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整理资料

《财政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 导论

1、 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课本P10的练习题) 2、 混合经济的运行

混合经济循环图

混合经济?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共同作用。 公共部门:(1)政府(2)公共企业 (3)非营利组织 (4)国际组织 私人部门:(1)个人(2)家庭 (3)私人企业(厂商)

第二章 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1、帕累托效率: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2、帕累托改善: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3、生产效率: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约束下,使产出最大的不同资源组合。

4、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的产品组合。 几何含义: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

5、交换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产品被最合理地为各个人所利用。几何含义:埃奇沃斯框图中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6、生产契约曲线:将埃奇沃斯框图中的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帕累托效率点。

7、 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 :反映具有生产效率的产量组合的曲线。

8、 交换契约曲线:在埃奇沃斯框图中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连结而成的曲线,曲线上的每一

点均符合交换效率。

9、 社会福利函数隐含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关于社会福利函数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社会福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的高低是由社会成员的个人效用决定的。 答:(1)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边沁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是社会成员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

n

表达式:

W =U 1+U 2+ +U n =∑U i

i =1政策主张:应采取收入再分配行动以增进社会福利。 (2)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上境况最差的那个人的效用;

表达式: W =min[U 1, U 2,

, U n ]政策主张:最小最大化原则

采取收入再分配行动,使境况最差成员的效用最大化。

第三章 财政的起因及其职能

1、公共产品: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也即,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2、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了他人福利的情形。 3、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完美的竞争市场模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市场势力:垄断、自然垄断等

(2)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 (3)市场功能不足: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 4、用模型解释垄断产生的效率损失?(画图说明) 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 价格

P m

m

产量

第四章 财政决策与政府失灵

1、公共选择:政治过程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3、单峰偏好:选民偏离其最偏好的结果时,效用随之下降。

4、中间投票人 :指的是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

5、阿罗不可能定理:在个人理性条件;无限制领域条件;帕累托条件;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非独裁性等条件下,如果不违背至少一个所列的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就不可能将个人偏好转换为集体偏好,即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6、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财政政策机制呈现出什么特点?P56

答:与私人产品不同,财政决策机制不仅在偏好显示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还面临偏好加总这一特殊问题。

7、什么是投票悖论?出现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概念上) 效 用

备选提案

图投票悖论的成因

投票悖论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致,如果个人的偏好呈现单峰形态,投票悖论就不会发生,投票均衡存在。

更确切地说,多峰偏好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第五章 公共产品

1、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2、排他性: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从而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3、公共地的悲剧:指公共资源经常被过度开发和使用的现象。 4、试从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角度,区分产品的不同类型?

答: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巧克力; 衣服; 拥挤的收费道路)

自然垄断——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学校; 有线电话;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公共资源——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鱼类;野生动物;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路灯;国防;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5、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有效提供(结合图形说明)

边际收益

SB

安人数

当保安服务的供求实现均衡时,满足: MB 甲+MB乙+MB丙=MSB=MSC 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

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人收益之和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

第七章 财政支出增长

1、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即可) 答:(1)政府活动扩张论: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 A.)提出,故称“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

(2)偶然事件论:也称时间型态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3)非均衡增长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从公共部门生产函数中投入品价格的角度,对政府支出增长现象加以解释。鲍莫尔认为,公共部门的活动是劳动密集型的,相对于资本密集型的私人部门来说,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相对较缓。 (4)经济发展阶段论:该模型主要是由美国著名的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来的。他们用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的增长原因。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政府仍然需要较高的财政支出,且以财政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为主。中期阶段政府公共性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此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经济进入“成熟”阶段 :公共净投资的份额会上升,但会略微减缓,财政转移性支出比例继续不断加大。

(5)公共选择增长论:这是公共选择理论对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解释,它试图从财政支出决策方式的角度来解释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即财政支出的政治性扩张。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和官僚角度来进行解释。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概念以及区别(以ppt 为完整)

