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发展模式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第2期

16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发展

模式与对策建议

蒋和平1,王

爽2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2.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要: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对我国各地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形成的5种主要模式进行了归纳

和总结,这5种模式分别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带动型、金融服务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工商资本带动型、特色集体经济推动型。在深入剖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模式建设的主要做法、特点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供其他同类型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

关键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1004-874X (2015)02-0163-07

Main development mod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s

JIANG He-ping 1,WANG Shuang 2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

2. College of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

Abstract :Five main modes form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s are summariz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y are mode driven by grain production i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mode driven by financial services, mode driven by leading enterprises, mode driven by business capital, and mode driven by characteristic collective econom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main procedures,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five modes, experience and countermrasures are draw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other similar area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s.

Key words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自2010年开始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一大批农业高新科技、农业科技示范、现代农业示范等农业园区,2010年8月和2012年8月农业部先后分两批认证了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各示范区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开展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适合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各

收稿日期:2014-10-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Z0241);农业部软科学研究计划(2014-004)

作者简介:蒋和平(1956-),男,博士,教授,E-mail:jiangh

具特色、不同类型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现代农业的建设。本文基于各类型示范区自有的资源、经济、制度、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特点,结合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实际,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运营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先进经验进行集中反映和高度概括,能够指导同类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运行的实践,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模式,根据区域生产要素配置情况的差异性,主要分为以下5种模式,即粮食生产带动型、金融服务带动型、龙头企业

[email protected]

164

带动型、工商资本带动型、集体经济推动型,下面结合调研案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3)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33万hm 2,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6.67万

1

1.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模式

粮食生产带动型模式(以黑龙江富锦市为例)粮食生产带动型模式是指围绕提高粮食生产

hm 2,分别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9.3%和70%。各类

专业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春耕生产期间发挥了示范引导和主力军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农业保险面积达到8.92万

能力,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制定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载体,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以培育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为重点,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在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上,粮食主产区通过以粮养牧、以粮兴工、以粮活商、以粮强市等多种渠道,使粮食发展带动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共赢。

[1]

hm 2,投保金额达到401.4万元,进一步提升了种植

业的抗风险能力。

1.2金融服务带动型模式(以广西田东县为例)金融服务带动模式是指以金融支持为载体,建

立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支付体系、信用体系、保险体系、担保体系、基础金融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农民贷款难、银行放贷难、农村支付结算难等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打造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有效金融需求主体,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1.1.1粮食生产带动型模式的特点(1)种植结构

调优,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按照把粮食生产作为示范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增水稻、扩玉米、稳大豆、调优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方向。2013富锦市总播种面积38万hm 2,其中粮豆薯种植面积36.26万hm 2,经济作物1.64万

1.2.1金融服务带动型模式的特点(1)进行金融

机构、服务及产品的创新。首先进行机构创新。2012年田东县引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立广西首家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田东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2013年组建2家小额贷款公司。其次是服务创新。构建以较小额度财政投入为撬动的“一室一权一评级,保险、担保加支付(体系)”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易推广、能持续的“田东模式”的基本框架。再次是产品创新。田东县于2012年在全国6个同类试验区中首创出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意见》,引导银行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全县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设施、农房、收益权等抵押贷款,解决了“银行放贷难,农民贷款难”的难题[2]。

(2)金融改革创新与制度构建、推广复制、风险防控联动。一是改革创新与制度构建联动。建立了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多份制度文件,形成“政府机构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农民群众主体,社会力量协作”的运行机制。二是改革创新与推广复制联动。“农金村办”模式、农民资金互助社、贫困农户互助金、小额信用贷款、特色保险产品等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三是改革创新与风险防控联动。通过建立涉农贷款奖励机制、构建农业担保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田东县加大对县投融资平台公司、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力度,有效分担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风

hm 2;粮食总产量预计超过300万t 。

(2)强化科技推广,提升粮食产出的科技含量。富锦市集中建设了30个高产创建万公顷示范区;同时,建成各级科技示范园区26个,全部成为标准

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农业部高产创建、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2013年,承担省、地、市试验、示范、推广项目50余项。

