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产业的核心

美国电影产业的核心

正当我国就包括电影在内的媒介产业或文化产业的本质规定性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说法的时候,如“媒介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是影响力经济,是眼球经济”。其实,在媒介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发达的美国和欧洲,不论学者还是业者,人们普遍认为媒介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是创造力。因此,可以说媒介产业和文化产业是一种创造力产业。这是一种真正从产业的源头开始的认识方法。

电影是典型的媒介产业,因此,它也就具有了媒介产业共有的本质规定性,即创造力。创造力或创意已经成为包括电影产业在内的媒介产业核心,而创造力或创意是由人而产生的,因此,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具有创造力的人力资源。

美国电影之所以在世界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以下一些原因。

1.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

市场规模大,美国2000年电视户9900万,而英国只有2400万户;经济发达,1996-1997年度,美国人均GDP为30000美元,国内人均消费在新创作的电视节目上的费用是63美元,远远高于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受众多而富,而且愿意投资消费影视内容;市场成熟,美国有着发达而成熟的电影、电视市场,一级、二级、三级等窗口化的市场为也影、电视制作业提供了足够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使制作业能够投入更大的资金,比如使用二流明星、特技等等,而大制作又带来了多爱众和强品牌。

2.英语制作

美国借肪了英语优势。同时,英国是除美国以外世界上唯二电视节目版权贸易净赢利的国家。但是与美国相比,差距颇大。1997年英国该贸易赢利 1600万英镑,而1994年美国电视节目贸易赢利就已经达到20亿美元。

3.美国产业和市场的特点

首先资源集中,美国国内市场上电影、电视制作资源、人才和专业支持服务高度集中。制作商可以利用大量的本地制作人才和制作中心及设备,特别是在洛杉矶;其次竞争激烈,美国电影产业是基于好莱坞片厂的竞争产业,激烈竞争使得其产品的内容、形式和类型经历

①了考验,可以走遍全球;再者,其国内、市场对国外电影和节目有很高的文化折扣。

4.好莱坞体制

美国的电影、电视制作产业具有了先行者的优势,这种优势来自于好莱坞电影产业的范围经济。电影产业提供了成熟的技术人员和演员、全球的发行系统和好莱坞的明星体制;美国好莱坞制作业传统,加上1970年到1995年间,美国政策实行的“经济利益和辛迪加规定”(The Financial Interest and Syndieation Rules),要求三大广播公司必须将自己节目的相当部分交给独立电视内容制作商生产,即我们所说的制播分离,这也大大促进了美国电影、电视制作业的发展和成熟。

美国是第一个将直播型电视,剧转换成电视电影的国家,笫一个将影视制作的技工模式,即强烈的作者色彩(导演或剧作家)的制作方式,转向了系列制作模式,即福特主义的大工业生产,如《达拉斯》,很难说谁是作者。

5.通过市场力量和流通控制市场

电影产业、明星体制和庞大的营销预算使得美国在影院放映的影片制作中具有难以匹敌的优势。影院的成功又刺激了影片在录像带、付费电视和无线电视市场的需求。庞大的营销预算使得美国电影放映模式从原来先在几个主要市场点状放映,转向了地毯式轰炸放映战略。这种战略使得非美国电影不可能在影院停留足够长的口传营销的时间,而这正是美国电影有效的地方。好莱坞体系最值得关注的特点正是电影公司垂直整合的特点。它们既是发行商,又是生产商。

6.通过非贸易壁垒控制市场

如美国对外出口影视产品中的价格歧视,即倾销;内部市场土对进口电影、电视节目通

②过非关税壁垒控制,如使用二流或不入流演员配音或不配音、通过流通控制等。

美国电影产业的结构

美国电影产业由两部分组成:主流6家大公司和众多的独立制作商。好莱坞主流公司的优势在于:其一,规模,即市场需求规模和市场供给规模。1999年,美国人花费在电影上《含票房、录像带和屯视土的电影)的支出390亿美元,美国国产片占92%,其中350亿美元是花费在了美国国产的故事片上;其二,结构,美国主流公司既拥有制作又拥有发行网。这些主流公司年制作在140部影片左右,同时利用自己的发行网发行的电影占总累房收入的90%。独立甜片商没有这个优势。美国独立制片商制作的电影数量3倍于主流公司的制作数

