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含心理学知识点

幼师心理学和保教知识与管理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①生物因素1. 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 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3. 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②社会因素1.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2. 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3. 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③儿童自身的能动性(体现在1. 儿童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作出独立生命体所具有能动性2. 同样环境对于不同儿童可以产生不同影响3.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接是对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4. 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做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格赛尔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行为主义学说:1. 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2. 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 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 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3. 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4. 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新行为主义班杜拉,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1. 他的人格结构理论。2. 他的性欲阶段理论。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本我遵循

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2岁以后。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发展渐成说。他认为人格发展中,自我的作用很重要,人的发展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人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他提出每个阶段主要任务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8个月2. 自主对羞怯或疑虑18个月~2.3岁3. 主动感对内疚感2.3岁~6岁4.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 同一性对较色混乱11岁~青少年时期6. 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 7. 创造对停滞(成年中期) 8. 完善对失望(成年晚期)

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建构要通过三个不同的心里过程:同化、顺应和平衡。 心理发展原因在于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论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 前运算阶段(2~7岁)3.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1. 他强调观察学习2. 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她认为人的个性就是在行为、人的内部认知因素和环境作用下形成的.

维果斯基提出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角色、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承认指导下货与有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婴幼儿成长发育分为:①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②婴儿期1~12个月、③幼儿前期1~3岁 身体发展特点:1. 运动能力增强2. 语言发展关键期3. 具有游戏意识4.

育阶段2. 运动器官发展接近完善,调解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3. 求知欲望增强,但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形成4. 富于情感,容易受成人的暗示和影响. 情感转移较快5. 语言有了较好的发展,但语言和思维练习性还不强6. 个性开始形成,表现出性格、兴趣需要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

婴儿期年龄特征:0~1岁1.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2. 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

先学前期年龄特征:1~3岁1. 语言形成2. 思维的萌芽3. 自我意识的萌芽

幼儿年龄特征3~6岁:①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1.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 爱模仿3. 思维仍有直觉行动性②幼儿中期4~5岁1. 爱玩、会玩、活泼好动2. 思维具体形象3. 开始接受任务4.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③幼儿晚期5~6岁1. 好学、好问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 个性初具雏形4. 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1. 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2.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3. 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4. 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5. 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幼儿身体发育特点:1. 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2. 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有中心而末梢。3. 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幼儿动作发展规律:1. 头部的发展2. 躯体的发展3.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4. 儿童抓握动作的发展总结:1. 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随意到随意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

长的1/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

如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幼儿的注意不稳定,易转移。首先,与外界刺激本身的特点、性质有关。第二,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关。第三,与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有关。第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关。另外,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与其身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注意及观察力的培养:注意力分散有:1. 连续进行单调活动2. 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3. 无关刺激的干扰4. 注意转移的能力差5. 不能很好的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1. 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 必须对幼儿有一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3. 用语言组织、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4. 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5. 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

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1.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2.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游说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3.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1.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2. 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 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2. 活动的游戏化3. 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4. 幼儿的身体状况)3.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

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受外界影响较大,注意力差,工作中需要注意分配的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注意的广度(范围)与幼儿的活动:1. 注意对象的特点2. 活动的任务和个人呢的知识经验

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①幼儿注意的分散与防止:注意力分散有:1. 连续进行单调活动2. 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3. 无关刺激的干扰4. 注意转移的能力差5. 不能很好的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②幼儿的" 多动" 现象与注意: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主要特征之一就是" 多动"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活动过多、冲动或行为粗鲁。

感知觉发展主要特征:1. 视觉(视敏度、颜色视觉)2. 听觉(听觉感受性、言语听觉)3. 触觉(视触觉的协调、动觉)

幼儿只觉的发展:1. 形状知觉2. 大小知觉3. 深度知觉4. 方位知觉(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空间关系的掌握)5. 时间知觉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1. 适应现象2. 对比现象

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1.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 对象的活动性3.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性原则)4. 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1.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1. 目的性加强2. 持续性延长3. 细致性增加4. 概括性提高5. 观察方法的形成

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①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 幼儿期健忘2. 记忆恢复(回涨)现象②记忆容量的增加1. 记忆广度2. 记忆范围③记忆内容的变化④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⑴记忆意识性的发展

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境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从大脑的加工方式与保持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划分为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

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遗失的发展。包括:1. 明确记忆任务、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性和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2. 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任务,并选择记忆方法3. 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水平

记忆策略常见的有: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 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 间接的意识识记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无意识记依赖几个因素:1. 客观事物的性质2.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3.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4.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5. 活动动机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 幼儿的有意识记在成人教育下逐渐产生的。2.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3. 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②记忆理解的组织程度逐渐提高1. 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2. 意义记忆效果好3.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的记忆都在不断发展③形象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1.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2.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4. 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个基本特征.