1)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两类。

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产品和劳务支出。

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 等价交换 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 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 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第九章 社会保险支出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一种制度。 2、比较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答:(1)现收现付制以短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2)现收现付制的特点是,缴费率的调整是依据保险支出的规模而确定,如果保险支出规模扩大,缴费率也随之提高。完全积累制的特点是,受益者在享受保险津贴之前就为自己积累基金,可以增强其社会保障意识 。缴费率不受人口结构等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缴费水平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稳定不变。 2. 比较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详细版) 答:现收现付制以短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如图:

具体做法:首先确定受益人的待遇标准,并据此作出支付养老金数额的预测,再通税收等强制性缴费来融资,使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在年度内保持大体平衡。 优点:费用调整灵活,社会共济性强,具有较强的代际分配功能。

缺点: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得保障退休老人的生活水平要以增加年轻人负担为代价,从而导致退休老人捍卫福利和纳税人反对加税的社会矛盾;现收现付制过于强调社会互济和代际赡养,忽略了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使公众容易产生过度依赖政府的倾向。 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具体做法如图:

优点:缓解人口老龄化冲击,避免现收现付制所需要的工薪税的增加;完全靠劳动者

本人融资,没有收入再分配功能,不会造成政府额外的财政负担;由于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个人账户,不会期待政府的补助和津贴,不会扭曲个人的工作和储蓄行为;有助于资本积累。

缺点:一是受益期间享受的津贴标准取决于在职期间的缴费水平,而不取决于经济增

长水平,这就会出现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二是大量的基金积累存在受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而贬值的问题,即社保 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

3. 如何看待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改革

1,养老保险的含义: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而在劳动者进入老年后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的制度。

2, 我国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

险,实行部分积累制;第二层次是企业年金,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实施的养老金计划;第三层次:自愿性的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国家给予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 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的。2005年12月15日,国务院又下发《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简称“养老新政”。

(1)保险覆盖范围: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己经扩大到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城镇个体户的帮工,都必须参加养老社会保险,称为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也可以参加养老社会保险。到2003年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5506万人。 (2) 运行模式:养老保险费用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养老保险不足的由财政负责弥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其中,个人缴费比例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比例在养老新政前部分计入社会统筹账户,部分计入个人账户,实施养老新政后,企业缴费比例全部计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的存储额参照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只能用于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其个人账户存储额全部随同转移。职工在职或退休后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3)目前,我国通用的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 20% (缴费年限不满15 年的按15% ) + 个人账户本息和 ÷ 120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1997 年底前缴费年限 × 1.4%.

(4)养老基金管理:按照规定,养老金的统筹应逐步做到由县、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以便提高统筹的层次,进一步发挥互助互济、风险分担的保险功能,实施宏观调控。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以县级统筹为主,但大多数省建立了资金调剂机制。实行省级统筹的有北京、上海、天津、福建和陕西等。

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概述

1、 边际税率:指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也即最后一个单位税基所适用的税率。 2、 累进税率:指将税基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使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大

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 3、 如何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 答:(1)强制性 :指税收是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强制课征的,因而构成纳税人的应尽义务。 (2)固定性:指政府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等税制要素,征纳双方必须按税法的规定征税和缴税。

(3)无偿性:从表面上看,政府在课税之后,既无须向纳税人付出任何报酬,也不需要直接偿还给纳税人。(在市场经济中,税收事实上是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也即,政府承担着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从而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私人部门享有消费公共产品的权利,因而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可见,在现代财政理论中,将无偿性视为税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不恰当的。)

第十二章 税收原则

1、 总额税:指纳税义务不因纳税人经济行为的改变而改变的税收。

2、 逆弹性法则:逆弹性法则指每种物品的理想税率与其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3、 什么是税收公平?如何在税制中实现公平? 答:税收公平包括:

(1)公平的受益原则:指纳税人的负担取决于其在政府支出中的受益情况

(2)公平的支付能力原则:指纳税人的负担取决于其缴纳税收的能力。包括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者缴纳相同的税收)和纵向公平(纳税能力较高者缴纳较多的税收) 如何实现:

(1)实现横向公平:为使所得税实现横向公平,应尽可能将应税收入界定得宽一些。税基宽的商品税收有助于实现横向公平。

(2)实现纵向公平:实行累进所得税制——规定免征额,而高于数量界限的所有收入都以固定税率征税;实行负所得税制累进税;实行税率分级,收入级次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 4、什么是税收的超额负担?怎样减少税制的超额负担?(结合图形) 答: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因课税而带来的净损失或额外负担,是无法用税收的收益来弥补的,因而对经济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效率损失,称之为税收的无谓损失或超额负担。(如图税收的超额负担)P187-188

如何减少税制的超额负担:(1)拓宽税基,即广泛对物品和服务征税(2)抵消税收扭曲的影响。

第十三章 税收的转嫁和归宿

1、 什么是税收转嫁?税收转嫁的形式有哪些?

