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1]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 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 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 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 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 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 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 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 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三)黄疸

1. 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加强巡视。如果患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 3. 并发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衣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碱性用品。

4. 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 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6. 遵医嘱中药熏洗。 (四)纳呆

1. 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排泄物,避免不良气味刺激。 3.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 4. 遵医嘱艾灸,取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 内服中药

(1)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湿盛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湿热内阻者中药宜温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 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 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 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4. 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 艾灸(详见附录2)。 6.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 中药全结肠灌洗(详见附录2)。 8. 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9. 药熨法(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 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清新,起居有常,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3. 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 (二)饮食指导

1. 湿热内阻证:饮食宜偏凉,宜食清热利湿类的食品,如西瓜、梨子、番茄、藕、冬瓜、苦瓜、黄瓜、薏苡仁、绿豆、赤小豆、鲤鱼等。

2. 肝脾血瘀证:饮食宜稀软,宜食理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金桔、柚子、橙子、扁豆、萝卜、山楂等。

3. 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山楂、山药、扁豆、黑鱼、黑豆、莲藕等。

4. 脾虚湿盛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红枣、山药、莲子、薏苡仁、甘薯、鲤鱼、鲫鱼、赤小豆等。

5. 肝肾阴虚证: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百合、枸杞、栗子、木耳、鸭肉、甲鱼、瘦肉等。

6. 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韭菜、胡桃、山药、羊肉、牛肉、鸡肉等。

7.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低脂半流饮食,不食山芋、土豆等胀气食物,勿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煎炸油腻、粗硬之品,禁烟酒。并发肝性脑病者予低蛋白饮食,禁食动物蛋白;长期使用利尿剂者,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橘汁、蘑菇等。

(三)情志调理

1. 对于焦虑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针对病情恰当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思少虑,防止思多伤脾。

2. 对于恐惧或急躁易怒的患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

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说明疾病和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采用移情易性、澄心静志疗法,以疏导情志,稳定情绪。

3. 对于情绪低落或悲观失望的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与家人、同事、朋友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社会支持,以利康复。

4. 病情稳定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强调自行停药、减量后对身体的危害。

2. 定期门诊复查及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治疗。 3.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解决思路:

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督促患者自觉戒除,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 介绍饮食调护方法,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专业营养师给予康复治疗与指导,帮助患者制定食谱,并督促执行。

3. 定期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护。 4. 必要时对嗜酒患者进行强制戒酒。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案号: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 证候诊断:湿热内阻证□ 肝脾血瘀证□ 肝郁脾虚证□ 脾虚湿盛证□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 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 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 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 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 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 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 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 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三)黄疸

1. 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加强巡视。如果患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 3. 并发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衣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碱性用品。

4. 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 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6. 遵医嘱中药熏洗。 (四)纳呆

1. 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排泄物,避免不良气味刺激。 3.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 4. 遵医嘱艾灸,取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 内服中药

(1)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湿盛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湿热内阻者中药宜温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 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 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 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4. 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 艾灸(详见附录2)。 6.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 中药全结肠灌洗(详见附录2)。 8. 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9. 药熨法(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 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清新,起居有常,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3. 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 (二)饮食指导

1. 湿热内阻证:饮食宜偏凉,宜食清热利湿类的食品,如西瓜、梨子、番茄、藕、冬瓜、苦瓜、黄瓜、薏苡仁、绿豆、赤小豆、鲤鱼等。

2. 肝脾血瘀证:饮食宜稀软,宜食理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金桔、柚子、橙子、扁豆、萝卜、山楂等。

3. 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山楂、山药、扁豆、黑鱼、黑豆、莲藕等。

4. 脾虚湿盛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红枣、山药、莲子、薏苡仁、甘薯、鲤鱼、鲫鱼、赤小豆等。

5. 肝肾阴虚证: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百合、枸杞、栗子、木耳、鸭肉、甲鱼、瘦肉等。

6. 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韭菜、胡桃、山药、羊肉、牛肉、鸡肉等。

7.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低脂半流饮食,不食山芋、土豆等胀气食物,勿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煎炸油腻、粗硬之品,禁烟酒。并发肝性脑病者予低蛋白饮食,禁食动物蛋白;长期使用利尿剂者,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橘汁、蘑菇等。

(三)情志调理

1. 对于焦虑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针对病情恰当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思少虑,防止思多伤脾。

2. 对于恐惧或急躁易怒的患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

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说明疾病和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采用移情易性、澄心静志疗法,以疏导情志,稳定情绪。

3. 对于情绪低落或悲观失望的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与家人、同事、朋友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社会支持,以利康复。

4. 病情稳定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强调自行停药、减量后对身体的危害。

2. 定期门诊复查及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治疗。 3.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解决思路:

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督促患者自觉戒除,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 介绍饮食调护方法,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专业营养师给予康复治疗与指导,帮助患者制定食谱,并督促执行。

3. 定期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护。 4. 必要时对嗜酒患者进行强制戒酒。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案号: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 证候诊断:湿热内阻证□ 肝脾血瘀证□ 肝郁脾虚证□ 脾虚湿盛证□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


相关文章

  • 2014年肝病科中医护理常规
  • 肝胆内科 中医护理常规 (第十版) (2014年版) 2014年9月修订 前3位优势病种护理常规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着.黄疸.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2.肝硬化腹水(鼓胀)中医护理常规 3.原发性肝癌(肝癌)中医护理常规 其他病种护理 ...查看


  • 中医护理方案3
  •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 ...查看


  •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一. 常见症候要点 (一) 痞结型:腹痛阵作,痛无定处,叩之如鼓,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 波或持续性 胀痛,腹稍胀,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腹软,无腹膜刺激征,舌苔白薄,脉弦细. (二) 瘀结型:腹痛剧烈,痛 ...查看


  • 中风的中医护理查房
  • 护理查房 中风的护理 一.时间:2013年6月21日16时 二.地点:六楼会议室 三.主持人:李萨科护士长 四.参加人员:李萨(护理部科护士长)张季(护理部干事)各科护士长及1-2名护理骨干 五.查房内容:中风的护理 主讲人:内二科主管护师 ...查看


  •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护理学毕业论文选题(1157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
  •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 ...查看


  • 2015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大纲
  • 2015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与分级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 ...查看


  • 血府逐瘀汤在肝病中的应用
  • 896 古方今用 血府逐瘀汤在肝病中的应用 刘四清 王文鸽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063000)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因 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 ...查看


  • 三级护理查房
  • 3月三级护理查房 一.时间:2015年3月20日16:00 二.地点:急诊科 三.主持人:章莉护士长 四.参加人员: 副主任护师:陶 琼 主管护师:万艳芳 护 师:吴娟娟.杜蕾.唐文娟.卢毓.熊妍.韩丹丹.胡珉芳.罗丽萍 护 士:吴 丹.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