1.1.2粮食生产带动型模式取得的成效(1)科技

化水平不断提高。富锦市建成比较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新成果、新技术转化、推广速度快,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6%,优良品种普及率保持在100%。全市水稻集中育秧小区和大棚总数分别达到112个和3.2万栋,大中小型水稻智能催芽车间达到12个,水稻催芽单批处理能力达到2000t ,可为6.67万hm 水

2

稻育苗提供芽种。

(2)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强。共组建千万元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11个,购入100马力以上拖拉机

110多台,农具300多台套,玉米联合收割机103

台,大大提高了全市农机装备水平,大中小型拖拉机保有量3.6万台,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1%。

165

险。

(3)农村金融改革与扶贫攻坚、发展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相结合。一是农村金融改革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田东县根据河谷四镇及两翼山区发展实际,立足县情,构建“特色产业+合作社+信用评级+信贷+保险+担保”的金融扶贫模式。2013年累计向扶贫龙头企业、贫困村发放扶贫贷款2.3亿元。二是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田东县于

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中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

1.3.1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的特点(1)以基地为

依托,建设“第一车间”。立足资源优势,加大财政扶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建设优质水稻板块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以企业为龙头,增强“动力引擎”。坚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来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联市场,下联合作社或农户,延长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

(2)以合作组织为桥梁,编织“坚韧纽带”。积极发展专业组织,鼓励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作,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使农民与市场对接。以品牌为核心,打造“金字招牌”,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3]。

(3)农业科技广泛应用。一是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举办省级水稻高产创建万公顷示范片33个,面积33.8万hm 2,平均增产25kg/hm2。二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到68%,其中机耕机种,机收机械化率达100%。三是农业信息服务加强,综合利用媒体传播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产、供、加、销等信息,加强了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

2012年12月建立了广西首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

心,通过引进广西北部湾产权交易所进驻田东,拓展了产权交易领域,有效地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问题。三是农村金融改革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给予新型城镇化项目信贷支持,利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投入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社区、城中村改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

1.2.2金融服务主导模式取得的成效(1)土地流

转加快。田东县出台了《田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励暂行办法》和规模化立体种养奖励措施,依托田东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2013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

hm 2,促进了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33.5%,比2012年增加3.9

个百分点。

(2)农村金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田东县于

2012年提出了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

化”的目标,构建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金融服务室+信用评级+农村产权+信贷+保险+支付工具”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把金融服务向村屯一线延伸,逐步实现县域金融普惠。截至2013年10月末,全县存款余额72.3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

1.3.2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取得的成效(1)农业

产值稳定增长。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7.9万

53.48亿元,增长22.63%。

(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建成。全县16家龙头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达28.3亿元,增长15.5%,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4家。推动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5万户,带动农户增收2.1亿元,增长16.6%。2013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5家,全县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11家,带动农户3.26万户,合作社社员户年人均纯收入比非社员户增收600元左

右。

hm 2,总产量136.1万t ,比2011年粮食总产量增加2.2万t ,增产1.6%;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81亿元,比2011年增长38.17%。

(2)龙头企业提档升级。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家,粮食加工企业占50%,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20家,基本形成粮食深加工、

森工、纺织服装、水产品加工、油料加工、畜禽养殖及加工等六大优势产业体系。

(3)农村专业合作社组建加快。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20家,其中粮食生产合作社占50%左右,比2011年86家增加252家。2012年获得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部级示范合作社1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6家获得市优秀合作社,

1.3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以湖北监利县为例)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

