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军
民事执行难问题探究
一、执行的含义
又称民事强制执行,是指国家执行机关依照债权人的申请,根据执行文书,遵循执行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债权人民事权利的活动。
二、执行的重要意义
司法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 司法的尊严来自司法判决的执行。若司法判决未被执行或未被完全执行, 这道屏障则如薄纸般形同虚设, 司法的尊严也就无从体现。
三、执行现状
一是被执行人及其财产难找;二是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三是涉及党政机关的案件难以执行。
如果被执行人是普通老百姓的绝招可以对付基层法院的执行不停地上访;如果有关系、有特殊背景,就傲慢、强硬地对抗甚至谩骂殴打执行人员;如果被是地方党政机关,就用手中的权力对基层法院施加压力干扰法院的执行。
四、原因探究
执行难有被执行人有意不履行司法判决的因素, 也有被执行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履行司法判决的因素, 更有执行人因违法或执行不当造成被执行人内心抵触的因素。
基层法院公信力和权威性不高: 人们信“访”不信“法”,法院办案要向党政机关汇报、请示,法院执行没有党政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无法进行。
五、解决方案
完善立法。程序实体、双管齐下 “执行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执行难”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执行立法不完善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立法具体有:
1、申请
2、异议
3、复议
4、提级执行制度
5、申请执行人选择管辖申请变更执行法院的权利
6、案外人异议问题可以通过专门诉讼解决
此外还可以建立诚信体系和机制 变强制为主动。
我国现有的执行手段与外国无太大区别但其法院的生效判决绝大多数是由当事人自动履行,当事人如果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所付出的代价就很大,不能够信贷,不能够置产,不能够出境等等,甚至直接影响其市场经营活动和日常的生活消费,从而在客观上促使其自动履行法律义务。
将执行案件信息予以公开,并通过将该系统与金融、工商登记、房地产、交通、出入境管理等部门以及其他社会信用体系网络相链接,逐步从法律、经济、政治、生活、舆论等方面对被执行人进行制约,促使其自动履行义务。
当然执行过程当中也会遇到种种问题 世上无绝对的自由对任何一项权利也必须进行限制否则就导致权利的滥用 下面具体阐述:
1、执行效率问题
异议和复议等保护了被执行人的权益,同时影响法院执行效率, 也不排除执行当事人或案外人中的某些人恶意上诉、故意拖延正当的执行 解决主要是审查期间原则上不停止执行。
2、限定提级执行的条件
地方保护主义嫌疑的; 执行法院存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情形而没有回避的; 执行当事人认为执行法院在法定期间内未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采取的执行措施不力, 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终结的等。
3、管辖的复杂化问题
有必要明确相应规则,防止重复立案;对已经出现的重复立案,规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4、案外人异议问题通过专门诉讼的性质确定
刘秀军
民事执行难问题探究
一、执行的含义
又称民事强制执行,是指国家执行机关依照债权人的申请,根据执行文书,遵循执行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债权人民事权利的活动。
二、执行的重要意义
司法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 司法的尊严来自司法判决的执行。若司法判决未被执行或未被完全执行, 这道屏障则如薄纸般形同虚设, 司法的尊严也就无从体现。
三、执行现状
一是被执行人及其财产难找;二是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三是涉及党政机关的案件难以执行。
如果被执行人是普通老百姓的绝招可以对付基层法院的执行不停地上访;如果有关系、有特殊背景,就傲慢、强硬地对抗甚至谩骂殴打执行人员;如果被是地方党政机关,就用手中的权力对基层法院施加压力干扰法院的执行。
四、原因探究
执行难有被执行人有意不履行司法判决的因素, 也有被执行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履行司法判决的因素, 更有执行人因违法或执行不当造成被执行人内心抵触的因素。
基层法院公信力和权威性不高: 人们信“访”不信“法”,法院办案要向党政机关汇报、请示,法院执行没有党政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无法进行。
五、解决方案
完善立法。程序实体、双管齐下 “执行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执行难”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执行立法不完善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立法具体有:
1、申请
2、异议
3、复议
4、提级执行制度
5、申请执行人选择管辖申请变更执行法院的权利
6、案外人异议问题可以通过专门诉讼解决
此外还可以建立诚信体系和机制 变强制为主动。
我国现有的执行手段与外国无太大区别但其法院的生效判决绝大多数是由当事人自动履行,当事人如果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所付出的代价就很大,不能够信贷,不能够置产,不能够出境等等,甚至直接影响其市场经营活动和日常的生活消费,从而在客观上促使其自动履行法律义务。
将执行案件信息予以公开,并通过将该系统与金融、工商登记、房地产、交通、出入境管理等部门以及其他社会信用体系网络相链接,逐步从法律、经济、政治、生活、舆论等方面对被执行人进行制约,促使其自动履行义务。
当然执行过程当中也会遇到种种问题 世上无绝对的自由对任何一项权利也必须进行限制否则就导致权利的滥用 下面具体阐述:
1、执行效率问题
异议和复议等保护了被执行人的权益,同时影响法院执行效率, 也不排除执行当事人或案外人中的某些人恶意上诉、故意拖延正当的执行 解决主要是审查期间原则上不停止执行。
2、限定提级执行的条件
地方保护主义嫌疑的; 执行法院存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情形而没有回避的; 执行当事人认为执行法院在法定期间内未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采取的执行措施不力, 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终结的等。
3、管辖的复杂化问题
有必要明确相应规则,防止重复立案;对已经出现的重复立案,规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4、案外人异议问题通过专门诉讼的性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