③量,但是只有二少半可以走向发行放映网。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

性。好莱坞大公司用两种战略来降低风险:(1)大规模运作,以保证任何时候都有许多项目在进行,以强补弱;(2)建立发行系统,不仅可以保证自已的产品有市场出口,而且提供了

④稳定的收入来源。

美国电影好莱坞公司的垂直整合结构使得其可以将风险分担在各个环节上。其中,制作成本最高,投机性最强,风险最大。1999年,好莱坞主要/电影的制作费平均在5100万美元,还要拿出2500万左右用于推广宣传(印刷海报和广告宣传)。好莱坞制作的10部电影中只有2部是赢利的。制作之前就要筹集资金,用于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有时候放映是自己公司的,有时候也需要通过分账方式分配收入,通常是放映10%,发行90%,但是也会因影片、映期以及其它外部因素影响而滴整分配比例。收入分配的顺序通常是放映、发行、投资商和制作商,但是有时明星会提出,最早分配收入,成为分第一杯羹的人,他将从院线放映的票房收人中获取一定比例加上出场费。如金,凯利每部电影出场费2000万美元,同

⑤时还要获得票房总收入的20%。

美国电影企业的经营策略

经过多年的竞争磨练,美国电影企业面对竞争市场和消费者的挑战,逐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营策略。

电影企业经营的关键是需要能将创意不断转化成商业上成功的产品。一般而言,这种过程是这样的:(1)定位:针对细分受众定位,并对不同人口、社会经济和地理特征的消费者群体需要使用不同的营销组合。(2)系列化:将成功的影视产品系列化和连续化。(3)明星制:是建立品牌忠诚度,获取高额而稳定利润的保障措施。减少风险的措施之一就是用风险度低的明星和导演。25%的预算是给明星的。(4)大片(blockbuster)。具有特殊效果的大片已经成为好莱坞的晶牌,它易于作为 “大概念(highconcept)”推广和销售。大片观众主要为12到24岁的黄金观众。高昂的特技成本使得非好莱坞制作者望而却步。(5)相关产品销售(placement and merchandising)。(6)宣传:常常比广告还重要,日益成为影视产品推广组合中的重头。经常是与其他文化产品交叉推广,即电影、电影音乐CD或书等。(7)发行:不同时代采用不同的发行强度。前大片时代,是逐步从几个独家首轮放映,到更多影院二轮放映。首轮可以高定价。当代,大片在北美所有市场铺开前已经利用电视广告和集中宣传充分制造知晓度。第一周就达到最广度的发行。由于其高昂的广告和印刷成本以及随后的风险,非好莱坞影片不可能吸引发行商和放映商的信心和支持去使用大片地毯式发行战略。高制作、高营销、更快的全球娱乐产业新闻和宣传、电子宣传等节省了印刷成本,更加强化了这种大片发行趋势。

(8)窗口化:共同消费品的成本结构使得它可以利用窗口化策略不断在不同市场销售。窗口化是一种价格歧视。一般情况下,最新的影片在美国全国电影院首映—→(2-3月后)发行到海外电影院—→(首映4-6个月后)在依次付费频道 (PPV)播出—→(首映6-9个月后)在全球发行录像带/DVD—→(首映12个月后)在付费电视频道播出—→(首映24个月后)在主要的免费电视频道播出—→(一段时间之后)在二轮免费电视频;道播出。这是典型的范围经济效益产生的多窗口。同时,还有部分收入来自电影的副产品,如主题公园、玩具等。迪斯尼1998年全球许可产品零售达,到1120亿美元,其中290亿美元是来自“娱乐/人物形象”资产类产品,包括电影和电视品牌许可等。(9)定价:即充分利用价格弹性。电影与录像带有着价格差异。(10)新产品开发过程:包括5个阶段,即点子激发阶段、概念测试、产品开发、上市前市场测试、市场引入。(11)会计制度;故事片生产已经建立了一种来来式会计制度,即实时记录经营活动,而不是等事情发生再记录,后者只提供了对公司的回顾。管理者按照活动,而不是按照产品分配成本。(12)融资:一个公司融资组合取决于税收、风险和资产类型。投资电影和电视节目具有极高风险。(13)其他措施降低风险:通过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