18家评为县级示范合作社,还涌现出“福娃三丰水

166

稻合作社”等大型集中育秧联合社。

水稻最高田块每667m 2产量达到1014.3kg ,2013年全省早稻平均每667m 2产量达415.3kg ,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2)促进了主导产业集聚提升。各示范区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深入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建设,有力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集聚化、生态化发展,为全省提供了学习的样板。目前,8个示范区共建成各类园区252个,其中现代农业综合区12个,建成个数和质量在全省领先,诸暨市、湖州市、婺城区3个示范区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地点。在示范区带动下,全省农业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接近80%,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态势。

(3)促进了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围绕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主体快

工商资本带动型模式的特点

(1)突出资金

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能力和辐射效应进一步提升。截止目前,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

1.4工商资本带动型模式(以浙江为例)

浙江省为促进产业集聚、探索农业生产经营新

机制,引导那些已经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离农的非农户和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兼业小户,在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尽快离土,并通过多种措施,保障其从事土地经营的一般收益,真正实现“留权、离地、得利”[4]。通过鼓励成立村级土地合作社,推进土地承包权流转,引导整村、整组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公司流转,进而形成了“小承包,大经营”的运行模式,从而推动了示范区内农业主导产业的“区域化、集聚化”。示范区建设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以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建设主体,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经营。

1.4.1

整合,抓优化推进。把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点措施和重要标志之一,积极发挥示范区建设的平台作用,整合各类资金、项目,组织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装备化、机械化、设施化,为提高示范区建设水平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2)突出平台建设,抓示范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是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抓手、主平台,各示范区把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农业“两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把“两区”建设作为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了点面结合、互促互进的良好格局,为全省“两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3)突出机制创新,抓改革推进。积极抓好新型主体培育、社会化服务、土地流转、科技服务等领域创新,统筹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71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914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39家,其中8个示范区分别为1572家、4574家和75家,占全省的21.9%、13.5%和17.1%。“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进一步

完善,全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818.6亿元,带动种植业基地78.89万hm 2,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9%和4.1%。累计流转土地57万hm 2,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44%。

(4)促进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12年,萧山区等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31.7

亿元,带动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稳定增长,全省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086亿元、增加值679.9亿元,同比分别增2%和2.4%。农民来自家庭生产经营、工资等收入保持较快增长,8个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988元,超过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436元,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倍。

1.5集体经济推动型模式(以江苏姜堰为例)以姜堰为代表的江苏省广大地区,通过引导农

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村级组织集中流转,再通公

(1)促进

开竞标的方式,发展规模以上的农场,来推广农业适度经营,由此形成的“适度规模农场模式”下,政府通过鼓励和支持以村级为单位,成立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等服务,通过成立生产各环节的专业合作社及“全程托管”式的一站式服务合作社来完成示范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再通过公

1.4.2工商资本带动型模式取得的成效

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各示范区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千斤粮万元钱”等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有效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稳定了面积,提高了产量和效益,为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了示范和保障[5]。2012年,浙江省

167

开招标的方式将土地交给个人或企业进行生产,并由政府或村级机构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中间不涉及土地经营权的“二次流转”。

效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面积分别达到57.4万

1.5.1集体经济推动型模式的特点(1)加快平台

建设,将载体优势转变为资源集聚优势。把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平台,积极整合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将农业园区打造成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引擎。一是整合集聚财政投入,将现代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等资金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倾斜。二是整合落实扶持政策,将国家、省对农业发展出台了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税收优惠、人才培养、设施农业用地等不少扶持政策,在示范区集中兑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更好地促进了示范区建设。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示范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较好的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培育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设,不断改善示范区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快示范区建设进度。

(2)加强示范带动,将点的示范转变为面的普及。一是加强上规模的产业基地建设,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在示范区内建设了一批规模化产业基地。二是加强现代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示范区建设依托科研教学单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在示范区的转化应用。三是加强一区多园建设,把经过认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并根据产业特点和区域布局,在重点乡镇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形成一区多园格局。

