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一案谣言泛滥 教授:人们对暗箱操作有黑色记忆

2011年8月19日,李双江夫妇与儿子同台合唱

天一生水。既可风生水起,也要小心沦为祸水。2013年的春节,一起恶性刑事案件,让少年L成就了自己名字的后一种可能。

2013年2月17日,L与4名同伙,在北京海淀一酒吧,借庆生为名,与一名女子喝酒,后将其带至宾馆轮奸。3日后,涉案5人被警方刑拘,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这本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但因为L的特殊身份——著名军旅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案件甫一曝光就获得了巨大关注。

L,这位一年半前,还因打人事件处于风口浪尖的少年,在一年的劳动教养后,反而因更恶劣的罪名“二进宫”,成为春节之后最热门的新闻之一。

像一枚石子,L被投入舆论的江河中,激起千层浪。

和解疑云

舆论的高潮,到来于他被捕后的第5天。2月25日,实名认证音乐制作人、演员、歌手杜歌在微博上爆料,称获得内部消息,——“L一案女主角撤销控诉,已达成和解意向。因L未满18岁,且当时已经醉酒,即便诉讼被重判的可能性极低,L及其他4名嫌疑人家长的奔走,最终联系上女孩父母并进行了长谈,受害人最终得到极大的物质补偿,包括落实北京户口、工作及一套房产。”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看到“京城恶少”又要凭借权势、金钱在自己眼皮底下逍遥法外,汹汹民情在网络空间里一发而不可收拾。不到4个小时,这条微博被转发19313次、评论4593条。第二天,就有媒体引用律师分析称,虽然这种刑事案件不能自行撤诉,但若女方改口称自愿,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户口、工作、房子,种种字眼剧烈地冲击民众眼球,刺激着他们最为脆弱的神经,将对L的愤怒推上顶点。但这则让正义摇摇欲坠的新闻,最终却被证实是一条假消息,两天后,杜歌在微博上道歉,“我发布的这个关于女主角撤销控诉的帖子,纯属不实消息,望网友谅解!谢谢!”

但巨大的冲击已经造成,如今,在百度上搜索“L,和解”,你可以找到超过22万个词条,谣言虽然被澄清,但网民们因此而起的愤怒与不满,无论声讨还是调侃,却作为数据永远保留了下来。更有网友笑言,“所谓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人们担心“被辟谣”的猜测反倒成真。

这并非第一个,也绝非最后一个关于L的传言。自L被捕后,关于他和案件的各种说法在网络上流传,有的作为谣言被攻破了,有的作为传言依然强烈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谣言与传言

谣言一:L在打人事件后改名,目的是清除前科,这是李家的特权,只是没想到L这么快就恶态复萌,才前功尽弃。事实是,劳动教养属于行政处罚,不算“前科”,而属于“劣迹”,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法律规定这种劣迹可以不被记入个人档案。

谣言二:L的年龄造假,他根本不是未成年人,只是为了脱罪才缩小年龄。2月27日,知名博主长春国贸声称,据见过幼年L的人透露,他应该已经21岁,并有网友以2006年《鲁豫有约》采访李双江夫妇的视频作证,表明L的年龄作假。但随后,这则《鲁豫有约》被证实录制于2011年,而博主长春国贸也在3月1日改口,称原来L是李双江的第三子,他的前两子皆不幸夭折。

谣言三:L已取保候审。2月26日,有多名认证网友发布微博,称“2月26日,早上8点26分,L已经获得取保候审,现正在家中”。 真实情况是,截至目前,L与同案犯依然被羁押。

谣言四:一则关于L强奸英语老师的消息,早在一年多前就甚嚣尘上,这则以宋祖德名义发布的爆料,虽然在当时就被宋祖德否认,依然再次被媒体引用,在网络上更是广为流传,2月27日,该老师所在学校不得不亲自发言辟谣。

传言一:李家已制定周密的营救计划,包括促成酒店翻供,证明受害者并未被胁迫,以及请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发声支援。

传言二:李双江在儿子被捕后如此冷静,还能坚持上课和教学,这表明其“胸有成足”,对儿子被解救毫不担心。

传言三:L背后的4个同伙背景更大。按照“人以群分”,和L玩到一起去的,恐怕都是“衙内”,现在,L被拉到前台,说不定也是在保护后面4个人。

谣言与传言的差别在于前者已经被证伪,后者还在积聚疑云,它们具有的传播效应是类似的。拜二者之功,相比一年半前的打人事件,粗略计算,网络上可检索到的关于L的词条,在短短数日内,增加了近一百万条。

逆袭“小霸王”

