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信息化的趋势,中国教育部作出了“从!’’$年起用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到$’年左右时间,

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采用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素养培养,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0+)10/2,.34)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5.6786,9+:;90)在

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5./,020.>,20?09就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鉴别信息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和掌握获取、存取信息的基本能力。日本文部省于$

二、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标准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要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

$

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从此人们开始大量地研究信息素养问题,许多信息学专家都对信息素养的内

!!!!!!!!!!!!!!!!!!!!!!!!!!!!!!!!!!!

型多媒体辅助软件,配上和谐的音乐,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大提高,又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

我校在实验中,注重资源使用方面的协调。一是尽可能多地开放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还利用周末,向学生免费开放,大受欢迎;在学生各科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还大大有利于解决学生上网吧难管理之类的棘手问题。学校把校报、学生征文、青年教师爱心与教育征文等放在校园网上,欢迎师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功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能共享资源,使学生及时了解学校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或新近修订的规章制度等。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可做的事很

多,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第一中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性活动中的运用。校园文

化建设只有从学生需要出发,不断改革活动策略,才能使师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起到多方面的效果。

如学生人文研究论坛,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目的性筛选,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得出自己的看法等,还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增强了自信与能力。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互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计算机进入校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如何合理运用计算机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如何使各种投入产生最优的效益,如何使以计算机为龙头的现代教育技术工具与手段促进师生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则是一个

基础教育研究$

・!""##

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信息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可分为六类:

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得到发展。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将内容简单地混合起来,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开设必要的技术课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提供学习者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应用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整合是有效的途径。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学习工具、为认知工具,以具体学科任务、研究课题来驱动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加工信息,与他人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协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信息素养与学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共同、有效的达成。在课程整合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课程整合以恰当的学科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或课题应将信息素养与学科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达成了所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学习目标。

认知工具。在课程整(#)信息技术是学习工具、

合中,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认知工具,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在解决学科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信息素养。

($)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目标。课程整合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应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方法、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学生的信息素养等。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的、科学严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综合、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课程整合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期的积累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双主教学模式。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及解决问题都要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计划性,教学应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课程整合也使教师的工作发生改变,教师应发挥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课堂教学、・!""##

!"基本操作和概念。学生能理解技术系统的特性

和操作;精通技术的使用。

伦理及人文问题。学生能够理解与技术#"社会、

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方面的问题;能够负责地使用技术系统、信息和软件;形成使用技术的正确态度。

$"技术效能工具。学生能利用效能工具加强学

习,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创造力;能利用效能工具合作地建构技术支撑的模型,发表作品和进行其他创造性的工作。

%"技术通讯工具。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远程通信与

同学、专家等进行合作、交互;能利用各种媒体和形式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

&"技术研究工具。学生能利用工具从各种途径检

索、评估和收集信息;能利用技术工具处理数据、报告结果;能对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创新进行评估和选择。

’"技术问题求解和决策工具。学生能利用技术资

源解决问题,作出决定;能在真实世界利用技术作出决策,解决问题。

三、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使青少年信息素

养的教育和培养落到实处,在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与情感需求。由于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是由原《计算机课程》演变而来的,因此,在观念上要认清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培养信息素养;从主要内容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结构、核心技术及基本操作,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科学知识、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机整合等;从教学方法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讲练相结合,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等。因此,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惟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并且是学习的工具之一,强调的是使学生具备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利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

基础教育研究$

一。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在系统知识的传授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很有帮助,而协作学习对高级认知目标的实现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有独特的作用。信息技术也提供了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的技术支持。

们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识别能力、信息检索技能逐步得到提高。在文献信息课的教学中,注重实际操作练习和范例、案例的生动讲解。促使学生从各种信息源中广泛地获取信息,在不断的搜集、判断和组织信息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文献信息知识,不断开拓视野,提高信息应用的实际能力。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多元的

尺度去衡量,要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并使之得到发挥。从这个观点出发,应该进一步使信息技术学科富有弹性,并改进指导方法,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综合评价体系应包括三个部分:(#)过程评价。这是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与同学协作的能力以及对新的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进行考查。($)阶段评价。这是对学生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某一阶段学习任务的评价,以信息技术学科某一模块为内容,通过完成某种任务,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进行考查。(!)综合评价。这是对学生完成信息技术系列模块学习任务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以举办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和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设计、创作有个性的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能力进行考查。

丰富多彩的和("建立活跃的校园文化。活跃的、

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信息教育。学校应建立多种多样的学术团体,适时举办科技创新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利用奖学金等形式鼓励信息教育创新,采用拨给经费等方式支持教职员工的信息教育项目,使整个校园呈现出浓厚的信息创新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家庭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学校、家庭)"加强学校、

