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名言俗语题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 )

A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 ( )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 )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A 、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

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 )

A 、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 )

A 、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 、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 )

A 、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 、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 、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 、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 )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 、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 )

A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 、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

A 、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 )

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 、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

A 、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 、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 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 )

A 、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 、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 、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 、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

A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 、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 ( )

A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 )

A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 )

A 、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 、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

A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 、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 、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9、“知人难,知己更难”。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

A 、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D 、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 )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

A 、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 、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 、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 ( )

A 、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 、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 、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 、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 ( )

A 、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 、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B 、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C 、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 、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2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一首古诗体现了 ( )

(1)联系的观点 (2)矛盾的观点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A 、(1)(2)(4) B、(1)(2)(3) C、(2)(3)(4) D、(1)(2)(3)(4) 答案(俗语哲理) 1-5 BADBA 6-10 DBCAD 11-15 DBABB 16-20 BCCDB 21-25 ABBAB

26. 列举你生活中所熟知的俗语或成语,并说明其中蕴含的哲理。

《生活与哲学》 班级: 姓名: 小组: 时间:2013.1.17

第 3 页 共 3 页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 )

A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 ( )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 )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A 、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

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 )

A 、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 )

A 、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 、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 )

A 、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 、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 、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 、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 )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 、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 )

A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 、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

A 、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 )

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 、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

A 、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 、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 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 )

A 、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 、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 、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 、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

A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 、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 ( )

A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 )

A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 )

A 、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 、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

A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 、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 、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9、“知人难,知己更难”。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

A 、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D 、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 )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

A 、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 、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 、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 ( )

A 、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 、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 、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 、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 ( )

A 、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 、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B 、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C 、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 、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2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一首古诗体现了 ( )

(1)联系的观点 (2)矛盾的观点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A 、(1)(2)(4) B、(1)(2)(3) C、(2)(3)(4) D、(1)(2)(3)(4) 答案(俗语哲理) 1-5 BADBA 6-10 DBCAD 11-15 DBABB 16-20 BCCDB 21-25 ABBAB

26. 列举你生活中所熟知的俗语或成语,并说明其中蕴含的哲理。

《生活与哲学》 班级: 姓名: 小组: 时间:2013.1.17

第 3 页 共 3 页


相关文章

  • 名言俗语在哲学教学生活化中的选用策略
  • 摘要:高中政治新课程始终贯穿着生活化的理念,哲学的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富有趣味.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俗语警句是哲学教学中很好的素材,它们见证着哲学发古人之思.解今人之惑的睿智.如何在哲学教学中适时适当的选用?关键在于对教材中 ...查看


  • 弱者"三不"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13分) 弱者"三不" 高兴宇 美国<数学月刊>曾刊载一道有趣的数学题.三名男子参加一场投飞镖游戏.每个人都用飞镖去攻击他人的气球.气球被戳破的要出局,最后幸存的是赢者.三人水平不一 ...查看


  • 浙江台州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科目及考试题型
  • 浙江台州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科目及考试题型 2013浙江台州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招聘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考试 浙江台州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科目根据地方不同,招聘单位不同,考试科目也有不同. 1.市教育局.农业局.水利局.文化局.粮食局.环保局. ...查看


  • 2014年山东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之综合分析题型详解
  • 2014年山东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之综合分析题型详解 综合分析题含义: 结构化面试考试中,综合分析题是比较难懂一种题型,也是考核考生素质比较全面的题型,一直是公务员必考.常考的考试题型.在考官评分考核表中,对于综合分析题是这样定义的:对事物能 ...查看


  • 十大道德名言
  • 十大道德名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无所谓.因为我们造的是好因,自得好果. 二:不要以为布施点财物,为大家做点好事就了不起,那是我们在向大众求福.若大家都不接受我们的供养,我们也不能得福. 三:君子之德,益及子孙 ...查看


  • 小学生必备名言警句 1
  • 小学生必备名言警句 1. 珍惜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钱鹤 ...查看


  • 关于母爱的名言:关于母爱的名言俗语
  • 母亲是最伟大的人,关于母爱的名言俗语. --眼古 母爱 是世间最真挚的爱 . --董宝平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查看


  • 2014树立理想的名言
  • 1. 有些理想曾为我们引过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以欣然面对人生,那些理想就是--真.善.美.--爱因斯坦 2. 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因为俗语说得好,到处在等于无处在,四处为家的人无处为家.--贺拉斯 3. 有所作为是生 ...查看


  • 季羡林经典名言
  • 11."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12.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