骄横、跋扈、仗势欺人、为非作歹,在媒体和网民的不遗余力下,L的劣迹被一一挖掘出来,包括小学时的打架斗殴,去国外读书时与外国学生冲突,在家里对装修工人凶神恶煞等等,不一而足,皆成为证据。

这给了各种传言绝佳的生长土壤和传播环境,既然是这样一位“小霸王”,那自然人人恨不得踏上一只脚,让正义来得更猛烈一些。

但会不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们私心揣测、相互推理,甚至不怀好意地臆想,有的自负洞若观火,有的满是道德义愤,说到底,皆源于对正义的渴望和担忧。

在社交网络上,人们不断转发、评论,对各种传言津津乐道;在真假鉴别后,人们又主动引申推理,将信将疑,引发更多的联想、猜测;而无论真假,都不影响人们对L的“口水”复仇,各种调侃和谩骂,充斥在有关L的3,484,809条微博中。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看来,传言是真是假并不重要,人们不仅不能做到“不传谣不信谣”,还要津津乐道,广为传播,这就已经是某种社会现实和公众心理的反映。

人们为何愿意相信L十恶不赦,毫不怀疑L有各式各样的脱罪手段,为何觉得正义如此求而难获,得而易失,就在于人们基于既往的经验,觉得一个有权有势者可以扭曲正义,制造不公,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喻国明说,这是“人们对违法乱纪行为以及暗箱运作本身有太多的黑色记忆”。

这种黑色记忆使得人们倾向于相信司法不公的存在,而他们在既往生活中的所有积怨,也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进行一种情绪的释放。

于是很快,所有的真假传言,都使得这种不信任快速发酵膨胀,而所有的不满情绪,也超出了L和案件本身,更为炽烈,不容忤逆。

在网络上,所有对L表达同情者,都无一例外受到了网民的声讨。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主持人杨澜,2月23日,她发表微博,称“劳教一年对一个因为冲动打人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否惩罚过重?被贴上标签的孩子很容易破罐破摔了”。这样一条疑似同情L的言论立刻引起网民不满,“谁为受害者心痛”的质疑让杨澜不得不在之后的微博中为自己的言论公开道歉。

这样一种舆论氛围,在记者李蒙眼里,成了无节制的网络狂欢,中国的网民不过是不折不扣的网络暴民。在民意汹涌之时,他发表了博文《网络暴民,请你们不要继续伤害一个未成年人!》,指责在案件未审判、未有定论之前,各种传言甚嚣尘上,不仅妨碍真正的司法公正,而且侵犯了L及其家属的正当权益。面对这样一种舆论乱象,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仅仅因为他是歌星、将军的儿子,就对他的合法权益以‘网络狂欢’的方式肆意践踏,那么,当有那么一天,我们自己的程序正义受到侵害时,又能怪谁呢?”

喻国明不同意简单的否定舆论的作用,他认为,在中国的司法现状下,不能简单地说舆论不要对司法产生压力。因为中国司法还不健全,权力意志发生作用的空间还很大,如果没有舆论的压力,很难对司法审判保持监督。网络舆论,不仅不会妨碍司法公正,反而从中国的司法现实来看,是必要的一种监督力量。

如果说流言飞起,舆论乱象,在喻国明看来,这也是全民网络时代的必然结果。制造传言、扩散传播,鉴别真假,再到新的传言产生,引发新一轮传播。喜欢它的锐利也好,不喜欢它的嘈杂也罢,人人要发声,人人有话说,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1年8月19日,李双江夫妇与儿子同台合唱

天一生水。既可风生水起,也要小心沦为祸水。2013年的春节,一起恶性刑事案件,让少年L成就了自己名字的后一种可能。

2013年2月17日,L与4名同伙,在北京海淀一酒吧,借庆生为名,与一名女子喝酒,后将其带至宾馆轮奸。3日后,涉案5人被警方刑拘,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这本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但因为L的特殊身份——著名军旅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案件甫一曝光就获得了巨大关注。

L,这位一年半前,还因打人事件处于风口浪尖的少年,在一年的劳动教养后,反而因更恶劣的罪名“二进宫”,成为春节之后最热门的新闻之一。

像一枚石子,L被投入舆论的江河中,激起千层浪。

和解疑云

舆论的高潮,到来于他被捕后的第5天。2月25日,实名认证音乐制作人、演员、歌手杜歌在微博上爆料,称获得内部消息,——“L一案女主角撤销控诉,已达成和解意向。因L未满18岁,且当时已经醉酒,即便诉讼被重判的可能性极低,L及其他4名嫌疑人家长的奔走,最终联系上女孩父母并进行了长谈,受害人最终得到极大的物质补偿,包括落实北京户口、工作及一套房产。”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看到“京城恶少”又要凭借权势、金钱在自己眼皮底下逍遥法外,汹汹民情在网络空间里一发而不可收拾。不到4个小时,这条微博被转发19313次、评论4593条。第二天,就有媒体引用律师分析称,虽然这种刑事案件不能自行撤诉,但若女方改口称自愿,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户口、工作、房子,种种字眼剧烈地冲击民众眼球,刺激着他们最为脆弱的神经,将对L的愤怒推上顶点。但这则让正义摇摇欲坠的新闻,最终却被证实是一条假消息,两天后,杜歌在微博上道歉,“我发布的这个关于女主角撤销控诉的帖子,纯属不实消息,望网友谅解!谢谢!”

