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军事战略思想

日本的军事战略思想

一、战略思想

战后初期,为适应美国军事战略的需要,日本政府提出安全必须依赖“ 集体防御 ”的主张。据此,1951年与美国缔结《日美安全条约》。条约规定,美国对日本的安全承担义务,日本为美军提供基地和设施。从此,日美共同防御成为日本军事战略的“支柱”。其基本构想是:对付核威胁,依靠美国的核遏制力量;对付有限的小规模侵略,原则上依靠本国的力量;依靠本国力量难以抵御外敌入侵时,应以各种方法顽强抵抗,等待美军支援。但也有人反对过分依赖美国,认为《日美安全条约》有损于日本的独立地位,主张“自主防御”。7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专守防御”的战略方针,即只有遭到外敌入侵时才行使武力 , 而且必须限制在自卫所需的最小限度以内。日本政府曾向国际社会做出一系列原则性承诺,包括不充当给其他国家造成威胁的军事大国 ; 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只有突然遭到外敌入侵且运用其他手段无法排除时,才行使“国家自卫权”,但必须限制在最小限度;不拥有“集体自卫权”,禁止向国外派遣军队,友好国家遭到武装进攻时不以武力提供支援;不发展进攻性战略武器;等等。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

出“综合安全保障战略”,认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仅有军事威胁,还包括自然灾害、粮食危机、资源危机等。威胁的多样化要求对付威胁的手段多样化。军事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只有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文化等方面做出努力,国家安全才能得到保障。随着日本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美国实力的衰落,还有人强调日本作为西方的一员应积极分担西方防务责任。日本政府决心建立一支与其国力相称的武装力量。军费开支连年增长,海上防御范围不断扩大。1991年海湾战争后向中东派出扫雷艇,1992年国会通过向国外派兵法案,1993年以后向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派遣维和部队,“专守防御”战略被突破。

日本的军事战略从属于美国的军事战略,是美国联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60年代,日本追随美国以周围社会主义国家为敌。70~80年代,由于苏联加强其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日本认为苏联是对日本既有侵略能力又有侵略意图的国家,因而视苏联为主要假想敌国。进入90年代后,日本认为,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全球性军事对抗更为遥远,但地区性冲突不断,核扩散的危险增大。据此,日本继续采取措施加强日、美军事合作,并提高本国在这一体制中

的地位。1996年,日、美两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将两国的军事合作范围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鉴于俄罗斯联邦是日本近邻中最大的军事强国,以及地缘政治和领土纠纷等原因,日本将继续重视其北部防务,同时又以面临“多重威胁”为理由,加强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防御部署。

二、日本的建军思想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重新武装日本。1954年,日本全面实现重建军队的目标,建成包括陆海空三军的“自卫队”。日军重建初期,日本政府提出军备要适应国家经济力量的发展和国民的心理基础,要考虑日本所处的国际地位以及与周围国家的关系。据此,1957年制定了根据国情在自卫限度内逐步发展的建军方针。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日军的实力逐渐增强。7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提出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认为美、苏之间爆发大战和日本遭到大规模武装入侵的可能性不大,加上国内经济、政治条件的制约,难以大规模扩充军事力量。因此,必须坚持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以对付有限的小规模侵略为目标,建设一支规模小、质量高、机能齐全以及国际形势一旦有变就能迅速扩充的“基础防御力量”。在宪法和内外舆论制约下,日本的军队建设始终以控制数量、提高质

量为重点。1958~1976年完成的四次防御力量发展计划和1977~1990年基本完成的《防卫计划大纲 》,都贯彻质量建军方针 。1995年制定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和1996~2000年防御力量发展计划,强调建立“合理、高效、精干”的现代化军队。其要点是:保持军费持续增长,更新武器装备特别是海军、空军的武器装备,改善体制编制,加强教育训练,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三、日本的作战思想

日美共同防御是日本作战思想的基础。1978年两国制定《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随后又制定联合作战计划。日军主要在本国领土及周围海、空域实施防御作战,美军负责提供支援并实施进攻作战。日本认为,日本周围数百海里和东南、西南两条长1000海里的海上交通线是日本的“生命线”,确保其安全至关紧要 。据此 ,日海军将采取海上巡逻、护航、防空、港湾与海峡警备等措施,确保海上交通线畅通。防空作战是日本抗击外敌入侵的前提。其防空作战原则是:力求将来犯敌机歼灭在领空之外,以保证领土和国民不受侵害,作战能力免遭破坏。为此,日本建立了严密的防空体系。抗登陆、反空降是日军抵御外敌入侵的主要作战样式。日军强调:敌航渡时,海陆空

