本样式。

  一、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

  像其他一切思维一样,创造性思维既是非连续的,又是连续的。因为任何创造性思维首先在于创造,即是对原有思维成果的突破和发展,同时,任何创造性思维又不是在空地和虚无中的创造,而是在继承已有思维成果的基础上,以已有思维成果为前提和出发点的创造。创造性思维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每一创造性思维既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的新起点,又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只不过是有些创造性思维的新起点特征显著一些,而有些创造性思维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特征显著一些而已。根据创造性思维的这两种不同情况,可以把创造性思维划分为原创造和再创造两种样式。

  思维的原创造是指没有直接现成的、具体的认识成果的前提下的最初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当然,思维的原创造也是有间接的人类认识成果和思想材料作为前提条件的。如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过程就属于思维的原创造,因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创立的,在爱因斯坦之前,并没有人提出过相对论。因此,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并不是直接对前人认识成果的进一步创造、完善和发展,而其本身就是最初创立了比较完备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虽然是一种原创造,但它的创立过程也间接地和大范围地有着人类认识的前提。相对论创立的整个科学背景,即牛顿的经典力学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则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人类认识的前提,这些人类认识前提虽然不是狭义相对论的直接前期理论,但却是创立狭义相对论大的认识背景和科学背景。

  思维的再创造是指在已有前期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借鉴、继承、移植、深化、扩展、完善和发展着这一认识成果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就是说,思维的再创造所获取的创造性认识成果是有直接的前提成果的,它不是最初和第一次创立某种科学理论,而是对某种科学理论的再创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如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主要是一种思维的原创造,而在量子论的贡献方面则主要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1900年12月24日,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普朗克第一次把能量不连续的思想引入到物理学,从而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所碰到的许多疑难问题,同时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物理学朝微观物理学迅速发展。可见,普朗克创立量子论的过程中是一种思维的原创造。但是,普朗克把能量不连续性只限于辐射的发射与吸收过程,这是不彻底的。爱因斯坦认为,即使在空中传播的过程中,辐射也是不连续的,并假定光的能量不能连续地分布于空间,提出了光量子概念,把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统一起来,从而对光的本质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可见,爱因斯坦创立光量子论的过程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因为光量子论的创立推进了对光的本质的新认识,获得了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成果。但光量子论又是在普朗克的量子论的直接基础上创立的,它把普朗克的能量子由辐射领域创造性地推广到空间领域,是对普朗克量子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再创造。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瑞提把人的创造过程划分为原发过程(又称原始认识)、继发过程(又称概念认识)和第三级过程三个阶段。[1](P84、P107)认为原发过程是由旧逻辑的无意识的欲求构成的,它主要表现为意象和内觉,原始认识为创造过程提供了动力和开辟了领域;继发过程是由概念活动构成的,它主要表现为意识和思维,概念认识为创造过程提供了概念、逻辑的明晰和社会的认可、接受;原发过程和继发过程的完美匹配是第三过程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为审美的升华。阿瑞提所说的创造过程的三阶段主要从人类和个体的纵向发展而划分的。我们所说的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主要是从横向范围内而划分的,这两种划分当然是有联系的,但划分的视角和方法毕竟有所不同。

  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主要是根据其是否有直接的前提认识成果而作区分的。这里所说的、“直接”不是指空间关系而言的,空间关系的直接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的直接关联,没有中介事物。这里所说的“直接”主要就其性质和理论体系而言的,性质上的直接联系是指属于同一理论体系内的不同主体的认识,而性质上的间接关系是指属于不同理论体系的不同主体的认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属于同一理论体系,它们在性质上是直接的关系,从而爱因斯坦创立光量子论是有其普朗克量子论的直接理论前提的,是一种再创造。而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属于同一理论体系,在性质上它们不是直接的联系,它们都是原创造。可见,性质上的直接关系在空间上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同样,性质上的间接关系在空间上既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是根据其前提认识理论性质上的间接或直接关系而作区分的。

  不管是思维的原创造还是再创造,它们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围,它们的区分只是其认识理论前提的直接或间接关系不同,而没有主次之分和创造度的不同,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原创造的创造度就一定高于再创造,或者相反。

