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节 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第七章第二节 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

幼儿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想一想,如何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环境? 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一、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

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

幼儿主要是对事物的个别或外部的特征进行概括,对事物表面的具体形象的特征进行概括。例如:

幼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外表特征进行的。他们的理由是,人、马、虎都有身子,有头,有脚等。从6岁起,特别是7岁以后,儿童的概括逐渐不以事物的外在形象特征为依据,而是根据人、马、虎都是有生命的、活的、能生长的等本质属性来进行概括。这说明幼儿的概括水平主要处于表面的、具体形象的感知阶段,并开始逐步向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方面发展。 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幼儿掌握的一些词,基本上是代表事物的某个或某些具体特征,而不是这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如幼儿概括的“儿子”就是指像自己一样大的小孩子,而不包括长着胡子的叔叔等。

2.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如上述幼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它们的外部特征进行的。

3.概括不准确

幼儿概括不准确主要表现:(1)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2)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有过宽(如,认为“家具”是“用的东西”)或过窄(如“儿子”只包括小孩) 。

幼儿概括水平比较低,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各种概念的掌握。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这一特点,这是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幼儿

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的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二、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

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那些在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提出问题的情境。 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加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而,也就不能成为问题情境。如问6岁的幼儿:2多还是1多? 这个问题对6岁的孩子来讲就不能成为问题情境。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幼儿的理解范围,幼儿不明白问的是什么。这对幼儿来说,也不能够引起他们的思考,因而也不是幼儿思维的问题情境。如:“什么是质数?”这样的问题就不会使幼儿产生思维活动。

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

从3、4岁开始,幼儿经常会问“是什么?”或“为什么?”的问题,好奇、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

当幼儿遇见他不理解的事物时,他就会提出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当幼儿提出“为什么?”或“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时,它不仅仅说明幼儿想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说明幼儿的思维在积极地活动。 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四、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一) 幼儿初期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幼儿的活动

想一想,幼儿初期思维特点是怎样的?

在实际中应该如何对待?

幼儿初期的思维特点仍带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在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活动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

没有充分的玩、教具和活动材料,幼儿的活动将不会有效地开展。小班幼儿的游戏和活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材料与玩具提供的水平。因此,为了很好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地提供活动的各种物质材料。

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幼儿初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与活动,因此,组织幼儿开展的各种活动应该是幼儿能亲自动手的,而且,应该认识到幼儿的这种思维特点,允许幼儿边操作边思考。

再次,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度,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还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二) 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一定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这是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

1.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

各种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是幼儿思维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2.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要重视玩教具的鲜明、形象、生动性。

五、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一) 通过观察,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操作过程。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把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整体来思考的过程。在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也不相同。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事物的分析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具体特点。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分析综合。

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观察具体事物,让幼儿充分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对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综合。例如,幼儿通过对蚯蚓的观察,感知到蚯蚓身体是一环一环的,所以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爬或是蠕动。再如,幼儿通过对某一张纸在水里下沉得快的现象观察,分析出其原因是“这张纸吸水快”。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是在实际的活动中对具体事物进行充分感知而获得发展的。

(二) 通过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类

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它们的异同。比较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是进行分类的前提。

幼儿对物体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①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找出物体之间相应的部分。如,比较两幅图中的两个孩子。幼儿初期的儿童还不会找相应的部分,如对两个孩子的帽子进行比较,对两个孩子手里拿着的东西进行比较等等。他们会说“这个小朋友戴着帽子,那个小朋友的手上拿着枪”。幼儿中期、晚期能够逐渐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②幼儿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幼儿通过对物体的操作,能够对具体事物的特征直接感知,进行直接对比,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或相同之处。通过对物体相同之处的概括与判断,幼儿能够逐渐对事物进行分类。幼儿中晚期,分类能力逐步开始发展起来。如,对一堆插片,幼儿通过摆弄,可以把具有相同形状的插片归类,把这堆插片按形状分为不同几类。在整理物品中也能够获得比较具体物体的经验。如幼儿可以学会比较游戏材料的相同与不同,把游戏材料归类;把相同颜色的橡皮泥归放在一起,把相同形状的纸张放在一起等。

