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及赏析

作者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遇事敢言,因此屡遭贬谪。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的优秀作家之一,诗文风格平易朴实,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背景材料         本文写在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活。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敢谏,不畏权贵,跟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了深刻矛盾。所以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的大年三十,王禹偁再一次“拜受”了贬官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怅恨离开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          〔文本概览〕     文章主旨         黄州虽然是宋代贬官任职的穷乡僻壤,但它南临奔腾的长江,西接起伏的丘陵,从这里入江的滔滔巴水气象万千,境内名胜赤壁游人如织。作者却无视江山胜景,也不发思古幽情,偏偏着眼于平平常常的竹子,对竹楼这一描写对象进行了深入开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一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郑板桥集补遗》)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作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人格,展露隐逸意趣。王禹偁被贬黄州,而其地多竹,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描写以竹所构建的竹楼,实际上是他的“心灵宅宇”。          写作思路         本文不厌其烦地写竹楼非同寻常的特征:第1自然段略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并为下文详写竹楼作铺垫。第2自然段写登楼远眺和“楼中六宜”,详写了在楼中可以领略到种种别处无法领略到的清韵雅趣。第3自然段写楼的主人由于居住此楼而产生的“谪居之胜概”。第4自然段举出历史上的四大名楼来与竹楼作比,衬出竹楼的不俗。最后两段述作者年年奔走的坎坷遭遇和眷恋竹楼的思想感情,并交代了写作时间。          〔美点赏析〕         1.象征手法。和四大名楼的高华富丽相比,竹楼实在寒伧至极,然而高华富丽中藏污纳垢,有说不尽的浮华庸俗,为“吾所不取”;小小的竹楼却有千般雅趣,万种风情。这里用了象征手法,四楼之高华象征着朝廷的腐败;而竹楼却是当下自身地位的写照:地位虽如竹楼一样卑小,但拥有竹的高洁、狷介、昂然自信和恬然自安。         2.通篇写黄州之竹楼,处处泻自我之心潮。在叙述竹楼存留时间一节中,首先引用竹工的话,紧接着用一“噫”字以抒自己的人生之叹,叙述自己频繁迁徙的经历:“吾以至道乙酉岁自翰林出滁上……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件件数来,千钧压顶,耐人寻味。这里的叙写构成了一对情感矛盾:通篇皆谓挚爱竹楼,此处却说“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其实这是愤极之语,前后四年间,马不停蹄,奔走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将在什么地方,哪里用得着去担心小竹楼容易毁坏和倒塌呢!表露了对世事无凭的哀伤。但毕竟竹楼为作者亲手所建,还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操,因此最后又说:“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这寄托了作者殷殷厚望,从表面看,他希望后之与己同道者,能继续修葺竹楼,使其至于不朽;而实际上,是希望后之“同志”理解自己的心志,即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官位名利皆可朽,唯有意志可以不朽。          〔能力训练〕     1.熟读全文,并找出文中表现了在竹楼里具有盎然情趣的文句。     2.解释下面加线词语:     用代陶瓦:     消遣世虑:     亦谪居之胜概也:     嗣而葺之:     3.作者既说“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又说“庶斯楼之不朽也”,是否矛盾?为什么?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屋皆然  ②矢声铮铮然  ③皆竹楼之所助也  ④吾所不取     A.①②两个“然”相同,③④两个“所”不相同。     B.①②两个“然”不相同,③④两个“所”相同。     C.①②两个“然”相同,③④两个“所”相同。     D.①②两个“然”不相同,③④两个“所”不相同。     5.下列文句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译:黄冈这个地方有很多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     B.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相通  译:于是我(在这里)造了两间小楼房,与月波楼相通     C.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译:点燃香静静地坐着,消除一切世俗的念头     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译:希望后来的人与我的同志们,接下来修理这座楼     6.下面对文意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通过反复渲染和描写,把竹楼诗意化,以表现谪居的乐趣和自己随缘自适的情致。     B.文中虽含有一般封建士大夫消极落后的思想情调,但主要的是表露了作者对于自己屡遭打击的激愤和不平。     C.本文用谪居的乐趣,作为对屡遭贬谪的一种“反抗”,抒发了作者内心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     D.文章笔调轻快而又含蓄蕴藉,直抒胸臆,多用排比,巧于渲染,意境清幽,富于诗味。          〔参考答案〕     1.“与月波楼通……皆竹楼之所助也”、“江山之外……亦谪居之胜概也”。     2.(见课文注释)     3.(见“美点分析2”)     4.D(①这样;代词 ②……的样子;词尾 ③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用在“是…的”中间的名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的“所”。全句译为“都是竹楼助成的” ④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组)     5.D(“与我的同志们”应为“与我志趣相同”)