  但我们仅就时间的先后关系来说,思维的原创造先于思维的再创造,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相比,更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因此,仅时间的先后关系而言,思维的再创造的创造度要略低于思维的原创造。

  如果我们从创造性思维成果本身来说,不管是思维的原创造还是再创造,只要谁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谁的创造度就大。如果思维的原创造创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思维的再创造只是对这一理论体系作些修正和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思维的原创造的创造度要高于思维的再创造。如果思维的原创造仅仅是开了个头,所提出的观点是零散不全的,而思维的再创造则在此基础上,作了全面系统的开创性探索和研究,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思维的再创造的创造度要高于思维的原创造。所以,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的创造度的大小是由具体情况而确定的。

  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的区分是相对的。思维的原创造虽然没有直接的前提认识成果作为基础和出发点,这种创造性思维能独立地提出某种新的、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学说,从而在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原创造。但思维的原创造又离不开人类认识的总体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认识背景和认识成果出发去进行创造的。思维的原创造所获取的创造性成果和这些前提认识背景的关系,在性质上虽然是间接的,但在广义的意义上毕竟是对这些前提认识成果的进一步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思维的原创造又多少包含着再创造的成分,但原创造是主要的,从而我们就把它叫作思维的原创造。

  思维的再创造虽然有直接的前提认识成果作为前提条件,再创造所获取的认识成果和直接的前提认识成果是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对前提认识成果的创造性发展。正由于此,我们把它叫作思维的再创造。但思维的再创造毕竟属于创造认识,它解决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开创了认识的新领域,获取了新的、独创性的认识成果。而这些又具有原创造的意义,多少包含了原创造的内容,但它的总体性质和特征是属于认识的再创造。

  二、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

  创造性思维不但可以从其前提认识成果的关系不同而分为原创造和再创造,而且也可以从认识成果的获取方式和性质的不同而分为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

  思维的发现式创造是指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提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种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英国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过程等,都属于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因为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则揭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思维的发明式创造是指在某种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构思、发明某种实用技术和工艺,制定某项决策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发明式创造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运用某种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的实用发明创造。如运用力学原理解决一系列机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根据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了祖国的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等,都属于发明式创造。二是根据实际需要,对技术进行改造或者发明新技术的创造。如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的创造发明居然高达1093项,至今仍是美国个人持有专利项数的最高记录。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不是基础理论方面的,而是实用技术方面的。因此,爱迪生发明创造的过程就不属于发现式创造,而属于发明式创造,并且许多发明创造是从实际需要而进行和完成的。

  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是两种不同样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从思维的对象看,发现式创造是探索和揭示客观世界的一般本质和规律为己任的,而发明式创造的思维对象是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一系列实用问题。当然,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活动要以一定的基础理论作指导,解决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实用技术和行为决策问题为认识目的的。因此,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的思维对象和目的是不同的。

  从思维的层面看。由于思维的发现式创造的目的在于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建立科学的理论和学说。一般说来,发现式创造虽然要以感性经验材料为基础,但它主要是一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正是这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就能揭示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创立某种科学理论和学说。因此,思维的发现式创造主要是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层面上进行的。

  而思维的发明式创造的目的在于解决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而这些现实问题又是最实用的。因此,发明式创造的思维过程只要运用经验思维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够了。从而,发明式创造的思维过程就处在经验的层面上。这里说的经验思维既不是纯粹的感性认识,也不是纯粹的理性认识,而是处于这两者之间。但这种思维的分析、综合和抽象的目的不是上升到一种纯理论,建立某种科学理论和学说的高度,而是为满足一定实际需要,解决一定的实践问题服务的。因此说,发明式创造主要是一种经验思维的过程。

  从思维成果的性质看,由于发现式创造的目的在于揭示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是比较抽象的和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理论,这种科学理论具有基础和纯理论的性质。而发明式创造是发明某种实用技术,它一般有实物的在场性。但发明式创造总是相伴着思维主体的观念创造过程,这种观念创造过程是为发明技术服务的。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不会产生某种基础理论,而只会产生一定的实用方案和操作程序。因此,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不是纯理论的,而是实用可操作的,它更接近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或者其本身就是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过程。而发现式创造虽然也以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为基础,但它又是对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过程,它并不直接就是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而是依赖于又高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所以,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性质是不同的。

