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6年第 2期 

( 总第 15期 ) 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 社会科 学版 )  

Jun  f i hi o a  n esy P ispyadSc l c ne) ora o  n a N r l i r t( hl oh n oi  i cs  l Q g   m U v i o aSe

NO. 2 0   2,0 6 Ge e a  . 1   n rlNo 1 5

论 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韩 维 良 

( 海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 青 青海 西 宁 80 0 ) 10 8 

[ 摘要] 基础教育在我 国的教育体系 中具 有举 足轻重 的地位 , 中小学 教师是 我 国教师 队伍 中很庞 大的 

支队伍 , 随着 我国教育 现代 化进 程的不断推进 , 中小学教 师提 出了相应 的能 力素质要求 , 对 掌握现 代教 

育技术是 巾小学教师能力结构 中一个很重要的成 份, 本文 主要 阐述 了 中小学教 师现代教育技 术素养要求 

的 几个 方 面 。  

[ 关键 词] 中小学 ; 教师 ; 现代 教育技术 ; 素养 

[ 中图分类号] 4 12 G 5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0—50 (0 6 0 0 3 0   10 12 2 0 )2— 14— 4

基础教育在我 国的教育体系 中具有举足轻  重 的地 位 。中小 学 教 师 的质 量 直 接 影 响着 基础 

教 育的质量 。 目前 , 国 中小 学教 师 队伍 已经 基  我 本满 足 了数量 上 的需求 , 是 在提 高教帅 队伍质  但

在是 教 学 的设 汁者 、 帮助 者 、 品德 的示 范 者 等方 

面。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定位 , 教师必须具备与 

之棚适 应 的 能力 素质要求 。  

与全 面应 用教 育技术 相适应 的教育 理论 

量和素质方面, 与教育发展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 

距。  

与 观念 

“ 学校现代化 , 必须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和 

教育 手段 的 现代 化 ” 我 国教 育 改 革 的指 导 思  是

新 时期教 育 的发 展 将 教 师 教育 转 型 问 题摆 

在我们 的面前 , 必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工作向全 

面 提高质量 方 向发 展 。提 高 教 师 质量 的核 心就  是提高 教师 的专业化 水平 , 教师 的专业 技能 中  在 很重要 的 内容 就是 应用教 育技 术 的能力 和水平 。  

想, 过去的“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 张嘴” 一 的传  统的教学方式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 

要 , 当前 新 一 轮课 程 改革 的新形 势 下 , 在 以培 养 

毫无疑问, 在中小学全面应用教育技术最终  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 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 , 推动 素质 教 育 向前 发 展 , 应

地 对 教师  相

学生终生学 习能力为价值取 向的新课改和教育  信息 技 术 的应 用 , 在 改 变着 课 堂教 学 , 正 正在 提 

高着 教师 的认 识 与技 能 。那 么 教育 技 术 的普 及  不仪仅 是 手段 和方 法 的运 用 , 重要 的是教育 观  更

念 的转 变 。  

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 教师的教  育观念及教育行为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 不懂现代  教育技术 的教师和没有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支撑  的教育行为 , 势必都会被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所淘汰 。   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 , 在传统 的教学过程  中扮演 的是一种家长式 的角色 , 传播 知识 的角  色。而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中, 教师角色主要表现 

[ 收稿 日期 ]0 5—1 1  20 0— 0

现代教育思想 、 观念主要表现为 : 以教师为 

主导 , 调 学 生 的主 体 作用 , 变 以教 师 为 中心  强 改

的状况 ; 强调培养学生 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 主张  通过探索 和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 改变学生单  纯、 被动地接受知识 的状况 ; 调创 没合适 的教  强 学情境 , 主张多种媒体 ( 特别是现代 信息技术 )   的综合运用 , 改变传统 、 落后 、 刻板的教学模式 ;  

[ 作者简介 ] 韩维 良(9 9一) 男 , 16 , 撒拉族 , 青海循化人 , 海师范大学 副教授  青

14—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强调教育的社会化、 终身化 , 主张打破时空限制 ,  

不断更新知识 , 改变传统“ 学校” 的概念 ; 强调教  育的平等化 、 个性 化 , 主张 “ 以人 为本” 人人都  , 得到充分发展 , 改变人为将学生分等, 只培养少 

