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及知识状况分析

一、高中阶段学生心理状况及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以及道德、其他社会意识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体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对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状况发生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有人说,青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对他们一味的限制和要求,只会使他们把自己真正的念头更深的隐藏起来或产生强烈的反抗心。并且,对高中生心理和行为的限制,还使他们丧失了许多锻炼和完善自身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但还应看到,不限制并不能等同于不闻不问。由于高中生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还有待完善,心理免疫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接触外界、勇敢求知的过程中,他们还需要师长的帮助和有效引导。这就要求家长首先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真诚、善良及成熟的人格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塑造孩子。其次,还应该充分认识到,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动荡时期,我们既不能继续把他们看作一无所知的小孩子,也不能把他们看作自主自立的成年人,他们需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却不能给他们放任;他们需要外界的理解和认同,却不是以爱为名的警告;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天地,却不是无人问津的孤寂。在这特殊的时期他们需要特殊的对待,这无疑是需要艺术的,这艺术是教育的艺术,更是“爱”的艺术。人生之路!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具有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自觉和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高中学生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中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培养自信→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学业焦虑是高中学生心理状态之一,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

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缺乏自信心是心理问题之二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

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6.增强自信心。

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心理问题之三是精力分散

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涩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心理问题之四是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二、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状况

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教学中,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

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有一次,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

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及知识状况分析

一、高中阶段学生心理状况及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以及道德、其他社会意识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体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对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状况发生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有人说,青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对他们一味的限制和要求,只会使他们把自己真正的念头更深的隐藏起来或产生强烈的反抗心。并且,对高中生心理和行为的限制,还使他们丧失了许多锻炼和完善自身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但还应看到,不限制并不能等同于不闻不问。由于高中生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还有待完善,心理免疫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接触外界、勇敢求知的过程中,他们还需要师长的帮助和有效引导。这就要求家长首先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真诚、善良及成熟的人格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塑造孩子。其次,还应该充分认识到,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动荡时期,我们既不能继续把他们看作一无所知的小孩子,也不能把他们看作自主自立的成年人,他们需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却不能给他们放任;他们需要外界的理解和认同,却不是以爱为名的警告;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天地,却不是无人问津的孤寂。在这特殊的时期他们需要特殊的对待,这无疑是需要艺术的,这艺术是教育的艺术,更是“爱”的艺术。人生之路!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具有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自觉和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高中学生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中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培养自信→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学业焦虑是高中学生心理状态之一,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

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缺乏自信心是心理问题之二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

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6.增强自信心。

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心理问题之三是精力分散

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涩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心理问题之四是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二、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状况

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教学中,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

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有一次,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

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相关文章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高中生的大学规划现状及对策
  • 题记:努力吧,年轻的鹰:奋斗吧,年轻的鹰:惜时吧,年轻的鹰: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高中生的大学规划现状及对策 巩天啸 (山东大学) 摘要: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准确的填报志愿与恰当的人学准备对即将进人 ...查看


  • 农村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环境的现状与发展
  • 农村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环境的现状与发展 措施的调查活动方案 舞阳县职业高级中学 王平安 电话:[1**********] 摘要: 新世纪之初,国家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话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就此,国家特 ...查看


  • 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 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摘 要 地理教育应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然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传授,教学与生活脱离.随着地理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与关注.对此,本文 ...查看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作者:佟利仲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6期 摘 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渗透下,高中体育课程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但由于 ...查看


  • 高中生个性素质现状及其发展特点
  • 摘 要:运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量表>对广东省1207名高中生的个性素质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考察.调查发现,高中生个性素质普遍较好,但个体差异较大:高中生个性素质在学校类别.男女之间差异显著,在城乡.独生子女与非独 ...查看


  • 普通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普通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这是一份无记名调查问卷,本问卷纯属调研性质,你如实的回答将为我们提供有建设性的信息.调查结果仅用作语文课课堂教学研究.谢谢你的合作 1.我学习语文,感到 A.很有兴趣 B.有兴趣 C.兴趣 ...查看


  •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现状研究毕业论文
  • 目 录 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 1 1 前 言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