幼儿想象主要特征:①1. 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2. 想象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3. 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②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分五类

1. 经验性想象2. 情境性想象3. 愿望性想象4. 拟人化想象5. 夸张性想象③想象有时和显示混淆

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1. 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2. 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想发展的条件3. 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

幼儿思维特点:1. 具体性2. 形象性3. 经验性4. 拟人性5. 片面性6. 固定性思维的特征:1. 思维的概括性。2. 思维的间接性。3. 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1. 幼儿分析综合的发展2. 幼儿比较的发展(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3. 幼儿分类的发展. (分类活动表现了幼儿的概括水平,分类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儿童分类情况分为:不能分类、依感知特点分类、依生活情境分类、依功用分类、依概念分类

4岁以下儿童基本不能分类5~6岁是儿童处于由不会向初步分类的过渡时期 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分为:动作水平、形象水平、本质抽象水平

幼儿掌握概念基本特点:1. 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逐项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 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掌握概念内涵困难

幼儿对事物判断、推理特点:1. 幼儿对实物的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辑2. 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3. 以自身的生活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

幼儿理解的发展趋势:1. 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2. 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3. 从对事物做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深刻的含义4. 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 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1.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

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的。直观行动思维所用工具主要是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主要是表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则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3. 儿童思维期限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4. 随着思维的内化,其内容日益扩大。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二) 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三)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四) 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五) 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的过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此阶段的主要特点:

(1)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性。儿童只能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故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即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4-7岁为直觉思维阶段,即儿童此时已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过渡,但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自动调节的限制。此阶段的思维既没有运算的可逆性,也没有守恒的基本形式,尚停留在半象征性的思维状态之中。第

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7岁左右的儿童能够在心理上对珠子进行运算,并认为把珠子散开和埃紧是两个相反而又互补的运动,重新排列珠子可使它恢复到起始状态。这说明此时儿童的思想开始又较大的易变性,出现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这种运算仍有其局限性。其一是这一水平的运算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尚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其二是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不能组成完整的系统.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的儿童

思维发生了四种变化:1. 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2. 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群运算。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言语在幼儿心中产生的作用:1. 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2. 言语与幼儿的认知过程。感知概括:(借助词语说出感知事物通过感知事物使人理解、借助词语将相似的物体及其特征加以比较,易于找出并辨别各种物体的差别、借助词语可分出主要和次要特点、借助词语能概括地感知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易于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且根据事物主要特征,认识同类未知事物)3.

需要的种类:1. 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一) 幼儿需要结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二) 幼儿的优势需要具有发展性。(三) 幼儿需要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四) 幼儿需要的发展具有集约型和扩散性。(五)5岁是幼儿需要发展的关键期。

兴趣的品质:1. 兴趣的广度 2. 兴趣的指向性 3. 兴趣的稳定性 4. 兴趣的效能。 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一)0~1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 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0~3个月) 。2. 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 。3. 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 。

(二)1~3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 活动的、微小的物体,如飞机、昆虫。2. 突然消失的物体,如拿个东西给幼儿看,然后藏起来。3. 成人的动作或活动,如妈妈包饺子、爸爸刮胡子。4. 因果关系,如坐车是树木和火车的相对运动。(三)3~6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 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2. 幼儿的兴趣表现出个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3. 幼儿多直接兴趣。4. 幼儿的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化。5. 幼儿的兴趣也可能表现出不良的指向性。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一) 儿童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1. 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2. 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3. 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

4.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以后) 。(二)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1.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2. 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幼儿自我体验的社会性幼儿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3.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主要特特点和趋势。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幼儿需要的培养:1. 关爱幼儿,满足幼儿渴望被爱的心理需要。2. 尽量给每个

环境,满足幼儿心理的安全需要。4. 给幼儿多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一)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1. 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2. 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二) 在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教师评价幼儿要把握分寸。(四)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五) 家园配合,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

幼儿口语的发展:1. 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2. 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3. 初步掌握语法4. 口语表达进一步发展5. 出现内部语言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1. 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2.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3. 将言语活动贯穿与幼儿的一日生活4. 成人做好幼儿言语的榜样5. 注重个别言语教育。(六) 适当学习书面言语。

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作用: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 情绪情感丰富化和深刻化:1. 丰富。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2. 深刻化。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与想想想联系的情绪情感、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情感、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 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1. 哭2. 笑3. 恐惧4. 依恋

依恋关系的类型:安全依恋性、逃避型以及矛盾性。

婴幼儿依恋的发展:1. 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出生~3个月2. 有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3~6个月3. 特殊的情感连结阶段6个月~2岁4.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

岁以后

影响依恋的因素:1. 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2. 儿童的特点(影响孩子三个方面外在体貌特征、身体的健康情况和内在的气质特点)3. 文化因素

幼儿情绪注意几个方面:1. 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2. 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3. 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4. 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4. 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别人。