  从思维成果的价值特征看。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是以某种科学理论和学说而存在的,这些科学理论和学说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此,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价值是广泛和普遍的,有时甚至是潜在的。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它对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是普遍适用的,具有最普遍的价值。

  同时又由于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它对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问题不能提供直接和现成的答案。因此,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又不是直接具体的。相对直接具体的实用价值来说,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价值是深层的和潜在的。也正由于此,这种价值才不被具体和局部所限制,而且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价值则不相同,它的价值是实用的、具体的、外显的和直接的。由于思维的发明式创造是解决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所以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也是具体的和现实的,它的价值也是为具体现实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服务,具有具体性、个别性和现实性。和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相比,发明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价值不是深层和潜在的,而是外显的和现实的。又由于发明式创造思维成果的价值具有外显性、现实性和具体性,同时它又缺乏像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的价值那样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存在于具体的实用领域。

  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又有相互包含的成分。思维的发现式创造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且是从经验思维开始的,发现式创造的思维成果最终要为实践、实用服务,转化为实用、实效性的东西。因此,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包含有发明式创造的内容。同样,思维的发明式创造主要是经验思维的过程,但又包含着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不过其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是为经验思维和实用思维服务的。

  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是处于两种不同思维层面的认识活动,它们的创造度主要依据它们各自获得的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大小、意义和价值而定,我们不能抽象和笼统地说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度就一定高于思维的发明式创造,或者相反。谁的创造性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大,谁的思维创造度也就大。

  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同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又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发现式创造有些具原创造的,也有些是再创造的,思维的发明式创造也一样。思维的发明式创造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某种科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和生产力,这种思维的发明式创造不能简单说是再创造,因为科学理论和具体的技术是处于不同领域和层面的东西,只要这种技术是前人没有发明创造过的,那么这种实用技术创造即使从某种科学理论发展和转化而来,那么这也是一种思维的原创造。思维的发明式创造的第二种情况是从生产实践中直接发明创造出新技术,如果这种新技术是第一次发明创造出来的,那也是一种原创造。如果是对已有技术成果的革新、改进和完善,那么这种思维的发明式创造是一种再创造。所以说,思维的原创造和再创造,思维的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是相互包容和交叉重叠的,它们各自的创造度依思维成果的创造性质的大小而定。

  [收稿日期]2000-09-19

作者介绍:胡敏中(1959-),男,湖南湘乡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 文科学报编辑部,北京 100875


相关文章

  • 思维的种类(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 思维的种类(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心理学中,根据思维的不同形态,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类型: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来划分,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两种类型: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划分,将思维分为复制式思维与创造 ...查看


  • 高校平面构成课程的教育现状和反思
  • 摘要:平面构成是一门注重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对于视觉美规则的认知能力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现今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对平面构成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进而使平面构成课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图形创意的有效课程之一. 关键词:平面构成课程;教育现 ...查看


  • 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九.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思维概述 1.数学思维: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并按照一定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它既具有思维的一般性质,又有自己的特性.最主要 ...查看


  •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 一.名词解词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 ...查看


  • 基本逻辑学讲义
  • 第一讲 含义.产生.发展 一."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或规律性:思维的规律.规则或泛指思维规律:指某种特殊的理论或观点:指思维方法或行为方式: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即逻辑学.) ...查看


  •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1
  •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 ...查看


  • 有效思维与成功
  • 有效思维与成功 山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胡中海 摘要:思维前人所做研究成果颇丰,多集中思维的误区,思维的心理学机制的研究.关于成功,也有许多的论述.本文意图从有效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关于成功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成功有效 问题提出 成功是什么? ...查看


  • [艺术学概论]试题集锦
  •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 客体世界 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 ...查看


  • [艺术概论]教学教案
  • <艺 术 概 论>教学教案 总 要 求 1.理解艺术概论学科的构成,包括艺术活动.艺术种类.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 2.了解艺术活动的性质.各门类艺术的主要特征,掌握艺术创造.艺术作品及艺术接受的基本理论. 3.以马克 ...查看


  • 走进微观世界
  • 走进微观世界 [分析]教材分析 一.教 材 分 析 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的基本理念,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穴或许还应该是独特的?雪反应,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熏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