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证明线段和差题

怎样证明线段和差题 《数理天地·初》)2003.7 河南省平顶山姚孟发电公司子弟学校 (467001) 袁民华

证明形如 a = b+c 的线段等式时, 通常有如下三种方法:

1.直接证法(线段转换):通过全等三角形或等角对等边进行证明.

例1. 如图,已知△ABC 和△BED 都是等边

三角形,且A、E、D在一条直线上,

求证:AD = BD+ CD .

证明:∵△ABC和△BED都是等边三角形,

∴ AB = BC,BE = DE , ∠ABE = 60°-∠EBC,∠CBD = 60°-∠EBC , ∴ ∠ABE = ∠CBD , ∴ △ABE≌△ CBD, ∴ AE = CD ∴ AD = AE + DE = CD + BD. 2. 截长法:在线段 a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b,再证余下部分等于c 例2. 如图, 在△ABC中, AD为∠BAC的平分线,

∠B = 2∠C,求证: AC= AB + BD.

(第七届“ 希望杯”初二第一试)

证法1: (截长法)在AC上截取AE=AB,

连结DE,

∵ ∠1=∠2 , AD=AD,

∴ △ABD≌AED,

∴ BD =DE , ∠B=∠3 ,

又 ∠3 =∠4+∠C,∠B =2∠C ,

∴ ∠4=∠C, ∴ DE = DC,

∴ AB + BD = AE+ EC ,即:AC = AB + BD

证法2 :(补短法)延长AB到E,

使BE=BD,连结DE,只要证AC = AE即可,

以下请读者自行完成.

3.补短法:延长线段b , 使延长部分等于线段c , 再证 例3. 如图, 在梯形ABCD中, AD∥BC, 明延长后的 “新线段(原线段 + 延长部分)”等于a.

∠BAD和∠ABC的平分线交于E, 且CD 过点E,

求证: AB = AD + BC.

2005-11-12 第1页

证法1:(截长法) 如图,

在AB 上截取AF = AD, 连结EF,

∵∠1 =∠2 , ∴ △ ADE ≌△AFE, ∴ ∠5 =∠ D, 又 ∵AD∥BC , ∴∠ C+∠D =180°, ∵ ∠6+∠5 =180°,∴∠6=∠C, 又∵∠3 =∠4 , BE = BE , ∴ △BEF≌△BEC , ∴ BF = BC , ∴ AB = AF + BF = AD + BC. 证法2:(补短法):如右图,延长BC交AE ∵ AD∥BC ∴ ∠2 =∠M , 又∠1=∠2 , ∴ ∠1 =∠M , 又 ∵∠3 =∠4, ∴ BE平分AM,即:AE = EM , 又 ∵∠5 =∠6, ∴ △ ADE ≌△MCE, ∴ AD = CM . ∴ AB = BM = BC + CM = BC + AD . 4. 面积法:利用几何图形的总面积等于其各个部分面积之和及三角形的例4.如图,在△ABC中,已知 AB = AC,P为BC 上 的延长线于M , ∴ AB = BM . 面积公式求解

任一点,PE⊥AB于 E,PF⊥AC 于F . CD为AB边上的

高,D是垂足. 求证 PE + PF = CD.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几何》二册 P197 B组第2题)

证明:连结AP,∵ S△ABC = S△ABP + S△ACP ,

参考习题:

1. 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 D为BC的延长线 上一点,

△ADE也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CE = AC + DC .

2. 如图,在△ABC中, AD为∠BAC的平分线,

AB=AC+CD. 求∠B:∠C的值. (河南2001)

2005-11-12 第2页 ∴

AB·

CD = AB·

PE + AC·PF, 又 AB = AC , ∴ PE + PF = CD.

3. 如图,已知在△ABC中,∠A=108°,AB=AC,

∠B的平分线交AC于D,求证:AC+CD=BC

简证: 在BC上BM = BA , 则易证:

△ABD≌△MBD(SAS) ,

∴ ∠BMD =∠A=108°,则

∠DMC =180°-108°=72°,

∴∠CDM =180°-36°-72°=72°,

∴CM =CD ∴BC = BM + CM = AB + CD = AC + CD.

4.已知: 如图,△BDE是等边三角形,A在BE 的延长线上,C在BD的延长线上,且AD=AC,求证: DE + DC = AE.(苏学《竞赛指导》上P82,中国华校初二)P121)

5.已知Rt△ABC中,∠BAC=90°,AB=AC,点D是 AC的中点, AE⊥BD于点E,AE 的延长线 交BC 于点F,连结 DF,求证:BD = AF +DF.