答:税收转嫁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基本形式

(1)前转:也称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购买者,即由卖方向买方转稼。 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2)后转:也称逆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移给商品或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3)混转或散转:对纳税人来说,前转和后转的形式可以兼而用之。也即,纳税人一方面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将一部分税负向前转嫁给买方,另一方面通过压低进价的方式将一部分税负向后转嫁给卖方。这一情形称为混转或散转。 2、试述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结合图形) 答:对商品税归宿的分析

(1)从量税:从量税又称单位税,指按销售商品的数量课征固定的税额。 P

P

P

P

1

(图1:课于需求方的从量税的归宿)

P

P

P

P

(图2:课于供给方的从量税的归宿)

在课征从量税时,税收最终由谁负担,和名义上由谁纳税无关。税收转嫁和归宿的具体情况实际上是由税后的均衡价格决定的。 供求弹性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负担的税收越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负担的税收越少。 在图2中,消费者承担了从量税的主要部分,因为他们多支付的数额比销售者少收到的数额

要多些。 极端情形

商品的供给完全无弹性,厂商承担了全部税负。(图3)

P P P

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消费者承担了全部税负。(图4)

P P P Q 0

(2)从价税 如图:

从价税的归宿分析

从价税是指以商品价格为税基,按一定的比例征税。 对从价税归宿的分析:如图所示

税收由消费者和厂商共同负担,负担的比例因 线斜率的变化而变化。 P

P P P

第十八章 财政政策

1、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

使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适应,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2、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

使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利用财政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以平衡社会总供求缺口,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3、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答:(1)乘数效应

1

MPC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 G =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 Tr =1-MPC

1-MPC

MPC

税收乘数 k T =-

1-MPC k Tr

(2)挤出效应

因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利率的调节问题是货币政策的核心,这将我们引向了一个新的课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4、 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答:(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在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阻止利率上升,抵消或减少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此会使总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对经济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这种组合适于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首要目标时使用,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限制消费和投资,抑制总需求;中央银行紧缩银根,减少货币的供给,刺激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导致总需求下降。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使总需求迅速收缩,能够有效遏制恶性通货膨胀,但会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陷于衰退的境地。这种组合主要在总需求极度膨胀,总供给严重不足,物价大幅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目标时采用。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政府对财政支出严加控制,同时采用增税措施,抑制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促使利率下降,以刺激私人投资。 这种组合适于财政赤字较大、但经济处于轻度衰退时采用。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政府适当扩大财政支出和减税,同时中央银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上升,产生“挤出效应”,使总需求不会大幅度上升。这种组合主要在经济比较繁荣、但公共投资不足时采用。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财政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 导论

1、 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课本P10的练习题) 2、 混合经济的运行

混合经济循环图

混合经济?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共同作用。 公共部门:(1)政府(2)公共企业 (3)非营利组织 (4)国际组织 私人部门:(1)个人(2)家庭 (3)私人企业(厂商)

第二章 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1、帕累托效率: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2、帕累托改善: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3、生产效率: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约束下,使产出最大的不同资源组合。

4、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的产品组合。 几何含义: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

5、交换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产品被最合理地为各个人所利用。几何含义:埃奇沃斯框图中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6、生产契约曲线:将埃奇沃斯框图中的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帕累托效率点。

7、 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 :反映具有生产效率的产量组合的曲线。

8、 交换契约曲线:在埃奇沃斯框图中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连结而成的曲线,曲线上的每一

点均符合交换效率。

9、 社会福利函数隐含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关于社会福利函数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社会福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的高低是由社会成员的个人效用决定的。 答:(1)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边沁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是社会成员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

n

表达式:

