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并非昏庸帝王 刘备生前也未将诸葛亮当神2

刘禅并非昏庸帝王 刘备生前也未将诸葛亮当神

2011年10月22日 11:34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何木风

字号:T|T

41人参与10条评论打印转发

刘备说出这样的话来,不但在场的所有大臣吃惊,就连诸葛亮也险些吓得趴下。主动让外人接受自己的皇帝之位,这可是明摆着的愚蠢之举,或者是主动把自己的江山拱手相送。刘备没有那么良好的节操,他不可能把江山送给诸葛亮。所以,诸葛亮听到此话眼泪立即就流下来了,马上跪在地上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旦!”刘备点了点头,又对身边的刘禅说:“你今后要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许多人都对这段话有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太信任了,所以才敢于说出这样的话。第二种观点认为,刘备对诸葛亮并非完全信任,所以说出这样的话,让诸葛亮背上沉重的包袱,动弹不得,只能是为刘氏的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三种观点认为,刘备是想试探一下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当时面有喜色,就立即命人把他推出去砍脑袋。但这种观点显然不靠谱,像诸葛亮那样聪明的人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面有喜色呢?如果他真有夺刘备江山之心,何必要急在一时?第四种观点认为,刘备的话原本是想让诸葛亮从刘备的其他两个儿子中再选一个当皇帝,而并非是让诸葛亮自己当皇帝。

无论是哪种观点,似乎都认为刘备绝没有想把江山让给诸葛亮的意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刘备即使是被东吴打傻了,也不可能说出有违君臣大礼的话来。他曾口口声声说要复兴刘邦的汉室江山,而刘邦当年曾与大臣们相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备不会不知道此誓言。即使是称王,也要被击,更何况是皇帝呢!

另外,在当时帝制时代,刘备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和气度,把刘氏江山交由他人。中国帝制时代几千年,从来没有一个皇帝主动把皇位让给外人的。

那么,这些观点里,恐怕也只有第四种观点让人有些信服。而刘备为什么要让诸葛亮从刘备的其他两个儿子里再选一个当皇帝呢?许多年来持此观点的人都认为,因为刘备认为刘禅没有人主之象,乃凡下之主。

刘禅真是这样的吗?

刘禅并非凡下之主

一般人认为刘禅是庸劣之主,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确认。第一,刘禅亲政后信小人远君子。但是,古代有哪个皇帝身边没有几个小人呢?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刘禅是个混蛋皇帝,那显然就太不厚道了。就是他老子——刘备身边也有小人,那个小人已被定型多年,名字叫法正。

第二,不战而降。当时的形势不得不让刘禅做出被后人抓住把柄的事情,要么彻底灭亡,要么苟且求活,他选择了后一种。但这也并不能说他就是个混蛋,中国的皇帝不战而降的很多。当时,他跟不肯投降的儿子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大臣都说要投降,你却仗血气之勇,想要让满城流血吗?”这样看来,刘禅还是一个仁君。

刘禅像第三,忘恩负义。这一方面就要追溯到“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那个歇后语上了。当初,赵云从乱军中把刘禅救了出来,但后来在追谥前朝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时,偏偏忘了追谥赵云。这是大恩情,而刘禅却把它忘得一干二净。真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但事实却是,他不追谥赵云,其实是继承了他父亲刘备对赵云的待遇。刘备当时封将军的时候封了四个,他们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赵云并未在其中,但后来,姜维他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刘禅欣然接受,追谥了赵云。

第四,没心没肺。蜀国被司马昭灭掉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被带到了洛阳。到了洛阳以后,司马昭设宴招待他,而宴会上所演奏的音乐是蜀国的,舞伎跳的舞蹈也是蜀国的。但内容不怎么好,有点像当年韩信玩的四面楚歌。当时蜀国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可刘禅却谈笑自若。司马昭当时就跟旁边的人说,我还没有见过有人没心没肺到这个地步的呢!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讲,此时的刘禅已为“鱼肉”,这种“没心没肺”未尝不是一种明哲保身。

由此看来,刘禅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不但不是这样,如果遇到好的执政环境,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代英主。

刘备临死前,曾给刘禅留下一道遗诏,在这道遗诏中,刘备对刘禅说,丞相曾说你智量甚大,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没有什么忧愁的了。

知子莫如父,或者说,诸葛亮也不是那种拍马屁的人。他们说刘禅的智量甚大,总该不会是自欺欺人。

刘禅并非昏庸帝王 刘备生前也未将诸葛亮当神

2011年10月22日 11:34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何木风

字号:T|T

41人参与10条评论打印转发

刘备说出这样的话来,不但在场的所有大臣吃惊,就连诸葛亮也险些吓得趴下。主动让外人接受自己的皇帝之位,这可是明摆着的愚蠢之举,或者是主动把自己的江山拱手相送。刘备没有那么良好的节操,他不可能把江山送给诸葛亮。所以,诸葛亮听到此话眼泪立即就流下来了,马上跪在地上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旦!”刘备点了点头,又对身边的刘禅说:“你今后要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许多人都对这段话有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太信任了,所以才敢于说出这样的话。第二种观点认为,刘备对诸葛亮并非完全信任,所以说出这样的话,让诸葛亮背上沉重的包袱,动弹不得,只能是为刘氏的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三种观点认为,刘备是想试探一下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当时面有喜色,就立即命人把他推出去砍脑袋。但这种观点显然不靠谱,像诸葛亮那样聪明的人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面有喜色呢?如果他真有夺刘备江山之心,何必要急在一时?第四种观点认为,刘备的话原本是想让诸葛亮从刘备的其他两个儿子中再选一个当皇帝,而并非是让诸葛亮自己当皇帝。

无论是哪种观点,似乎都认为刘备绝没有想把江山让给诸葛亮的意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刘备即使是被东吴打傻了,也不可能说出有违君臣大礼的话来。他曾口口声声说要复兴刘邦的汉室江山,而刘邦当年曾与大臣们相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备不会不知道此誓言。即使是称王,也要被击,更何况是皇帝呢!

