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很看重春游?

目前正是春光明媚,人们纷纷去春游。国人自古以来都有春游的爱好,连孔老夫子都是很看重的。

在现行小学六年级语文里有一篇课文《孔子游春》,描写了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春游的情形。说是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凝望着泗水的绿波畅谈人生理想,在春风里歌舞弹琴。其实,孔子是不是真的带学生去春游过,古书上并没有记载,这篇课文只是根据孔子和学生涉及春游的谈话附会出来的,孔子的谈话倒是确有记载。

那是《论语·先进》里记载的。有一次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围着孔子坐着聊天,孔子要大家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就谈论他要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冉求说要使百姓饱暖,公西华认为最重要的是复礼,孔子都没表示赞同。曾点一直在旁边弹瑟,听到老师问他,他才把声音逐渐放慢,然后“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点就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用白话讲就是:暮春三月,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澡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这才大声赞叹道:“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的!”

曾点所说的显然就是春游的情形,居然受到孔子点赞,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孔子是很看重春游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这篇谈话来看,孔子是把春游比做了一种社会理想境界。在孔子看来,子路所说的“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也罢,冉求所说的“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也好,公西赤所说的“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也好,都不是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从政的理想,归根结底是要让天下太平、社会安定、百姓生活自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样的社会,人们岂不就好比生活在春天里、如同春游一样美好吗?

同时,孔子之所以对曾点喜欢春游很赞赏,还在于他认为春游的情形就好比一种人生境界。孔子在这次谈话中对骄狂自负的子路进行了含蓄的批评,对过分谦逊的冉有、公西华只是委婉鼓励,唯独对曾点所说的“春游”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是因为他一贯认为,在春游的山水之乐中,是可以体味出“君子”的人生境界和生命情趣的。,

曾点的话语里充满着沂河泗水的情思,而孔子本来就是很看重游历名山大川的意义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他认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论语》里另一篇记载里,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说:河水的流淌很像君子的德行。它不择地而流,就好比君子的无私。它给流经处带来生机,就好比君子的仁慈。它总是遵行一定路线,就好比君子之行义。它在浅处流畅、而在深处难测,就好比君子的智慧。它会毫不犹豫地冲下万丈深渊,就好比君子之勇毅。它在和缓处绵延不绝,就好比君子之坦荡。它不拒绝污泥浊水,就好比君子的包容。它能洗净不洁,就好比君子的教化。水面平静,又好比君子之公正。它九曲流转仍奔向东方,好比君子之意志坚定。所以,君子看到河流总是要驻足观赏以激励自己。

由此可见,孔子之所以看重春游,是因为在他看来,春游可以让人追求美好的社会生活,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孔子看重春游,所以古来儒家和学校就喜欢组织弟子学生春游,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好传统,也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习俗。如今人们春游的时候,不妨温习一下孔子的教导。

目前正是春光明媚,人们纷纷去春游。国人自古以来都有春游的爱好,连孔老夫子都是很看重的。

在现行小学六年级语文里有一篇课文《孔子游春》,描写了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春游的情形。说是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凝望着泗水的绿波畅谈人生理想,在春风里歌舞弹琴。其实,孔子是不是真的带学生去春游过,古书上并没有记载,这篇课文只是根据孔子和学生涉及春游的谈话附会出来的,孔子的谈话倒是确有记载。

那是《论语·先进》里记载的。有一次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围着孔子坐着聊天,孔子要大家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就谈论他要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冉求说要使百姓饱暖,公西华认为最重要的是复礼,孔子都没表示赞同。曾点一直在旁边弹瑟,听到老师问他,他才把声音逐渐放慢,然后“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点就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用白话讲就是:暮春三月,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澡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这才大声赞叹道:“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的!”

曾点所说的显然就是春游的情形,居然受到孔子点赞,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孔子是很看重春游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这篇谈话来看,孔子是把春游比做了一种社会理想境界。在孔子看来,子路所说的“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也罢,冉求所说的“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也好,公西赤所说的“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也好,都不是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从政的理想,归根结底是要让天下太平、社会安定、百姓生活自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样的社会,人们岂不就好比生活在春天里、如同春游一样美好吗?

同时,孔子之所以对曾点喜欢春游很赞赏,还在于他认为春游的情形就好比一种人生境界。孔子在这次谈话中对骄狂自负的子路进行了含蓄的批评,对过分谦逊的冉有、公西华只是委婉鼓励,唯独对曾点所说的“春游”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是因为他一贯认为,在春游的山水之乐中,是可以体味出“君子”的人生境界和生命情趣的。,

曾点的话语里充满着沂河泗水的情思,而孔子本来就是很看重游历名山大川的意义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他认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论语》里另一篇记载里,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说:河水的流淌很像君子的德行。它不择地而流,就好比君子的无私。它给流经处带来生机,就好比君子的仁慈。它总是遵行一定路线,就好比君子之行义。它在浅处流畅、而在深处难测,就好比君子的智慧。它会毫不犹豫地冲下万丈深渊,就好比君子之勇毅。它在和缓处绵延不绝,就好比君子之坦荡。它不拒绝污泥浊水,就好比君子的包容。它能洗净不洁,就好比君子的教化。水面平静,又好比君子之公正。它九曲流转仍奔向东方,好比君子之意志坚定。所以,君子看到河流总是要驻足观赏以激励自己。

由此可见,孔子之所以看重春游,是因为在他看来,春游可以让人追求美好的社会生活,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孔子看重春游,所以古来儒家和学校就喜欢组织弟子学生春游,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好传统,也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习俗。如今人们春游的时候,不妨温习一下孔子的教导。


相关文章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形容词
  • 文化课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形容词 王学泰 2017-04-01 15:55 来源:澎湃新闻 "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曰明",清.明二字叠加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天地之 ...查看


  • 关于"吾与点也"
  • 关于"吾与点也" [1**********] 1104班 莫晓敏 ⏹ 摘要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为何孔子唯独赞赏曾皙,发出"吾与点也"的感叹呢?正文通过学生的理想志向以及性格特 ...查看


  • 清明节,踏青去!
  • 苗 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4月04日   第 08 版) 据报道,近日,北京北宫.广州南沙和陕西咸阳等地纷纷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举办"踏青节",借以招揽游客,提高人气.一时应者如云.春风吹动 ...查看


  • 谈孔子的形象与气质
  • 谈孔子的形象与气质 一个人的形象与气质来源于先天,但与后天的学习.修养关系极大."象随心转"."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的后天的学习.修养带来的变化. 孔子是什么样的形象与气质呢?尽管没有历史典籍完整 ...查看


  • 我们应该怎样读孔子
  • [ 作者:[责]ya_zf    转贴自:blog    点击数:736    更新时间:2009-10-12     ] 课外讲坛:我们应该怎样读孔子 主持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 ...查看


  • 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论述的启示
  • 看<论语>论君子与小人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能听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话语,倒底何谓君子?何谓小人?能给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在多数.近日,带着这个问题翻查<论语>经典,得出一 ...查看


  • [春日]教学设计
  •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课 ...查看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一. 孔子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选择教育方法,后人称之为"因材施教".上文也反映出了一个教育态度,它和因材施教有共通之处 ...查看


  • 观看王崧舟[孔子游春]教学视频有感(刘陈燕)
  •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诗意栖居地 --观看王崧舟<孔子游春>视频有感 花园小学 刘陈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