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丰风筝制作技艺

陆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丰风筝制作技艺

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可追溯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风筝,这项古老的风筝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探索和发展,特别在唐朝以后更为流行。在汉朝时期由于造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遂渐以纸代木。故称之为纸鸢. 到了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装上竹哨,放飞时风吹竹哨,哨声如筝鸣,筝是中国古代乐器,风筝命名由此而来。到了宋元朝以后,风筝巳逐渐普及到民间,又到明清时期广为流传。品种增多,性能提高与人们生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风筝在扎制,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至今,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各有地方特色风筝文化。风筝在陆丰也有千年历史,在城乡也广泛得到了普及,成为群众性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放风筝是老幼皆宜,妙在既能近处观赏,又能在远处赏玩,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区域的古老传统精湛工艺和精巧技艺。

近年来,由于对风筝艺术的研究,制作和放飞技术的不断提高,风筝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风筝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遂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很受欢迎的媒介。

陆丰风筝制作源远流长,意蕴深邃。它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同时在绘制上有独具的特点,题材和内容以及造型都带有浓厚的民俗风味,具有特殊的空间观赏效果。

陆丰市位于碣石湾畔,南濒南海,海岸线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天风多雨少,且风向单一,瞬时波动小,风力基本呈正态分布。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产生了陆丰风筝。其生产制作集中在该市甲子、碣石一带和东海镇。

风筝,在陆丰民间称“纸鸢”,放风筝叫放纸鸢或放鲎。始于何时,史料中已很难找到。但从风筝老艺人口述中仅得知,最先兴于明初的甲子镇。那时,先民已开始用废旧纸张扎制风筝,再用颜料在风筝上绘制出各种图案。开始时仅作为自娱自乐或馈赠亲朋好友用,后逐渐由一些糊纸物店铺发展为商品而制作销售。

陆丰风筝制作选料讲究,扎糊精巧。均选用节长弹性大的毛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系以长线。它注重我国传统的风筝制作“扎、糊、绘、放”四种技艺,即“扎”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糊”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绘”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它的造型千姿百态,有软翅式,硬翅式,龙型式,板子式,桷子式,立体式,自由式等等,都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无论是软翅、硬翅还是桷子式、立体式的风筝,除了桷子风筝需要坠外,其他不需要任何辅助物都能平稳地直升蓝天。其扎制方法虽简单,少则竹条三根,多不超过七根,但讲究竹条均匀、骨架周正、左右对称、重心拴线,形象简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它的制作注重自然形似,还求以形写神,讲究图案美,立体感强。民间艺人在设计风筝时,不仅考虑到放飞时的空中效果,还考虑到挂在室内作为观赏艺术品时的立体效果。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都被移植到风筝的绘制上,或扎骨架,填绘内容;或依据内容改制骨架。

陆丰风筝的题材和内容都带有浓厚的地方民俗风味,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特殊的空间观赏效果。在甲子,碣石,湖东,金厢等傍海地区都以海洋生物的鲎,枪鱼,墨鱼,金鱼,龙虾,螃蟹等为题材;在南塘,博美等地区则以飞禽、走兽、神话人物为主;如东海,潭西等地区,就以花鸟、昆虫和吉祥如意、祝福、喜庆等图案为主。近代,陆丰风筝还发展出人物风筝等新样式。形成了多彩多样的陆丰风筝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陆丰风筝制作更加注重结合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八十年代以来,陆丰风筝无论在制作上,还是放飞技术上都比旧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装饰手法也多样起来。有剪贴,纸塑,描金银,加纸花等,给人们带来美的亨受。有的根据风筝的造型还加上了竹哨,响弓,使其放飞于空中时会发出嘹亮声音,产生了热烈明快的艺术氛围。特别是近年来,风筝成为了陆丰民间一门竞技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参加了很多活动。2002年11月2日和2007年11月8日,陆丰风筝艺人张陆在乌坎海滩组织了喜迎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和迎接北京奥运会举办的风筝放飞活动,《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汕尾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到现场作了专题报道。

陆丰风筝题材丰富、广博,选用材料奇特,设计夸张变形,画工为国画技法和年画风格,放飞有力学根据,构成了陆丰风筝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具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对研究当地历史传统技艺和地方民俗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卧虎

  龙飞

  奥运题材风筝

福娃

收藏风筝

  大猫

  飞龙在天

陆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丰风筝制作技艺

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可追溯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风筝,这项古老的风筝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探索和发展,特别在唐朝以后更为流行。在汉朝时期由于造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遂渐以纸代木。故称之为纸鸢. 到了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装上竹哨,放飞时风吹竹哨,哨声如筝鸣,筝是中国古代乐器,风筝命名由此而来。到了宋元朝以后,风筝巳逐渐普及到民间,又到明清时期广为流传。品种增多,性能提高与人们生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风筝在扎制,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至今,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各有地方特色风筝文化。风筝在陆丰也有千年历史,在城乡也广泛得到了普及,成为群众性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放风筝是老幼皆宜,妙在既能近处观赏,又能在远处赏玩,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区域的古老传统精湛工艺和精巧技艺。

近年来,由于对风筝艺术的研究,制作和放飞技术的不断提高,风筝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风筝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遂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很受欢迎的媒介。

陆丰风筝制作源远流长,意蕴深邃。它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同时在绘制上有独具的特点,题材和内容以及造型都带有浓厚的民俗风味,具有特殊的空间观赏效果。

