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最近有幸读到了张化万老师写的《我的语文人生》一书。翻开目录,七页的目录,九章的内容,沉甸甸的感觉,实实在在的感觉。每个章节的题目都很吸引人,每个章节都有生动的实例。全书按时间顺序写了张化万老师做语文老师、培训语文教师、建设语文课程的探索足迹,一种强烈的读书愿望油然而生。
读这本书,我的第一个看点就是:张化万老师是怎样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的?他是如何起飞的,如何上路的?我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读过此书的第一章《让孩子感受读书的美好》,我就找到了答案。
1977年,已经三十多岁的张老师从印刷厂回到教学第一线,十年浩劫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随着高考的恢复,各地的重点中小学纷纷重新挂牌,为了学生能上重点中学,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没有星期天,每晚不过十二点,不会睡觉。”是责任,是良心,使得他“天天超负荷工作。”张老师的第一个毕业班33个学生考上了重点中学,现在来看,当时的张老师也许有点硬干蛮干,可是如果没有这种埋头肯干甚至硬干蛮干的劲头,张老师产生不了那么多的反思和追问。
1978年,张化万老师对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讲话留有深刻的印象,思想上受到了触动。然后十年浩劫后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公布了,张化万老师感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干下去了,紧接着就大胆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加强自我反
思,大量阅读,上“谈天说地”课„„张老师回忆当时的感觉是高度紧张、心事重重、举轻若重。学生毕业成绩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获得了升学统考全区第一。我想,张老师如果当初没有及时领悟到方针的精神实质,他的教育教学改革可能不会开始的那么早,那么快,那么好。
张老师坦言“真正从理性到情感,在教育教学操作中比较自觉地把每个孩子都当作宝”,在杭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学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闲下来我还不忘边读边做点摘记呢。记下他书中的话,记下读时的感受。
一、更新教学理念,以生为本。
张老师是一名教育家,他有对教育的见解是独到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站在学科的角度,去压抑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可能我们会暂时获得几个分数的提高,但失去的却是孩子的兴趣和理想,是孩子快乐童年和今后得以发展的人生平台。现在我们北城小学实行的是三段式模式,就是以学生为课堂上的主人,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孩子是快乐的,老师是幸运的。
二、倡导终身学习。
张老师说:“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要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闪烁靓丽的光彩,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感动自己,然后再通过教学去感动学生。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心与心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才有可能焕发。”语文是生活的,是灵动的。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另一方面要站在深
厚的母语文化的土壤上,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语言绝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是生命和文化的载体。学习语文,是促进孩子们人格生成和完善的过程。俗话说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想强调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应该比学生在某些知识上要多一些,能力上要强一些,品德人格上要完善一些。因此,我也用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 这句话勉励自己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三、勇于实践
“语文能让孩子们幸福,能让他们在快乐地运用中全面提升着语文素养。”张老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他这儿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让学生编书,激活学生的潜能;制定口语训练卡,开设谈天说地课、玩玩说说课,以活动为平台让孩子们接触社会,学习劳动,把玩进行到底„„在平时,我们应该以小组或学科为组,一起探讨好的方法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探究,找寻方法,用于课堂,少走弯路„„
张老师的敬业爱岗,勤奋进取,求实务实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也激励我去谱写我的教学人生。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最近有幸读到了张化万老师写的《我的语文人生》一书。翻开目录,七页的目录,九章的内容,沉甸甸的感觉,实实在在的感觉。每个章节的题目都很吸引人,每个章节都有生动的实例。全书按时间顺序写了张化万老师做语文老师、培训语文教师、建设语文课程的探索足迹,一种强烈的读书愿望油然而生。
读这本书,我的第一个看点就是:张化万老师是怎样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的?他是如何起飞的,如何上路的?我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读过此书的第一章《让孩子感受读书的美好》,我就找到了答案。
1977年,已经三十多岁的张老师从印刷厂回到教学第一线,十年浩劫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随着高考的恢复,各地的重点中小学纷纷重新挂牌,为了学生能上重点中学,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没有星期天,每晚不过十二点,不会睡觉。”是责任,是良心,使得他“天天超负荷工作。”张老师的第一个毕业班33个学生考上了重点中学,现在来看,当时的张老师也许有点硬干蛮干,可是如果没有这种埋头肯干甚至硬干蛮干的劲头,张老师产生不了那么多的反思和追问。
1978年,张化万老师对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讲话留有深刻的印象,思想上受到了触动。然后十年浩劫后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公布了,张化万老师感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干下去了,紧接着就大胆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加强自我反
思,大量阅读,上“谈天说地”课„„张老师回忆当时的感觉是高度紧张、心事重重、举轻若重。学生毕业成绩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获得了升学统考全区第一。我想,张老师如果当初没有及时领悟到方针的精神实质,他的教育教学改革可能不会开始的那么早,那么快,那么好。
张老师坦言“真正从理性到情感,在教育教学操作中比较自觉地把每个孩子都当作宝”,在杭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学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闲下来我还不忘边读边做点摘记呢。记下他书中的话,记下读时的感受。
一、更新教学理念,以生为本。
张老师是一名教育家,他有对教育的见解是独到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站在学科的角度,去压抑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可能我们会暂时获得几个分数的提高,但失去的却是孩子的兴趣和理想,是孩子快乐童年和今后得以发展的人生平台。现在我们北城小学实行的是三段式模式,就是以学生为课堂上的主人,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孩子是快乐的,老师是幸运的。
二、倡导终身学习。
张老师说:“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要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闪烁靓丽的光彩,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感动自己,然后再通过教学去感动学生。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心与心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才有可能焕发。”语文是生活的,是灵动的。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另一方面要站在深
厚的母语文化的土壤上,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语言绝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是生命和文化的载体。学习语文,是促进孩子们人格生成和完善的过程。俗话说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想强调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应该比学生在某些知识上要多一些,能力上要强一些,品德人格上要完善一些。因此,我也用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 这句话勉励自己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三、勇于实践
“语文能让孩子们幸福,能让他们在快乐地运用中全面提升着语文素养。”张老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他这儿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让学生编书,激活学生的潜能;制定口语训练卡,开设谈天说地课、玩玩说说课,以活动为平台让孩子们接触社会,学习劳动,把玩进行到底„„在平时,我们应该以小组或学科为组,一起探讨好的方法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探究,找寻方法,用于课堂,少走弯路„„
张老师的敬业爱岗,勤奋进取,求实务实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也激励我去谱写我的教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