和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成为一体,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素养是在学校有计划地不断学习和在家庭、社会通过网络中的交流,并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及均衡发展中得以培养和提高的。为了发展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广大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各方面、各部门、各团体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重视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统筹,注意争取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工业学校,!#)***)

!"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教师是教育系统中

的教育信息的主要信息源和传输者,无论在教育信息的准备还是教育信息的传递等方面,教师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系统本身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可分为基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特殊信息素养、科研信息素养这四个不同的层次。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从信息意识到信息(#)职前教育。在师范院校,

工具(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知识和技能,已设置专门的课程系统学习,并对还没任职的师范生进行规范的信息教育,培养其信息素养。

($)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适应性层次,主要培训主要针对信息素养比较低,或者说对那些没有什么基础的教师进行的培训;二是发展性层次,主要针对那些有一定信息素养,或者说对那些有一定基础的教师所进行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使教师接受系统的在职教育,获取有关提高信息素养的系统知识,达到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的目的。

网络化建设。随着现代%"加强学校电子图书馆、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将不同媒体记载和表达知识信息融为一体,用文字表达的书刊以及图表、胶片、录音带、录像带及众多的文献信息资源,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存储于光盘或其他介质。“数字图书馆”已成规模,学校网络化的电子图书馆的作用就不可低估。因此,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管理的投入,实现在馆舍、库藏书籍的数量和质量、馆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图书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水准上有一个重大突破,才能适应信息素养教育的时代要求。

我国中小学基本上&"开展文献信息教育。目前,

没有开展文献信息知识教学,学生缺乏系统的文献信息知识,缺乏有关文献信息检索、识别、归类、整理的技能训练。为此,各学校应开设文献信息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文献信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源(如图书馆、因特网等)的使用规则和方法,使他

基础教育研究$"!""#・#

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信息化的趋势,中国教育部作出了“从!’’$年起用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到$’年左右时间,

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采用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素养培养,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0+)10/2,.34)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5.6786,9+:;90)在

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5./,020.>,20?09就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鉴别信息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和掌握获取、存取信息的基本能力。日本文部省于$

二、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标准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要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

$

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从此人们开始大量地研究信息素养问题,许多信息学专家都对信息素养的内

!!!!!!!!!!!!!!!!!!!!!!!!!!!!!!!!!!!

型多媒体辅助软件,配上和谐的音乐,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大提高,又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

我校在实验中,注重资源使用方面的协调。一是尽可能多地开放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还利用周末,向学生免费开放,大受欢迎;在学生各科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还大大有利于解决学生上网吧难管理之类的棘手问题。学校把校报、学生征文、青年教师爱心与教育征文等放在校园网上,欢迎师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功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能共享资源,使学生及时了解学校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或新近修订的规章制度等。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可做的事很

多,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第一中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性活动中的运用。校园文

化建设只有从学生需要出发,不断改革活动策略,才能使师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起到多方面的效果。

如学生人文研究论坛,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目的性筛选,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得出自己的看法等,还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增强了自信与能力。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互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计算机进入校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如何合理运用计算机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如何使各种投入产生最优的效益,如何使以计算机为龙头的现代教育技术工具与手段促进师生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则是一个

基础教育研究$

・!""##

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信息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可分为六类:

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得到发展。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将内容简单地混合起来,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开设必要的技术课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提供学习者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应用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整合是有效的途径。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学习工具、为认知工具,以具体学科任务、研究课题来驱动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加工信息,与他人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协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信息素养与学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共同、有效的达成。在课程整合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课程整合以恰当的学科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或课题应将信息素养与学科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达成了所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学习目标。

认知工具。在课程整(#)信息技术是学习工具、

合中,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认知工具,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在解决学科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信息素养。

($)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目标。课程整合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应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方法、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学生的信息素养等。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的、科学严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综合、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课程整合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期的积累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双主教学模式。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及解决问题都要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计划性,教学应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课程整合也使教师的工作发生改变,教师应发挥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课堂教学、・!""##

!"基本操作和概念。学生能理解技术系统的特性

和操作;精通技术的使用。

伦理及人文问题。学生能够理解与技术#"社会、

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方面的问题;能够负责地使用技术系统、信息和软件;形成使用技术的正确态度。

$"技术效能工具。学生能利用效能工具加强学

习,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创造力;能利用效能工具合作地建构技术支撑的模型,发表作品和进行其他创造性的工作。

%"技术通讯工具。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远程通信与

同学、专家等进行合作、交互;能利用各种媒体和形式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

&"技术研究工具。学生能利用工具从各种途径检

索、评估和收集信息;能利用技术工具处理数据、报告结果;能对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创新进行评估和选择。

