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复习

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复习纲要

(三)学前教育学模块

1.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1)学前教育的内涵:

1.教育对象:学前教育对象是入小学前的儿童,即是对0--6岁的幼儿进行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应包括,狭义上的是幼儿园的教育, 2.实施机构:学前教育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和社会学前教育两大部分

(2).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①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有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②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①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第一,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迅速;第二,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第三,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②我国幼教机构∶1978年以后,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办学形式也开始多元化。特别是1989年以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法律法规,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⑶福禄培尔教育思想: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第一,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第二,游戏理论;第三,协调原理;第四,重视亲子教育。

⑷蒙台梭利教育思想∶①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②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③教师的作用,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设计者;④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⑤重视感觉教育。

⑸陈鹤琴教育思想∶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第一,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第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第三,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第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3.我国幼儿园教育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即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同时,幼儿园又是一种社会公共育儿机构,具有福利性,担负着其他学校教育机构所没有的为家长服务的特殊任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双重任务: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

4.儿童观(1)儿童观的内涵:儿童是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2)当代儿童观:1、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故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标准强加于他们,或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地发展。

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作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4、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他的精神世界的。

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6、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宝库是其自身在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的。

7、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他们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8、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5.(1

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②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③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②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③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2)

(3)

(4)整体综合教育功能的原则:①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②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③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①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儿童;②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应难度递增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④因材施教。

6.幼儿园课程

(1)幼儿园课程目标即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其内容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可包括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习范围,也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每一个学习范围或领域,既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共同的意义,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1组织教育教学活动;2日常活动与生活;3学习环境的创设,4家园合作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①评价目标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原则;②评价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③评价是要找出幼儿的优点,发现和发挥幼儿的潜能,以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案;④评价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要轻率地对幼儿进行相互比较;⑤评价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参与机会,发展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⑥评价要收集不同方面的资料⑦评价的结果要清楚、有系统,并正面告诉家长。

7.幼儿园游戏

(1)幼儿园游戏的价值:促进幼儿体力(身体)的发展;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幼儿园游戏的特点:①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②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③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④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

(3)幼儿园游戏的类型:(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

(从教育的作用上分) (2)规则游戏:音乐游戏、娱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

(3)区角游戏

(4)幼儿园游戏的条件创设: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创设幼儿游戏场地;准备玩具及游戏材料。

(5)幼儿园游戏的支持与指导: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1)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2)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像、探索、表现、创造 2.以间接指导为主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 (3)正面评价游戏 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5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6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8.幼儿园教学活动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科学性思想性原则;积极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别对待的原则。

(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1、活动法:实验法、游戏法、操作练习法;2、直观法: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3、口授法:谈话法、讲解和讲述。

9.幼儿园主题活动

(1)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

(2)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

10.幼儿园区域活动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

(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区域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幼儿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11.幼儿园一日生活

(1)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

(2)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

12.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要求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2发展适宜性原则(指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3幼儿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1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

(1)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一)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地生态环境;家庭式人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二)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是社会发展必然,是幼儿教育发展必然;社区对幼儿园教育有意义。

(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形式:

一是与家长合作形式1家长直接参与方面:如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爸爸妈妈老师制度等2间接参与方面:如家访、个别谈话、家园联系簿、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

家园合作存在问题:一是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停留在表面二是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脱节。

二是与社区合作 (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14.幼小衔接

(1)幼小衔接的内容是①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②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③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2)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15.幼儿教师

(1)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1角色特点:幼儿教师是教育者;是幼儿游戏的伙伴;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是幼儿的知心朋友;是研究者和理论的建构者。2劳动特点:艰巨性、细致性、自主性、创造性、示范性和感染性、整体性。

(2)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一)职业品格: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和献身精神;热爱儿童;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二)基本文化素养: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三)良好的身体素质(四)优良的心理素质

职业能力:观察力、沟通的能力、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开展与家长工作社区工作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学前心理学模块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一般趋势:①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②幼儿的认知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③幼儿心理活动已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④幼儿情绪由易变外露向稳定发展;⑤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

(2)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1.学前初期(3~4岁)主要特点是: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知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2.学前中期(4~5岁)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能够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规则、学会开始组织游戏。

3.学前晚期(5~6岁)好问好学。,好奇心比以前更强。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开始掌握认识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3)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间的差距。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时刻在变化,而变化又因人而异。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客观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3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1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2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另外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是主观因素

