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有效展示课的构建
黄青立
展示课的作用
展示课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精彩环节,通过学生的展示可以知道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在展示过程中也可以暴露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之处,对教师而言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是每一个学生的疑点通过展示质疑而得到解决,如何上好展示课在有效课堂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示课的理念
好的展示课,应该从“自主、合作、轻松、活泼、互动,高效”方面操作。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主流方式,它应该贯穿于有效课堂的始终,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理解和掌握一部份知识,通过排除法可以把不会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和互动展示中得到解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学生一起设计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坚定自主学习的信心。
合作学习彰显出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合作交流的意识,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在学生依靠个体探究出现困难并产生合作的心里需求的情况下,教师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效果会显著。积极的相互配合,实现面对面促进性的互动,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变为集体的智慧。
互动展示是共生共存的。互动是展示的基础,课堂只有真正互动起来,展示
才有可能性。展示是互动的升华,有了展示的疑难问题,有了展示的独特想法,有了展示的新鲜见解,课堂就升华精彩了。“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的,轻松的气氛中能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力增强。相反,在一个呆滞具有种种约束的环境中,会思维堵塞,反应迟钝,心境封闭,毫无创造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用亲切的笑脸,真诚的微笑,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使学生敢说,想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互动才是实实在在,展示才能发挥高效课堂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积极上好展示课,以此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互动,高效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展示课就是展示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解决问题,生成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
展示内容的选取
一、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
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体现在预习提纲上的多数是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展示的问题不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
二、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
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对班级学情的调查、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
化学展示课的一般流程
学生在充分预习之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展示了,展示课从老师或化学科代表给各小组分派任务开始,到老师评价结束,一般是展示课上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的展示过程:
一、预习交流(1~2分钟)。
目的是巩固解决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一般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确立目标(1分钟):
基本知识巩固之后,教师据此说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展示课上的目标与预习课上的目标不完全不同,展示课上的目标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
三、小组合作(6-8分钟):
教师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分给各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一般分配原则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握题目关键词、语句、分析、重难点(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等),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
①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如果此题目有不同的做法,或能够根据此题目进行拓展或延伸,或能够进行变式训练,一般是两组一题,如果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规律和方法较少则一组分一个题目。
②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在课堂中经常采取评比、报道的方式,根据各组同学完成任务的快和慢,版面设计的美观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排序,并加相应分等。
四、展示提升(20分钟):
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的再交流,学生对本组的问题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展示的过程是,一般是从第一组开始,到最后一组顺次展示,也可以
从最后一组开始,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变式训练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及精彩性,教师们通常采取各种评价机制(评比方式),比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加分;有开场白、过渡语的根据精彩性加分;能主动参与其他组的分析、点评的加分,能利用不同形式如顺口溜、小品、等加分等等。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或鼓励。
各组参加展示的学生根据要求(展示者姿态自然,大胆,应侧身面向学生,眼睛时而看到黑板上的内容,时而观察下面的同学,讲话的声音宏亮且吐字清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清自己的讲话)将自己这一组的学习内容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地方给同学们指出来,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下面的学生会自觉的、逐题按要求用红色笔将做错了的加以改正。当自己的展示完毕时,应告诉大家:“我的展示完毕,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五、对抗质疑阶段((5分钟) :(一般是穿插每组展示后在)
下面听展的同学可以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指出展示者在展示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是自己与展示者在解题思路中或方法上的不同。当下面的同学提出各种问题时,展示者要一一为他们进行解答,若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本组同学帮助解决,若本组同学不能解决,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还是不能解决的,最后才是请老师帮助解决(这一招是不能轻易使用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参与向展示者质疑,但要掌控整个过程不能放手不管,也不能干预学生的正常展示。当再没有同学质疑,展示者就应说:“请老师
点评”。老师此时要用精辟的语言进行点评,不能啰啰嗦嗦,长篇大论,整个一节课下来,老师的点评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当各组都展示完了后,接下来是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及时表扬得分高的组,一句“你们真棒,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说的优胜组心里热乎乎的;一句“希望你们组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使中间层次的组得到鼓励,下次更加卖力;一句“虽然这次你们组成绩不太好,我相信下次你们一定赶上来的,你们组有没有信心?”将后劲组的士气鼓动起来了,他们一定会在下次赶上来的。
六、穿插巩固 (5分钟) :
学生展示完后,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给学生一些时间对自己组没有展示的题目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 教师也可在学生展示完后,补充一些常见的易错的知识及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巩固。
七、达标测评 (5分钟):
以上都完成后,老师要求所有的学生在5分钟以内的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部分,然后有本课学习程度比较优异的同学把答案公布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错的题由学生自己改正。
也可以是学生谈收获,大致内容为“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等,
至此,展示课的流程已经结束,下面的任务就是老师亲自抽查导学案,看学生是否按要求将做错了的题目改过来了(这一环节不能省略),然后,迅速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展示课由学生来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的要求,同时通过学生展示和质疑,在轻
松活泼的氛围中使学生知识得到提升,各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充分体现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要求