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扩展 自己在教学中可能  应用的媒体手段 和资源范围 , 提高教学能力 。   三、 掌握以全新教育技术手段为主体的教学  设计 方 法  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的课堂中, 教师的  角色要从以单纯地传授知识 为主变 为以设计教 

数“ 尖子” 的做法等等。在现代教育思想、 观念  的引导下 ,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  遍应用 ,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的整合 , 逐步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  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 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  多彩 的教育 环境 和有力 的学 习工具 。  

二、 全面 应 用教 育技术 所必 需 的信 息技 术知 

学为主, 由传统的管理者和解释者的地位转变为 

技术助 理、 作者和 帮助 者 , 主要 职 能将从  合 其 “ 转变为“ , 教” 导” 引导学生确定

适 当的学习 目  

标、 形成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 助学 生 选 择 、 工 、 帮 加  

吸纳 、 生信 息 , 再 解决 学 习中 的 困难 以 及认 知 中 

的迷航 问题 , 而促进 学 生认 知 的迁 移 。启 发诱  从

识 与 技能 

导学生 的认知 内驱力, 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 , 培 

养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助学 生 形 成 高 尚的道 德 , 帮  

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在 以计算机 为核心 的多  媒体信息处理基础之上 , 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完善的人格 。学生要从单纯地 、 被动地接受知识  转变为 自我学 习、 我发现 。基 于教师全新的角 自   色, 传统 的教学设计 方式要改变 , 要能够充分利  用教育技术 的优势向学生传授 知识 。掌握 以现 

代学 习理论 为基础 的教 学设 计 能力 , 依据 学 习需  要 来 设计不 同 的教 与学 的过 程 和模式 , 能应 用以  信息 技术为基 础 的媒 体 开发 知 识来设 计 、 选择 和  创 造 不同需要 的学 习条 件 和情境 , 助 于学 生 自 有  

主学 习 , 有效 地激发 学 生学 习 的兴趣 和动 机 。要 

必然趋势 ,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 具有其它  传统媒体无法相 比的优势:  

() 1教育信息表达形式呈现多样化 , 可以用  文字 、 图形 、 图像 、 声音等显示信息 , 提高 了学习   兴趣 和接受 效果 。   () 2 传播方式先进促进 了教 育时空 的多向   组合 , 可以根据 需要选择学 习方式 、 习内容和  学

学 习层次 。  

() 3 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伺服系统 , 提高了  

信息 利用率 和新 成果 诞生率 。  

了解 每个学生 的个性 和学 习背景 , 够根 据学 生  能 的不 同情况作 出不 同 的指导 , 测帮 助他 们解决  预 在 学 习过程 中可 能遇 到 的困难 , 出他们 恰 当的  找

() 4 交互性使学生可以对信息完全控制 , 学  习环境生动 活泼, 实现个别化教学或协作型教 

学 , 可将 “ 还 个别 化 ” 协作 型 ” 与“ 二者 结合 进 来 ,  

学习起点和创造一种他们能学好的教学模式 , 使  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 的学习者。   四、 满足 现代教 学 需求 的资 源选 择开 发技 术 

与 方 法 

提高了学习质量 。   () 5 促进教育方式 的巨大变革 , 使人 流、 物  流、 信息流等教育资源获得空前的利用与优化 。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 正在影  响着教育 的各个领域 , 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就是要求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  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 利用信  息技术作为支持教育工作和终身学习的手段 , 这

  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特点 , 是培  养面向 2 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曾有人 说 , 1 在  2 世纪 , 1 不懂计算机 的人 , 将是新 一代的文盲,   这恰恰能够说明信息技术是现代人 能力结构 中   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 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相关  信息技术和媒体的知识与技能, 一方面增加获 

传统的教学媒体主要是图书, 学校的教学资  源也主要是指 图书。现在多种教学媒体 的发展  与普遍应用, 学习资源 已由单一的图书扩展到多  种多样的电教媒体。这些资源的来源主要有 :   () 1 自主开发设计的教学 资源 , 占教学资源 

的绝 大部 分 。  

() 2 选购的各种商品化媒体资源。   () 3 校园网络系统 , 从相关授权 的远程教育  机构或者 I e e 获 取 , nr t tn 是一 个 重要 的信 息来 