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要注意:1. 承认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2. 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3. 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 情绪的一冲动型2. 情绪的不稳定性3. 情绪的外露性

情感 社会内容性分为: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美感: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活动:1. 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2. 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人际交往的作用:(一) 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得起本方式(二) 人际交往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三) 交往有利于青少年的成才。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1)本能需要(二) 合群需要(三) 自我肯定需要。

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一) 平等原则(二) 相容原则(三) 互利原则(四) 信用原则。 亲子交往的重要性:(一) 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二) 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三) 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

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影响:民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

自我控制、自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专制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或是驯服、缺乏生气,或是自我中心、胆大妄为放任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等

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 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2. 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3. 同伴交往可以增强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4. 同伴交往可以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德的形成。

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1. 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2. 幼儿自身的特征3. 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帮助、分享、合作、谦让、自信、移情。

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一) 增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探索精神(二) 促进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三) 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高低(四) 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及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情绪培养:1. 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2. 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3. 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4. 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5. 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6. 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7. 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8. 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别人。

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要注意:1. 承认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2. 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3. 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

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情感与认识是紧密联系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二,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变化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

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培养幼儿情感的重要性:首先,情感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行动的动力。高尚的情感推动高尚的行为,比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很,促使战士们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情感在成人行动中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也是如此。第二,情感对幼儿的认识过程,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论是在感知、注意、记忆过程中,还是在思维、想象过程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到情感因素的作用。第三,幼儿情感的发展与幼儿个性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第四,幼儿的情感发展是以后情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一) 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 幼儿情绪和情感不稳定2. 幼儿的情感比较外露3. 幼儿的情绪极易冲动(二) 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 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2. 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三) 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1. 幼儿道德感的发展2. 幼儿美感的发展3. 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幼儿情感的培养方法:(一)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二)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三) 重视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四) 重视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1. 向孩子倾诉情感2. 引导孩子欣赏别人的情感3. 多让孩子换位思考4. 让孩子学会表达情感5. 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幼儿坚持性的培养:(一) 帮助幼儿明确和确定活动目的。(二) 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技巧。(三) 在劳动、游戏学习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1.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狭义的:1. 个性调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个性的社会性。

个性结构:1. 动力系统:具体包括个性调控系统(自我意识) 和个性倾向性(需

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 ,它决定着个性发展的方向,是个性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2.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 气质. 和性格

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一) 各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1. 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2. 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3. 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4. 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5. 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 创造能力萌芽。(二) 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三) 智力发展迅速。

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儿童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儿童的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不同气质孩子进行针对性培养:

胆汁质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治任性、粗暴

多血质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粘液质孩子:培养积极精神及他是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抑郁质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1. 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2.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3. 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4. 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5. 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一) 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1. 容易抚育的儿童。2. 抚育困

难的儿童。3. 发动缓慢的儿童。(二) 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三) 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象。

幼儿的气质和教育:(一) 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二) 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类型下结论(三) 针对幼儿气质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

亲子交往的重要性:(一) 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二) 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三) 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

依恋关系的类型:安全依恋性、逃避型以及矛盾性。

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影响:民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自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专制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或是驯服、缺乏生气,或是自我中心、胆大妄为放任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等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1. 父母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影响2. 父母受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态3. 幼儿自身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意义:1. 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2. 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 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4. 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4. 同伴交往可以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德的形成。

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1. 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2. 幼儿自身的特征3. 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帮助、分享、合作、谦让、自信、移情。

幼儿同伴交往类型:1. 帕顿的研究六种类型: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2. 庞丽娟的研究四种类型:受欢迎性、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幼儿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1. 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2. 自我中心的认识是性别角色3~4岁3. 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5~7岁

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1. 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2.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游戏活动兴趣方面差异、选择同伴级同伴相互作用方面差异、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亲社会行为:1. 观点采择2. 移情3. 社会学习

幼儿亲社会影响因素:1. 社会生活环境2. 幼儿日常生活环境(家庭影响、同伴相互作用、移情)

幼儿社会性行为游戏发展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1. 父母的惩罚2. 大众传播媒介3. 强化4. 挫折

学前期独生子女突出性社会问题:任性、依赖性强、自私、不合群、胆小原因:缺少兄弟姐妹、经历特殊、家长和子女关系特点:溺爱、过分保护

影响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教育:家庭教育①鼓励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给孩子发展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性②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并给予充分自由,培养和发展孩子创造性③让孩子懂的行为界限,了解行为规范,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限度,养成规则意识④让孩子学会移情,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事宜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社交技能2. 幼儿园教育。

教育学常见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游戏的实质:1. 生于精力说2. 娱乐论(松弛说)3. 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4. 欲望说5. 复演说