2.学前儿童动作和语言发展

(1)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一、定向阶段 二、模仿阶段

三、整合阶段 四、熟练阶段

一二阶段实际再现出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做出所看到的动作);

二三阶段把个别动作结合成连贯动作的过程(个别动作一体化);

三四阶段动作协调准确(完善化、自动化)

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 1、保教合一,科学养育幼儿。 2、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2)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发展

幼儿口语的发展: 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表达力的发展。

1.掌握全部本民族语音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3.初步掌握语法, 4.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在掌握语言成分的基础上,口语表达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①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出现 ②情境性言语的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5.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幼儿前期没有内部言语,到了幼儿中期,内部言语才产生。幼儿时期的内部言语在发展过程中,常出现一种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这种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绘画活动中出现的言语,其特点是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言语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另一种是问题言语,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用以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

内部言语 概念 内部言语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是自己默默无声地思考问题的言语活动。如:默默地思考问题,写文章前打腹稿等等。

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在言语方面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音准差,由于受生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幼儿初期,孩子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出现发音困难。除受生理成熟水平的影响以外,发音还受环境和教育影响。

2.不能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要完整、连贯、清晰、准确地表述,除了要正确运用语言的基本成分外,还要掌握有表情的说话技巧,而幼儿则掌握得不好,表现在:

(1)语气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教学,让幼儿朗诵诗歌,复述故事,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技巧,对有些不良习惯,要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给予坚决纠正。

幼儿口语的培养: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为儿童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包括以下方面:亲子之间的言语交往;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师生间的言语交往。

2.讲究教法,儿童学习语言的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模仿有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两种,要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提供正确榜样;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强化原则多用于指导孩子学习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3.鼓励言语创造性,儿童学习、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不可低估。在言语活动中,把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相结合,根据儿童自己的经验去创造。

4.培养“前读写”兴趣,幼儿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处于准备期。在为读写做准备中,应以培养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读写要求不要过于严格,多鼓励幼儿,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3.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1)幼儿方位知觉的特点 1是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2是空间关系的掌握: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7岁幼儿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2)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幼儿前期,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映时间,如:“生物钟”即以生物节律周期来反映“时间”,到点感到饿,想要吃。幼儿期逐渐能够以外界事物作为时间的标尺。

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如:他们理解的“早晨”就是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则是妈妈来接的时候。有时也会用一些带有相对性的时间概念,如“昨天”、“明天”,但往往用错。如:会说“我明天去过奶奶家了。”

幼儿中期幼儿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和“晚上”等词,但是对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等,理解起来仍感困难。

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开始能辨“前天”、“大后天”等;并能学会看钟表等。但对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钟等辨别,仍感困难。

(3)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和是否需要克服困难;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三岁以后,即幼儿期儿童,由于活动的丰富化、复杂化,以及言语的进一步发展,记忆的范围更加扩大。这个时期儿童记忆的特点如下: 第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第二,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第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第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常用策略: 1、复述策略2、组织策略:①.归类加工②.主观组织③.意义编码④.心象化3、检索策略

(5)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容易同现实混淆.

(6)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儿童的思维从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的,然后 具体形象思维,最后是抽象逻辑思维。

(7)直觉行动思维:含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特点1)思维依赖一定的情境;2)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儿童的思维与他的感知和动作密不可分,他不可能在动作之外思考,是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还没有分开来,因此,他不可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儿童的思想只能在活动本身展开,他们不是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行动的思维”、“手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概念)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特点(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开始依靠关于行动条件以及行动方式的表象来进行思维。思维的过程从“外显”转变“内隐”。 (2)具体形象性。 (3)自我中心性。

(8)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

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他最初的感觉动作是笼统含糊,缺乏精确性和协调性的,也分辩不清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开始意识到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有了客体恒常性概念,思维也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

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是单维的和不可逆的,其推理也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小学 。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从多维对事物归类,具有了思维的可递性和去自我中心,因而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儿童可以借助具体表象进行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开始能解决这类问题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思维,因而他们能解决如(a + b) 2 = a2 + 2ab + b2 这样的代数问题。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于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一是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二是教学又可以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条件,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1)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与其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婴儿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

同伴关系: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一种行为及倾向,它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它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目的性是其最大特点。