W =U 1+U 2+ +U n =∑U i

i =1政策主张:应采取收入再分配行动以增进社会福利。 (2)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上境况最差的那个人的效用;

表达式: W =min[U 1, U 2,

, U n ]政策主张:最小最大化原则

采取收入再分配行动,使境况最差成员的效用最大化。

第三章 财政的起因及其职能

1、公共产品: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也即,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2、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了他人福利的情形。 3、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完美的竞争市场模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市场势力:垄断、自然垄断等

(2)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 (3)市场功能不足: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 4、用模型解释垄断产生的效率损失?(画图说明) 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 价格

P m

m

产量

第四章 财政决策与政府失灵

1、公共选择:政治过程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3、单峰偏好:选民偏离其最偏好的结果时,效用随之下降。

4、中间投票人 :指的是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

5、阿罗不可能定理:在个人理性条件;无限制领域条件;帕累托条件;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非独裁性等条件下,如果不违背至少一个所列的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就不可能将个人偏好转换为集体偏好,即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6、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财政政策机制呈现出什么特点?P56

答:与私人产品不同,财政决策机制不仅在偏好显示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还面临偏好加总这一特殊问题。

7、什么是投票悖论?出现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概念上) 效 用

备选提案

图投票悖论的成因

投票悖论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致,如果个人的偏好呈现单峰形态,投票悖论就不会发生,投票均衡存在。

更确切地说,多峰偏好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第五章 公共产品

1、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2、排他性: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从而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3、公共地的悲剧:指公共资源经常被过度开发和使用的现象。 4、试从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角度,区分产品的不同类型?

答: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巧克力; 衣服; 拥挤的收费道路)

自然垄断——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学校; 有线电话;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公共资源——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鱼类;野生动物;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路灯;国防;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5、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有效提供(结合图形说明)

边际收益

SB

安人数

当保安服务的供求实现均衡时,满足: MB 甲+MB乙+MB丙=MSB=MSC 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

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人收益之和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

第七章 财政支出增长

1、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即可) 答:(1)政府活动扩张论: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 A.)提出,故称“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

(2)偶然事件论:也称时间型态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3)非均衡增长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从公共部门生产函数中投入品价格的角度,对政府支出增长现象加以解释。鲍莫尔认为,公共部门的活动是劳动密集型的,相对于资本密集型的私人部门来说,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相对较缓。 (4)经济发展阶段论:该模型主要是由美国著名的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来的。他们用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的增长原因。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政府仍然需要较高的财政支出,且以财政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为主。中期阶段政府公共性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此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经济进入“成熟”阶段 :公共净投资的份额会上升,但会略微减缓,财政转移性支出比例继续不断加大。

(5)公共选择增长论:这是公共选择理论对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解释,它试图从财政支出决策方式的角度来解释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即财政支出的政治性扩张。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和官僚角度来进行解释。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概念以及区别(以ppt 为完整)

1)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两类。

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产品和劳务支出。

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 等价交换 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 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 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第九章 社会保险支出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一种制度。 2、比较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答:(1)现收现付制以短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2)现收现付制的特点是,缴费率的调整是依据保险支出的规模而确定,如果保险支出规模扩大,缴费率也随之提高。完全积累制的特点是,受益者在享受保险津贴之前就为自己积累基金,可以增强其社会保障意识 。缴费率不受人口结构等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缴费水平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稳定不变。 2. 比较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详细版) 答:现收现付制以短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如图:

具体做法:首先确定受益人的待遇标准,并据此作出支付养老金数额的预测,再通税收等强制性缴费来融资,使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在年度内保持大体平衡。 优点:费用调整灵活,社会共济性强,具有较强的代际分配功能。

缺点: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得保障退休老人的生活水平要以增加年轻人负担为代价,从而导致退休老人捍卫福利和纳税人反对加税的社会矛盾;现收现付制过于强调社会互济和代际赡养,忽略了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使公众容易产生过度依赖政府的倾向。 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具体做法如图:

