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灭菌验证与干热灭菌验证的比较

湿热灭菌验证与干热灭菌验证的对比

1、概念:

(1)湿热灭菌验证:主要是对产品、灭菌设备和装载方式的验证。验证活动包括:对照灭菌设备设计的灭菌参数来校核灭菌器的性能、建立某产品灭菌程序及装载方式的有效性和重现性、估计灭菌过程中产品可能发生的变化。(湿热灭菌 (118-134℃)——蒸汽、过热水)

(2)干热灭菌验证:主要用于内包装用的玻璃容器或金属制品的灭菌和去热源,所使用的灭菌程序应通过验证试验。(干热灭菌(160-320 ℃)——热空气 )

2、验证目的:

(1)湿热:通过一系列验证试验提供足够的数据和文件依据,从而找到最有效最合理的灭菌参数,并把已经验证过的饱和蒸汽灭菌设备和灭菌工艺参数应用到产品生产的除菌过程中去,以证明用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台饱和蒸汽灭菌设备过程和灭菌效果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主要适用于能耐受高温、高压饱和蒸汽的产品。

(2)干热:间歇式或隧道式热空气灭菌常用来处理可耐受较高温度而不适宜用湿热灭菌法的物品,如玻璃瓶、粉末、油类、玻璃器皿、不锈钢设备等。

3、灭菌原理:

(1)湿热灭菌—导致细胞内关键性蛋白质和酶发生热变性或凝固,湿度对该破坏性过程起促进作用。

(2)干热灭菌—使微生物氧化而不是蛋白质变性。

4、灭菌工艺:

(1)湿热:采用附加排气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采用附加真空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采用附加空气加压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

(2)干热:

1)残存几率法 :该法以灭菌为目的。通常适用于热不稳定性物质。 灭菌程序应保证在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残存几率为 10 -6 ,即在一百万个已灭菌单元中,染菌单元的数目不得超过 1 个。

2)过度杀灭法 :该法也以灭菌为目的。通常适用于耐热性能较好的物质。 灭菌程序应保证在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的残存几率小于 10 -6 , “ 过度杀灭 ” 的灭菌程序所获得干热灭菌值 F H 可使耐干热灭菌生物指示剂的总量下降 12 个对数单位。

3)无菌无热原法 :该法的目的是达到无菌和无热原。 鉴于要达到去热原的目的,通常采用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灭菌时间,因此灭菌程序完成后,物品的微生物残存几率将远远小于 10 -6 。热原下降 3 个对数单位。

5、常用的灭菌设备:

(1)湿热:蒸汽灭菌器、快冷式灭菌器、脉动真空灭菌器、水浴式灭菌器等。

(2)干热:对流间歇式,即干热灭菌烘箱、对流连续式,即隧道式干热灭菌器。

6、性能验证:

安装确认及运行确认一般由设备供货商与使用单位共同完成,供货商通过运行确认,将灭菌设备调至适当的工作状态,同时培训企业的人员。湿热和干热灭菌设备的性能确认则由使用单位完成。验证试验应根据设定的灭菌程序,证实待灭菌品灭菌运行的可靠性及灭菌程序的重现性。

(1)湿热:灭菌柜的热分布试验、各种待灭菌品在满载方式下的热穿透试验、确认蒸汽灭菌的效果试验等。

◆ 热分布试验: 热电偶校正:修正热分布试验的结果

空载热分布试验:至少采用10支标准热电偶做温度探头,

温差应≦±1℃

装载热分布试验:温差应≦±1.5℃

(空载指灭菌柜内不放置灭菌产品。空载热分布试验的目的是检查并确认灭菌器在预定的灭菌条件下,空载运行时灭菌柜内的温度均匀性符合产品工艺要求,确认灭菌器控制用传感器位于灭菌柜 内的冷点位置。)

◆ 热穿透试验:

目的是确定灭菌柜装载中的最冷点,并确认该点在预定的灭菌条件中获得足够的无菌保证值。

(2)干热:空载热分布试验、装载热分布试验、热穿透试验和灭菌、去热源验证等。(干热灭菌烘箱的验证方法与湿热灭菌柜验证相似,

在不低于250℃空载运行时,腔室内各点的温差范围应不超过±15℃。) 空载热分布试验:温差应

装载热分布试验:测定空气热分布状态和“冷点”、“热点”位置 热穿透试验

灭菌、去热源验证

7、确认灭菌效果的试验:一般使用生物指示剂(又称微生物挑战性试验)来进行确认。

(1)所采用用的微生物

湿热:脂肪嗜热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的耐热孢子、凝结芽

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

干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和大肠杆菌内毒素

(2)验证灭菌效果的常用物理量

湿热:采用F0值进行验证(F0=△t*∑10(T-121)/10)