⑥通过联合制作等。

目前,对电影产业而言,流通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美国是第一个意识到在创造利润和控制市场方面流通和发行的重要性的国家。早期好莱坞电影的支配地位不是建立在它的制作能力上的,而是重视发行和放映的结果。好莱坞的黄金时代,20世纪 30年代,电影产业是成熟的寡头垄断。主要片商垂直控制了生产、发行和放映各个环节。1949年,Paramount Decree要求片商剥离影院。二战后,片商规模缩小。1945年前,片商采取的是福特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方式,通过自己发行网控制市场降低产酬风险。60年代早期,六大公司纷纷集团化,大集团背景有更强实力承担资金风险。发行商与放映商是相互依靠的关系,前者依靠后者提供场所,以便观众可以看到;后者依靠前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好片以维持影院。独立制作商和国外制作商由于没有发行网络,因此无利可图,只好依靠六大公司。发行商利用两种贸易方式降低风险:(”团块预定,即放映商必须订一组影片,包括许多通常可能不安排放映的影片,为的是保护那些有市场潜力的电影;(2)盲投标,即要求放映商在看到影片之前就对即将上演的影片进行投标。这两种方式虽然已经在20多个州被认为不合法,但是仍然进行。 近来,好莱坞有些大片的市场营销和发行费用已经达到5000万美元。发行与放映分成比例为90:10。制作人专拿制作费,而不论电影赢利与否与多少。生存的关键是向国外市场发行。一种是统一价,通过补差解决盈亏;一种是不同市场不同价;一是将播出权差分给影院、付费电视、基础有线和录像带,分别谈价。发行的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了一个市场准人的壁垒。新生产商、发行商等难以进入。发行控制着销售和营销,他们对该上哪个项目,不上哪个项目具有重要的发言权。来自市场营销方面的考虑强烈地影响着制作。美国模式的成功主要来自两个因素:控制发行以及不断产出新片的能力。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电影产业,其发行的结构分散、地区性强,而且无资源。大约900家发行公司争夺每年发行500部影片。美国制片人通常投入总预算的10%用于产品开发(development),而欧洲不超过这个数字的1/4。欧洲电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艺术

⑦和商业目的的分裂。

总之,对于任何电影制作者来说,将制作成本分散到尽可能多的窗口,即流通渠道和尽可能多的地区是其成功之本。美国内容产业正是这样做的。他们销售的不是节目本身,而是在一个地区和窗口中播放该节目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其边际成本是极低的。

对任何电影企业来说,新产品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创作和处理不确定性的市场营销战略是最为重要的。

数字技术对美国电影产业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出现对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降低制作成本,特别是线下成本降低,即设备、技术制作成本,而线上创作成本,如明星、剧本和导演成本依旧。具体表现在传统摄影棚和制作中心地位削弱、制作工会权力削弱、现有创作资源价值提升,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准人的壁垒。(2)影响发行方式。一是双向高速数字传播网人户。二是媒介产业从地区地理垄断(有线网)或寡头垄断(城市报纸、电影院)走向高度竞争的媒介结构,这种结构中媒介市场边界是靠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兴趣划定的。三是现有内容(影片、节目)储备库的价值急剧攀升,特别是那些可以向细分目标市场提供的服务。另外,票房收入将不占电影收入的主体,1999年美国电影在美国和全球的票房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26%,而录像带和电视发行成为主角。再者,数字化后电视频道增多,个人化电影服务频道如依次付费(PPV)、准视频点播(NVOD)和视频点播(VOD)等使得人们必须掏更多的钱来收看电影。(3)降低发行成本。传统广告支撑的大众媒介削弱,信息流通的新形式的到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使得相对创作成本、媒介推广成本降低。最重要的是那些具有独特认同或品牌价值的现有的传播和娱乐品牌或资源的权力将提升。但是,只要好莱坞仍然垄断着发行,那么制作和发行方面的

⑧新技术并不能动摇他们的地位。

①文化折扣是加拿大学者Colin Hoskins,Adam Finn,Stu-art McFadyen提出的概念,即一个文化产品,如进口的电影、电视剧的价值等于(国内同等价值—进口价值)/国内等同价值。通常情况下,电视节目、电影与录像带都面临这种来自价值观、信念、社会制度、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语言等带来的产品价值的降低,即文化折扣。文化折扣随着内容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媒介产品,特别是视听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某些类别产品上的原因,如动作剧。而情景喜剧就不好出口。因此,有时是出口节目类型,而不是出口节目本身。文化折扣影响到受众的接受、产品市场效益的实现等。美国市场对外来影视产品有很高的文化折扣。

②Hoskins,C.,McFadyen,S.,and Finn,A.(1997).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Oxford:Clarendon Pres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38-50. Hoskins,C.,Finn,A.,and McFadyen,S.(1996).“Television and Film in a Freer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 ronment:U.S.Dominance and Canadian Responses”.In Mass Media andFree Trade:NAFTA and the Cultural In- dustries,ed.McAnany,E.and Wilkinson,K.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P.71-5.Doyle,Gillian.(2002).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London:Sage.

