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③,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nán。是以圣人犹难nán之,故终无难nán矣。

[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注释]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此句意为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

2、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另一解释是大的看作小,小的看作大,多的看作少,少的看作多。还有一说是,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

3、不为大:是说有道的人不自以为大。

[引语]

本章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世哲学。老子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老子反对以烦琐的禁令去捆住人民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

[评析]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

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这里,老子不主张统治者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什么事。“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这个比喻是极其形象的,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本章格言,对于人们来讲,无论行事还是求学,都是不变的至理。这也是一种朴素辩证法,暗合着对立统一的法则,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法则。同时,我们也看到,本章的“无为”并不是讲人们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求得“无不为”,他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正是从方法论上说明了老子的确是主张以无为而有所作为的。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③,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nán。是以圣人犹难nán之,故终无难nán矣。

[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注释]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此句意为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

2、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另一解释是大的看作小,小的看作大,多的看作少,少的看作多。还有一说是,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

3、不为大:是说有道的人不自以为大。

[引语]

本章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世哲学。老子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老子反对以烦琐的禁令去捆住人民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

[评析]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

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这里,老子不主张统治者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什么事。“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这个比喻是极其形象的,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本章格言,对于人们来讲,无论行事还是求学,都是不变的至理。这也是一种朴素辩证法,暗合着对立统一的法则,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法则。同时,我们也看到,本章的“无为”并不是讲人们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求得“无不为”,他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正是从方法论上说明了老子的确是主张以无为而有所作为的。


相关文章

  • 老子哲学论文
  • <浅论老子哲学之无为思想> 徐源键 机械工程学院 20063050 摘要:<老子>中曾经提出:"有与无,乃是万物之根源".而"无为",作为一种辩证的思想,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 ...查看


  • [有无相生]导学案
  • 有无相生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 2.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学习重点] 选文第1.3.4.5.6则 [作者简介]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 ...查看


  • 论老子的_无为_思想对当今治国之鉴
  • 2008年2月第8卷第1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WuxiInstituteofCommerce Feb,2008Vol.8No.1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对当今治国之鉴 蓝佩玲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 ...查看


  • 老子读书笔记
  • <老子>读书笔记 在先秦诸子的众多著作中,老子遗留下来的<道德经>便是那时代最深邃最富有哲理的一篇.<道德经>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用韵文写成的哲学诗,短短五千言,却蕴涵着极其丰富 ...查看


  •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关於古典的诠释与现代
  •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关於古典的诠释与现代运用的一个尝试 ?刘笑敢(国立新加坡大学中文系)? 钟宏志译(国立新加坡大学中文系) ? 作者按:自 ...查看


  • 老子文艺美学思想
  • " 大音希有,大象无形":老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老子"大音希有,大象无形"的文学美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艺史上,具有巨大而深刻的思想.老子文艺思想的基本特点是着眼于文艺的审美特性以及文艺的创造过程,特别是对 ...查看


  • 老子名言精选
  • 老子名言精选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 ...查看


  • 国学智慧与管理人生的感悟
  • 国学智慧与管理人生的感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人治,道家的道治,兵家的智治,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成一个传统管理文化的整体.老子,作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一家学派,老子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以及在管理 ...查看


  • 老子名言名句 1
  • 老子名言名句 编辑: 励志天下 来源: 网络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