游戏认知动力说:1.练习游戏(0~2岁)2. 象征性游戏(2~7岁)3. 规则性游戏(7~12岁) 幼儿认知能力游戏:1. 练习性游戏2. 象征性游戏3. 构建游戏4. 规则游戏

游戏对幼儿起到三方面作用1. 可以促进幼儿认识能力发展2. 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3. 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理解掌握思维水平:实物操作水平、直观形象操作水平、表象操作水平、符号操作水平

幼儿对平面形状认识发展:圆-正方-三角-半圆-椭圆-梯形

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一) 增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探索精神(二) 促进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三) 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高低(四) 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及社会性的发展。

师幼关系的类型:1. 严厉型2. 灌输型3. 开放学习型4. 民主型

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一. 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 。二.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 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四. 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五. 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 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七. 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

八. 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 九. 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 十. 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夜惊:睡眠错产生惊恐反映原因:1. 精神紧张、焦虑不安2. 不良睡眠习惯3. 躯体患有疾病

遗尿症:原因:1. 精神紧张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失调2. 没养成良好排尿习惯3. 白天疲劳过度引起夜间睡眠过深4. 躯体患有疾病R 膀胱炎、糖尿病。方法:1. 消除紧张因素2. 帮助树立信心3. 良好作息时间4. 患儿及早治疗。

任性行为:个性偏执、意志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表现原因:家长不约束、过分宽容和无条件满足溺爱教育解决方法:1. 转移孩子注意力2. 暂时回避和忽略

3. 理解与约束并存

攻击性行为:(1)症状:遭受挫折时,常会显得焦燥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与别人争斗。解决策略:1. 为幼儿创设积极环境2. 巧用精神奖励法和惩罚3. 帮助幼儿转移情绪,提供宣泄的机会4. 对幼儿进行交往技能和自我保护训练5. 培养幼儿同情心

注意力缺失:1. 活动过多、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2. 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一种活动,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 行为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期8~10岁,多在7岁异常,男性患病明显高于女性。矫正:1. 行为治疗,控制行为入手大道认知和情绪的协调使用强化方式,即鼓励、奖赏、关爱等方式来维持、加强幼儿良好行为,对不良行为不给予强化2、感觉统合训练3. 饮食控制

沮丧:表现:啼哭不止、毫无生气解决办法:1. 认真对待幼儿紧张和沮丧2. 分析引起幼儿紧张沮丧的原因3. 允许幼儿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情感4. 提供安抚与支持5. 尽可能地减少可引起幼儿紧张和沮丧场景6.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方式来应对不良事件。

焦虑:表现: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手足无措1. 分离焦虑,原因:依恋对象消失办法:1. 事先为分离做好准备,事先要告诉孩子你将离开他的时间,不要突然或偷偷离开2. 告诉孩子回来后会和他做些什么,这可以使幼儿产生美好的期待,减轻分离焦虑3. 每次离家和回家要有一定程序,与孩子快乐告别、轻松嘱托4. 平时练习一些减少焦虑活动,如藏猫猫是减轻分离焦虑的最好的游戏

自损行为:拔头发、反复碰撞头部等策略:细心细致说服教育工作2. 沟通方式3. 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兴趣爱好4. 已有伤害了应请医生治疗,日常补充锌、铜等微量元素5. 榜样树立

塑造孩子自信心:1. 榜样2. 接纳孩子挫败3. 了解孩子争宠4. 真诚地针对进步地具体地赞美5. 让孩子掌握社交技巧

1、通过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可望获得哪些收获?答: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通过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可有以下收获:1. 掌握有关幼儿心里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2. 培养对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为学前

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3. 初步掌握研究幼儿心理方法。4. 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行程和巩固。

2、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相关知识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今后的学习深造所必需的,而且也为他们将来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攀登幼儿教育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述什么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答:关键期是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它是指个体成长的某一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货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点甚至一生难以弥补。在关键期内,在事宜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身心发展特别迅速。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婴幼儿期,大脑发育、语言、感知觉、思维、个性„„都有关键期。

幼师心理学和保教知识与管理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①生物因素1. 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 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3. 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②社会因素1.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2. 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3. 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③儿童自身的能动性(体现在1. 儿童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作出独立生命体所具有能动性2. 同样环境对于不同儿童可以产生不同影响3.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接是对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4. 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做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格赛尔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行为主义学说:1. 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2. 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 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 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3. 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4. 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新行为主义班杜拉,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1. 他的人格结构理论。2. 他的性欲阶段理论。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本我遵循

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2岁以后。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发展渐成说。他认为人格发展中,自我的作用很重要,人的发展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人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他提出每个阶段主要任务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8个月2. 自主对羞怯或疑虑18个月~2.3岁3. 主动感对内疚感2.3岁~6岁4.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 同一性对较色混乱11岁~青少年时期6. 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 7. 创造对停滞(成年中期) 8. 完善对失望(成年晚期)

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建构要通过三个不同的心里过程:同化、顺应和平衡。 心理发展原因在于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论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 前运算阶段(2~7岁)3.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1. 他强调观察学习2. 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她认为人的个性就是在行为、人的内部认知因素和环境作用下形成的.