③⑤⑧ Alexander,Alison.Owers,James and Carveth,Rod- ney(ed.)(1998).Media Economics:Theory and Prac- tice.2nd ed.Mahwah,N.J.:L.Erlbaum Associates. ④⑥⑦ Hoskins,C.,McFadyen,S.,and Finn,A.(1997).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 nomics of tAe Business.Oxford:Clarendon Pres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51.P113-130.P1-65.

美国电影产业的核心

正当我国就包括电影在内的媒介产业或文化产业的本质规定性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说法的时候,如“媒介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是影响力经济,是眼球经济”。其实,在媒介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发达的美国和欧洲,不论学者还是业者,人们普遍认为媒介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是创造力。因此,可以说媒介产业和文化产业是一种创造力产业。这是一种真正从产业的源头开始的认识方法。

电影是典型的媒介产业,因此,它也就具有了媒介产业共有的本质规定性,即创造力。创造力或创意已经成为包括电影产业在内的媒介产业核心,而创造力或创意是由人而产生的,因此,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具有创造力的人力资源。

美国电影之所以在世界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以下一些原因。

1.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

市场规模大,美国2000年电视户9900万,而英国只有2400万户;经济发达,1996-1997年度,美国人均GDP为30000美元,国内人均消费在新创作的电视节目上的费用是63美元,远远高于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受众多而富,而且愿意投资消费影视内容;市场成熟,美国有着发达而成熟的电影、电视市场,一级、二级、三级等窗口化的市场为也影、电视制作业提供了足够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使制作业能够投入更大的资金,比如使用二流明星、特技等等,而大制作又带来了多爱众和强品牌。

2.英语制作

美国借肪了英语优势。同时,英国是除美国以外世界上唯二电视节目版权贸易净赢利的国家。但是与美国相比,差距颇大。1997年英国该贸易赢利 1600万英镑,而1994年美国电视节目贸易赢利就已经达到20亿美元。

3.美国产业和市场的特点

首先资源集中,美国国内市场上电影、电视制作资源、人才和专业支持服务高度集中。制作商可以利用大量的本地制作人才和制作中心及设备,特别是在洛杉矶;其次竞争激烈,美国电影产业是基于好莱坞片厂的竞争产业,激烈竞争使得其产品的内容、形式和类型经历

①了考验,可以走遍全球;再者,其国内、市场对国外电影和节目有很高的文化折扣。

4.好莱坞体制

美国的电影、电视制作产业具有了先行者的优势,这种优势来自于好莱坞电影产业的范围经济。电影产业提供了成熟的技术人员和演员、全球的发行系统和好莱坞的明星体制;美国好莱坞制作业传统,加上1970年到1995年间,美国政策实行的“经济利益和辛迪加规定”(The Financial Interest and Syndieation Rules),要求三大广播公司必须将自己节目的相当部分交给独立电视内容制作商生产,即我们所说的制播分离,这也大大促进了美国电影、电视制作业的发展和成熟。

美国是第一个将直播型电视,剧转换成电视电影的国家,笫一个将影视制作的技工模式,即强烈的作者色彩(导演或剧作家)的制作方式,转向了系列制作模式,即福特主义的大工业生产,如《达拉斯》,很难说谁是作者。

5.通过市场力量和流通控制市场

电影产业、明星体制和庞大的营销预算使得美国在影院放映的影片制作中具有难以匹敌的优势。影院的成功又刺激了影片在录像带、付费电视和无线电视市场的需求。庞大的营销预算使得美国电影放映模式从原来先在几个主要市场点状放映,转向了地毯式轰炸放映战略。这种战略使得非美国电影不可能在影院停留足够长的口传营销的时间,而这正是美国电影有效的地方。好莱坞体系最值得关注的特点正是电影公司垂直整合的特点。它们既是发行商,又是生产商。

