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渔夫的故事]教案设计

32* 渔夫的故事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充满神奇色彩,吸引着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内容后,选择“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之中,剖析出文字背后的含义,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从中感悟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和渔夫的从容、镇定及聪明的特点,感受故事所传递给我们的真、善、美。这一过程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搜集《一千零一夜》和所罗门故事资料。(2)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迁移导入

1.学生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并畅谈获得的启示。

2.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引学:有一天,渔夫遇见了一个像寓言中“狼”一样的魔鬼,想看一看这是个什么样的魔鬼吗?

4.借助插图,感知人物。

(1)看图感知魔鬼。教师引问:看到魔鬼,你会想到哪些词语?能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魔鬼吗?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勾画比喻句并背诵。

(3)看图感知渔夫。教师引问:看到渔夫,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学生自由猜想,交流看法。

5.过渡:到底像不像我们猜想的这样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去认识这两个人物。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新课,借助图片激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引导学生质疑,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学生分自然段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渔夫救出魔鬼

——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简要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走进课文,了解故事大概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三、细读课文,感知形象

1.感知魔鬼的凶恶、狡猾。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故事,现在我们深入读文,借助重点问题来品味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中批注答案。

(3)学生小组内交流答案。

(4)集体交流问题答案,教师作好引导。

学生交流提示:

(魔鬼被关在瓶子里,400年过去了,没有人救他,他非常生气,发誓谁来救他就要杀死谁。正因为渔夫救了他,所以他要杀了渔夫;魔鬼是无恶不作的,杀人是他的本性,渔夫即使是在400年前救了他,他也会杀了渔夫的,这只不过是他的借口罢了;从中可以看出魔鬼十分狡猾。)

(5)教师引导学生读第5、7自然段。引问:反复读魔鬼的话,看看从中能体会出什么?(从“立刻”一词可以看出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他惧怕所罗门,一出来就一副卑躬屈膝的

软弱模样,一听说所罗门死了,就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真是狡猾至极,无耻至极。)

(6)学生再读魔鬼的谎言,进一步感受他的凶恶和狡猾。

2.感知渔夫的善良、智慧。

过渡:是啊,渔夫刚开始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害怕,当听完魔鬼的话时,甚至抱怨自己太倒霉了。可是故事的结果却是魔鬼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又重新回到了瓶子里,被渔夫抛回了大海。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16~25自然段,画出描写渔夫心理和语言的句子,仔细体会。引问:渔夫能够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这两句话是什么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心理活动描写。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

(3)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渔夫与魔鬼的对话,对比中体会渔夫的机智。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的方法,借助重点句及人物语言、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知人物形象。在明辨是非的同时,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既学习做人,又学习作文。

四、表演朗读,情境体验

1.评价渔夫。教师引问:你觉得渔夫是个怎样的人?(从容、镇定、聪明的人。)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试着读出人物的特点。

3.学生表演课本剧:渔夫与魔鬼的斗争

(1)课件出示要求:

(2)集体推荐表演。

(3)评议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欲望,培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表演能力。进一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及本质。

五、拓展延伸,获得感悟

1.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充满智慧的渔夫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这篇课文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书中有许多充满智慧的故事,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找时间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你们会更有智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引出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所以学起来兴趣盎然,特别是借助图片和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学生都能借助问题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教师能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话:“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引导学生交流对心理描写的语句进行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人”这个主题,突破了教学难点,也教给了学生借助问题、抓重点词句品析文字含义的阅读方法。

32* 渔夫的故事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充满神奇色彩,吸引着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内容后,选择“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之中,剖析出文字背后的含义,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从中感悟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和渔夫的从容、镇定及聪明的特点,感受故事所传递给我们的真、善、美。这一过程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搜集《一千零一夜》和所罗门故事资料。(2)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迁移导入

1.学生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并畅谈获得的启示。

2.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引学:有一天,渔夫遇见了一个像寓言中“狼”一样的魔鬼,想看一看这是个什么样的魔鬼吗?