但巨大的冲击已经造成,如今,在百度上搜索“L,和解”,你可以找到超过22万个词条,谣言虽然被澄清,但网民们因此而起的愤怒与不满,无论声讨还是调侃,却作为数据永远保留了下来。更有网友笑言,“所谓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人们担心“被辟谣”的猜测反倒成真。

这并非第一个,也绝非最后一个关于L的传言。自L被捕后,关于他和案件的各种说法在网络上流传,有的作为谣言被攻破了,有的作为传言依然强烈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谣言与传言

谣言一:L在打人事件后改名,目的是清除前科,这是李家的特权,只是没想到L这么快就恶态复萌,才前功尽弃。事实是,劳动教养属于行政处罚,不算“前科”,而属于“劣迹”,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法律规定这种劣迹可以不被记入个人档案。

谣言二:L的年龄造假,他根本不是未成年人,只是为了脱罪才缩小年龄。2月27日,知名博主长春国贸声称,据见过幼年L的人透露,他应该已经21岁,并有网友以2006年《鲁豫有约》采访李双江夫妇的视频作证,表明L的年龄作假。但随后,这则《鲁豫有约》被证实录制于2011年,而博主长春国贸也在3月1日改口,称原来L是李双江的第三子,他的前两子皆不幸夭折。

谣言三:L已取保候审。2月26日,有多名认证网友发布微博,称“2月26日,早上8点26分,L已经获得取保候审,现正在家中”。 真实情况是,截至目前,L与同案犯依然被羁押。

谣言四:一则关于L强奸英语老师的消息,早在一年多前就甚嚣尘上,这则以宋祖德名义发布的爆料,虽然在当时就被宋祖德否认,依然再次被媒体引用,在网络上更是广为流传,2月27日,该老师所在学校不得不亲自发言辟谣。

传言一:李家已制定周密的营救计划,包括促成酒店翻供,证明受害者并未被胁迫,以及请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发声支援。

传言二:李双江在儿子被捕后如此冷静,还能坚持上课和教学,这表明其“胸有成足”,对儿子被解救毫不担心。

传言三:L背后的4个同伙背景更大。按照“人以群分”,和L玩到一起去的,恐怕都是“衙内”,现在,L被拉到前台,说不定也是在保护后面4个人。

谣言与传言的差别在于前者已经被证伪,后者还在积聚疑云,它们具有的传播效应是类似的。拜二者之功,相比一年半前的打人事件,粗略计算,网络上可检索到的关于L的词条,在短短数日内,增加了近一百万条。

逆袭“小霸王”

骄横、跋扈、仗势欺人、为非作歹,在媒体和网民的不遗余力下,L的劣迹被一一挖掘出来,包括小学时的打架斗殴,去国外读书时与外国学生冲突,在家里对装修工人凶神恶煞等等,不一而足,皆成为证据。

这给了各种传言绝佳的生长土壤和传播环境,既然是这样一位“小霸王”,那自然人人恨不得踏上一只脚,让正义来得更猛烈一些。

但会不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们私心揣测、相互推理,甚至不怀好意地臆想,有的自负洞若观火,有的满是道德义愤,说到底,皆源于对正义的渴望和担忧。

在社交网络上,人们不断转发、评论,对各种传言津津乐道;在真假鉴别后,人们又主动引申推理,将信将疑,引发更多的联想、猜测;而无论真假,都不影响人们对L的“口水”复仇,各种调侃和谩骂,充斥在有关L的3,484,809条微博中。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看来,传言是真是假并不重要,人们不仅不能做到“不传谣不信谣”,还要津津乐道,广为传播,这就已经是某种社会现实和公众心理的反映。

人们为何愿意相信L十恶不赦,毫不怀疑L有各式各样的脱罪手段,为何觉得正义如此求而难获,得而易失,就在于人们基于既往的经验,觉得一个有权有势者可以扭曲正义,制造不公,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喻国明说,这是“人们对违法乱纪行为以及暗箱运作本身有太多的黑色记忆”。