6.通过非贸易壁垒控制市场

如美国对外出口影视产品中的价格歧视,即倾销;内部市场土对进口电影、电视节目通

②过非关税壁垒控制,如使用二流或不入流演员配音或不配音、通过流通控制等。

美国电影产业的结构

美国电影产业由两部分组成:主流6家大公司和众多的独立制作商。好莱坞主流公司的优势在于:其一,规模,即市场需求规模和市场供给规模。1999年,美国人花费在电影上《含票房、录像带和屯视土的电影)的支出390亿美元,美国国产片占92%,其中350亿美元是花费在了美国国产的故事片上;其二,结构,美国主流公司既拥有制作又拥有发行网。这些主流公司年制作在140部影片左右,同时利用自己的发行网发行的电影占总累房收入的90%。独立甜片商没有这个优势。美国独立制片商制作的电影数量3倍于主流公司的制作数

③量,但是只有二少半可以走向发行放映网。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

性。好莱坞大公司用两种战略来降低风险:(1)大规模运作,以保证任何时候都有许多项目在进行,以强补弱;(2)建立发行系统,不仅可以保证自已的产品有市场出口,而且提供了

④稳定的收入来源。

美国电影好莱坞公司的垂直整合结构使得其可以将风险分担在各个环节上。其中,制作成本最高,投机性最强,风险最大。1999年,好莱坞主要/电影的制作费平均在5100万美元,还要拿出2500万左右用于推广宣传(印刷海报和广告宣传)。好莱坞制作的10部电影中只有2部是赢利的。制作之前就要筹集资金,用于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有时候放映是自己公司的,有时候也需要通过分账方式分配收入,通常是放映10%,发行90%,但是也会因影片、映期以及其它外部因素影响而滴整分配比例。收入分配的顺序通常是放映、发行、投资商和制作商,但是有时明星会提出,最早分配收入,成为分第一杯羹的人,他将从院线放映的票房收人中获取一定比例加上出场费。如金,凯利每部电影出场费2000万美元,同

⑤时还要获得票房总收入的20%。

美国电影企业的经营策略

经过多年的竞争磨练,美国电影企业面对竞争市场和消费者的挑战,逐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营策略。

电影企业经营的关键是需要能将创意不断转化成商业上成功的产品。一般而言,这种过程是这样的:(1)定位:针对细分受众定位,并对不同人口、社会经济和地理特征的消费者群体需要使用不同的营销组合。(2)系列化:将成功的影视产品系列化和连续化。(3)明星制:是建立品牌忠诚度,获取高额而稳定利润的保障措施。减少风险的措施之一就是用风险度低的明星和导演。25%的预算是给明星的。(4)大片(blockbuster)。具有特殊效果的大片已经成为好莱坞的晶牌,它易于作为 “大概念(highconcept)”推广和销售。大片观众主要为12到24岁的黄金观众。高昂的特技成本使得非好莱坞制作者望而却步。(5)相关产品销售(placement and merchandising)。(6)宣传:常常比广告还重要,日益成为影视产品推广组合中的重头。经常是与其他文化产品交叉推广,即电影、电影音乐CD或书等。(7)发行:不同时代采用不同的发行强度。前大片时代,是逐步从几个独家首轮放映,到更多影院二轮放映。首轮可以高定价。当代,大片在北美所有市场铺开前已经利用电视广告和集中宣传充分制造知晓度。第一周就达到最广度的发行。由于其高昂的广告和印刷成本以及随后的风险,非好莱坞影片不可能吸引发行商和放映商的信心和支持去使用大片地毯式发行战略。高制作、高营销、更快的全球娱乐产业新闻和宣传、电子宣传等节省了印刷成本,更加强化了这种大片发行趋势。