6.如图,已知:△ABC中,AD是∠A 的平分线,且AB=AD,CM⊥AD,交AD的 延长线于点M. 求证:AM = (AB+AC)/2

*********** (以上入选论文) **********

7.如图,在△ABC中,∠B=2∠C,AD⊥BC于D .

求证:CD=AB+BD

8. 已知在△ABC中,∠A=100°,AB=AC,BD为

∠B的平分线. 求证:AD+BD=BC (《几何》第

二册总复习题(三)解法2见《单元同步竞赛辅导》P78)

9.已知:如图,△ABC中,AB = AC,D是 形外一点,

若∠ABD = 60°,∠ADB = 90

°-∠BDC.

求证:AB = BD + DC.

10.《中国华校 初三数学》P268 重庆1999竞赛)

2005-11-12 第3页

怎样证明线段和差题 《数理天地·初》)2003.7 河南省平顶山姚孟发电公司子弟学校 (467001) 袁民华

证明形如 a = b+c 的线段等式时, 通常有如下三种方法:

1.直接证法(线段转换):通过全等三角形或等角对等边进行证明.

例1. 如图,已知△ABC 和△BED 都是等边

三角形,且A、E、D在一条直线上,

求证:AD = BD+ CD .

证明:∵△ABC和△BED都是等边三角形,

∴ AB = BC,BE = DE , ∠ABE = 60°-∠EBC,∠CBD = 60°-∠EBC , ∴ ∠ABE = ∠CBD , ∴ △ABE≌△ CBD, ∴ AE = CD ∴ AD = AE + DE = CD + BD. 2. 截长法:在线段 a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b,再证余下部分等于c 例2. 如图, 在△ABC中, AD为∠BAC的平分线,

∠B = 2∠C,求证: AC= AB + BD.

(第七届“ 希望杯”初二第一试)

证法1: (截长法)在AC上截取AE=AB,

连结DE,

∵ ∠1=∠2 , AD=AD,

∴ △ABD≌AED,

∴ BD =DE , ∠B=∠3 ,

又 ∠3 =∠4+∠C,∠B =2∠C ,

∴ ∠4=∠C, ∴ DE = DC,

∴ AB + BD = AE+ EC ,即:AC = AB + BD

证法2 :(补短法)延长AB到E,

使BE=BD,连结DE,只要证AC = AE即可,

以下请读者自行完成.

3.补短法:延长线段b , 使延长部分等于线段c , 再证 例3. 如图, 在梯形ABCD中, AD∥BC, 明延长后的 “新线段(原线段 + 延长部分)”等于a.

∠BAD和∠ABC的平分线交于E, 且CD 过点E,

求证: AB = AD + BC.

2005-11-12 第1页

证法1:(截长法) 如图,

在AB 上截取AF = AD, 连结EF,

∵∠1 =∠2 , ∴ △ ADE ≌△AFE, ∴ ∠5 =∠ D, 又 ∵AD∥BC , ∴∠ C+∠D =180°, ∵ ∠6+∠5 =180°,∴∠6=∠C, 又∵∠3 =∠4 , BE = BE , ∴ △BEF≌△BEC , ∴ BF = BC , ∴ AB = AF + BF = AD + BC. 证法2:(补短法):如右图,延长BC交AE ∵ AD∥BC ∴ ∠2 =∠M , 又∠1=∠2 , ∴ ∠1 =∠M , 又 ∵∠3 =∠4, ∴ BE平分AM,即:AE = EM , 又 ∵∠5 =∠6, ∴ △ ADE ≌△MCE, ∴ AD = CM . ∴ AB = BM = BC + CM = BC + AD . 4. 面积法:利用几何图形的总面积等于其各个部分面积之和及三角形的例4.如图,在△ABC中,已知 AB = AC,P为BC 上 的延长线于M , ∴ AB = BM . 面积公式求解

任一点,PE⊥AB于 E,PF⊥AC 于F . CD为AB边上的

高,D是垂足. 求证 PE + PF = CD.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几何》二册 P197 B组第2题)

证明:连结AP,∵ S△ABC = S△ABP + S△ACP ,

参考习题:

1. 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 D为BC的延长线 上一点,

△ADE也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CE = AC + DC .