(3)加强机制创新,将生产关系调整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一是积极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竞争主体,加大了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的扶持与培育。二是积极探索土地集中经营的新形式,对单宗土地流转达到66.67hm 2以上的,每667m 2补贴100元。三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

hm 2和192.95万hm 2,占耕地面积比重分别达12.2%和41%。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设施农业面积分别为44.88万hm 2和16.85万hm 2,同比分别增加3.55万hm 2和3.03万hm 2。高标准农田比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9%和81.39%。

(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显著加快。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230.2万hm 2,占耕地面积比重达49%。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数达到4.4万个,登记成员562万户,农民合作社登记数、入社农户比例、社均成员数、出资额等4项关键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示范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为61.0%,比全省高12%。农民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比重为63.2%,比全省平均高15.7%。昆山、太仓、无锡等示范区土地流转补贴达到300~400元/m2。

(4)农民收入增幅显著提高。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5元,同比增长18.5%,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44∶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示范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628元,比全省增加2823元,其中最高昆山达20002元,无锡、相城、太仓均在15000元以上。

2模式建设可供借鉴的经验

5种模式分别代表了5种不同的国家现代农业

示范区发展类型,由于发展目标、经营主体、资源条件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典型代表性,形成了一些对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性做法。

2.1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保证粮食生产水平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标准化建设上

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使示范区带动农业区域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把规模化作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育秧设施共建,大力推进农机设施共建,为调动农民规模经营的积极性,对于连片整地进行资金奖励。同时,示范区要注重转变生产方式,推动标准对接,提高粮食生产整体水平。

1.5.2集体经济推动型模式取得的成效(1)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2011年,江苏省粮食总产达33.08万t ,实现建国以来首次“八连增”,位居全国第4位。全省粮食单产414.6kg ,创历史新高。示范区单产水平在全省位居前列,海安县粮食平均产量为539.2kg/hm2,全省排名第1位。

(2)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改善。江苏全省高

2.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通过科技示范、技术推广和成果展示带动区域

农业科技发展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结对,围绕重点产业发展,

168

加强合作,构建农业科研成果孵化基地,大力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其次,示范区要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建设服务配套体系,为农业科技推广和示范应用打造良好的服务平台,保证农业技术转化效率不断提高,具体包括强化农业科技培训与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6]。

3

3.1

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对策建

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建立农业经营新要以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为导向,探索建

体系

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新体系,为示范区带动农业现代化打造平台。一是要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和管理服务机制,做好土地流转确权登记和农民保障工作。二是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通过资金贷款优惠方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建立现代农业规模经营体系,通过培训和互动鼓励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与保险公司签订生产订单和保险合同,引导和扶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2.3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农业投融资新机制金融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重视

示范区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以农村金融服务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从金融服务的基础工作入手,建立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支付体系、信用体系、保险体系、担保体系、基础金融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农民贷款难、银行放贷难、农村支付结算难等农村金融服务“老大难”问题。

2.4

制度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高效发展

的基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解决土地流转的后续问题,需要在深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土地租赁方式,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政策文件和奖励政策,同时建成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做好土地流转服务工作。

3.2进一步加大项目聚集和政策支持,建立以粮为在确保各示范区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的前提下,

本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鼓励和支持其发展效益比较高的其他优势农业产业。一方面,在现有项目资金向示范区倾斜的基础上,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加大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奖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供给[7]。另一方面,在注重粮食生产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其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由示范区政府及相关机构引导,在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从公共基础设施、农机具购置、种子种苗、科技推广、贷款贴息等方面积极支持,建成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经营机制完善、优质安全的生产基地,提高农业产业产出效率和效益,率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5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农业经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

新体系

设必须要培育新型的经营主体,实现产业化经营。典型模式都注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通过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着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种养农户新建专业合作社,以规范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为抓手,加快健全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形成质量标准、产品品牌、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产品价格等多方面的统一服务。二是着力壮大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实施一企一策的扶持政策,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加快扶持培育一批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三是鼓励组建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从事适度规模和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品牌销售,拓展农业生产、农业休闲等方面的服务。