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地探索;2早期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2)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民主型。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

(2)专制型。这类家庭的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3)放任型。这种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自命不凡、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

(3)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2幼儿自身特征;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4)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具体生活环境来起作用,因为孩子是生活在具体的家庭和同伴环境中,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以及电视媒介等的影响。

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1)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因素。

(2)同伴的相互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5)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1.父母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非攻击型儿童能抑制攻击性,但对攻击型儿童则加重攻击性行为。2.大众传媒,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3.强化,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听之任之就等于对侵犯行为的强化;成功运用了攻击性策略控制同伴,会增加和加强他以后的攻击性。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5.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1)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

(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性评价,特别表现在成人评价与幼儿不一致时,幼儿会申辩、表示反感和不信任。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在正确引导下,到幼儿晚期,儿童能逐渐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幼儿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3)幼儿性格的特点: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动。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于1950年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1、信任对怀疑(0—1岁)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6岁)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4、勤奋对自卑(6—12岁) 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生成感对停滞感(25—50岁) 8、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以后)

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复习纲要

(三)学前教育学模块

1.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1)学前教育的内涵:

1.教育对象:学前教育对象是入小学前的儿童,即是对0--6岁的幼儿进行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应包括,狭义上的是幼儿园的教育, 2.实施机构:学前教育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和社会学前教育两大部分

(2).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①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有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②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①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第一,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迅速;第二,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第三,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②我国幼教机构∶1978年以后,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办学形式也开始多元化。特别是1989年以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法律法规,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⑶福禄培尔教育思想: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第一,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第二,游戏理论;第三,协调原理;第四,重视亲子教育。

⑷蒙台梭利教育思想∶①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②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③教师的作用,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设计者;④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⑤重视感觉教育。

⑸陈鹤琴教育思想∶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第一,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第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第三,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第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3.我国幼儿园教育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即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同时,幼儿园又是一种社会公共育儿机构,具有福利性,担负着其他学校教育机构所没有的为家长服务的特殊任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双重任务: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

4.儿童观(1)儿童观的内涵:儿童是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2)当代儿童观:1、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故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标准强加于他们,或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地发展。

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作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4、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他的精神世界的。

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6、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宝库是其自身在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的。

7、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他们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8、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5.(1

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②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③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②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③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2)

(3)

(4)整体综合教育功能的原则:①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②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③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①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儿童;②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应难度递增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④因材施教。

6.幼儿园课程

(1)幼儿园课程目标即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其内容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可包括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习范围,也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每一个学习范围或领域,既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共同的意义,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1组织教育教学活动;2日常活动与生活;3学习环境的创设,4家园合作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①评价目标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原则;②评价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③评价是要找出幼儿的优点,发现和发挥幼儿的潜能,以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案;④评价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要轻率地对幼儿进行相互比较;⑤评价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参与机会,发展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⑥评价要收集不同方面的资料⑦评价的结果要清楚、有系统,并正面告诉家长。

7.幼儿园游戏

(1)幼儿园游戏的价值:促进幼儿体力(身体)的发展;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幼儿园游戏的特点:①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②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③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④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

(3)幼儿园游戏的类型:(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

(从教育的作用上分) (2)规则游戏:音乐游戏、娱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

(3)区角游戏

(4)幼儿园游戏的条件创设: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创设幼儿游戏场地;准备玩具及游戏材料。

(5)幼儿园游戏的支持与指导: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1)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2)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像、探索、表现、创造 2.以间接指导为主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 (3)正面评价游戏 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5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6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8.幼儿园教学活动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科学性思想性原则;积极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别对待的原则。

(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1、活动法:实验法、游戏法、操作练习法;2、直观法: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3、口授法:谈话法、讲解和讲述。

9.幼儿园主题活动

(1)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

(2)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

10.幼儿园区域活动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

(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区域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幼儿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11.幼儿园一日生活

(1)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

(2)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

12.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要求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2发展适宜性原则(指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3幼儿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1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

(1)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一)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地生态环境;家庭式人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二)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是社会发展必然,是幼儿教育发展必然;社区对幼儿园教育有意义。

(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形式:

一是与家长合作形式1家长直接参与方面:如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爸爸妈妈老师制度等2间接参与方面:如家访、个别谈话、家园联系簿、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

家园合作存在问题:一是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停留在表面二是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脱节。