维果斯基提出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角色、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承认指导下货与有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婴幼儿成长发育分为:①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②婴儿期1~12个月、③幼儿前期1~3岁 身体发展特点:1. 运动能力增强2. 语言发展关键期3. 具有游戏意识4.

育阶段2. 运动器官发展接近完善,调解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3. 求知欲望增强,但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形成4. 富于情感,容易受成人的暗示和影响. 情感转移较快5. 语言有了较好的发展,但语言和思维练习性还不强6. 个性开始形成,表现出性格、兴趣需要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

婴儿期年龄特征:0~1岁1.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2. 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

先学前期年龄特征:1~3岁1. 语言形成2. 思维的萌芽3. 自我意识的萌芽

幼儿年龄特征3~6岁:①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1.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 爱模仿3. 思维仍有直觉行动性②幼儿中期4~5岁1. 爱玩、会玩、活泼好动2. 思维具体形象3. 开始接受任务4.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③幼儿晚期5~6岁1. 好学、好问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 个性初具雏形4. 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1. 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2.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3. 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4. 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5. 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幼儿身体发育特点:1. 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2. 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有中心而末梢。3. 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幼儿动作发展规律:1. 头部的发展2. 躯体的发展3.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4. 儿童抓握动作的发展总结:1. 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随意到随意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

长的1/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

如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幼儿的注意不稳定,易转移。首先,与外界刺激本身的特点、性质有关。第二,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关。第三,与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有关。第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关。另外,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与其身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注意及观察力的培养:注意力分散有:1. 连续进行单调活动2. 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3. 无关刺激的干扰4. 注意转移的能力差5. 不能很好的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1. 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 必须对幼儿有一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3. 用语言组织、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4. 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5. 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

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1.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2.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游说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3.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1.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2. 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 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2. 活动的游戏化3. 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4. 幼儿的身体状况)3.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

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受外界影响较大,注意力差,工作中需要注意分配的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注意的广度(范围)与幼儿的活动:1. 注意对象的特点2. 活动的任务和个人呢的知识经验

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①幼儿注意的分散与防止:注意力分散有:1. 连续进行单调活动2. 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3. 无关刺激的干扰4. 注意转移的能力差5. 不能很好的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②幼儿的" 多动" 现象与注意: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主要特征之一就是" 多动"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活动过多、冲动或行为粗鲁。

感知觉发展主要特征:1. 视觉(视敏度、颜色视觉)2. 听觉(听觉感受性、言语听觉)3. 触觉(视触觉的协调、动觉)

幼儿只觉的发展:1. 形状知觉2. 大小知觉3. 深度知觉4. 方位知觉(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空间关系的掌握)5. 时间知觉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1. 适应现象2. 对比现象

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1.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 对象的活动性3.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性原则)4. 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1.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1. 目的性加强2. 持续性延长3. 细致性增加4. 概括性提高5. 观察方法的形成

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①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 幼儿期健忘2. 记忆恢复(回涨)现象②记忆容量的增加1. 记忆广度2. 记忆范围③记忆内容的变化④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⑴记忆意识性的发展

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境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从大脑的加工方式与保持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划分为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

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遗失的发展。包括:1. 明确记忆任务、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性和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2. 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任务,并选择记忆方法3. 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水平

记忆策略常见的有: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 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 间接的意识识记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无意识记依赖几个因素:1. 客观事物的性质2.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3.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4.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5. 活动动机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 幼儿的有意识记在成人教育下逐渐产生的。2.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3. 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②记忆理解的组织程度逐渐提高1. 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2. 意义记忆效果好3.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的记忆都在不断发展③形象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1.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2.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4. 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个基本特征.

幼儿想象主要特征:①1. 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2. 想象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3. 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②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分五类

1. 经验性想象2. 情境性想象3. 愿望性想象4. 拟人化想象5. 夸张性想象③想象有时和显示混淆

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1. 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2. 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想发展的条件3. 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

幼儿思维特点:1. 具体性2. 形象性3. 经验性4. 拟人性5. 片面性6. 固定性思维的特征:1. 思维的概括性。2. 思维的间接性。3. 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1. 幼儿分析综合的发展2. 幼儿比较的发展(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3. 幼儿分类的发展. (分类活动表现了幼儿的概括水平,分类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儿童分类情况分为:不能分类、依感知特点分类、依生活情境分类、依功用分类、依概念分类

4岁以下儿童基本不能分类5~6岁是儿童处于由不会向初步分类的过渡时期 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分为:动作水平、形象水平、本质抽象水平

幼儿掌握概念基本特点:1. 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逐项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 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掌握概念内涵困难