这种黑色记忆使得人们倾向于相信司法不公的存在,而他们在既往生活中的所有积怨,也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进行一种情绪的释放。

于是很快,所有的真假传言,都使得这种不信任快速发酵膨胀,而所有的不满情绪,也超出了L和案件本身,更为炽烈,不容忤逆。

在网络上,所有对L表达同情者,都无一例外受到了网民的声讨。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主持人杨澜,2月23日,她发表微博,称“劳教一年对一个因为冲动打人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否惩罚过重?被贴上标签的孩子很容易破罐破摔了”。这样一条疑似同情L的言论立刻引起网民不满,“谁为受害者心痛”的质疑让杨澜不得不在之后的微博中为自己的言论公开道歉。

这样一种舆论氛围,在记者李蒙眼里,成了无节制的网络狂欢,中国的网民不过是不折不扣的网络暴民。在民意汹涌之时,他发表了博文《网络暴民,请你们不要继续伤害一个未成年人!》,指责在案件未审判、未有定论之前,各种传言甚嚣尘上,不仅妨碍真正的司法公正,而且侵犯了L及其家属的正当权益。面对这样一种舆论乱象,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仅仅因为他是歌星、将军的儿子,就对他的合法权益以‘网络狂欢’的方式肆意践踏,那么,当有那么一天,我们自己的程序正义受到侵害时,又能怪谁呢?”

喻国明不同意简单的否定舆论的作用,他认为,在中国的司法现状下,不能简单地说舆论不要对司法产生压力。因为中国司法还不健全,权力意志发生作用的空间还很大,如果没有舆论的压力,很难对司法审判保持监督。网络舆论,不仅不会妨碍司法公正,反而从中国的司法现实来看,是必要的一种监督力量。

如果说流言飞起,舆论乱象,在喻国明看来,这也是全民网络时代的必然结果。制造传言、扩散传播,鉴别真假,再到新的传言产生,引发新一轮传播。喜欢它的锐利也好,不喜欢它的嘈杂也罢,人人要发声,人人有话说,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关文章

  • 网络谣言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及其治理
  • [摘要]网络谣言是社会的毒瘤,严重危害着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定.经济安全和社会秩序.文章系统地研究网络谣言,剖析网络谣言特点,探究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维持虚拟社会的健康运行,对保证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查看


  • 浅谈社会冷漠
  • 浅谈社会冷漠 [摘要]近年来,关于社会冷漠的事情一连被曝光,人们的讨论.失望.批判不绝于耳.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为什么精神文明一再让人失望?是社会风气的原因,还是民族心理的原因,如何让一个社会变得和谐安定,如何让社会冷漠不在出现,越来越成为 ...查看


  • 网络谣言的形成原因与应对策略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0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第 &# 卷 第 2 期 3456789 4: ;588FG>6B ?499>H> I49. &# J4. 2 M5H. 0 KG7F>B 1 网络谣言的 ...查看


  • 2012年高考作文考题大猜想
  • 201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考题大猜想 热点素材一: 1.最美妈妈:指在杭州滨江区的闻 涛社区中勇于救人的吴菊萍. 2011年7 月2日下午1点半,一个2岁女童从10 楼坠落,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 臂接住孩子.后女童经抢救脱离危险. ...查看


  • 治理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
  • 2013年8月,北京公安机关按照统一部署,根据群众举报,依法查处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对长期伙同少数所谓"意见领袖".组织网络"水军"炮制网络谣言的"秦火火"等人依法刑事拘 ...查看


  • 点击率与网络媒介公信力的缺失研究
  • 摘要: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第四媒体,网络正通过它的及时性.互动性等便捷特性成为一种强势的新型的媒体.同电视收视率一样,竞争带来的是网络媒体的点击率大战.本文通过分析点击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来讨论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介的公信 ...查看


  • 如何从民法视角治理网络谣言
  • 法学讲堂 如何从民法视角治理网络谣言 王叶刚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24日   15 版) 谣言现象古已有之,在网络社会之前,谣言的影响范围十分有限,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事件日益频发,其 ...查看


  • 求真·六类典型惑众谣言案例盘点
  • 如今,网络如影随形.每个人在网上都有发声的权利.然而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给谣言的迅速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假如网络"欺骗"了我们,我们该怎么办?人民网"求真"栏目盘点六类惑众谣言,并邀请中国社会科 ...查看


  •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
  •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 响 2011.9<新聞記者> ■曹 林 [本文提要]微博改变着中国的舆论传播生态和言论生态.本文旨在分析微博传播的特点,并阐述其对言论生态的影响.由于对微博的褒扬者众,对其信息传播的迅速.对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