优点:缓解人口老龄化冲击,避免现收现付制所需要的工薪税的增加;完全靠劳动者

本人融资,没有收入再分配功能,不会造成政府额外的财政负担;由于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个人账户,不会期待政府的补助和津贴,不会扭曲个人的工作和储蓄行为;有助于资本积累。

缺点:一是受益期间享受的津贴标准取决于在职期间的缴费水平,而不取决于经济增

长水平,这就会出现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二是大量的基金积累存在受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而贬值的问题,即社保 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

3. 如何看待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改革

1,养老保险的含义: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而在劳动者进入老年后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的制度。

2, 我国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

险,实行部分积累制;第二层次是企业年金,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实施的养老金计划;第三层次:自愿性的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国家给予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 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的。2005年12月15日,国务院又下发《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简称“养老新政”。

(1)保险覆盖范围: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己经扩大到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城镇个体户的帮工,都必须参加养老社会保险,称为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也可以参加养老社会保险。到2003年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5506万人。 (2) 运行模式:养老保险费用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养老保险不足的由财政负责弥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其中,个人缴费比例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比例在养老新政前部分计入社会统筹账户,部分计入个人账户,实施养老新政后,企业缴费比例全部计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的存储额参照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只能用于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其个人账户存储额全部随同转移。职工在职或退休后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3)目前,我国通用的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 20% (缴费年限不满15 年的按15% ) + 个人账户本息和 ÷ 120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1997 年底前缴费年限 × 1.4%.

(4)养老基金管理:按照规定,养老金的统筹应逐步做到由县、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以便提高统筹的层次,进一步发挥互助互济、风险分担的保险功能,实施宏观调控。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以县级统筹为主,但大多数省建立了资金调剂机制。实行省级统筹的有北京、上海、天津、福建和陕西等。

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概述

1、 边际税率:指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也即最后一个单位税基所适用的税率。 2、 累进税率:指将税基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使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大

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 3、 如何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 答:(1)强制性 :指税收是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强制课征的,因而构成纳税人的应尽义务。 (2)固定性:指政府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等税制要素,征纳双方必须按税法的规定征税和缴税。

(3)无偿性:从表面上看,政府在课税之后,既无须向纳税人付出任何报酬,也不需要直接偿还给纳税人。(在市场经济中,税收事实上是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也即,政府承担着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从而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私人部门享有消费公共产品的权利,因而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可见,在现代财政理论中,将无偿性视为税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不恰当的。)

第十二章 税收原则

1、 总额税:指纳税义务不因纳税人经济行为的改变而改变的税收。

2、 逆弹性法则:逆弹性法则指每种物品的理想税率与其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3、 什么是税收公平?如何在税制中实现公平? 答:税收公平包括:

(1)公平的受益原则:指纳税人的负担取决于其在政府支出中的受益情况

(2)公平的支付能力原则:指纳税人的负担取决于其缴纳税收的能力。包括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者缴纳相同的税收)和纵向公平(纳税能力较高者缴纳较多的税收) 如何实现:

(1)实现横向公平:为使所得税实现横向公平,应尽可能将应税收入界定得宽一些。税基宽的商品税收有助于实现横向公平。

(2)实现纵向公平:实行累进所得税制——规定免征额,而高于数量界限的所有收入都以固定税率征税;实行负所得税制累进税;实行税率分级,收入级次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 4、什么是税收的超额负担?怎样减少税制的超额负担?(结合图形) 答: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因课税而带来的净损失或额外负担,是无法用税收的收益来弥补的,因而对经济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效率损失,称之为税收的无谓损失或超额负担。(如图税收的超额负担)P187-188

如何减少税制的超额负担:(1)拓宽税基,即广泛对物品和服务征税(2)抵消税收扭曲的影响。

第十三章 税收的转嫁和归宿

1、 什么是税收转嫁?税收转嫁的形式有哪些?