3.3优化项目资金投入结构,完善农业投资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探索建立以中央及省

级财政投资为主,地方政府投资为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体系。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大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另一方面,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资金;通过财政贴息,财政奖励、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等

169

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工代资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建设。

要完善农业融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农业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贷款,尤其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方面的贷款支持。对于花卉苗木等生产周期较长的农业产业,要根据产业周期长短,适当放宽还款期限,减少农户的贷款压力,可以设置专项贷款业务,鼓励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发展周期较长的产业,保护产业发展和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件较好的示范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农业承包大户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基地经营等多种形式;在耕地条件较差的示范区,着力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实行合作服务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型等多种形式。

3.6

体系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坚持统筹利用资源,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市场

机制相结合,建立合理高效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构体系,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参考文献:

3.4

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业信息化协同共示范区要集聚政策、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优

势,推进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向传统农业全产业链渗透。同时也要加速建立涵盖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济信息化(如农产品信息)等各个领域的网络系统,建立共享平台,直接面向农业科研和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智能农业信息技术,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与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提升农业生产、管理、交易、物流等各环节智能化程度;以标准化设施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为手段,以标准化生产服务引导为保障,以标准化生产组织为纽带,全面推广现代化种养殖方式,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三个体系,推进“三品一标”的认定工作。

[1][2][3][4]

施晟, 卫龙宝, 伍骏骞.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定位及区域聚类分析[J].经济学家,2012(4):63-69.

浙江省统计局.201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2014.

孟祥林.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循环农业:理论, 实践与发展方向[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7):12-16.——台邓大才. “小承包大经营”的“中农化”政策研究—湾“小地主大佃农”制度的借鉴与启示[J].学术研究,

2011(10):80-86.[5][6][7]

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0年度发展报告[R].2011.

王丽娟, 王树进. 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模式对绩效影响机理研究[J].农村经济,2012(6):48-52.

蒋和平, 崔凯. 培育创业型农民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2-

3.5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制度和体制

改革步伐,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当务之急。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充分尊重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赋予示范区先行探索的职责,减少盲目的政策干预,全面客观地分析,跟踪并及时纠正偏差。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科学适当的土地规模,在耕地条

108.

(责任编辑白雪娜)

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第2期

16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发展

模式与对策建议

蒋和平1,王

爽2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2.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要: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对我国各地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形成的5种主要模式进行了归纳

和总结,这5种模式分别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带动型、金融服务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工商资本带动型、特色集体经济推动型。在深入剖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模式建设的主要做法、特点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供其他同类型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

关键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1004-874X (2015)02-0163-07

Main development mod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s

JIANG He-ping 1,WANG Shuang 2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

2. College of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

Abstract :Five main modes form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s are summariz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y are mode driven by grain production i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mode driven by financial services, mode driven by leading enterprises, mode driven by business capital, and mode driven by characteristic collective econom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main procedures,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five modes, experience and countermrasures are draw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other similar area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s.

Key words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自2010年开始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一大批农业高新科技、农业科技示范、现代农业示范等农业园区,2010年8月和2012年8月农业部先后分两批认证了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各示范区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开展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适合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各

收稿日期:2014-10-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Z0241);农业部软科学研究计划(2014-004)

作者简介:蒋和平(1956-),男,博士,教授,E-mail:jiangh

具特色、不同类型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现代农业的建设。本文基于各类型示范区自有的资源、经济、制度、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特点,结合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实际,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运营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先进经验进行集中反映和高度概括,能够指导同类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运行的实践,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模式,根据区域生产要素配置情况的差异性,主要分为以下5种模式,即粮食生产带动型、金融服务带动型、龙头企业

[email protected]

164

带动型、工商资本带动型、集体经济推动型,下面结合调研案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3)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33万hm 2,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6.67万