二是与社区合作 (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14.幼小衔接

(1)幼小衔接的内容是①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②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③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2)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15.幼儿教师

(1)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1角色特点:幼儿教师是教育者;是幼儿游戏的伙伴;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是幼儿的知心朋友;是研究者和理论的建构者。2劳动特点:艰巨性、细致性、自主性、创造性、示范性和感染性、整体性。

(2)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一)职业品格: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和献身精神;热爱儿童;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二)基本文化素养: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三)良好的身体素质(四)优良的心理素质

职业能力:观察力、沟通的能力、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开展与家长工作社区工作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学前心理学模块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一般趋势:①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②幼儿的认知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③幼儿心理活动已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④幼儿情绪由易变外露向稳定发展;⑤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

(2)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1.学前初期(3~4岁)主要特点是: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知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2.学前中期(4~5岁)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能够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规则、学会开始组织游戏。

3.学前晚期(5~6岁)好问好学。,好奇心比以前更强。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开始掌握认识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3)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间的差距。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时刻在变化,而变化又因人而异。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客观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3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1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2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另外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是主观因素

2.学前儿童动作和语言发展

(1)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一、定向阶段 二、模仿阶段

三、整合阶段 四、熟练阶段

一二阶段实际再现出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做出所看到的动作);

二三阶段把个别动作结合成连贯动作的过程(个别动作一体化);

三四阶段动作协调准确(完善化、自动化)

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 1、保教合一,科学养育幼儿。 2、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2)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发展

幼儿口语的发展: 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表达力的发展。

1.掌握全部本民族语音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3.初步掌握语法, 4.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在掌握语言成分的基础上,口语表达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①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出现 ②情境性言语的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5.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幼儿前期没有内部言语,到了幼儿中期,内部言语才产生。幼儿时期的内部言语在发展过程中,常出现一种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这种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绘画活动中出现的言语,其特点是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言语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另一种是问题言语,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用以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

内部言语 概念 内部言语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是自己默默无声地思考问题的言语活动。如:默默地思考问题,写文章前打腹稿等等。

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在言语方面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音准差,由于受生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幼儿初期,孩子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出现发音困难。除受生理成熟水平的影响以外,发音还受环境和教育影响。

2.不能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要完整、连贯、清晰、准确地表述,除了要正确运用语言的基本成分外,还要掌握有表情的说话技巧,而幼儿则掌握得不好,表现在:

(1)语气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教学,让幼儿朗诵诗歌,复述故事,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技巧,对有些不良习惯,要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给予坚决纠正。

幼儿口语的培养: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为儿童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包括以下方面:亲子之间的言语交往;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师生间的言语交往。

2.讲究教法,儿童学习语言的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模仿有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两种,要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提供正确榜样;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强化原则多用于指导孩子学习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3.鼓励言语创造性,儿童学习、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不可低估。在言语活动中,把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相结合,根据儿童自己的经验去创造。

4.培养“前读写”兴趣,幼儿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处于准备期。在为读写做准备中,应以培养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读写要求不要过于严格,多鼓励幼儿,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3.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1)幼儿方位知觉的特点 1是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2是空间关系的掌握: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7岁幼儿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2)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幼儿前期,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映时间,如:“生物钟”即以生物节律周期来反映“时间”,到点感到饿,想要吃。幼儿期逐渐能够以外界事物作为时间的标尺。

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如:他们理解的“早晨”就是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则是妈妈来接的时候。有时也会用一些带有相对性的时间概念,如“昨天”、“明天”,但往往用错。如:会说“我明天去过奶奶家了。”

幼儿中期幼儿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和“晚上”等词,但是对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等,理解起来仍感困难。

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开始能辨“前天”、“大后天”等;并能学会看钟表等。但对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钟等辨别,仍感困难。

(3)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和是否需要克服困难;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三岁以后,即幼儿期儿童,由于活动的丰富化、复杂化,以及言语的进一步发展,记忆的范围更加扩大。这个时期儿童记忆的特点如下: 第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第二,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第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第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常用策略: 1、复述策略2、组织策略:①.归类加工②.主观组织③.意义编码④.心象化3、检索策略

(5)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容易同现实混淆.