源。  

面对这如此众多的信息资源 , 必须有选择地  应用 于教学实践, 并非各种形式的资源均适合于 

所 有 的学 生 , 同地 域 、 同 程 度 、 同 基础 、 不 不 不 不 

取、 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 提供提高 自身继续 

1 5 —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同个性特点以及不 同学习习惯的学生均有不 同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从古代、 中世纪直  从

的要求。作为教师应站在较高 的层次上 , 选择甄  别最适合 自己学生的教学资源 。尤其在今天 , 信 

息爆炸的时代, 各种资源琳琅满 目、 出不穷 ,   层 同

到 1 世纪 , 中, 8 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始终是有着不  可动摇的地位 和绝对优势 。科学教育在世界教 

育领域大体上是从 1 世纪 3 9 0年代开始 的。随 

时 良莠不齐 , 把最有教育价值 、 最适合学生的教 

学资源介绍给学生是教师的责任。   目 , 前 在我国教育系统内, 优秀教学资源的  共享流通机制还不太健全 ,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 ,   相当一部分资源仅 限于一个局部的范围或者一  个学校范围内共享 流通, 大部分都源于 自主开  发 。很多学校存在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 懂得多媒  体资源开发技术 的不懂教学, 懂教学的不懂多媒  体资源开发技术 , 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中小  学面临的很迫切 的问题 , 这也是中小学教师素质 

着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 随着科学在近现代社 

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日 益明显 , 科学教育也就逐  渐在教育领域 占据了核心位置 , 而人文素质教育 

被压倒 , 逐渐处于旁落的地位。这种现象一直延 

续到今天 。在我国由于近代教育起步较晚, 这种 

趋势大体上是从 2 世纪 3 O 0

年代开始的。  

虽然 , 2 世纪初西方 国家就有一些人开  从 0 始呼吁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 两次世界大战后呼  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进一步增大 , 但是直  到今天 , 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以及人文  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 的现象仍然是一个  严重的社会现实。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  到 当代世界面临的种种 问题和危机 , 诸如霸权问  题、 战争问题 、 口问题 、 人 资源问题 、 环境问题、 腐  败问题 、 色情暴力问题、 恐怖活动问题等等, 无不  与人文精神的衰落有关 ; 为什么在现代物质文明 

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既具备一定的教育教  学能力, 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同时也具备一定 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   另外 , 还应 该掌 握一定 的教 学评价 技术 与方  法、 教学科研方法。我们的 目 标是培养高质量的  创新人才 , 要实现这个 目标 , 就必须提高教师的  教育科研能力 。教 师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  下, 进行教育科 学研究 , 把理论有机地转化为创  新实践。作为学 校 , 引导教 师确 立 “ 要 科研 先  导” “ 、科研兴教” 的意识, 要引导教师把 自己的  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 要引导教师  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科研 的过程中将有  助于教师把握教育教学的动态 , 明确教育教学 的  

如此丰富和不断提高 的同时却 出现了社会伦理  道德的沦丧和精神文明的堕落, 为什么在科学技 

术日 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同时, 掌握科学技术危害  人类 的危 险程度也 日 益增加。为什 么在基础教  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 , 教育的功利倾  向和实用主义倾 向也在蔓延泛滥 ; 如何解决这些  矛盾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加强  人文素质教育 , 重新弘扬人文精神 。   在教育技术 日 新月异 , 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教  育, 在肯定其优点 的同时 , 还应该看到它可能带  来 的负面影响和它所不能及的地方。   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没有生命力 的多媒体  机器 , 自 的距离越来越远, 离 然 对生命 及世界的  认识变得虚无空洞。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应有尽  有的信息 , 学生 的知识似乎更加丰富, 见识似乎  更广了。并且 , 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一种虚  拟的环境 , 给人一种“ 真实” 的感受和体验 , 然而 

改革方向, 确立全新 的教育理念 , 使之成为提高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教师知识创新能力的重  要途径 , 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五、 驾驭现 代教 育技 术的人 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优 秀的人文文化实现  的, 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  不断的积累、 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 

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具备优秀的人文文化 , 有  丰厚的人文素养 , 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 

用。  

人文素质危机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  的问题。在我国教育领域内存在严 重的人文素  质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分离的现象 , 随着时代的发 

这些信息毕竟是 虚拟 的, 是以多媒体超 自然、 超 

现实 的形式 表现 出来 的, 往往使 学生 “ 只知其 

表 , 知其 里” 不 。他 们 或 许 认 识 牛 、 、 的外  羊 马

展, 这一问题对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  越突出, 这一问题也越来越为我国教育界以及社 