作者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遇事敢言,因此屡遭贬谪。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的优秀作家之一,诗文风格平易朴实,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背景材料         本文写在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活。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敢谏,不畏权贵,跟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了深刻矛盾。所以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的大年三十,王禹偁再一次“拜受”了贬官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怅恨离开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          〔文本概览〕     文章主旨         黄州虽然是宋代贬官任职的穷乡僻壤,但它南临奔腾的长江,西接起伏的丘陵,从这里入江的滔滔巴水气象万千,境内名胜赤壁游人如织。作者却无视江山胜景,也不发思古幽情,偏偏着眼于平平常常的竹子,对竹楼这一描写对象进行了深入开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一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郑板桥集补遗》)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作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人格,展露隐逸意趣。王禹偁被贬黄州,而其地多竹,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描写以竹所构建的竹楼,实际上是他的“心灵宅宇”。          写作思路         本文不厌其烦地写竹楼非同寻常的特征:第1自然段略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并为下文详写竹楼作铺垫。第2自然段写登楼远眺和“楼中六宜”,详写了在楼中可以领略到种种别处无法领略到的清韵雅趣。第3自然段写楼的主人由于居住此楼而产生的“谪居之胜概”。第4自然段举出历史上的四大名楼来与竹楼作比,衬出竹楼的不俗。最后两段述作者年年奔走的坎坷遭遇和眷恋竹楼的思想感情,并交代了写作时间。          〔美点赏析〕         1.象征手法。和四大名楼的高华富丽相比,竹楼实在寒伧至极,然而高华富丽中藏污纳垢,有说不尽的浮华庸俗,为“吾所不取”;小小的竹楼却有千般雅趣,万种风情。这里用了象征手法,四楼之高华象征着朝廷的腐败;而竹楼却是当下自身地位的写照:地位虽如竹楼一样卑小,但拥有竹的高洁、狷介、昂然自信和恬然自安。         2.通篇写黄州之竹楼,处处泻自我之心潮。在叙述竹楼存留时间一节中,首先引用竹工的话,紧接着用一“噫”字以抒自己的人生之叹,叙述自己频繁迁徙的经历:“吾以至道乙酉岁自翰林出滁上……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件件数来,千钧压顶,耐人寻味。这里的叙写构成了一对情感矛盾:通篇皆谓挚爱竹楼,此处却说“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其实这是愤极之语,前后四年间,马不停蹄,奔走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将在什么地方,哪里用得着去担心小竹楼容易毁坏和倒塌呢!表露了对世事无凭的哀伤。但毕竟竹楼为作者亲手所建,还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操,因此最后又说:“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这寄托了作者殷殷厚望,从表面看,他希望后之与己同道者,能继续修葺竹楼,使其至于不朽;而实际上,是希望后之“同志”理解自己的心志,即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官位名利皆可朽,唯有意志可以不朽。          〔能力训练〕     1.熟读全文,并找出文中表现了在竹楼里具有盎然情趣的文句。     2.解释下面加线词语:     用代陶瓦:     消遣世虑:     亦谪居之胜概也:     嗣而葺之:     3.作者既说“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又说“庶斯楼之不朽也”,是否矛盾?为什么?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屋皆然  ②矢声铮铮然  ③皆竹楼之所助也  ④吾所不取     A.①②两个“然”相同,③④两个“所”不相同。     B.①②两个“然”不相同,③④两个“所”相同。     C.①②两个“然”相同,③④两个“所”相同。     D.①②两个“然”不相同,③④两个“所”不相同。     5.下列文句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译:黄冈这个地方有很多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     B.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相通  译:于是我(在这里)造了两间小楼房,与月波楼相通     C.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译:点燃香静静地坐着,消除一切世俗的念头     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译:希望后来的人与我的同志们,接下来修理这座楼     6.下面对文意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通过反复渲染和描写,把竹楼诗意化,以表现谪居的乐趣和自己随缘自适的情致。     B.文中虽含有一般封建士大夫消极落后的思想情调,但主要的是表露了作者对于自己屡遭打击的激愤和不平。     C.本文用谪居的乐趣,作为对屡遭贬谪的一种“反抗”,抒发了作者内心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     D.文章笔调轻快而又含蓄蕴藉,直抒胸臆,多用排比,巧于渲染,意境清幽,富于诗味。          〔参考答案〕     1.“与月波楼通……皆竹楼之所助也”、“江山之外……亦谪居之胜概也”。     2.(见课文注释)     3.(见“美点分析2”)     4.D(①这样;代词 ②……的样子;词尾 ③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用在“是…的”中间的名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的“所”。全句译为“都是竹楼助成的” ④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组)     5.D(“与我的同志们”应为“与我志趣相同”)


相关文章

  • 谪居胜概潇洒出尘_细读王禹偁_黄州新建小竹楼记_
  • 谪居胜概潇洒出尘 ---细读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宋初大文豪王禹偁晚年的作品,创作于公元九九九年中秋佳节.文章写完不到两年,他就满怀悲愤地死在贬谪之地.王禹偁一生中有三次被黜的经历,均与 ...查看


  • 江苏省徐州市2015年初中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四)
  • 徐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 模拟试题(四) (试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王湾) (2) ,恨别鸟惊心.(< ...查看


  • 黄冈竹楼记
  • 黄冈竹楼记 古代文化 1223 1447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小传]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改革派的先驱.倡导古文运动的旗手,他的政治活动和诗文创作都体现着关心人民疾苦.注重国 ...查看


  •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湖南卷)
  •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湖南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湖南衡阳市第二十六中学谢才美高维张琴曾文瑜 第I 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 ...查看


  • 阿里山纪行 1
  • <阿里山纪行>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2.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 3.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品析富有情韵美和音乐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 ...查看


  • 谈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 宋代写山水一类"记"的文章不少,知名的有王禹�的<黄岗竹楼记>.范仲淹的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以不同的读的方式贯穿全课堂,加以少量检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查看


  • 韩愈对宋初文坛的影响
  • 摘要:宋初骈文复兴,文风浮靡,古文创作日益衰落,惟有以柳开.王禹�为代表的古文家极力推崇韩愈,以韩愈之文作为标榜的对象,在北宋初期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举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韩愈:宋初: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查看


  • 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12英语4班 黄冰雪 2012157415 一.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2.学科:语文. 3.教学准备:课件. 二. 教材分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