幼儿对事物判断、推理特点:1. 幼儿对实物的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辑2. 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3. 以自身的生活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

幼儿理解的发展趋势:1. 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2. 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3. 从对事物做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深刻的含义4. 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 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1.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

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的。直观行动思维所用工具主要是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主要是表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则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3. 儿童思维期限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4. 随着思维的内化,其内容日益扩大。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二) 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三)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四) 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五) 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的过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此阶段的主要特点:

(1)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性。儿童只能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故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即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4-7岁为直觉思维阶段,即儿童此时已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过渡,但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自动调节的限制。此阶段的思维既没有运算的可逆性,也没有守恒的基本形式,尚停留在半象征性的思维状态之中。第

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7岁左右的儿童能够在心理上对珠子进行运算,并认为把珠子散开和埃紧是两个相反而又互补的运动,重新排列珠子可使它恢复到起始状态。这说明此时儿童的思想开始又较大的易变性,出现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这种运算仍有其局限性。其一是这一水平的运算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尚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其二是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不能组成完整的系统.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的儿童

思维发生了四种变化:1. 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2. 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群运算。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言语在幼儿心中产生的作用:1. 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2. 言语与幼儿的认知过程。感知概括:(借助词语说出感知事物通过感知事物使人理解、借助词语将相似的物体及其特征加以比较,易于找出并辨别各种物体的差别、借助词语可分出主要和次要特点、借助词语能概括地感知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易于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且根据事物主要特征,认识同类未知事物)3.

需要的种类:1. 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一) 幼儿需要结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二) 幼儿的优势需要具有发展性。(三) 幼儿需要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四) 幼儿需要的发展具有集约型和扩散性。(五)5岁是幼儿需要发展的关键期。

兴趣的品质:1. 兴趣的广度 2. 兴趣的指向性 3. 兴趣的稳定性 4. 兴趣的效能。 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一)0~1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 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0~3个月) 。2. 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 。3. 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 。

(二)1~3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 活动的、微小的物体,如飞机、昆虫。2. 突然消失的物体,如拿个东西给幼儿看,然后藏起来。3. 成人的动作或活动,如妈妈包饺子、爸爸刮胡子。4. 因果关系,如坐车是树木和火车的相对运动。(三)3~6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 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2. 幼儿的兴趣表现出个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3. 幼儿多直接兴趣。4. 幼儿的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化。5. 幼儿的兴趣也可能表现出不良的指向性。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一) 儿童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1. 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2. 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3. 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

4.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以后) 。(二)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1.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2. 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幼儿自我体验的社会性幼儿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3.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主要特特点和趋势。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幼儿需要的培养:1. 关爱幼儿,满足幼儿渴望被爱的心理需要。2. 尽量给每个

环境,满足幼儿心理的安全需要。4. 给幼儿多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一)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1. 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2. 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二) 在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教师评价幼儿要把握分寸。(四)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五) 家园配合,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

幼儿口语的发展:1. 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2. 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3. 初步掌握语法4. 口语表达进一步发展5. 出现内部语言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1. 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2.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3. 将言语活动贯穿与幼儿的一日生活4. 成人做好幼儿言语的榜样5. 注重个别言语教育。(六) 适当学习书面言语。

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作用: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 情绪情感丰富化和深刻化:1. 丰富。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2. 深刻化。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与想想想联系的情绪情感、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情感、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 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1. 哭2. 笑3. 恐惧4. 依恋

依恋关系的类型:安全依恋性、逃避型以及矛盾性。

婴幼儿依恋的发展:1. 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出生~3个月2. 有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3~6个月3. 特殊的情感连结阶段6个月~2岁4.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

岁以后

影响依恋的因素:1. 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2. 儿童的特点(影响孩子三个方面外在体貌特征、身体的健康情况和内在的气质特点)3. 文化因素

幼儿情绪注意几个方面:1. 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2. 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3. 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4. 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4. 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别人。

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要注意:1. 承认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2. 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3. 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 情绪的一冲动型2. 情绪的不稳定性3. 情绪的外露性

情感 社会内容性分为: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美感: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活动:1. 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2. 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人际交往的作用:(一) 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得起本方式(二) 人际交往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三) 交往有利于青少年的成才。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1)本能需要(二) 合群需要(三) 自我肯定需要。

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一) 平等原则(二) 相容原则(三) 互利原则(四) 信用原则。 亲子交往的重要性:(一) 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二) 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三) 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

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影响:民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

自我控制、自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专制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或是驯服、缺乏生气,或是自我中心、胆大妄为放任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等

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 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2. 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3. 同伴交往可以增强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4. 同伴交往可以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德的形成。

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1. 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2. 幼儿自身的特征3. 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帮助、分享、合作、谦让、自信、移情。

