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共外交

论文:中国的公共外交

首先很感谢学校和曹善玉老师开设的“公共外交概论”这门选修课,虽然作为计算机方面的学生,但是对于公共外交方面的兴趣使我选择了这门生动有趣的课程。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事务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权力结构中的传统权力主体(国家)角色的淡化和非国家行为体(民众)作用的上升,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用大众媒体和传播技巧来支持国家外交目标的实现,并以此弥补传统外交方式的不足之处。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须十分重视国际社会对自己的形象定位要努力避免被其他国家的政府和公众塑造成为它们的敌人,因此中国最有效的选择是开展公共外交,搞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在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和谐的国际环境。

本文对公共外交的理论、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做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公共外交的概念、特点以及公共外交如何融入国际关系理论。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给出中国公共外交的定义以及简要回顾了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点建议。第三部分对中国的公共外交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活动。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外交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宗教组织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他们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国际交往的舞台,面对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广大公众,甚至政府机构,从不同角度表达本国的国情和国际政策。公共外交比起我们熟悉的“民间外间”的内涵更丰富。

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和主流社会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

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拥有非常丰富的公共外交实践经验。比如中美之间著名的“乒乓外交”,近年来的奥运外交、世博外交都是成功的公共外交范例。由于公共外交的作用日益凸现,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加入了“公共外交”的内容,提出要加强公共外交,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往,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对此,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振岗先生表示,在当前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中国外交需要新的着力点:“我想这一次‘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出来,说明我们国家对公共外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过去很多国家可能不太关注你,现在因为中国强大起来了,另外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作用和影响比过去大多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需要我们中国很好地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我们的政策,在外国人当中树立我们中国的形象。”

据介绍,公共外交还能弥补政府外交的局限。政府外交是国家间的职业外交官从事的外交活动,职业外交官的长处是与他国职业外交官打交道,短处是不善于与他国公民社会打交道。公共外交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中国政府目前正积极地将两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世界认识真实的中国,过去有个词叫‘国强必

争’,中国强大起来了,像美国这样的传统强国就以为中国一定要和它发生冲突,要抢夺它的国际地位,但我们的发展是要求和谐发展。这一方面就是需要政府外交(去展现),包括胡主席访问美国等等。但胡主席到芝加哥去,这就是公共外交,他的着眼点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老百姓,(目的是)造成一个适合中国和世界合作的气氛,也适合中国发展的气氛。

我觉得,在未来三五年内,中国的公共外交还停留在倡导推动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能更好地推动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不能用所谓的战役的方式,集中力量搞一场。美国人不会因为在纽约看了一下中国的形象宣传片,就根本改变了对中国的形象。它可能有助于改变对中国的形象,但是不能靠这一次。(关键)要靠大家的努力,需要有一个慢慢的甚至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当前,中国公共外交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媒体、学术界、涉外企业、社会团体及普通民众等新的外交关系行为体与政府一样,对大力发展中国的公共外交有共识,也有很高的热情,这些汇聚成一股拓展公共外交的强劲动力。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其一,“公共外交”的包容性如何与“外交”实质的一致性相统一?由于公共外交的参与主体多元化和外交对象多元化,具体的外交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因此表现出巨大的包容性。相对于传统政府间外交的高门槛,公共外交除了政府是行为主体的情况外,进入的门槛非常低,于是形成一种“全民外交”的局面。但是,外交之所以是外交,在于其表现形式多样化背后有“外交”实质的一致性。就是说,外交活动贯彻着国家外交战略的意图,并受正式外交机构在外交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等方面的约束或指导。

其二,如何用公共外交赢得人心?公共外交的直接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赢得人心”。不像传统政府间的外交可以是一种明确的利益交易,公共外交是要向对方的公众或其他新行为体表明自己一方政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意图的友善性及政策行为对于对方的有利性,这就需要使自己的政策行为在方式方法、意图、价值伦理和利益结果等方面赢得对方的理解和信任,也即“赢得人心”。然而,一国的公众在利益认知、价值伦理、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视角上与另一国之间可能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赢得人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