另外,在当时帝制时代,刘备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和气度,把刘氏江山交由他人。中国帝制时代几千年,从来没有一个皇帝主动把皇位让给外人的。

那么,这些观点里,恐怕也只有第四种观点让人有些信服。而刘备为什么要让诸葛亮从刘备的其他两个儿子里再选一个当皇帝呢?许多年来持此观点的人都认为,因为刘备认为刘禅没有人主之象,乃凡下之主。

刘禅真是这样的吗?

刘禅并非凡下之主

一般人认为刘禅是庸劣之主,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确认。第一,刘禅亲政后信小人远君子。但是,古代有哪个皇帝身边没有几个小人呢?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刘禅是个混蛋皇帝,那显然就太不厚道了。就是他老子——刘备身边也有小人,那个小人已被定型多年,名字叫法正。

第二,不战而降。当时的形势不得不让刘禅做出被后人抓住把柄的事情,要么彻底灭亡,要么苟且求活,他选择了后一种。但这也并不能说他就是个混蛋,中国的皇帝不战而降的很多。当时,他跟不肯投降的儿子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大臣都说要投降,你却仗血气之勇,想要让满城流血吗?”这样看来,刘禅还是一个仁君。

刘禅像第三,忘恩负义。这一方面就要追溯到“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那个歇后语上了。当初,赵云从乱军中把刘禅救了出来,但后来在追谥前朝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时,偏偏忘了追谥赵云。这是大恩情,而刘禅却把它忘得一干二净。真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但事实却是,他不追谥赵云,其实是继承了他父亲刘备对赵云的待遇。刘备当时封将军的时候封了四个,他们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赵云并未在其中,但后来,姜维他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刘禅欣然接受,追谥了赵云。

第四,没心没肺。蜀国被司马昭灭掉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被带到了洛阳。到了洛阳以后,司马昭设宴招待他,而宴会上所演奏的音乐是蜀国的,舞伎跳的舞蹈也是蜀国的。但内容不怎么好,有点像当年韩信玩的四面楚歌。当时蜀国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可刘禅却谈笑自若。司马昭当时就跟旁边的人说,我还没有见过有人没心没肺到这个地步的呢!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讲,此时的刘禅已为“鱼肉”,这种“没心没肺”未尝不是一种明哲保身。

由此看来,刘禅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不但不是这样,如果遇到好的执政环境,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代英主。

刘备临死前,曾给刘禅留下一道遗诏,在这道遗诏中,刘备对刘禅说,丞相曾说你智量甚大,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没有什么忧愁的了。

知子莫如父,或者说,诸葛亮也不是那种拍马屁的人。他们说刘禅的智量甚大,总该不会是自欺欺人。


相关文章

  • 浅谈诸葛亮的功与过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浅谈诸葛亮的功与过 姓 名:王艺环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论文摘要:谁都知道刘备当穷途潦倒,迫不得已依靠刘表. 始料不及竟遇到水镜先生,他告诉刘备:"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查看


  • 谈谈对鲁肃的评价
  • 2000年11月襄樊学院学报Nov.,2000 第21卷第6期JournalofXiangfanUniversityVo1.21No.6 谈谈对鲁肃的评价 鲁才全 (怀化师专 政史系,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鲁肃于建安五年投靠孙权 ...查看


  • 刘备的"伪仁义"表现在什么地方
  • 在以"刘氏集团"为正统的<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以"拥刘反曹"作为小说的整体艺术构思,并曹操作对比,把刘备塑造成了一个"仁治天下.义统三军"的仁义形象.曹操残以虐民, ...查看


  • 杜甫的咏怀古迹 赏析 五首全部都要 赏析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赏析:这首是主要通过自身的遭遇来咏怀.从"支离"." ...查看


  • 2014[隆中对]译文
  • <隆中对>译文 诸葛亮在田地里亲自耕种,喜爱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经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和诸葛亮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停驻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 ...查看


  • 诸葛亮的贡献
  • 诸葛亮的贡献 关于诸葛亮的史料和传说很多,诸如自比管乐.梁父吟.三顾茅庐.隆中对.博望坡.火烧新野.东连孙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赤壁大战.三足鼎.白帝托孤.烧藤甲.七擒七纵.平南蛮.空城计.杀张郃.上方谷.走仲达.秋风五丈原等等, ...查看


  • 武侯祠导游词
  •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 ...查看


  • 作文:刘禅的悲哀
  • 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充分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后听信谗言,干涉军政,使得诸葛亮一次北伐无功而反.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 ...查看


  • 十墓九空 为何诸葛亮之墓历经2000年仍完好
  • 盗墓之风自从汉唐以来就非常盛行,尤其是汉代以后,大多数帝王将相的坟墓多是十墓九空,这是因为墓的主人通常在生前都能享受了荣华富贵,而他们在死后还想要得到永永远远的富贵,正因如此.他们在死了之后往往也将自己生前的很多金银财宝一起带入墓中,但他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