2. 如图,在△ABC中, AD为∠BAC的平分线,

AB=AC+CD. 求∠B:∠C的值. (河南2001)

2005-11-12 第2页 ∴

AB·

CD = AB·

PE + AC·PF, 又 AB = AC , ∴ PE + PF = CD.

3. 如图,已知在△ABC中,∠A=108°,AB=AC,

∠B的平分线交AC于D,求证:AC+CD=BC

简证: 在BC上BM = BA , 则易证:

△ABD≌△MBD(SAS) ,

∴ ∠BMD =∠A=108°,则

∠DMC =180°-108°=72°,

∴∠CDM =180°-36°-72°=72°,

∴CM =CD ∴BC = BM + CM = AB + CD = AC + CD.

4.已知: 如图,△BDE是等边三角形,A在BE 的延长线上,C在BD的延长线上,且AD=AC,求证: DE + DC = AE.(苏学《竞赛指导》上P82,中国华校初二)P121)

5.已知Rt△ABC中,∠BAC=90°,AB=AC,点D是 AC的中点, AE⊥BD于点E,AE 的延长线 交BC 于点F,连结 DF,求证:BD = AF +DF.

6.如图,已知:△ABC中,AD是∠A 的平分线,且AB=AD,CM⊥AD,交AD的 延长线于点M. 求证:AM = (AB+AC)/2

*********** (以上入选论文) **********

7.如图,在△ABC中,∠B=2∠C,AD⊥BC于D .

求证:CD=AB+BD

8. 已知在△ABC中,∠A=100°,AB=AC,BD为

∠B的平分线. 求证:AD+BD=BC (《几何》第

二册总复习题(三)解法2见《单元同步竞赛辅导》P78)

9.已知:如图,△ABC中,AB = AC,D是 形外一点,

若∠ABD = 60°,∠ADB = 90

°-∠BDC.

求证:AB = BD + DC.

10.《中国华校 初三数学》P268 重庆1999竞赛)

2005-11-12 第3页


相关文章

  • 正方形复习有关线段关系问题的探究(教案)
  • 正方形复习有关线段关系问题的探究 重点: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结合有关知识(特别是)三角形的知识来探究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灵活综合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勾股定理等)解决问题. 能力培养:1.思维 ...查看


  • 中考数学经典证明题1
  • 中考数学经典证明题(1) 1. (1)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AC 与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 联结EF ,分别交AC .BD 于点M .N ,试判断△OMN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查看


  • 确定圆的条件教案
  • 确定圆的条件教案(蔡飞)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 车间工人要将一个破损的圆形文物复原,你有办法吗? 2.引入新课: (1)这个问题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的一个知识点,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能解决 这个问 ...查看


  • 中考压轴题之几何探究型解题技巧
  • 中考压轴题之几何探究型解题技巧 一. 旋转引辅助线法: 方法技巧: 旋转引辅助线法就是在图形具有等邻边特征时,可以把图形的某部分绕等邻边的公共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的一种引辅助线方法. 旋转法主要用途是把分散元素通过旋转集中起来,从而为证题创 ...查看


  • 全等三角形总结
  • 全等三角形总结 A .考点精析.重点突破.学法点拨 "全等四解"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它为解决线段以及角的相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工具,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要学好平面几何,必须重视全等三角形的学 ...查看


  • 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及动点问题
  • 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训练 一. 选择题 1.△ABC 中,AC=5,中线AD=7,, 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 A.1 2.在△ABC 和∆A 'B 'C '中,∠C =∠C ',且b-a=b '-a ',b+a=b ...查看


  • 线段和差的证明
  • 线段和差的证明与运用 1.(朝阳)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45°,则有结论EF=BE+FD成立: (1)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 ...查看


  • 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教案
  •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 学习目标:1.边相等寻找合适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总结 2.归纳掌握三角形中常见添加辅助线技巧 学习重点:熟练运用现阶段的方法分析.证明线段相等. 学习难点:寻找合适的全等三角形,准确添加适宜的辅助线解决较复杂的 ...查看


  •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分类解析
  • 三角形全等综合题归类 一. 双等边三角形模型 1. (1)如图1,点O是线段AD的中点,分别以AO和DO为边在线段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和等边三角形OCD,连结AC和BD,相交于点E,连结BC.求∠AEB的大小: (2)如图2,ΔOA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