陆丰市位于碣石湾畔,南濒南海,海岸线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天风多雨少,且风向单一,瞬时波动小,风力基本呈正态分布。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产生了陆丰风筝。其生产制作集中在该市甲子、碣石一带和东海镇。

风筝,在陆丰民间称“纸鸢”,放风筝叫放纸鸢或放鲎。始于何时,史料中已很难找到。但从风筝老艺人口述中仅得知,最先兴于明初的甲子镇。那时,先民已开始用废旧纸张扎制风筝,再用颜料在风筝上绘制出各种图案。开始时仅作为自娱自乐或馈赠亲朋好友用,后逐渐由一些糊纸物店铺发展为商品而制作销售。

陆丰风筝制作选料讲究,扎糊精巧。均选用节长弹性大的毛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系以长线。它注重我国传统的风筝制作“扎、糊、绘、放”四种技艺,即“扎”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糊”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绘”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它的造型千姿百态,有软翅式,硬翅式,龙型式,板子式,桷子式,立体式,自由式等等,都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无论是软翅、硬翅还是桷子式、立体式的风筝,除了桷子风筝需要坠外,其他不需要任何辅助物都能平稳地直升蓝天。其扎制方法虽简单,少则竹条三根,多不超过七根,但讲究竹条均匀、骨架周正、左右对称、重心拴线,形象简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它的制作注重自然形似,还求以形写神,讲究图案美,立体感强。民间艺人在设计风筝时,不仅考虑到放飞时的空中效果,还考虑到挂在室内作为观赏艺术品时的立体效果。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都被移植到风筝的绘制上,或扎骨架,填绘内容;或依据内容改制骨架。

陆丰风筝的题材和内容都带有浓厚的地方民俗风味,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特殊的空间观赏效果。在甲子,碣石,湖东,金厢等傍海地区都以海洋生物的鲎,枪鱼,墨鱼,金鱼,龙虾,螃蟹等为题材;在南塘,博美等地区则以飞禽、走兽、神话人物为主;如东海,潭西等地区,就以花鸟、昆虫和吉祥如意、祝福、喜庆等图案为主。近代,陆丰风筝还发展出人物风筝等新样式。形成了多彩多样的陆丰风筝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陆丰风筝制作更加注重结合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八十年代以来,陆丰风筝无论在制作上,还是放飞技术上都比旧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装饰手法也多样起来。有剪贴,纸塑,描金银,加纸花等,给人们带来美的亨受。有的根据风筝的造型还加上了竹哨,响弓,使其放飞于空中时会发出嘹亮声音,产生了热烈明快的艺术氛围。特别是近年来,风筝成为了陆丰民间一门竞技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参加了很多活动。2002年11月2日和2007年11月8日,陆丰风筝艺人张陆在乌坎海滩组织了喜迎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和迎接北京奥运会举办的风筝放飞活动,《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汕尾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到现场作了专题报道。

陆丰风筝题材丰富、广博,选用材料奇特,设计夸张变形,画工为国画技法和年画风格,放飞有力学根据,构成了陆丰风筝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具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对研究当地历史传统技艺和地方民俗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卧虎

  龙飞

  奥运题材风筝

福娃

收藏风筝

  大猫

  飞龙在天


相关文章

  • 全国各地乡风民俗
  • 一.华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当地大量的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群,大型古典园林,大型石窟壁画,著名的古都,构筑出丰厚浓郁的旅游文化氛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坦荡的草原风光和清新无染的空气,使人眼阔心宽,宁静 ...查看


  • 听说:他们与风筝的故事
  • 他们,有年迈的老者,有刚过而立的中年:他们,有专职风筝轧制事业的专业人士,有空余时间从事风筝研究的业余爱好者:他们,有自小与风筝一块成长的忠实风筝迷,有半路出家却再也不离不弃的爱好者.尽管他们之间有很多不同,但是在风筝面前,他们都有说不完的 ...查看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_王云庆
  • DOI:10.16113/j.cnki.daxtx.2012.04.013 36档案学通讯2012年第4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 王云庆 1 陈建 2 (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250100: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 ...查看


  • 福鼎传统文化
  • 需要守护更需要传承--福鼎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保护与继承时,总是艰难前行.很多民俗.文化.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人们淡忘.国家为了唤醒人们对这类特殊的文化财产进行保护,于是从2005年起开始着手非遗名录的录入.而福鼎作 ...查看


  • 西安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西安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序号 项目编号1. Ⅰ-1 2. Ⅰ-2 序号 项目编号3. Ⅱ-1 4. Ⅱ-2 5. Ⅱ-3 6. Ⅱ-4 序号 项目编号7. Ⅲ-1 8. Ⅲ-2 9. Ⅲ-3 序号 项目编号 2项)项目名称 厚 ...查看


  • 大学生风筝节系列活动策划书
  • ××大学风筝节 系列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在校开展创意风筝制作大赛,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还能在风筝的制作过程中激发大家的兴趣爱好,发扬中华传统,营造精彩缤纷的大学校园生活. 二 ...查看


  • 2016广西文化遗产主题日方案(钦州)
  • 广西(钦州)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 实施方案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钦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四大名陶" ...查看


  • 广西梧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彭志创整理
  • 广西梧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彭志创整理) 文物保护单位 全市共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09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梧州市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共3处:1.李济深故居,位于苍梧县大坡镇料 ...查看


  • 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中文导游词
  • (2011-05-29 10:30:33) 标签: 导游词 导游考试 山东省 旅游 分类: ★全国中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 欢迎来到著名的风筝.年画故乡杨家埠.杨家埠是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同时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杨家埠年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