会各界所密切关注。  

表, 但却不能判断他们到底有多高、 多大、 有什么  气味等。多媒体虚拟现实的超 自然的功能, 会影 

响到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正确认识 , 学生如果长期 

】6 一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面对这种超 自然的东西 , 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 

世界观 、 生死观 , 导致人文精神缺乏 , 情感错位等  等。  

的品质产生于丰厚的人文基础上。   因此 , 在丰厚 的人文精神引导下 , 教育技术 

才能不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 , 才能够在真正意义 

如: 某高校的学生用浓硫 酸泼熊 , 某位体育  上推动教育 的发展。 自然 , 作为教育 的实施者 ,   明星不知道卢沟桥是什么桥等等。看似很简单  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深厚 的人文底蕴。   的道理, 以某种极端的形式 出现时 , 但 往往后果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 教育成败系 于教师 , 知 

严重。20 04年国务 院 8 号文 件《 于进一步加  关

识经济时代 的教育, 呼唤着高素质 的教师队伍 ;   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的 、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的中小学教师必将不辱使命 , 加速推进我国基础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若干意见》   和l 6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 的若干意见》 是关 于加强思 想道  都

德教育 的, 思想道德教育 的根基在于人文 , 好  良

[ 参考文献 ]  

[] 1 郑其恭. 教师的能力结构[ . 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9 . 1 3 9   [] 2 张敬涛. 中国教育技术调查报告[ . M]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0 . 2 3 0  

Re u r me t  ft e M i d e S h o  a h r   n   i r   c o l q ie n s o  h   d l 

c o lTe c e s a d Prma y S h o  Te c e s o   o e n Ed c t n lTe h o o y Ata n e t  a h r   n M d r   u a i a  c n l g   t i m n s o

HAN W e — a g   i in   l

( eces dct nSho o i h i om lU iei Xnn  10 8,hn   Tahr’E uai  colfQn a  ra  nvr t iig80 0 C i o   g N sy, a)

Ab t a t E e na y e u a in o c p e     io a p s in i  h   d c t n ls se o   h n a d mi de sr c : l me tr   d c t   c u isa p v tl o i o  n t e e u ai a  y tm  fC i a, n   d l o   t o  

s h o e c e sas  r r c o l e c esh v   r dadcs efrei u  d c f n l rfsin HO — c o lta h r lop i ys h o ta h r  a ef me    ii v   c  no re u a o a  oeso . W   ma   o i o i p e e 。 t }   o sa ti eu  fte mo e iain o d c t n  e h oo y,u te  t ime t ae r— v r wiI I c n tn mp tso  l  d r zt   fe u a o a tc n lg fr rat n ns r  e  }te } n o i l h a   q i d o  e eta h r c o dn l. ro e , ematr fmo e e u ain ltc n lg savtlp r ur   f h s e c esa c r igy Moe v r t   se o  d m  d c t a e h oo y i   i   at e t h y o   a  

f rt e e ta h r , O t i p p rman y t k   b u   o   s e t o   e r q i me t. o  h s  e c e s S  h s a e   i l  l sa o t me a p c s f   e u r   a s   t h e ns  

Ke   r s mide sh o e c es ee nay sh o e c es y wo d : d l  c o lta h r ; lme tr  c o lta h r ;mo e   d c t n ltc n lg d m e u ai a e h ooy;ati— o t n  a

me s nt  

l7—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6年第 2期 

( 总第 15期 ) 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 社会科 学版 )  

Jun  f i hi o a  n esy P ispyadSc l c ne) ora o  n a N r l i r t( hl oh n oi  i cs  l Q g   m U v i o aSe

NO. 2 0   2,0 6 Ge e a  . 1   n rlNo 1 5

论 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韩 维 良 

( 海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 青 青海 西 宁 80 0 ) 10 8 

[ 摘要] 基础教育在我 国的教育体系 中具 有举 足轻重 的地位 , 中小学 教师是 我 国教师 队伍 中很庞 大的 

支队伍 , 随着 我国教育 现代 化进 程的不断推进 , 中小学教 师提 出了相应 的能 力素质要求 , 对 掌握现 代教 

育技术是 巾小学教师能力结构 中一个很重要的成 份, 本文 主要 阐述 了 中小学教 师现代教育技 术素养要求 

的 几个 方 面 。  

[ 关键 词] 中小学 ; 教师 ; 现代 教育技术 ; 素养 

[ 中图分类号] 4 12 G 5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0—50 (0 6 0 0 3 0   10 12 2 0 )2— 14— 4