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一) 增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探索精神(二) 促进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三) 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高低(四) 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及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情绪培养:1. 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2. 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3. 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4. 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5. 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6. 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7. 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8. 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别人。

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要注意:1. 承认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2. 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3. 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

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情感与认识是紧密联系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二,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变化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

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培养幼儿情感的重要性:首先,情感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行动的动力。高尚的情感推动高尚的行为,比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很,促使战士们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情感在成人行动中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也是如此。第二,情感对幼儿的认识过程,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论是在感知、注意、记忆过程中,还是在思维、想象过程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到情感因素的作用。第三,幼儿情感的发展与幼儿个性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第四,幼儿的情感发展是以后情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一) 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 幼儿情绪和情感不稳定2. 幼儿的情感比较外露3. 幼儿的情绪极易冲动(二) 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 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2. 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三) 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1. 幼儿道德感的发展2. 幼儿美感的发展3. 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幼儿情感的培养方法:(一)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二)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三) 重视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四) 重视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1. 向孩子倾诉情感2. 引导孩子欣赏别人的情感3. 多让孩子换位思考4. 让孩子学会表达情感5. 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幼儿坚持性的培养:(一) 帮助幼儿明确和确定活动目的。(二) 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技巧。(三) 在劳动、游戏学习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1.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狭义的:1. 个性调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个性的社会性。

个性结构:1. 动力系统:具体包括个性调控系统(自我意识) 和个性倾向性(需

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 ,它决定着个性发展的方向,是个性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2.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 气质. 和性格

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一) 各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1. 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2. 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3. 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4. 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5. 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 创造能力萌芽。(二) 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三) 智力发展迅速。

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儿童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儿童的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不同气质孩子进行针对性培养:

胆汁质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治任性、粗暴

多血质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粘液质孩子:培养积极精神及他是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抑郁质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1. 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2.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3. 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4. 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5. 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一) 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1. 容易抚育的儿童。2. 抚育困

难的儿童。3. 发动缓慢的儿童。(二) 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三) 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象。

幼儿的气质和教育:(一) 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二) 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类型下结论(三) 针对幼儿气质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

亲子交往的重要性:(一) 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二) 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三) 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

依恋关系的类型:安全依恋性、逃避型以及矛盾性。

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影响:民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自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专制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或是驯服、缺乏生气,或是自我中心、胆大妄为放任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等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1. 父母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影响2. 父母受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态3. 幼儿自身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意义:1. 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2. 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 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4. 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4. 同伴交往可以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德的形成。

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1. 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2. 幼儿自身的特征3. 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帮助、分享、合作、谦让、自信、移情。

幼儿同伴交往类型:1. 帕顿的研究六种类型: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2. 庞丽娟的研究四种类型:受欢迎性、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幼儿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1. 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2. 自我中心的认识是性别角色3~4岁3. 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5~7岁

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1. 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2.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游戏活动兴趣方面差异、选择同伴级同伴相互作用方面差异、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亲社会行为:1. 观点采择2. 移情3. 社会学习

幼儿亲社会影响因素:1. 社会生活环境2. 幼儿日常生活环境(家庭影响、同伴相互作用、移情)

幼儿社会性行为游戏发展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1. 父母的惩罚2. 大众传播媒介3. 强化4. 挫折

学前期独生子女突出性社会问题:任性、依赖性强、自私、不合群、胆小原因:缺少兄弟姐妹、经历特殊、家长和子女关系特点:溺爱、过分保护

影响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教育:家庭教育①鼓励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给孩子发展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性②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并给予充分自由,培养和发展孩子创造性③让孩子懂的行为界限,了解行为规范,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限度,养成规则意识④让孩子学会移情,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事宜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社交技能2. 幼儿园教育。

教育学常见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游戏的实质:1. 生于精力说2. 娱乐论(松弛说)3. 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4. 欲望说5. 复演说

游戏认知动力说:1.练习游戏(0~2岁)2. 象征性游戏(2~7岁)3. 规则性游戏(7~12岁) 幼儿认知能力游戏:1. 练习性游戏2. 象征性游戏3. 构建游戏4. 规则游戏

游戏对幼儿起到三方面作用1. 可以促进幼儿认识能力发展2. 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3. 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理解掌握思维水平:实物操作水平、直观形象操作水平、表象操作水平、符号操作水平

幼儿对平面形状认识发展:圆-正方-三角-半圆-椭圆-梯形

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一) 增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探索精神(二) 促进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三) 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高低(四) 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及社会性的发展。

师幼关系的类型:1. 严厉型2. 灌输型3. 开放学习型4. 民主型

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一. 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 。二.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 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四. 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五. 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 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七. 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

八. 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 九. 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 十. 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夜惊:睡眠错产生惊恐反映原因:1. 精神紧张、焦虑不安2. 不良睡眠习惯3. 躯体患有疾病