其三,如何防范“被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作为一种外交方式,本身具有中立性或非价值性,西方国家可以实施公共外交,中国同样可以。由于国家之间外交目标上可能的对立性,某些西方国家将中国的民众或社会团体作为“赢得人心”的公共外交对象,特别是对于媒体的公共外交,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合法性认知、国际形象可能恰恰是“动摇人心”的行为。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微博的兴起,网络因其信息即时传播和互动的特点,以及连接着无数个人终端,成为展开公共外交的便利场所。因此,中国在大力拓展公共外交时,需要先看好自己的“后院”,防范某些国家带有特殊意图的行为和宣传造成中国民众“被公共外交”。

正如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所言,中国公共外交正逢其时,大有可为。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外交将秉承既往战略,大力开拓向前,为中国发展大局做出积极努力。

论文:中国的公共外交

首先很感谢学校和曹善玉老师开设的“公共外交概论”这门选修课,虽然作为计算机方面的学生,但是对于公共外交方面的兴趣使我选择了这门生动有趣的课程。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事务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权力结构中的传统权力主体(国家)角色的淡化和非国家行为体(民众)作用的上升,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用大众媒体和传播技巧来支持国家外交目标的实现,并以此弥补传统外交方式的不足之处。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须十分重视国际社会对自己的形象定位要努力避免被其他国家的政府和公众塑造成为它们的敌人,因此中国最有效的选择是开展公共外交,搞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在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和谐的国际环境。

本文对公共外交的理论、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做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公共外交的概念、特点以及公共外交如何融入国际关系理论。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给出中国公共外交的定义以及简要回顾了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点建议。第三部分对中国的公共外交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活动。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外交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宗教组织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他们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国际交往的舞台,面对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广大公众,甚至政府机构,从不同角度表达本国的国情和国际政策。公共外交比起我们熟悉的“民间外间”的内涵更丰富。

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和主流社会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

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拥有非常丰富的公共外交实践经验。比如中美之间著名的“乒乓外交”,近年来的奥运外交、世博外交都是成功的公共外交范例。由于公共外交的作用日益凸现,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加入了“公共外交”的内容,提出要加强公共外交,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往,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对此,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振岗先生表示,在当前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中国外交需要新的着力点:“我想这一次‘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出来,说明我们国家对公共外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过去很多国家可能不太关注你,现在因为中国强大起来了,另外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作用和影响比过去大多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需要我们中国很好地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我们的政策,在外国人当中树立我们中国的形象。”

据介绍,公共外交还能弥补政府外交的局限。政府外交是国家间的职业外交官从事的外交活动,职业外交官的长处是与他国职业外交官打交道,短处是不善于与他国公民社会打交道。公共外交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中国政府目前正积极地将两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世界认识真实的中国,过去有个词叫‘国强必

争’,中国强大起来了,像美国这样的传统强国就以为中国一定要和它发生冲突,要抢夺它的国际地位,但我们的发展是要求和谐发展。这一方面就是需要政府外交(去展现),包括胡主席访问美国等等。但胡主席到芝加哥去,这就是公共外交,他的着眼点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老百姓,(目的是)造成一个适合中国和世界合作的气氛,也适合中国发展的气氛。

我觉得,在未来三五年内,中国的公共外交还停留在倡导推动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能更好地推动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不能用所谓的战役的方式,集中力量搞一场。美国人不会因为在纽约看了一下中国的形象宣传片,就根本改变了对中国的形象。它可能有助于改变对中国的形象,但是不能靠这一次。(关键)要靠大家的努力,需要有一个慢慢的甚至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当前,中国公共外交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媒体、学术界、涉外企业、社会团体及普通民众等新的外交关系行为体与政府一样,对大力发展中国的公共外交有共识,也有很高的热情,这些汇聚成一股拓展公共外交的强劲动力。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其一,“公共外交”的包容性如何与“外交”实质的一致性相统一?由于公共外交的参与主体多元化和外交对象多元化,具体的外交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因此表现出巨大的包容性。相对于传统政府间外交的高门槛,公共外交除了政府是行为主体的情况外,进入的门槛非常低,于是形成一种“全民外交”的局面。但是,外交之所以是外交,在于其表现形式多样化背后有“外交”实质的一致性。就是说,外交活动贯彻着国家外交战略的意图,并受正式外交机构在外交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等方面的约束或指导。