三军分别以舰艇、岸舰导弹、攻击机进行截击,力求歼敌于海上;敌突击上陆时,陆军利用地形和工事,以岸舰导弹、地雷及其他火器歼敌于水际滩头;敌登陆后,陆军在海军、空军支援下歼敌于濒海地区。敌空降和机降时,陆军、空军密切协同,力求歼敌于空中;敌着陆后,陆军以火力和机动部队打击、歼灭敌人;敌向纵深发展进攻时,在通向内陆的要地顽强抗击,等待美军来援。

日本军事的可能走向

日本随着国力的不断提高,其军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潮日益增长,为其侵略扩张历史翻案和追求充当政治大国的趋向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此,在战略思想方面,将逐步放弃“专守防御”方针,强调防务的主动性和国际性,以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在建军思想方面,将更加强调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以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和远距离作战能力;在作战思想方面,将更加强调陆海空三军协同,发挥综合威力,形成多层、多道、多手段相结合的立体抗登陆、反空降体系,并将进一步重视与美军联合作战。

四、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胁有哪些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至高利益。目前,中国与日本,韩国,印度,越南等国均存在领土领海争端,加之其

他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安全非常不利。其中,日本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

中日关系非常重要,友好互利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但是,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和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和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一是军国主义势力不断发展。日本极右势力妄图抹黑历史,发展军国主义势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是牵制台湾问题的解决。日本统治台湾50年,对台影响很大,日本是台独势力的大本营。日本把台湾看作它的生命线。因为台湾海峡是日本通过东南亚、南下太平洋和印度洋,西达非洲和欧洲的必经之路。因此,一旦台湾海峡出事,日本一定会介入。

三是日本对我国军事威胁越来越大。中国已成了日本的首要“假想敌”,日本的国防战略也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基础。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保持高昂的防务费。由于日本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比重世界领先,这使他有得天独厚的军事潜能。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日本的军队早已现代化,而且武器国产化程

度很高。

另外,日美组成军事战略同盟,以“安保条约”、“防卫合作指针”和“TMD”为基础,联合起来。一旦中美冲突,日本自然站在美国一边。日本对我国安全最直接的威胁:

日本对我国最现实的威胁就是实际占领控制了钓鱼岛,并恬不知耻地宣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世人公认的 。 1895年4月,中日签署了《马 关 条 约 》,将台湾连同钓鱼群岛一并割让给了日本,二战结中日本战败,钓鱼群岛连同日本的硫球群岛由美国代管,1971年美国人撤走时本应交还给我国, 但美国却非法地交给了日本,从而给钓鱼岛的归宿问题人为的设置了障碍。1978年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暂不涉及钓鱼岛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然而,主权被搁置的钓鱼岛并不平静,日本先后在岛上修建灯塔、直升机机场等各种设施,企围造成事实,达到长期 占领的目的。

日本企图霸占我钓鱼岛,加强对我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除了该岛本身的价值外,还有更深远的图谋。这就是以钓鱼岛为基础与我按中间线划分东海大陆架。可见钓鱼岛问题已不单纯只是一个岛屿的主

权问题,钓鱼岛群岛问题处理不好,将来可能直接危害我国的利益和安全,必须引起 高度警惕 。

总之,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和威胁,中国应该从大局出发,“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态度妥善处理两国关系,着眼于长远。加强合作,增进交流,促进互信,这样有利于为我国国内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同时,我们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到日本对我国的威胁,发展经济,提高军事力量,增强自身实力,做好准备,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并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日本的军事战略思想

一、战略思想

战后初期,为适应美国军事战略的需要,日本政府提出安全必须依赖“ 集体防御 ”的主张。据此,1951年与美国缔结《日美安全条约》。条约规定,美国对日本的安全承担义务,日本为美军提供基地和设施。从此,日美共同防御成为日本军事战略的“支柱”。其基本构想是:对付核威胁,依靠美国的核遏制力量;对付有限的小规模侵略,原则上依靠本国的力量;依靠本国力量难以抵御外敌入侵时,应以各种方法顽强抵抗,等待美军支援。但也有人反对过分依赖美国,认为《日美安全条约》有损于日本的独立地位,主张“自主防御”。7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专守防御”的战略方针,即只有遭到外敌入侵时才行使武力 , 而且必须限制在自卫所需的最小限度以内。日本政府曾向国际社会做出一系列原则性承诺,包括不充当给其他国家造成威胁的军事大国 ; 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只有突然遭到外敌入侵且运用其他手段无法排除时,才行使“国家自卫权”,但必须限制在最小限度;不拥有“集体自卫权”,禁止向国外派遣军队,友好国家遭到武装进攻时不以武力提供支援;不发展进攻性战略武器;等等。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

