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同性恋与德育评价原则的探讨

  摘 要: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存在同性恋倾向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学生同性恋作为非主流文化价值,对目前的德育评价标准带来一定的冲击。本文针对大学生同性恋心理特点,试图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德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00-01

  根据我国2000年对全国14个省市26所全日制高校的性文明现状调查结果,与同性发生实质性性行为者所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5%。笔者就此问题对一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在421名学生接受调查中,有35.46%的学生认为完全接受同性恋行为,3.5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同性恋趋势,从中仍可反映出大学校园里客观存在着同性恋现象。

  一、大学生同性恋的成因分析及其心理特点

  随着社会发展所呈现的开放性和宣传渠道的多样性,在多元文化价值的冲击下,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同性恋的形成起着复杂的综合作用。从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来看,特别是在与异性隔离的群体中,如男子或女子中学内、远洋海员、庵庙、监狱中,较易出现境遇性同性恋行为,当然,这种行为在环境得到改变后将会随之消失。通过研究和分析,大学生因幼年家庭的不同影响发生的同性恋行为是主要因素,如父母离异、处境孤独、伙伴为清一色的异性等,而遗传、器官发育、内分泌等因素居次要地位。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同性恋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一是自信心不足。不少男同性恋者因受先天体格矮小瘦弱,声音高尖,外生殖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欠佳,一方面担心自己缺乏男子汉气概,不敢与异性交往,一方面对魁梧高大的同性男生非常羡慕,喜欢接近他们。而同性恋的女生通常自感缺乏女性魅力,在异性交往过程中感到紧张,觉得在同性面前才能得到放松和自在的交流。二是有矛盾和冲突的心理状态。同性恋者一方面感受到内心对同性性爱的渴望,另一方面承受着社会对同性恋行为否定的巨大压力,这种冲突使她(他)产生强烈自责、内疚、抗拒,厌恶甚至自杀念头。

  二、大学生同性恋中的德育评价标准存在的误区

  虽然同性恋的价值取向越来越为社会所包容和接纳,但与我国德育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婚恋导向有冲击,大学生同性恋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包容,容易受到否定和排挤,甚至遭受师生的轻视和嘲笑。大学生同性恋行为在德育评价上,往往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认为大学生同性恋不符合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二是对同性恋思想存在一元思维和异性霸权;三是对同性恋者有误会或刻板印象而予以歧视。这些以偏概全的说法恰可以反映现代德育评价的困境。在日益开放的世界里,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价值多元化以不可阻挡的形势深刻地变化着,这对大学生同性恋的德育评价标准带来极大的冲击,为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对德育评价原则提出反思。

  三、确立符合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倾向的德育评价原则

  为了顺应多元文化的价值世界,更好地尊重大学生同性恋者的人格,努力让同性恋倾向者的情感不被边缘化,应从对大学生同性恋较单一的价值评价发展到以人为本、尊重客观存在同性恋取向的事实评价,避免大学生同性恋中出现极端行为,需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原则,笔者认为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要坚持德育评价的人本性原则。人文性的德育理念就是要求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同性恋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社会现象,如果忽视同性恋群体的特定需求,就会使他(她)们失去自觉接受外在道德的内在动力,而且会使他(她)们把德育视为一种外在于个人需要的来自强权的被迫要求,疏远甚至拒绝德育。因此,大学生同性恋者作为德育的主体,理应把这一主体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把德育服务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完善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大学生同性恋的人本性,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理解和把握同性恋者的心理,取得同性恋的信任,促进同性恋者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要注重德育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原则。在大学生同性恋这一问题上,德育评价方法尤其要注意避免主观片面和单一性。针对大学生同性恋的普遍心理,我们应客观看待大学生同性恋的性取向问题,了解同性恋的生活状态和相关知识,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发现他(她)们的长处,并加以欣赏,做到真情互动,以期达到德育评价方法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三要坚持德育活动中的心理疏导原则。同性恋大学生通常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社会道德压力,如果他(她)们一时无法抗拒这些压力时,常常会让自己陷于自我封闭的困境中,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沟通,将有可能导致其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德育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应利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同性恋人群进行疏导,通过及时对处在思想困境中的甚至是即将发生危险的大学生同性恋提供支持和帮助。

   作者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廖苏莉,女,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典兵.德育评价研究30年:回溯•反思•展望[J].学术论坛,2011,(1).

  [2]周永娟.浅谈高校德育评价的原则[J].工会论坛,2005,(5).

  [3]芦茜.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改革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2).

  [4]Tony.大陆4000万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N].《凤凰周刊》,2004.9.