(6)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儿童的思维从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的,然后 具体形象思维,最后是抽象逻辑思维。

(7)直觉行动思维:含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特点1)思维依赖一定的情境;2)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儿童的思维与他的感知和动作密不可分,他不可能在动作之外思考,是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还没有分开来,因此,他不可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儿童的思想只能在活动本身展开,他们不是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行动的思维”、“手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概念)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特点(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开始依靠关于行动条件以及行动方式的表象来进行思维。思维的过程从“外显”转变“内隐”。 (2)具体形象性。 (3)自我中心性。

(8)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

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他最初的感觉动作是笼统含糊,缺乏精确性和协调性的,也分辩不清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开始意识到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有了客体恒常性概念,思维也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

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是单维的和不可逆的,其推理也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小学 。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从多维对事物归类,具有了思维的可递性和去自我中心,因而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儿童可以借助具体表象进行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开始能解决这类问题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思维,因而他们能解决如(a + b) 2 = a2 + 2ab + b2 这样的代数问题。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于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一是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二是教学又可以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条件,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1)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与其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婴儿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

同伴关系: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一种行为及倾向,它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它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目的性是其最大特点。

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地探索;2早期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2)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民主型。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

(2)专制型。这类家庭的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3)放任型。这种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自命不凡、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

(3)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2幼儿自身特征;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4)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具体生活环境来起作用,因为孩子是生活在具体的家庭和同伴环境中,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以及电视媒介等的影响。

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1)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因素。

(2)同伴的相互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5)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1.父母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非攻击型儿童能抑制攻击性,但对攻击型儿童则加重攻击性行为。2.大众传媒,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3.强化,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听之任之就等于对侵犯行为的强化;成功运用了攻击性策略控制同伴,会增加和加强他以后的攻击性。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5.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1)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

(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性评价,特别表现在成人评价与幼儿不一致时,幼儿会申辩、表示反感和不信任。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在正确引导下,到幼儿晚期,儿童能逐渐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幼儿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3)幼儿性格的特点: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动。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于1950年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1、信任对怀疑(0—1岁)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6岁)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4、勤奋对自卑(6—12岁) 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生成感对停滞感(25—50岁) 8、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以后)


相关文章

  • 2015年高考内容分析
  • 安徽省高考慢慢"靠近"全国卷 今年<高考说明>发放,各科都大幅增加全国卷题例,但考点和题型变化不 大 本报讯 今年高考怎么考? 有哪些变化? 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 ...查看


  • 2014最新版教师资格考试资料用书小学综合素质
  • 严格依据最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综合素质 渊小学 冤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筲编著 北京广州上海西安窑窑窑 渊试行冤曳遥该标准发布后袁教师资格考试打破了以往各地分别组织考试的形式袁全国统一组织考试成为定式 ...查看


  • 地理教学投稿指南
  • 地理教学投稿指南 <新课程报· 地理 导刊>2010年第27-42期约稿计划 1.二轮综合专题及综合测试卷的约稿作者 综合专题目录: 专题1 地理图像判读与综合分析 专题2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3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专题 ...查看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查看


  • 高考最后冲刺:分析高考化学考点都在哪 考试大高考频道
  • 高考最后冲刺:分析高考化学考点都在哪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一般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复习为系统复习阶段,主要以按章节进行复习:第二轮复习为专题突破阶段,主要以按知识点进行复习:第三轮复习为模拟训练阶段,主要以综合训练进行复习.如何能提高二.三轮复 ...查看


  •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第十七中学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全组教师团结协作,研究新课标精神,研究近年来中考的趋势及试题,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并拟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 ...查看


  • 2016广东高考全国卷考纲
  • 语 文 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相同点 1.命题依据相同.二者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5年版>为依据, 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都有必考 ...查看


  • 2014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 2014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6月的中考越来越近了, 学生们的初三生活以越来越紧张了, 为了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好英语, 进而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各自理想的成绩, 我们九年级英语教研组的全体老师 ...查看


  • 2013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 2013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6月的中考越来越近了,学生们的初三生活以越来越紧张了,为了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好英语,进而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各自理想的成绩,我们九年级英语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认真研读 ...查看


  • 2012中考复习计划
  • 2012届初三年级中考复习安排 一.基本情况 本届初三年级共7个教学班,其中7班为实验班,1-6班有26名往届生,全年级共有423名学生.任课教师17人. 二.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及<中考说明>为依据,以全面提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