答:税收转嫁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基本形式

(1)前转:也称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购买者,即由卖方向买方转稼。 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2)后转:也称逆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移给商品或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3)混转或散转:对纳税人来说,前转和后转的形式可以兼而用之。也即,纳税人一方面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将一部分税负向前转嫁给买方,另一方面通过压低进价的方式将一部分税负向后转嫁给卖方。这一情形称为混转或散转。 2、试述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结合图形) 答:对商品税归宿的分析

(1)从量税:从量税又称单位税,指按销售商品的数量课征固定的税额。 P

P

P

P

1

(图1:课于需求方的从量税的归宿)

P

P

P

P

(图2:课于供给方的从量税的归宿)

在课征从量税时,税收最终由谁负担,和名义上由谁纳税无关。税收转嫁和归宿的具体情况实际上是由税后的均衡价格决定的。 供求弹性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负担的税收越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负担的税收越少。 在图2中,消费者承担了从量税的主要部分,因为他们多支付的数额比销售者少收到的数额

要多些。 极端情形

商品的供给完全无弹性,厂商承担了全部税负。(图3)

P P P

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消费者承担了全部税负。(图4)

P P P Q 0

(2)从价税 如图:

从价税的归宿分析

从价税是指以商品价格为税基,按一定的比例征税。 对从价税归宿的分析:如图所示

税收由消费者和厂商共同负担,负担的比例因 线斜率的变化而变化。 P

P P P

第十八章 财政政策

1、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

使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适应,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2、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

使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利用财政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以平衡社会总供求缺口,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3、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答:(1)乘数效应

1

MPC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 G =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 Tr =1-MPC

1-MPC

MPC

税收乘数 k T =-

1-MPC k Tr

(2)挤出效应

因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利率的调节问题是货币政策的核心,这将我们引向了一个新的课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4、 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答:(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在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阻止利率上升,抵消或减少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此会使总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对经济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这种组合适于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首要目标时使用,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限制消费和投资,抑制总需求;中央银行紧缩银根,减少货币的供给,刺激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导致总需求下降。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使总需求迅速收缩,能够有效遏制恶性通货膨胀,但会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陷于衰退的境地。这种组合主要在总需求极度膨胀,总供给严重不足,物价大幅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目标时采用。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政府对财政支出严加控制,同时采用增税措施,抑制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促使利率下降,以刺激私人投资。 这种组合适于财政赤字较大、但经济处于轻度衰退时采用。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政府适当扩大财政支出和减税,同时中央银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上升,产生“挤出效应”,使总需求不会大幅度上升。这种组合主要在经济比较繁荣、但公共投资不足时采用。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相关文章

  •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2008年4月8日 17:45 阅读次数:1604 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 ...查看


  • 2014初级经济师考试科目[经济基础]:我国政府预算周期
  • 2014初级经济师考试科目<经济基础>:我国政府预算周期 网校经济师考试频道编辑整理201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我国政府预算周期,供经济师考生参考复习! 我国政府预算周期 考试内容:政府预算周期的基本情况. 政府 ...查看


  • 会计财经法规整理资料
  •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1) 会计核算 ,实行(2) 会计监督 . 2.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包括(1会计法律(2)会计行政法规(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4) 地方性 ...查看


  • 如何写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总结(范文及实例)
  • 如何写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总结(范文及实例)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应该属于总结类的文章,与一般的总结类文章差不多.但也有独特的特点,是职称评审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委评价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自己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任职以来重要 ...查看


  • 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中央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专业复试总分分数线 院系名称(代码) 报考专业名称财政学 财政学-05资产评估金融学 金融学-05金融分析与金融工程 金融学院(002 ...查看


  • 预算会计考试资料整理
  • 一.分录题 A. 财政总预算会计分录 1. 限额管理和非限额管理 办理基本建设支出时,实行限额管理的,根据建设银行报来的银行支出数借记本科目,不实行限额管理的,根据拨付用款单位数,借记本科目. 办理基本建设支出 ⑴拨款时: 借:基建拨款-- ...查看


  • 2014年陕西会计从业继续教育[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试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各项中,单位内部监督的关键内容是(A ). A.对会计凭证的监 ...查看


  • 乡镇财政所管理制度(内部管理手册)
  •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 Word 版 可自由编辑!!] 目 录 一.财政所工作职能 .......................................................... 3 二. ...查看


  • 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
  • 2004年4月第17卷第2期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G uan g x i F inancial C olle g e A p r. 2004V ol. 17N o. 2 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 何庆光 (广西财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