’"技术问题求解和决策工具。学生能利用技术资

源解决问题,作出决定;能在真实世界利用技术作出决策,解决问题。

三、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使青少年信息素

养的教育和培养落到实处,在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与情感需求。由于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是由原《计算机课程》演变而来的,因此,在观念上要认清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培养信息素养;从主要内容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结构、核心技术及基本操作,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科学知识、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机整合等;从教学方法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讲练相结合,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等。因此,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惟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并且是学习的工具之一,强调的是使学生具备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利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

基础教育研究$

一。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在系统知识的传授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很有帮助,而协作学习对高级认知目标的实现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有独特的作用。信息技术也提供了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的技术支持。

们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识别能力、信息检索技能逐步得到提高。在文献信息课的教学中,注重实际操作练习和范例、案例的生动讲解。促使学生从各种信息源中广泛地获取信息,在不断的搜集、判断和组织信息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文献信息知识,不断开拓视野,提高信息应用的实际能力。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多元的

尺度去衡量,要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并使之得到发挥。从这个观点出发,应该进一步使信息技术学科富有弹性,并改进指导方法,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综合评价体系应包括三个部分:(#)过程评价。这是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与同学协作的能力以及对新的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进行考查。($)阶段评价。这是对学生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某一阶段学习任务的评价,以信息技术学科某一模块为内容,通过完成某种任务,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进行考查。(!)综合评价。这是对学生完成信息技术系列模块学习任务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以举办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和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设计、创作有个性的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能力进行考查。

丰富多彩的和("建立活跃的校园文化。活跃的、

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信息教育。学校应建立多种多样的学术团体,适时举办科技创新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利用奖学金等形式鼓励信息教育创新,采用拨给经费等方式支持教职员工的信息教育项目,使整个校园呈现出浓厚的信息创新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家庭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学校、家庭)"加强学校、

和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成为一体,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素养是在学校有计划地不断学习和在家庭、社会通过网络中的交流,并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及均衡发展中得以培养和提高的。为了发展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广大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各方面、各部门、各团体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重视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统筹,注意争取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工业学校,!#)***)

!"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教师是教育系统中

的教育信息的主要信息源和传输者,无论在教育信息的准备还是教育信息的传递等方面,教师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系统本身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可分为基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特殊信息素养、科研信息素养这四个不同的层次。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从信息意识到信息(#)职前教育。在师范院校,

工具(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知识和技能,已设置专门的课程系统学习,并对还没任职的师范生进行规范的信息教育,培养其信息素养。

($)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适应性层次,主要培训主要针对信息素养比较低,或者说对那些没有什么基础的教师进行的培训;二是发展性层次,主要针对那些有一定信息素养,或者说对那些有一定基础的教师所进行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使教师接受系统的在职教育,获取有关提高信息素养的系统知识,达到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的目的。

网络化建设。随着现代%"加强学校电子图书馆、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将不同媒体记载和表达知识信息融为一体,用文字表达的书刊以及图表、胶片、录音带、录像带及众多的文献信息资源,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存储于光盘或其他介质。“数字图书馆”已成规模,学校网络化的电子图书馆的作用就不可低估。因此,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管理的投入,实现在馆舍、库藏书籍的数量和质量、馆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图书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水准上有一个重大突破,才能适应信息素养教育的时代要求。

我国中小学基本上&"开展文献信息教育。目前,

没有开展文献信息知识教学,学生缺乏系统的文献信息知识,缺乏有关文献信息检索、识别、归类、整理的技能训练。为此,各学校应开设文献信息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文献信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源(如图书馆、因特网等)的使用规则和方法,使他

基础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 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
  •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创造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素质,如何培养和提 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素养 的概念出发,本文分析归纳了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四个问题,并针 ...查看


  • 谈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 摘 要: 信息素养指的是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信息时代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含义和大学生具备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提出 ...查看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摘要]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合 ...查看


  •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青山湖区扬子洲中学 熊剑霞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素养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 ...查看


  •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科室2006-04-29 10:24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2003年,当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 ...查看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这个目标,本文阐述了现存的信息素养教育的问题,并对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 ...查看


  • 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含哪些重要内容
  • 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含哪些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要责任.那么,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定位(界定)在哪个范围,有什么特征?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标志或说标准是什么? ...查看


  • 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时代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本文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供广大教师进行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 信息素养 21世纪对能力素质的要求,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 ...查看


  • 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报告
  • 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潍坊第十三中学 肖俊芳 谭伟 一.问题提出 自2011下学期开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组在区科研处于主任和学校科研处谭主任的督促与领导下,进行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