其二,如何用公共外交赢得人心?公共外交的直接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赢得人心”。不像传统政府间的外交可以是一种明确的利益交易,公共外交是要向对方的公众或其他新行为体表明自己一方政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意图的友善性及政策行为对于对方的有利性,这就需要使自己的政策行为在方式方法、意图、价值伦理和利益结果等方面赢得对方的理解和信任,也即“赢得人心”。然而,一国的公众在利益认知、价值伦理、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视角上与另一国之间可能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赢得人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

其三,如何防范“被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作为一种外交方式,本身具有中立性或非价值性,西方国家可以实施公共外交,中国同样可以。由于国家之间外交目标上可能的对立性,某些西方国家将中国的民众或社会团体作为“赢得人心”的公共外交对象,特别是对于媒体的公共外交,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合法性认知、国际形象可能恰恰是“动摇人心”的行为。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微博的兴起,网络因其信息即时传播和互动的特点,以及连接着无数个人终端,成为展开公共外交的便利场所。因此,中国在大力拓展公共外交时,需要先看好自己的“后院”,防范某些国家带有特殊意图的行为和宣传造成中国民众“被公共外交”。

正如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所言,中国公共外交正逢其时,大有可为。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外交将秉承既往战略,大力开拓向前,为中国发展大局做出积极努力。


相关文章

  • 报告称美公共外交落后中国 叹中国文化冲击世界
  • 2011年02月16日 15:25:21 来源: 法制晚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1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显示屏正在播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美国参议院发布报告称美公共外交落 ...查看


  • 浅析新加坡的公共外交
  •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SOUTHEASTASIANSTUDIES 浅析新加坡的公共外交 杨 毅 杨玉灵 北京100089)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新加坡:公共外交:软实力:国家形象[摘 要]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 ...查看


  • 南开大学韩召颖教授访谈录----中国外交始终自持一个弱国心
  • 韩召颖: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国际关系系主任 大学生自办刊物和论坛 <闻道>: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的<新视界>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个刊物,一直以来也得到了您的支持,那您是如何看待此类学生刊物及组 ...查看


  • 红旗文稿2011年第14期
  • 红旗文稿2011年第14期 本期目录 · 本期重点推荐 · 六十年中国外交的目标与选择 章百家 玛 雅 [政治] · 中国公共外交: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张志洲 · 以民主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 --杭州下城区经验与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 ...查看


  • 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 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思想纵横) 倪世雄 公为明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7日 07 版)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查看


  •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视角下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体系
  • "一带一路"视角下 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体系 李伟建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这反映了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塑造大国外交的内在诉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查看


  • 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外交策略研究
  • 前 沿 新闻 播中的公传外交共策略究 研温 明晓 (作 者 单位 : 河 南经贸职 业 学院) 要摘 :着社随会 经 济不断发的展 ,国中的值价 观文和化 ,观都 已着随 家国 对内对外 政 的和策展发 式发模 改变生,并 逐渐被 更的多 ...查看


  • 中国在中东的国家形象塑造
  •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国家形象做为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采取措施塑造本国形象,增强软实力.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家形象越来越重要,加强国家形象的建设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提升中 ...查看


  • 2015年习近平访美最新消息:习近平访美之旅的五大外交亮点
  • 2015年习近平访美最新消息:习近平访美之旅的五大外交亮点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随后又于26日至28日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了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这是习近平自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美国做国事访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