出“综合安全保障战略”,认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仅有军事威胁,还包括自然灾害、粮食危机、资源危机等。威胁的多样化要求对付威胁的手段多样化。军事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只有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文化等方面做出努力,国家安全才能得到保障。随着日本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美国实力的衰落,还有人强调日本作为西方的一员应积极分担西方防务责任。日本政府决心建立一支与其国力相称的武装力量。军费开支连年增长,海上防御范围不断扩大。1991年海湾战争后向中东派出扫雷艇,1992年国会通过向国外派兵法案,1993年以后向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派遣维和部队,“专守防御”战略被突破。

日本的军事战略从属于美国的军事战略,是美国联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60年代,日本追随美国以周围社会主义国家为敌。70~80年代,由于苏联加强其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日本认为苏联是对日本既有侵略能力又有侵略意图的国家,因而视苏联为主要假想敌国。进入90年代后,日本认为,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全球性军事对抗更为遥远,但地区性冲突不断,核扩散的危险增大。据此,日本继续采取措施加强日、美军事合作,并提高本国在这一体制中

的地位。1996年,日、美两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将两国的军事合作范围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鉴于俄罗斯联邦是日本近邻中最大的军事强国,以及地缘政治和领土纠纷等原因,日本将继续重视其北部防务,同时又以面临“多重威胁”为理由,加强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防御部署。

二、日本的建军思想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重新武装日本。1954年,日本全面实现重建军队的目标,建成包括陆海空三军的“自卫队”。日军重建初期,日本政府提出军备要适应国家经济力量的发展和国民的心理基础,要考虑日本所处的国际地位以及与周围国家的关系。据此,1957年制定了根据国情在自卫限度内逐步发展的建军方针。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日军的实力逐渐增强。7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提出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认为美、苏之间爆发大战和日本遭到大规模武装入侵的可能性不大,加上国内经济、政治条件的制约,难以大规模扩充军事力量。因此,必须坚持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以对付有限的小规模侵略为目标,建设一支规模小、质量高、机能齐全以及国际形势一旦有变就能迅速扩充的“基础防御力量”。在宪法和内外舆论制约下,日本的军队建设始终以控制数量、提高质

量为重点。1958~1976年完成的四次防御力量发展计划和1977~1990年基本完成的《防卫计划大纲 》,都贯彻质量建军方针 。1995年制定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和1996~2000年防御力量发展计划,强调建立“合理、高效、精干”的现代化军队。其要点是:保持军费持续增长,更新武器装备特别是海军、空军的武器装备,改善体制编制,加强教育训练,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三、日本的作战思想

日美共同防御是日本作战思想的基础。1978年两国制定《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随后又制定联合作战计划。日军主要在本国领土及周围海、空域实施防御作战,美军负责提供支援并实施进攻作战。日本认为,日本周围数百海里和东南、西南两条长1000海里的海上交通线是日本的“生命线”,确保其安全至关紧要 。据此 ,日海军将采取海上巡逻、护航、防空、港湾与海峡警备等措施,确保海上交通线畅通。防空作战是日本抗击外敌入侵的前提。其防空作战原则是:力求将来犯敌机歼灭在领空之外,以保证领土和国民不受侵害,作战能力免遭破坏。为此,日本建立了严密的防空体系。抗登陆、反空降是日军抵御外敌入侵的主要作战样式。日军强调:敌航渡时,海陆空

三军分别以舰艇、岸舰导弹、攻击机进行截击,力求歼敌于海上;敌突击上陆时,陆军利用地形和工事,以岸舰导弹、地雷及其他火器歼敌于水际滩头;敌登陆后,陆军在海军、空军支援下歼敌于濒海地区。敌空降和机降时,陆军、空军密切协同,力求歼敌于空中;敌着陆后,陆军以火力和机动部队打击、歼灭敌人;敌向纵深发展进攻时,在通向内陆的要地顽强抗击,等待美军来援。

日本军事的可能走向

日本随着国力的不断提高,其军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潮日益增长,为其侵略扩张历史翻案和追求充当政治大国的趋向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此,在战略思想方面,将逐步放弃“专守防御”方针,强调防务的主动性和国际性,以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在建军思想方面,将更加强调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以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和远距离作战能力;在作战思想方面,将更加强调陆海空三军协同,发挥综合威力,形成多层、多道、多手段相结合的立体抗登陆、反空降体系,并将进一步重视与美军联合作战。

四、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胁有哪些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至高利益。目前,中国与日本,韩国,印度,越南等国均存在领土领海争端,加之其

他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安全非常不利。其中,日本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