(8)窗口化:共同消费品的成本结构使得它可以利用窗口化策略不断在不同市场销售。窗口化是一种价格歧视。一般情况下,最新的影片在美国全国电影院首映—→(2-3月后)发行到海外电影院—→(首映4-6个月后)在依次付费频道 (PPV)播出—→(首映6-9个月后)在全球发行录像带/DVD—→(首映12个月后)在付费电视频道播出—→(首映24个月后)在主要的免费电视频道播出—→(一段时间之后)在二轮免费电视频;道播出。这是典型的范围经济效益产生的多窗口。同时,还有部分收入来自电影的副产品,如主题公园、玩具等。迪斯尼1998年全球许可产品零售达,到1120亿美元,其中290亿美元是来自“娱乐/人物形象”资产类产品,包括电影和电视品牌许可等。(9)定价:即充分利用价格弹性。电影与录像带有着价格差异。(10)新产品开发过程:包括5个阶段,即点子激发阶段、概念测试、产品开发、上市前市场测试、市场引入。(11)会计制度;故事片生产已经建立了一种来来式会计制度,即实时记录经营活动,而不是等事情发生再记录,后者只提供了对公司的回顾。管理者按照活动,而不是按照产品分配成本。(12)融资:一个公司融资组合取决于税收、风险和资产类型。投资电影和电视节目具有极高风险。(13)其他措施降低风险:通过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

⑥通过联合制作等。

目前,对电影产业而言,流通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美国是第一个意识到在创造利润和控制市场方面流通和发行的重要性的国家。早期好莱坞电影的支配地位不是建立在它的制作能力上的,而是重视发行和放映的结果。好莱坞的黄金时代,20世纪 30年代,电影产业是成熟的寡头垄断。主要片商垂直控制了生产、发行和放映各个环节。1949年,Paramount Decree要求片商剥离影院。二战后,片商规模缩小。1945年前,片商采取的是福特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方式,通过自己发行网控制市场降低产酬风险。60年代早期,六大公司纷纷集团化,大集团背景有更强实力承担资金风险。发行商与放映商是相互依靠的关系,前者依靠后者提供场所,以便观众可以看到;后者依靠前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好片以维持影院。独立制作商和国外制作商由于没有发行网络,因此无利可图,只好依靠六大公司。发行商利用两种贸易方式降低风险:(”团块预定,即放映商必须订一组影片,包括许多通常可能不安排放映的影片,为的是保护那些有市场潜力的电影;(2)盲投标,即要求放映商在看到影片之前就对即将上演的影片进行投标。这两种方式虽然已经在20多个州被认为不合法,但是仍然进行。 近来,好莱坞有些大片的市场营销和发行费用已经达到5000万美元。发行与放映分成比例为90:10。制作人专拿制作费,而不论电影赢利与否与多少。生存的关键是向国外市场发行。一种是统一价,通过补差解决盈亏;一种是不同市场不同价;一是将播出权差分给影院、付费电视、基础有线和录像带,分别谈价。发行的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了一个市场准人的壁垒。新生产商、发行商等难以进入。发行控制着销售和营销,他们对该上哪个项目,不上哪个项目具有重要的发言权。来自市场营销方面的考虑强烈地影响着制作。美国模式的成功主要来自两个因素:控制发行以及不断产出新片的能力。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电影产业,其发行的结构分散、地区性强,而且无资源。大约900家发行公司争夺每年发行500部影片。美国制片人通常投入总预算的10%用于产品开发(development),而欧洲不超过这个数字的1/4。欧洲电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艺术

⑦和商业目的的分裂。

总之,对于任何电影制作者来说,将制作成本分散到尽可能多的窗口,即流通渠道和尽可能多的地区是其成功之本。美国内容产业正是这样做的。他们销售的不是节目本身,而是在一个地区和窗口中播放该节目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其边际成本是极低的。

对任何电影企业来说,新产品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创作和处理不确定性的市场营销战略是最为重要的。

数字技术对美国电影产业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出现对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降低制作成本,特别是线下成本降低,即设备、技术制作成本,而线上创作成本,如明星、剧本和导演成本依旧。具体表现在传统摄影棚和制作中心地位削弱、制作工会权力削弱、现有创作资源价值提升,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准人的壁垒。(2)影响发行方式。一是双向高速数字传播网人户。二是媒介产业从地区地理垄断(有线网)或寡头垄断(城市报纸、电影院)走向高度竞争的媒介结构,这种结构中媒介市场边界是靠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兴趣划定的。三是现有内容(影片、节目)储备库的价值急剧攀升,特别是那些可以向细分目标市场提供的服务。另外,票房收入将不占电影收入的主体,1999年美国电影在美国和全球的票房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26%,而录像带和电视发行成为主角。再者,数字化后电视频道增多,个人化电影服务频道如依次付费(PPV)、准视频点播(NVOD)和视频点播(VOD)等使得人们必须掏更多的钱来收看电影。(3)降低发行成本。传统广告支撑的大众媒介削弱,信息流通的新形式的到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使得相对创作成本、媒介推广成本降低。最重要的是那些具有独特认同或品牌价值的现有的传播和娱乐品牌或资源的权力将提升。但是,只要好莱坞仍然垄断着发行,那么制作和发行方面的