  

  摘 要: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存在同性恋倾向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学生同性恋作为非主流文化价值,对目前的德育评价标准带来一定的冲击。本文针对大学生同性恋心理特点,试图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德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00-01

  根据我国2000年对全国14个省市26所全日制高校的性文明现状调查结果,与同性发生实质性性行为者所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5%。笔者就此问题对一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在421名学生接受调查中,有35.46%的学生认为完全接受同性恋行为,3.5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同性恋趋势,从中仍可反映出大学校园里客观存在着同性恋现象。

  一、大学生同性恋的成因分析及其心理特点

  随着社会发展所呈现的开放性和宣传渠道的多样性,在多元文化价值的冲击下,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同性恋的形成起着复杂的综合作用。从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来看,特别是在与异性隔离的群体中,如男子或女子中学内、远洋海员、庵庙、监狱中,较易出现境遇性同性恋行为,当然,这种行为在环境得到改变后将会随之消失。通过研究和分析,大学生因幼年家庭的不同影响发生的同性恋行为是主要因素,如父母离异、处境孤独、伙伴为清一色的异性等,而遗传、器官发育、内分泌等因素居次要地位。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同性恋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一是自信心不足。不少男同性恋者因受先天体格矮小瘦弱,声音高尖,外生殖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欠佳,一方面担心自己缺乏男子汉气概,不敢与异性交往,一方面对魁梧高大的同性男生非常羡慕,喜欢接近他们。而同性恋的女生通常自感缺乏女性魅力,在异性交往过程中感到紧张,觉得在同性面前才能得到放松和自在的交流。二是有矛盾和冲突的心理状态。同性恋者一方面感受到内心对同性性爱的渴望,另一方面承受着社会对同性恋行为否定的巨大压力,这种冲突使她(他)产生强烈自责、内疚、抗拒,厌恶甚至自杀念头。

  二、大学生同性恋中的德育评价标准存在的误区

  虽然同性恋的价值取向越来越为社会所包容和接纳,但与我国德育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婚恋导向有冲击,大学生同性恋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包容,容易受到否定和排挤,甚至遭受师生的轻视和嘲笑。大学生同性恋行为在德育评价上,往往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认为大学生同性恋不符合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二是对同性恋思想存在一元思维和异性霸权;三是对同性恋者有误会或刻板印象而予以歧视。这些以偏概全的说法恰可以反映现代德育评价的困境。在日益开放的世界里,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价值多元化以不可阻挡的形势深刻地变化着,这对大学生同性恋的德育评价标准带来极大的冲击,为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对德育评价原则提出反思。

  三、确立符合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倾向的德育评价原则

  为了顺应多元文化的价值世界,更好地尊重大学生同性恋者的人格,努力让同性恋倾向者的情感不被边缘化,应从对大学生同性恋较单一的价值评价发展到以人为本、尊重客观存在同性恋取向的事实评价,避免大学生同性恋中出现极端行为,需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原则,笔者认为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要坚持德育评价的人本性原则。人文性的德育理念就是要求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同性恋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社会现象,如果忽视同性恋群体的特定需求,就会使他(她)们失去自觉接受外在道德的内在动力,而且会使他(她)们把德育视为一种外在于个人需要的来自强权的被迫要求,疏远甚至拒绝德育。因此,大学生同性恋者作为德育的主体,理应把这一主体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把德育服务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完善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大学生同性恋的人本性,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理解和把握同性恋者的心理,取得同性恋的信任,促进同性恋者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要注重德育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原则。在大学生同性恋这一问题上,德育评价方法尤其要注意避免主观片面和单一性。针对大学生同性恋的普遍心理,我们应客观看待大学生同性恋的性取向问题,了解同性恋的生活状态和相关知识,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发现他(她)们的长处,并加以欣赏,做到真情互动,以期达到德育评价方法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三要坚持德育活动中的心理疏导原则。同性恋大学生通常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社会道德压力,如果他(她)们一时无法抗拒这些压力时,常常会让自己陷于自我封闭的困境中,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沟通,将有可能导致其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德育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应利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同性恋人群进行疏导,通过及时对处在思想困境中的甚至是即将发生危险的大学生同性恋提供支持和帮助。

   作者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廖苏莉,女,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典兵.德育评价研究30年:回溯•反思•展望[J].学术论坛,2011,(1).

  [2]周永娟.浅谈高校德育评价的原则[J].工会论坛,2005,(5).

  [3]芦茜.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改革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2).

  [4]Tony.大陆4000万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N].《凤凰周刊》,2004.9.

  


相关文章

  • 现代教育理论
  • 现代教育理论 2007-07-20 21:16:16|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 1.教育的本质:教育(教书.育人)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 ...查看


  • 教育学名词解释(排序完整)
  • A 暗示教学:利用暗示手段,激发学生心理潜力,加速学校进程的一种教学B 班集体: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一个班的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组织形式.它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 ...查看


  •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11211016 姓名:陈中华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摘 要]科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 ...查看


  • 333教育硕士名词解释汇总
  •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 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都具有教育作用.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 ...查看


  •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标准
  • 全国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修订稿) 第一部分 前言 <全国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指导全国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标准的规章,是技工学校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 ...查看


  • 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处理原则
  • [关键词]班级心理辅导:价值中立:价值干预 一.对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内涵的再思考 (一)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传统看法 1.由来已久的观念冲突: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 专职辅导教师普遍认为在班级心理辅导中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价值中立,并以此作 ...查看


  • 中学生德育研究课题终结性实验报告
  • "如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研究" 课题终结性实验报告 一.课题题目:如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1.新时期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 思想 ...查看


  • 谈中职学生德育评价
  • [摘要]学生德育评价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有重要意义,成为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分析中职学生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完善中职学生德育评价,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学生 德育评价 [ ...查看


  • 教育学试卷
  • 一. 填空题 1. "六艺":一是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 二是乐,包括音乐 诗歌 舞蹈教育:三是射,射技教育:四是御,以射箭 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五是书,学字习写的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