基础教育在我 国的教育体系 中具有举足轻  重 的地 位 。中小 学 教 师 的质 量 直 接 影 响着 基础 

教 育的质量 。 目前 , 国 中小 学教 师 队伍 已经 基  我 本满 足 了数量 上 的需求 , 是 在提 高教帅 队伍质  但

在是 教 学 的设 汁者 、 帮助 者 、 品德 的示 范 者 等方 

面。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定位 , 教师必须具备与 

之棚适 应 的 能力 素质要求 。  

与全 面应 用教 育技术 相适应 的教育 理论 

量和素质方面, 与教育发展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 

距。  

与 观念 

“ 学校现代化 , 必须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和 

教育 手段 的 现代 化 ” 我 国教 育 改 革 的指 导 思  是

新 时期教 育 的发 展 将 教 师 教育 转 型 问 题摆 

在我们 的面前 , 必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工作向全 

面 提高质量 方 向发 展 。提 高 教 师 质量 的核 心就  是提高 教师 的专业化 水平 , 教师 的专业 技能 中  在 很重要 的 内容 就是 应用教 育技 术 的能力 和水平 。  

想, 过去的“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 张嘴” 一 的传  统的教学方式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 

要 , 当前 新 一 轮课 程 改革 的新形 势 下 , 在 以培 养 

毫无疑问, 在中小学全面应用教育技术最终  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 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 , 推动 素质 教 育 向前 发 展 , 应

地 对 教师  相

学生终生学 习能力为价值取 向的新课改和教育  信息 技 术 的应 用 , 在 改 变着 课 堂教 学 , 正 正在 提 

高着 教师 的认 识 与技 能 。那 么 教育 技 术 的普 及  不仪仅 是 手段 和方 法 的运 用 , 重要 的是教育 观  更

念 的转 变 。  

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 教师的教  育观念及教育行为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 不懂现代  教育技术 的教师和没有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支撑  的教育行为 , 势必都会被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所淘汰 。   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 , 在传统 的教学过程  中扮演 的是一种家长式 的角色 , 传播 知识 的角  色。而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中, 教师角色主要表现 

[ 收稿 日期 ]0 5—1 1  20 0— 0

现代教育思想 、 观念主要表现为 : 以教师为 

主导 , 调 学 生 的主 体 作用 , 变 以教 师 为 中心  强 改

的状况 ; 强调培养学生 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 主张  通过探索 和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 改变学生单  纯、 被动地接受知识 的状况 ; 调创 没合适 的教  强 学情境 , 主张多种媒体 ( 特别是现代 信息技术 )   的综合运用 , 改变传统 、 落后 、 刻板的教学模式 ;  

[ 作者简介 ] 韩维 良(9 9一) 男 , 16 , 撒拉族 , 青海循化人 , 海师范大学 副教授  青

14—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强调教育的社会化、 终身化 , 主张打破时空限制 ,  

不断更新知识 , 改变传统“ 学校” 的概念 ; 强调教  育的平等化 、 个性 化 , 主张 “ 以人 为本” 人人都  , 得到充分发展 , 改变人为将学生分等, 只培养少 

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扩展 自己在教学中可能  应用的媒体手段 和资源范围 , 提高教学能力 。   三、 掌握以全新教育技术手段为主体的教学  设计 方 法  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的课堂中, 教师的  角色要从以单纯地传授知识 为主变 为以设计教 

数“ 尖子” 的做法等等。在现代教育思想、 观念  的引导下 ,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  遍应用 ,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的整合 , 逐步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  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 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  多彩 的教育 环境 和有力 的学 习工具 。  