⑧新技术并不能动摇他们的地位。

①文化折扣是加拿大学者Colin Hoskins,Adam Finn,Stu-art McFadyen提出的概念,即一个文化产品,如进口的电影、电视剧的价值等于(国内同等价值—进口价值)/国内等同价值。通常情况下,电视节目、电影与录像带都面临这种来自价值观、信念、社会制度、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语言等带来的产品价值的降低,即文化折扣。文化折扣随着内容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媒介产品,特别是视听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某些类别产品上的原因,如动作剧。而情景喜剧就不好出口。因此,有时是出口节目类型,而不是出口节目本身。文化折扣影响到受众的接受、产品市场效益的实现等。美国市场对外来影视产品有很高的文化折扣。

②Hoskins,C.,McFadyen,S.,and Finn,A.(1997).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Oxford:Clarendon Pres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38-50. Hoskins,C.,Finn,A.,and McFadyen,S.(1996).“Television and Film in a Freer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 ronment:U.S.Dominance and Canadian Responses”.In Mass Media andFree Trade:NAFTA and the Cultural In- dustries,ed.McAnany,E.and Wilkinson,K.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P.71-5.Doyle,Gillian.(2002).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London:Sage.

③⑤⑧ Alexander,Alison.Owers,James and Carveth,Rod- ney(ed.)(1998).Media Economics:Theory and Prac- tice.2nd ed.Mahwah,N.J.:L.Erlbaum Associates. ④⑥⑦ Hoskins,C.,McFadyen,S.,and Finn,A.(1997).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 nomics of tAe Business.Oxford:Clarendon Pres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51.P113-130.P1-65.


相关文章

  • 版权与美国文化产业
  • 作者:凌金铸 皖西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 版权包括版权制度和版权产业两个层面.从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哪个层面都与其文化产业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从制度层面看,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版权制度的保护:从产业层面来看, ...查看


  • 美国文化产业的印象与借鉴
  • 作者简介:�蒋宏宾(1966- ),男,江苏溧阳人,经济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现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公共管理. 摘 要:当今世界,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处于巅峰.美国文化产业强盛背后有其深层次原 ...查看


  • 世界创意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 集恤经i齐・文化产业 世界创意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摘要:创意产业概念从提出开始.就引起世界高度关注.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表现为:创意产业正成为全球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创意产业全球化进程加 ...查看


  • 技术为王还是内容至上
  • 摘 要:3D电影如今已经成为好莱坞大制作的主流,引发了一场电影市场的视觉革命.<阿凡达>的火爆使得中国内地借势成为全球3D银幕数第二多的市场.以中国.美国3D大片在全球及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市场表现为研究背景,围绕"内容& ...查看


  • 优秀学术论文(2)
  • 华谊兄弟早已把眼光放入国际,在国际电影发行方面,已经和IM环球(IM Global)签订了总承包协议,把国内影片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事项全权委托给IM环球.IM Global其中Anthem部门专门发行非英语影片,将影片发行到我国(包括中国大陆 ...查看


  • 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文化企业竞争力分析
  • 作者:田卉 2011年03期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会出现快速增长,早在2008年,我国人均GDP就已经超过3000美元,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难 ...查看


  • 动漫产业考核知识点
  • 考核知识点 1.动漫文化的定义.内涵与外延(识记) 定义:指视觉消费时代以动漫形象为基础.以现代传媒为动力支撑的大众文化 内涵:1.它以动漫形象为基础.2.它是一种消费性的视觉文化.大众文化.3.动漫文化必须以现代传媒为支撑. 外延:动漫文 ...查看


  • 中美电影产业比较研究
  • 中美电影产业对比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看电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节目.电影与其他艺术有着本源上的不同,它是西方工业化的产物,是科学技术进步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舶来品,中国电影的 ...查看


  • 文化事业管理学试题
  • <文化事业管理学>考查试题 一.什么是文化产业?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文化产业是指与文化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它以创造性为基础,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教育.信息和娱乐.它既有文化属性,又有产业属性.所以,只要它与知识.信仰.艺术.法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