中日关系非常重要,友好互利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但是,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和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和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一是军国主义势力不断发展。日本极右势力妄图抹黑历史,发展军国主义势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是牵制台湾问题的解决。日本统治台湾50年,对台影响很大,日本是台独势力的大本营。日本把台湾看作它的生命线。因为台湾海峡是日本通过东南亚、南下太平洋和印度洋,西达非洲和欧洲的必经之路。因此,一旦台湾海峡出事,日本一定会介入。

三是日本对我国军事威胁越来越大。中国已成了日本的首要“假想敌”,日本的国防战略也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基础。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保持高昂的防务费。由于日本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比重世界领先,这使他有得天独厚的军事潜能。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日本的军队早已现代化,而且武器国产化程

度很高。

另外,日美组成军事战略同盟,以“安保条约”、“防卫合作指针”和“TMD”为基础,联合起来。一旦中美冲突,日本自然站在美国一边。日本对我国安全最直接的威胁:

日本对我国最现实的威胁就是实际占领控制了钓鱼岛,并恬不知耻地宣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世人公认的 。 1895年4月,中日签署了《马 关 条 约 》,将台湾连同钓鱼群岛一并割让给了日本,二战结中日本战败,钓鱼群岛连同日本的硫球群岛由美国代管,1971年美国人撤走时本应交还给我国, 但美国却非法地交给了日本,从而给钓鱼岛的归宿问题人为的设置了障碍。1978年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暂不涉及钓鱼岛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然而,主权被搁置的钓鱼岛并不平静,日本先后在岛上修建灯塔、直升机机场等各种设施,企围造成事实,达到长期 占领的目的。

日本企图霸占我钓鱼岛,加强对我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除了该岛本身的价值外,还有更深远的图谋。这就是以钓鱼岛为基础与我按中间线划分东海大陆架。可见钓鱼岛问题已不单纯只是一个岛屿的主

权问题,钓鱼岛群岛问题处理不好,将来可能直接危害我国的利益和安全,必须引起 高度警惕 。

总之,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和威胁,中国应该从大局出发,“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态度妥善处理两国关系,着眼于长远。加强合作,增进交流,促进互信,这样有利于为我国国内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同时,我们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到日本对我国的威胁,发展经济,提高军事力量,增强自身实力,做好准备,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并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相关文章

  • 近代中.日海军创建对比与启示
  • 近代中.日海军创建对比与启示 近代中国和日本所做的世外桃源般的闭关锁国梦,终被欧美列强的频繁叩关声惊醒.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主权的丧失,使中国和日本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两国有识之士临崖勒马.渴甚掘并,都加强了对海防理论的研究和海防政策的筹 ...查看


  • 中日甲午战争
  • 原标题:刘亚洲上将谈甲午战争:制度·战略·信仰·国运 本报"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自3月3日连续刊发以来,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在本系列报道结束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空军上将接受了新华社解放军分 ...查看


  • 张炜: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与北洋海军兴亡 | 新鲜事网
  • 张炜: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与北洋海军兴亡 发表于 2014年3月26日12:15 核心提示: 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影响近代化海军发展. "超勇"舰是北洋海军最早的近代化军舰之一,其服役不久就开始执行海上威慑任务. 参考消息网 ...查看


  •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摘要]随着中日钓鱼岛局势的日益紧张,我国民众的爱国热忱不断被激发.对于保持民众清醒的爱国意识,高校国防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日钓鱼岛争端 高校国防教育 必要性 中日两国自古为邻,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日本臣服于中国大陆,成为 ...查看


  •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分析 1
  • [摘 要]我国的改革巳进入"四个全面" 的新时代,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文章通过对发生于十九世纪中日改革之比较,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或许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深化改革会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成败 一. ...查看


  • 历史论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何战败?
  •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何战败? 摘要: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一场典型的"海军制胜"的战争.交战双方隔海相望的地理态势,加之发动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围绕制海权所制定的作战计划,都决定了海军舰队在这场战 ...查看


  • 2014军理笔记完整版
  • 目录 第二讲 中国武装力量 .......................................................................... 2 第三讲 美国军事战略对我国安全利益的影响 ........ ...查看


  • 北洋海军为什么失败了
  • 北洋海军失败的深刻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一场战争.战前,很少有人会预料到,堂堂中华帝国经过几十年军事变革后,会输给"蕞尔岛夷".但是,当一支拥有近代化军事装备的北洋水师惨败于日本后,人们开始长 ...查看


  •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分析
  •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分析 摘要: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都是向西方学习的改革运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与日本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挑战.为了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两国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进行了改革.但是改革的结果却有所不同,中国的洋务运动在历史的洪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