二、 全面 应 用教 育技术 所必 需 的信 息技 术知 

学为主, 由传统的管理者和解释者的地位转变为 

技术助 理、 作者和 帮助 者 , 主要 职 能将从  合 其 “ 转变为“ , 教” 导” 引导学生确定

适 当的学习 目  

标、 形成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 助学 生 选 择 、 工 、 帮 加  

吸纳 、 生信 息 , 再 解决 学 习中 的 困难 以 及认 知 中 

的迷航 问题 , 而促进 学 生认 知 的迁 移 。启 发诱  从

识 与 技能 

导学生 的认知 内驱力, 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 , 培 

养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助学 生 形 成 高 尚的道 德 , 帮  

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在 以计算机 为核心 的多  媒体信息处理基础之上 , 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完善的人格 。学生要从单纯地 、 被动地接受知识  转变为 自我学 习、 我发现 。基 于教师全新的角 自   色, 传统 的教学设计 方式要改变 , 要能够充分利  用教育技术 的优势向学生传授 知识 。掌握 以现 

代学 习理论 为基础 的教 学设 计 能力 , 依据 学 习需  要 来 设计不 同 的教 与学 的过 程 和模式 , 能应 用以  信息 技术为基 础 的媒 体 开发 知 识来设 计 、 选择 和  创 造 不同需要 的学 习条 件 和情境 , 助 于学 生 自 有  

主学 习 , 有效 地激发 学 生学 习 的兴趣 和动 机 。要 

必然趋势 ,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 具有其它  传统媒体无法相 比的优势:  

() 1教育信息表达形式呈现多样化 , 可以用  文字 、 图形 、 图像 、 声音等显示信息 , 提高 了学习   兴趣 和接受 效果 。   () 2 传播方式先进促进 了教 育时空 的多向   组合 , 可以根据 需要选择学 习方式 、 习内容和  学

学 习层次 。  

() 3 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伺服系统 , 提高了  

信息 利用率 和新 成果 诞生率 。  

了解 每个学生 的个性 和学 习背景 , 够根 据学 生  能 的不 同情况作 出不 同 的指导 , 测帮 助他 们解决  预 在 学 习过程 中可 能遇 到 的困难 , 出他们 恰 当的  找

() 4 交互性使学生可以对信息完全控制 , 学  习环境生动 活泼, 实现个别化教学或协作型教 

学 , 可将 “ 还 个别 化 ” 协作 型 ” 与“ 二者 结合 进 来 ,  

学习起点和创造一种他们能学好的教学模式 , 使  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 的学习者。   四、 满足 现代教 学 需求 的资 源选 择开 发技 术 

与 方 法 

提高了学习质量 。   () 5 促进教育方式 的巨大变革 , 使人 流、 物  流、 信息流等教育资源获得空前的利用与优化 。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 正在影  响着教育 的各个领域 , 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就是要求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  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 利用信  息技术作为支持教育工作和终身学习的手段 , 这

  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特点 , 是培  养面向 2 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曾有人 说 , 1 在  2 世纪 , 1 不懂计算机 的人 , 将是新 一代的文盲,   这恰恰能够说明信息技术是现代人 能力结构 中   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 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相关  信息技术和媒体的知识与技能, 一方面增加获 

传统的教学媒体主要是图书, 学校的教学资  源也主要是指 图书。现在多种教学媒体 的发展  与普遍应用, 学习资源 已由单一的图书扩展到多  种多样的电教媒体。这些资源的来源主要有 :   () 1 自主开发设计的教学 资源 , 占教学资源 

的绝 大部 分 。  

() 2 选购的各种商品化媒体资源。   () 3 校园网络系统 , 从相关授权 的远程教育  机构或者 I e e 获 取 , nr t tn 是一 个 重要 的信 息来 

源。  

面对这如此众多的信息资源 , 必须有选择地  应用 于教学实践, 并非各种形式的资源均适合于 

所 有 的学 生 , 同地 域 、 同 程 度 、 同 基础 、 不 不 不 不 

取、 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 提供提高 自身继续 

1 5 —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同个性特点以及不 同学习习惯的学生均有不 同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从古代、 中世纪直  从

的要求。作为教师应站在较高 的层次上 , 选择甄  别最适合 自己学生的教学资源 。尤其在今天 , 信 

息爆炸的时代, 各种资源琳琅满 目、 出不穷 ,   层 同

到 1 世纪 , 中, 8 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始终是有着不  可动摇的地位 和绝对优势 。科学教育在世界教 