通过操作和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可以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本章主要论述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特点。

幼儿思维的基本形式也体现出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概念、具体概念。

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两个突出特点。

幼儿在判断事物时常从事物外在或表面的特点出发。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应该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水平的不断发展。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思维? 举例说明。

2.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3.试用你所学的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下面的事例:一个孩子在画画,本来说画一只小鸟,可是画着画着,他画成了苹果,最后又变成汽车了。

4.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 到幼儿园去观察幼儿的游戏或其他活动,结合你的观察分析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5.幼儿园为什么要坚持正面教育,成人为什么不要对幼儿说反话? 试用所学有关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一下。

6.对幼儿为什么必须注意运用直观性的原则?

7.说一说你对“问题情境”的认识,它与幼儿园工作有何关系?

8.请从思维的角度分析幼儿为什么爱提问题?

9.请你试着从下面的图形中选出一个图,将其填在问号处,使图形的排列符合规律。想一想你是如何进行思维活动的。

第七章第二节 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

幼儿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想一想,如何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环境? 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一、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

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

幼儿主要是对事物的个别或外部的特征进行概括,对事物表面的具体形象的特征进行概括。例如:

幼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外表特征进行的。他们的理由是,人、马、虎都有身子,有头,有脚等。从6岁起,特别是7岁以后,儿童的概括逐渐不以事物的外在形象特征为依据,而是根据人、马、虎都是有生命的、活的、能生长的等本质属性来进行概括。这说明幼儿的概括水平主要处于表面的、具体形象的感知阶段,并开始逐步向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方面发展。 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幼儿掌握的一些词,基本上是代表事物的某个或某些具体特征,而不是这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如幼儿概括的“儿子”就是指像自己一样大的小孩子,而不包括长着胡子的叔叔等。

2.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如上述幼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它们的外部特征进行的。

3.概括不准确

幼儿概括不准确主要表现:(1)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2)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有过宽(如,认为“家具”是“用的东西”)或过窄(如“儿子”只包括小孩) 。

幼儿概括水平比较低,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各种概念的掌握。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这一特点,这是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幼儿

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的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二、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

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那些在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提出问题的情境。 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加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而,也就不能成为问题情境。如问6岁的幼儿:2多还是1多? 这个问题对6岁的孩子来讲就不能成为问题情境。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幼儿的理解范围,幼儿不明白问的是什么。这对幼儿来说,也不能够引起他们的思考,因而也不是幼儿思维的问题情境。如:“什么是质数?”这样的问题就不会使幼儿产生思维活动。

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

从3、4岁开始,幼儿经常会问“是什么?”或“为什么?”的问题,好奇、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

当幼儿遇见他不理解的事物时,他就会提出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当幼儿提出“为什么?”或“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时,它不仅仅说明幼儿想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说明幼儿的思维在积极地活动。 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四、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一) 幼儿初期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幼儿的活动

想一想,幼儿初期思维特点是怎样的?

在实际中应该如何对待?

幼儿初期的思维特点仍带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在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活动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

没有充分的玩、教具和活动材料,幼儿的活动将不会有效地开展。小班幼儿的游戏和活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材料与玩具提供的水平。因此,为了很好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地提供活动的各种物质材料。

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幼儿初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与活动,因此,组织幼儿开展的各种活动应该是幼儿能亲自动手的,而且,应该认识到幼儿的这种思维特点,允许幼儿边操作边思考。

再次,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度,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还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二) 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一定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这是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

1.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

各种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是幼儿思维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2.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要重视玩教具的鲜明、形象、生动性。

五、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一) 通过观察,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操作过程。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把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整体来思考的过程。在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也不相同。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事物的分析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具体特点。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分析综合。

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观察具体事物,让幼儿充分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对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综合。例如,幼儿通过对蚯蚓的观察,感知到蚯蚓身体是一环一环的,所以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爬或是蠕动。再如,幼儿通过对某一张纸在水里下沉得快的现象观察,分析出其原因是“这张纸吸水快”。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是在实际的活动中对具体事物进行充分感知而获得发展的。