干热:采用FH值进行验证(FH=△t*∑10(T-T0)/Z,干热灭菌

时,Z值取20;去热源时,Z值取54),灭菌效果必

须保证FH值大于60min,去热源效果必须保证FH

值大于120min。

8、湿热与干热灭菌验证的效果分析:

湿热与干热各有特点,但总的说来,湿热的灭菌效果较干热好,所以使用也普遍。湿热较干热灭菌效果好的原因有:①蛋白质在含水多时易变性,含水量多,愈易凝固。②湿热穿透力强,传导快。

③蒸汽具有潜热,当蒸汽与被灭菌的物品接触时,可凝结成水而放出潜热,使湿度迅速升高,加强灭菌效果。同时,由于干热空气对微生物杀灭的效果远低于湿热蒸汽。所以,干热灭菌需要更高的温度或较长的时间。

9、湿热与干热灭菌验证的灭菌条件差异:

湿热: 121℃、15min或115℃、35min。

干热:160~170℃、2h以上;170~180℃、1h以上;250℃、

45min以上。

10、无菌保证值

灭菌效果验证应能证明无菌保证值由于10-6,去热源效果验证应能证明无菌保证值由于10-12.

湿热灭菌验证与干热灭菌验证的对比

1、概念:

(1)湿热灭菌验证:主要是对产品、灭菌设备和装载方式的验证。验证活动包括:对照灭菌设备设计的灭菌参数来校核灭菌器的性能、建立某产品灭菌程序及装载方式的有效性和重现性、估计灭菌过程中产品可能发生的变化。(湿热灭菌 (118-134℃)——蒸汽、过热水)

(2)干热灭菌验证:主要用于内包装用的玻璃容器或金属制品的灭菌和去热源,所使用的灭菌程序应通过验证试验。(干热灭菌(160-320 ℃)——热空气 )

2、验证目的:

(1)湿热:通过一系列验证试验提供足够的数据和文件依据,从而找到最有效最合理的灭菌参数,并把已经验证过的饱和蒸汽灭菌设备和灭菌工艺参数应用到产品生产的除菌过程中去,以证明用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台饱和蒸汽灭菌设备过程和灭菌效果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主要适用于能耐受高温、高压饱和蒸汽的产品。

(2)干热:间歇式或隧道式热空气灭菌常用来处理可耐受较高温度而不适宜用湿热灭菌法的物品,如玻璃瓶、粉末、油类、玻璃器皿、不锈钢设备等。

3、灭菌原理:

(1)湿热灭菌—导致细胞内关键性蛋白质和酶发生热变性或凝固,湿度对该破坏性过程起促进作用。

(2)干热灭菌—使微生物氧化而不是蛋白质变性。

4、灭菌工艺:

(1)湿热:采用附加排气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采用附加真空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采用附加空气加压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

(2)干热:

1)残存几率法 :该法以灭菌为目的。通常适用于热不稳定性物质。 灭菌程序应保证在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残存几率为 10 -6 ,即在一百万个已灭菌单元中,染菌单元的数目不得超过 1 个。

2)过度杀灭法 :该法也以灭菌为目的。通常适用于耐热性能较好的物质。 灭菌程序应保证在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的残存几率小于 10 -6 , “ 过度杀灭 ” 的灭菌程序所获得干热灭菌值 F H 可使耐干热灭菌生物指示剂的总量下降 12 个对数单位。

3)无菌无热原法 :该法的目的是达到无菌和无热原。 鉴于要达到去热原的目的,通常采用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灭菌时间,因此灭菌程序完成后,物品的微生物残存几率将远远小于 10 -6 。热原下降 3 个对数单位。

5、常用的灭菌设备:

(1)湿热:蒸汽灭菌器、快冷式灭菌器、脉动真空灭菌器、水浴式灭菌器等。

(2)干热:对流间歇式,即干热灭菌烘箱、对流连续式,即隧道式干热灭菌器。

6、性能验证:

安装确认及运行确认一般由设备供货商与使用单位共同完成,供货商通过运行确认,将灭菌设备调至适当的工作状态,同时培训企业的人员。湿热和干热灭菌设备的性能确认则由使用单位完成。验证试验应根据设定的灭菌程序,证实待灭菌品灭菌运行的可靠性及灭菌程序的重现性。

(1)湿热:灭菌柜的热分布试验、各种待灭菌品在满载方式下的热穿透试验、确认蒸汽灭菌的效果试验等。

◆ 热分布试验: 热电偶校正:修正热分布试验的结果

空载热分布试验:至少采用10支标准热电偶做温度探头,

温差应≦±1℃

装载热分布试验:温差应≦±1.5℃

(空载指灭菌柜内不放置灭菌产品。空载热分布试验的目的是检查并确认灭菌器在预定的灭菌条件下,空载运行时灭菌柜内的温度均匀性符合产品工艺要求,确认灭菌器控制用传感器位于灭菌柜 内的冷点位置。)

◆ 热穿透试验:

目的是确定灭菌柜装载中的最冷点,并确认该点在预定的灭菌条件中获得足够的无菌保证值。

(2)干热:空载热分布试验、装载热分布试验、热穿透试验和灭菌、去热源验证等。(干热灭菌烘箱的验证方法与湿热灭菌柜验证相似,

在不低于250℃空载运行时,腔室内各点的温差范围应不超过±15℃。) 空载热分布试验:温差应

装载热分布试验:测定空气热分布状态和“冷点”、“热点”位置 热穿透试验

灭菌、去热源验证

7、确认灭菌效果的试验:一般使用生物指示剂(又称微生物挑战性试验)来进行确认。

(1)所采用用的微生物

湿热:脂肪嗜热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的耐热孢子、凝结芽

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

干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和大肠杆菌内毒素

(2)验证灭菌效果的常用物理量

湿热:采用F0值进行验证(F0=△t*∑10(T-121)/10)

干热:采用FH值进行验证(FH=△t*∑10(T-T0)/Z,干热灭菌

时,Z值取20;去热源时,Z值取54),灭菌效果必

须保证FH值大于60min,去热源效果必须保证FH

值大于120min。

8、湿热与干热灭菌验证的效果分析:

湿热与干热各有特点,但总的说来,湿热的灭菌效果较干热好,所以使用也普遍。湿热较干热灭菌效果好的原因有:①蛋白质在含水多时易变性,含水量多,愈易凝固。②湿热穿透力强,传导快。

③蒸汽具有潜热,当蒸汽与被灭菌的物品接触时,可凝结成水而放出潜热,使湿度迅速升高,加强灭菌效果。同时,由于干热空气对微生物杀灭的效果远低于湿热蒸汽。所以,干热灭菌需要更高的温度或较长的时间。

9、湿热与干热灭菌验证的灭菌条件差异:

湿热: 121℃、15min或115℃、35min。

干热:160~170℃、2h以上;170~180℃、1h以上;250℃、

45min以上。

10、无菌保证值

灭菌效果验证应能证明无菌保证值由于10-6,去热源效果验证应能证明无菌保证值由于10-12.


相关文章

  • 微生物培养基质控与图解--培养基的高压灭菌及效果验证
  • 来源:青岛海博 第三节  培养基的高压灭菌及效果验证 消毒灭菌在医学实践上有着重要意义.它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感染扩散造成的危害:也可杀灭物品或器皿上的细菌,防止医院感染:在医学微生物检验的领域中,消毒灭菌是保正感染的病原学检验不受外来微生 ...查看


  • 药品无菌检测技术中培养基的灭菌控温技术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药品无菌检测技术中培养基的灭菌控温技术方法.方法:改造灭菌设备,在培养基内同时插入培养基控温探头及仪器控温探头,同时控制培养基灭菌温度,观察该法与传统的控温方式的热穿透试验效果及Fo值.结果:相较传统控温方式,灭菌控温技 ...查看


  • 湿热灭菌柜验证实例
  • 湿热灭菌柜验证实例 实例1: 湿热灭菌设备的温度验证 1温度验证程序设计基本要求 湿热灭菌的基本程序设计基本要求源于US.FDA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且在80年代施行的:"关于大容量注射剂GMP技术性原则"五个方面 ...查看


  •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之高温灭菌
  •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之高温灭菌 一 高温灭菌的种类 具有杀菌效应的温度范围较广.高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它可引起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重要生物高分子发生降解或改变其空间结构等,从而变形或破坏. 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高温灭菌或消毒方法主要有:干热灭 ...查看


  • 隧道式干热灭菌温度验证方案
  • XX 制药有限公司 隧道式干热灭菌器再验证报告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制造厂商: 1. 序言 1.1. 设备概述 本机主要由前后层流箱,高温灭菌仓.机架.输送带.排风以及电控箱等部分所组成. 前后层流箱及高温灭菌仓均为独立的空 ...查看


  •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各类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培养基的种类繁多.在这些培养基中,就营养物质而言,一般不外乎碳 ...查看


  • 无菌操作技术-器皿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
  • 无菌操作技术(一)-器皿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用器皿的清洗.包扎方法 2.了解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线灭菌及化学灭菌 3.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及不同类型灭菌器的使用. 一.实验用器皿的清洗及 ...查看


  • 霉菌试验标准和条件
  • 霉菌试验 一.概述 二.霉菌的试验方法 三.防霉措施 四.有关标准 概述 霉菌的危害 霉菌试验的定义 霉菌试验的目的 霉菌对材料和产品的影响 直接危害是霉菌生长食取材料中的有机成分,直接导致结构破坏.强度降低.物理性质变化等.间接危害是霉菌 ...查看


  •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 [1**********]4 食品质量与安全 韩雪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有哪些? (1)测生长量:①直接法:测体积法.称干重法 ②间接法:比浊法.生理指标法 (2)计繁殖数:①直接法:血球计数板法 ②间接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