育领域大体上是从 1 世纪 3 9 0年代开始 的。随 

时 良莠不齐 , 把最有教育价值 、 最适合学生的教 

学资源介绍给学生是教师的责任。   目 , 前 在我国教育系统内, 优秀教学资源的  共享流通机制还不太健全 ,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 ,   相当一部分资源仅 限于一个局部的范围或者一  个学校范围内共享 流通, 大部分都源于 自主开  发 。很多学校存在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 懂得多媒  体资源开发技术 的不懂教学, 懂教学的不懂多媒  体资源开发技术 , 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中小  学面临的很迫切 的问题 , 这也是中小学教师素质 

着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 随着科学在近现代社 

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日 益明显 , 科学教育也就逐  渐在教育领域 占据了核心位置 , 而人文素质教育 

被压倒 , 逐渐处于旁落的地位。这种现象一直延 

续到今天 。在我国由于近代教育起步较晚, 这种 

趋势大体上是从 2 世纪 3 O 0

年代开始的。  

虽然 , 2 世纪初西方 国家就有一些人开  从 0 始呼吁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 两次世界大战后呼  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进一步增大 , 但是直  到今天 , 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以及人文  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 的现象仍然是一个  严重的社会现实。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  到 当代世界面临的种种 问题和危机 , 诸如霸权问  题、 战争问题 、 口问题 、 人 资源问题 、 环境问题、 腐  败问题 、 色情暴力问题、 恐怖活动问题等等, 无不  与人文精神的衰落有关 ; 为什么在现代物质文明 

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既具备一定的教育教  学能力, 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同时也具备一定 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   另外 , 还应 该掌 握一定 的教 学评价 技术 与方  法、 教学科研方法。我们的 目 标是培养高质量的  创新人才 , 要实现这个 目标 , 就必须提高教师的  教育科研能力 。教 师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  下, 进行教育科 学研究 , 把理论有机地转化为创  新实践。作为学 校 , 引导教 师确 立 “ 要 科研 先  导” “ 、科研兴教” 的意识, 要引导教师把 自己的  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 要引导教师  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科研 的过程中将有  助于教师把握教育教学的动态 , 明确教育教学 的  

如此丰富和不断提高 的同时却 出现了社会伦理  道德的沦丧和精神文明的堕落, 为什么在科学技 

术日 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同时, 掌握科学技术危害  人类 的危 险程度也 日 益增加。为什 么在基础教  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 , 教育的功利倾  向和实用主义倾 向也在蔓延泛滥 ; 如何解决这些  矛盾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加强  人文素质教育 , 重新弘扬人文精神 。   在教育技术 日 新月异 , 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教  育, 在肯定其优点 的同时 , 还应该看到它可能带  来 的负面影响和它所不能及的地方。   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没有生命力 的多媒体  机器 , 自 的距离越来越远, 离 然 对生命 及世界的  认识变得虚无空洞。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应有尽  有的信息 , 学生 的知识似乎更加丰富, 见识似乎  更广了。并且 , 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一种虚  拟的环境 , 给人一种“ 真实” 的感受和体验 , 然而 

改革方向, 确立全新 的教育理念 , 使之成为提高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教师知识创新能力的重  要途径 , 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五、 驾驭现 代教 育技 术的人 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优 秀的人文文化实现  的, 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  不断的积累、 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 

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具备优秀的人文文化 , 有  丰厚的人文素养 , 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 

用。  

人文素质危机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  的问题。在我国教育领域内存在严 重的人文素  质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分离的现象 , 随着时代的发 

这些信息毕竟是 虚拟 的, 是以多媒体超 自然、 超 

现实 的形式 表现 出来 的, 往往使 学生 “ 只知其 

表 , 知其 里” 不 。他 们 或 许 认 识 牛 、 、 的外  羊 马

展, 这一问题对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  越突出, 这一问题也越来越为我国教育界以及社 

会各界所密切关注。  

表, 但却不能判断他们到底有多高、 多大、 有什么  气味等。多媒体虚拟现实的超 自然的功能, 会影 

响到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正确认识 , 学生如果长期 

】6 一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面对这种超 自然的东西 , 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 

世界观 、 生死观 , 导致人文精神缺乏 , 情感错位等  等。  

的品质产生于丰厚的人文基础上。   因此 , 在丰厚 的人文精神引导下 , 教育技术 

才能不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 , 才能够在真正意义 

如: 某高校的学生用浓硫 酸泼熊 , 某位体育  上推动教育 的发展。 自然 , 作为教育 的实施者 ,   明星不知道卢沟桥是什么桥等等。看似很简单  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深厚 的人文底蕴。   的道理, 以某种极端的形式 出现时 , 但 往往后果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 教育成败系 于教师 , 知 