遗尿症:原因:1. 精神紧张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失调2. 没养成良好排尿习惯3. 白天疲劳过度引起夜间睡眠过深4. 躯体患有疾病R 膀胱炎、糖尿病。方法:1. 消除紧张因素2. 帮助树立信心3. 良好作息时间4. 患儿及早治疗。

任性行为:个性偏执、意志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表现原因:家长不约束、过分宽容和无条件满足溺爱教育解决方法:1. 转移孩子注意力2. 暂时回避和忽略

3. 理解与约束并存

攻击性行为:(1)症状:遭受挫折时,常会显得焦燥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与别人争斗。解决策略:1. 为幼儿创设积极环境2. 巧用精神奖励法和惩罚3. 帮助幼儿转移情绪,提供宣泄的机会4. 对幼儿进行交往技能和自我保护训练5. 培养幼儿同情心

注意力缺失:1. 活动过多、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2. 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一种活动,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 行为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期8~10岁,多在7岁异常,男性患病明显高于女性。矫正:1. 行为治疗,控制行为入手大道认知和情绪的协调使用强化方式,即鼓励、奖赏、关爱等方式来维持、加强幼儿良好行为,对不良行为不给予强化2、感觉统合训练3. 饮食控制

沮丧:表现:啼哭不止、毫无生气解决办法:1. 认真对待幼儿紧张和沮丧2. 分析引起幼儿紧张沮丧的原因3. 允许幼儿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情感4. 提供安抚与支持5. 尽可能地减少可引起幼儿紧张和沮丧场景6.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方式来应对不良事件。

焦虑:表现: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手足无措1. 分离焦虑,原因:依恋对象消失办法:1. 事先为分离做好准备,事先要告诉孩子你将离开他的时间,不要突然或偷偷离开2. 告诉孩子回来后会和他做些什么,这可以使幼儿产生美好的期待,减轻分离焦虑3. 每次离家和回家要有一定程序,与孩子快乐告别、轻松嘱托4. 平时练习一些减少焦虑活动,如藏猫猫是减轻分离焦虑的最好的游戏

自损行为:拔头发、反复碰撞头部等策略:细心细致说服教育工作2. 沟通方式3. 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兴趣爱好4. 已有伤害了应请医生治疗,日常补充锌、铜等微量元素5. 榜样树立

塑造孩子自信心:1. 榜样2. 接纳孩子挫败3. 了解孩子争宠4. 真诚地针对进步地具体地赞美5. 让孩子掌握社交技巧

1、通过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可望获得哪些收获?答: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通过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可有以下收获:1. 掌握有关幼儿心里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2. 培养对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为学前

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3. 初步掌握研究幼儿心理方法。4. 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行程和巩固。

2、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相关知识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今后的学习深造所必需的,而且也为他们将来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攀登幼儿教育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述什么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答:关键期是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它是指个体成长的某一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货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点甚至一生难以弥补。在关键期内,在事宜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身心发展特别迅速。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婴幼儿期,大脑发育、语言、感知觉、思维、个性„„都有关键期。


相关文章

  • 2011年山东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最新)[1]
  • 1.个人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包括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包括:智力的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 ...查看


  • 高等教育心理学(小抄版)
  •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心理学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 的科学: 2. 行为,但. 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活动 5.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6.人与人心理的差异 冯特 ,对象,. 9.1913中的 ...查看


  • 河北医科大学专业介绍及课程设置
  • 专业介绍及课程设置 本硕连读专业: 临床医学 一.培养目标: 达到硕士学位水平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临床诊疗技能,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较强 ...查看


  • 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_丁家永
  • 2000年9月 第5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r nal o f Na njing N orma l U niv ersity (Social Science) Sept. , 2000N o. 5 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 ...查看


  •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本专业必备的酒店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酒店管理专门知识.全面掌握酒店服务的基本技能:具有现代管理理念以及中.高级酒店服务技术与酒店管理水平等实际工作能力,以高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娱乐.康体等业务部 ...查看


  •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505
  • 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旅游心理学> 课程标准 编 者: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组 审 核 人: 课程负责人: 编制日期: 2013年 月 日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 ...查看


  • 知识基础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 作者:楼连娣庞维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05期 创新是指产生新颖而又适宜的产物的能力(Sternberg & Lubart,1996),它与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密切相关.创新研究领域的多数学者认为,创新思维是新旧知识 ...查看


  • 中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汇总(1)
  • 学习陕西2012年中学心理学知识要点考前必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要点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里学: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重点研究人类的学.........习与教育,学校 ...查看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专业2012
  •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招生专业简介 一.中医学院 学院电话:22860665 网址:http://zyx.fjtcm.edu.cn/ 1.1七年制中医学专业 七年本硕连读,学制七年,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文理兼收. 入学一年后分流至七年制中医 ...查看


  • 教与学的心理学
  •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江肖环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