初中化学有效展示课的构建
黄青立
展示课的作用
展示课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精彩环节,通过学生的展示可以知道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在展示过程中也可以暴露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之处,对教师而言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是每一个学生的疑点通过展示质疑而得到解决,如何上好展示课在有效课堂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示课的理念
好的展示课,应该从“自主、合作、轻松、活泼、互动,高效”方面操作。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主流方式,它应该贯穿于有效课堂的始终,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理解和掌握一部份知识,通过排除法可以把不会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和互动展示中得到解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学生一起设计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坚定自主学习的信心。
合作学习彰显出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合作交流的意识,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在学生依靠个体探究出现困难并产生合作的心里需求的情况下,教师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效果会显著。积极的相互配合,实现面对面促进性的互动,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变为集体的智慧。
互动展示是共生共存的。互动是展示的基础,课堂只有真正互动起来,展示
才有可能性。展示是互动的升华,有了展示的疑难问题,有了展示的独特想法,有了展示的新鲜见解,课堂就升华精彩了。“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的,轻松的气氛中能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力增强。相反,在一个呆滞具有种种约束的环境中,会思维堵塞,反应迟钝,心境封闭,毫无创造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用亲切的笑脸,真诚的微笑,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使学生敢说,想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互动才是实实在在,展示才能发挥高效课堂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积极上好展示课,以此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互动,高效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展示课就是展示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解决问题,生成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
展示内容的选取
一、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
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体现在预习提纲上的多数是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展示的问题不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
二、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
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对班级学情的调查、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
化学展示课的一般流程
学生在充分预习之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展示了,展示课从老师或化学科代表给各小组分派任务开始,到老师评价结束,一般是展示课上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的展示过程:
一、预习交流(1~2分钟)。
目的是巩固解决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一般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确立目标(1分钟):
基本知识巩固之后,教师据此说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展示课上的目标与预习课上的目标不完全不同,展示课上的目标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
三、小组合作(6-8分钟):
教师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分给各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一般分配原则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握题目关键词、语句、分析、重难点(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等),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
①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如果此题目有不同的做法,或能够根据此题目进行拓展或延伸,或能够进行变式训练,一般是两组一题,如果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规律和方法较少则一组分一个题目。
②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在课堂中经常采取评比、报道的方式,根据各组同学完成任务的快和慢,版面设计的美观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排序,并加相应分等。
四、展示提升(20分钟):
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的再交流,学生对本组的问题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展示的过程是,一般是从第一组开始,到最后一组顺次展示,也可以
从最后一组开始,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变式训练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及精彩性,教师们通常采取各种评价机制(评比方式),比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加分;有开场白、过渡语的根据精彩性加分;能主动参与其他组的分析、点评的加分,能利用不同形式如顺口溜、小品、等加分等等。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或鼓励。
各组参加展示的学生根据要求(展示者姿态自然,大胆,应侧身面向学生,眼睛时而看到黑板上的内容,时而观察下面的同学,讲话的声音宏亮且吐字清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清自己的讲话)将自己这一组的学习内容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地方给同学们指出来,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下面的学生会自觉的、逐题按要求用红色笔将做错了的加以改正。当自己的展示完毕时,应告诉大家:“我的展示完毕,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五、对抗质疑阶段((5分钟) :(一般是穿插每组展示后在)
下面听展的同学可以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指出展示者在展示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是自己与展示者在解题思路中或方法上的不同。当下面的同学提出各种问题时,展示者要一一为他们进行解答,若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本组同学帮助解决,若本组同学不能解决,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还是不能解决的,最后才是请老师帮助解决(这一招是不能轻易使用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参与向展示者质疑,但要掌控整个过程不能放手不管,也不能干预学生的正常展示。当再没有同学质疑,展示者就应说:“请老师
点评”。老师此时要用精辟的语言进行点评,不能啰啰嗦嗦,长篇大论,整个一节课下来,老师的点评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当各组都展示完了后,接下来是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及时表扬得分高的组,一句“你们真棒,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说的优胜组心里热乎乎的;一句“希望你们组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使中间层次的组得到鼓励,下次更加卖力;一句“虽然这次你们组成绩不太好,我相信下次你们一定赶上来的,你们组有没有信心?”将后劲组的士气鼓动起来了,他们一定会在下次赶上来的。
六、穿插巩固 (5分钟) :
学生展示完后,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给学生一些时间对自己组没有展示的题目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 教师也可在学生展示完后,补充一些常见的易错的知识及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巩固。
七、达标测评 (5分钟):
以上都完成后,老师要求所有的学生在5分钟以内的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部分,然后有本课学习程度比较优异的同学把答案公布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错的题由学生自己改正。
也可以是学生谈收获,大致内容为“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等,
至此,展示课的流程已经结束,下面的任务就是老师亲自抽查导学案,看学生是否按要求将做错了的题目改过来了(这一环节不能省略),然后,迅速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展示课由学生来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的要求,同时通过学生展示和质疑,在轻
松活泼的氛围中使学生知识得到提升,各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充分体现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