严重。20 04年国务 院 8 号文 件《 于进一步加  关

识经济时代 的教育, 呼唤着高素质 的教师队伍 ;   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的 、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的中小学教师必将不辱使命 , 加速推进我国基础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若干意见》   和l 6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 的若干意见》 是关 于加强思 想道  都

德教育 的, 思想道德教育 的根基在于人文 , 好  良

[ 参考文献 ]  

[] 1 郑其恭. 教师的能力结构[ . 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9 . 1 3 9   [] 2 张敬涛. 中国教育技术调查报告[ . M]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0 . 2 3 0  

Re u r me t  ft e M i d e S h o  a h r   n   i r   c o l q ie n s o  h   d l 

c o lTe c e s a d Prma y S h o  Te c e s o   o e n Ed c t n lTe h o o y Ata n e t  a h r   n M d r   u a i a  c n l g   t i m n s o

HAN W e — a g   i in   l

( eces dct nSho o i h i om lU iei Xnn  10 8,hn   Tahr’E uai  colfQn a  ra  nvr t iig80 0 C i o   g N sy, a)

Ab t a t E e na y e u a in o c p e     io a p s in i  h   d c t n ls se o   h n a d mi de sr c : l me tr   d c t   c u isa p v tl o i o  n t e e u ai a  y tm  fC i a, n   d l o   t o  

s h o e c e sas  r r c o l e c esh v   r dadcs efrei u  d c f n l rfsin HO — c o lta h r lop i ys h o ta h r  a ef me    ii v   c  no re u a o a  oeso . W   ma   o i o i p e e 。 t }   o sa ti eu  fte mo e iain o d c t n  e h oo y,u te  t ime t ae r— v r wiI I c n tn mp tso  l  d r zt   fe u a o a tc n lg fr rat n ns r  e  }te } n o i l h a   q i d o  e eta h r c o dn l. ro e , ematr fmo e e u ain ltc n lg savtlp r ur   f h s e c esa c r igy Moe v r t   se o  d m  d c t a e h oo y i   i   at e t h y o   a  

f rt e e ta h r , O t i p p rman y t k   b u   o   s e t o   e r q i me t. o  h s  e c e s S  h s a e   i l  l sa o t me a p c s f   e u r   a s   t h e ns  

Ke   r s mide sh o e c es ee nay sh o e c es y wo d : d l  c o lta h r ; lme tr  c o lta h r ;mo e   d c t n ltc n lg d m e u ai a e h ooy;ati— o t n  a

me s nt  

l7—  3


相关文章

  •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意义与做法
  •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意义与做法 牟景 文 ( 吉林省伊通满族 自治县莫里 乡中心 小学校 , 吉林 伊通 10 0 ) 37 0 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是 推进 中小学教育信 息化 .实施素质教 育 . 促 进基 础教 育课程 改 ...查看


  • 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含哪些重要内容
  • 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含哪些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要责任.那么,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定位(界定)在哪个范围,有什么特征?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标志或说标准是什么? ...查看


  •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于每一个时代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儿童是未来科技进步的储备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便成为重中之重. 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对日常生活.社会事物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 ...查看


  • 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 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信息化的趋势,中国教育部作出了"从!''$年起用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到$'年左右时间, 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 ...查看


  • 子课题成果公报
  • 子课题成果公报 公报格式: 子课题名称:提高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子课题批准号: 子课题级别:国家级 课题负责人:季媛媛.小学高级.合肥市稻香村小学 主要成员:徐志平 诸灵意 薛鸿 杨雪 罗妍 郑鹏鸣 钱坤 马丽 ...查看


  • 信息化教育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 在信息时代,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就必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因此,如何帮助教师提高信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教师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信息素养内涵 信息素养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师应必备的人文素养
  • 摘要:在新课标下的人文教学,要求小学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人格,本文简单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小学教师应必备那些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加强文学素养储备,因为 ...查看


  •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科室2006-04-29 10:24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2003年,当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计划
  •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计划 我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形式,对我们教师自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现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不断发展自己"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我们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非常重要,特为自己定以下素养提升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