4.借助插图,感知人物。

(1)看图感知魔鬼。教师引问:看到魔鬼,你会想到哪些词语?能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魔鬼吗?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勾画比喻句并背诵。

(3)看图感知渔夫。教师引问:看到渔夫,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学生自由猜想,交流看法。

5.过渡:到底像不像我们猜想的这样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去认识这两个人物。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新课,借助图片激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引导学生质疑,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学生分自然段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渔夫救出魔鬼

——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简要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走进课文,了解故事大概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三、细读课文,感知形象

1.感知魔鬼的凶恶、狡猾。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故事,现在我们深入读文,借助重点问题来品味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中批注答案。

(3)学生小组内交流答案。

(4)集体交流问题答案,教师作好引导。

学生交流提示:

(魔鬼被关在瓶子里,400年过去了,没有人救他,他非常生气,发誓谁来救他就要杀死谁。正因为渔夫救了他,所以他要杀了渔夫;魔鬼是无恶不作的,杀人是他的本性,渔夫即使是在400年前救了他,他也会杀了渔夫的,这只不过是他的借口罢了;从中可以看出魔鬼十分狡猾。)

(5)教师引导学生读第5、7自然段。引问:反复读魔鬼的话,看看从中能体会出什么?(从“立刻”一词可以看出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他惧怕所罗门,一出来就一副卑躬屈膝的

软弱模样,一听说所罗门死了,就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真是狡猾至极,无耻至极。)

(6)学生再读魔鬼的谎言,进一步感受他的凶恶和狡猾。

2.感知渔夫的善良、智慧。

过渡:是啊,渔夫刚开始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害怕,当听完魔鬼的话时,甚至抱怨自己太倒霉了。可是故事的结果却是魔鬼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又重新回到了瓶子里,被渔夫抛回了大海。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16~25自然段,画出描写渔夫心理和语言的句子,仔细体会。引问:渔夫能够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这两句话是什么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心理活动描写。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

(3)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渔夫与魔鬼的对话,对比中体会渔夫的机智。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的方法,借助重点句及人物语言、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知人物形象。在明辨是非的同时,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既学习做人,又学习作文。

四、表演朗读,情境体验

1.评价渔夫。教师引问:你觉得渔夫是个怎样的人?(从容、镇定、聪明的人。)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试着读出人物的特点。

3.学生表演课本剧:渔夫与魔鬼的斗争

(1)课件出示要求:

(2)集体推荐表演。

(3)评议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欲望,培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表演能力。进一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及本质。

五、拓展延伸,获得感悟

1.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充满智慧的渔夫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这篇课文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书中有许多充满智慧的故事,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找时间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你们会更有智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引出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所以学起来兴趣盎然,特别是借助图片和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学生都能借助问题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教师能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话:“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引导学生交流对心理描写的语句进行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人”这个主题,突破了教学难点,也教给了学生借助问题、抓重点词句品析文字含义的阅读方法。


相关文章

  • 32.[渔夫的故事] 2
  • 杏花岭小学教案首页 主备课人:黄家彬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32* 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一千零一夜> ,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讲的是渔夫无 意中救了一个魔鬼,魔鬼却 ...查看


  • 32渔夫的故事教案
  • 语文电子备课表 教学内容 (课题) 32.渔夫的故事 主 讲 老 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8 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整 课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自由阅 ...查看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01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并能够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剧"中规定的情景. 教学难点: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创编"音乐剧"中不同场景的对话.表演,根据剧情设 ...查看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渔童
  • 一.游戏综述 儿童剧<渔童>根据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同名动画片改编.它讲述了清朝末年,在中国的一个小渔村,一位年迈的渔夫从大海里打捞出一个神奇的渔盆,由此引发了一个西洋教士与腐败的清政府官员勾结欺负老渔夫的故事.这个民间故事具有 ...查看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穷人>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 ...查看


  • 渔夫的故事教案
  •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学生语文能力的自主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借助语文课堂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在不断吸收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在理解和运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 ...查看


  • 六年级语文下册[穷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查看


  • 小学六年级[ 穷人]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 ...查看


  • 渔夫的故事教案 1
  • "读<渔夫的故事>童话故事,积成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童话故事,培养读书习惯. 2. 积累与童话故事有关的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喜欢读童话故事,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