(二) 通过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类

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它们的异同。比较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是进行分类的前提。

幼儿对物体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①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找出物体之间相应的部分。如,比较两幅图中的两个孩子。幼儿初期的儿童还不会找相应的部分,如对两个孩子的帽子进行比较,对两个孩子手里拿着的东西进行比较等等。他们会说“这个小朋友戴着帽子,那个小朋友的手上拿着枪”。幼儿中期、晚期能够逐渐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②幼儿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幼儿通过对物体的操作,能够对具体事物的特征直接感知,进行直接对比,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或相同之处。通过对物体相同之处的概括与判断,幼儿能够逐渐对事物进行分类。幼儿中晚期,分类能力逐步开始发展起来。如,对一堆插片,幼儿通过摆弄,可以把具有相同形状的插片归类,把这堆插片按形状分为不同几类。在整理物品中也能够获得比较具体物体的经验。如幼儿可以学会比较游戏材料的相同与不同,把游戏材料归类;把相同颜色的橡皮泥归放在一起,把相同形状的纸张放在一起等。

通过操作和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可以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本章主要论述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特点。

幼儿思维的基本形式也体现出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概念、具体概念。

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两个突出特点。

幼儿在判断事物时常从事物外在或表面的特点出发。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应该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水平的不断发展。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思维? 举例说明。

2.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3.试用你所学的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下面的事例:一个孩子在画画,本来说画一只小鸟,可是画着画着,他画成了苹果,最后又变成汽车了。

4.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 到幼儿园去观察幼儿的游戏或其他活动,结合你的观察分析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5.幼儿园为什么要坚持正面教育,成人为什么不要对幼儿说反话? 试用所学有关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一下。

6.对幼儿为什么必须注意运用直观性的原则?

7.说一说你对“问题情境”的认识,它与幼儿园工作有何关系?

8.请从思维的角度分析幼儿为什么爱提问题?

9.请你试着从下面的图形中选出一个图,将其填在问号处,使图形的排列符合规律。想一想你是如何进行思维活动的。


相关文章

  • 让幼儿获得终身发展的数学思维
  • 记得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数学老师, 孙维刚, 他教数学有一个说法:"老师教给你的东西, 就是过了几年, 你把数学知识全部忘掉后, 剩在你脑子里的东西."那么, 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思维.而这种思维, 与孩子日后解决问题 ...查看


  • 小象的鼻子2
  • 教案<小象的鼻子> 潍坊幼教特教师范幼儿园 王艳君 授课班级:小班 内容分析: <小象的鼻子>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小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孩子们喜爱的好伙伴.活泼可爱.形态各异的动 ...查看


  • 2014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
  • <保教知识与能力> 教学课题:婴幼儿发展(2课时) 知识目标 1. 充分了解婴幼儿发展 2.了解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 能运用婴幼儿发展知识及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堂 ...查看


  • 幼儿教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幼儿思维[论文]
  • 浅谈幼儿教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幼儿思维 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计算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教学,发展幼儿的思维.然而,幼儿的个别差异没有能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的发展幼儿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计算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 ...查看


  • 保教知识与能力含心理学知识点
  • 幼师心理学和保教知识与管理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①生物因素1. 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 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3. 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②社会因素1.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2. 家庭环境 ...查看


  •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如今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对创造型人才需求特别大,而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期就开始萌芽了,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都可以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 ...查看


  • 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但是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为培养大 ...查看


  • 浅谈开发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 开发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河北省石家庄市石纺幼儿园 尹娜 大家知道吗?2-3岁的幼儿开始认识世界,对一切充满好奇,这正是启发孩子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如果父母没有适当引导孩子,这种思维能力就很难顺利发展.培养孩子分思维能力的途径很多种.最重要 ...查看


  • 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复习
  • 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复习纲要 (三)学前教育学模块 1.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1)学前教育的内涵: 1.教育对象:学前教育对象是入小学前的儿童,即是对0--6岁的幼儿进行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应包括,狭义上的是幼儿园的教育, 2.实施机构:学前教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