1

1.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模式

粮食生产带动型模式(以黑龙江富锦市为例)粮食生产带动型模式是指围绕提高粮食生产

hm 2,分别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9.3%和70%。各类

专业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春耕生产期间发挥了示范引导和主力军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农业保险面积达到8.92万

能力,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制定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载体,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以培育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为重点,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在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上,粮食主产区通过以粮养牧、以粮兴工、以粮活商、以粮强市等多种渠道,使粮食发展带动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共赢。

[1]

hm 2,投保金额达到401.4万元,进一步提升了种植

业的抗风险能力。

1.2金融服务带动型模式(以广西田东县为例)金融服务带动模式是指以金融支持为载体,建

立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支付体系、信用体系、保险体系、担保体系、基础金融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农民贷款难、银行放贷难、农村支付结算难等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打造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有效金融需求主体,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1.1.1粮食生产带动型模式的特点(1)种植结构

调优,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按照把粮食生产作为示范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增水稻、扩玉米、稳大豆、调优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方向。2013富锦市总播种面积38万hm 2,其中粮豆薯种植面积36.26万hm 2,经济作物1.64万

1.2.1金融服务带动型模式的特点(1)进行金融

机构、服务及产品的创新。首先进行机构创新。2012年田东县引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立广西首家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田东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2013年组建2家小额贷款公司。其次是服务创新。构建以较小额度财政投入为撬动的“一室一权一评级,保险、担保加支付(体系)”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易推广、能持续的“田东模式”的基本框架。再次是产品创新。田东县于2012年在全国6个同类试验区中首创出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意见》,引导银行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全县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设施、农房、收益权等抵押贷款,解决了“银行放贷难,农民贷款难”的难题[2]。

(2)金融改革创新与制度构建、推广复制、风险防控联动。一是改革创新与制度构建联动。建立了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多份制度文件,形成“政府机构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农民群众主体,社会力量协作”的运行机制。二是改革创新与推广复制联动。“农金村办”模式、农民资金互助社、贫困农户互助金、小额信用贷款、特色保险产品等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三是改革创新与风险防控联动。通过建立涉农贷款奖励机制、构建农业担保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田东县加大对县投融资平台公司、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力度,有效分担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风

hm 2;粮食总产量预计超过300万t 。

(2)强化科技推广,提升粮食产出的科技含量。富锦市集中建设了30个高产创建万公顷示范区;同时,建成各级科技示范园区26个,全部成为标准

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农业部高产创建、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2013年,承担省、地、市试验、示范、推广项目50余项。

1.1.2粮食生产带动型模式取得的成效(1)科技

化水平不断提高。富锦市建成比较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新成果、新技术转化、推广速度快,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6%,优良品种普及率保持在100%。全市水稻集中育秧小区和大棚总数分别达到112个和3.2万栋,大中小型水稻智能催芽车间达到12个,水稻催芽单批处理能力达到2000t ,可为6.67万hm 水

2

稻育苗提供芽种。

(2)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强。共组建千万元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11个,购入100马力以上拖拉机

110多台,农具300多台套,玉米联合收割机103

台,大大提高了全市农机装备水平,大中小型拖拉机保有量3.6万台,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1%。

165

险。

(3)农村金融改革与扶贫攻坚、发展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相结合。一是农村金融改革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田东县根据河谷四镇及两翼山区发展实际,立足县情,构建“特色产业+合作社+信用评级+信贷+保险+担保”的金融扶贫模式。2013年累计向扶贫龙头企业、贫困村发放扶贫贷款2.3亿元。二是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田东县于

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中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

1.3.1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的特点(1)以基地为

依托,建设“第一车间”。立足资源优势,加大财政扶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建设优质水稻板块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以企业为龙头,增强“动力引擎”。坚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来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联市场,下联合作社或农户,延长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

(2)以合作组织为桥梁,编织“坚韧纽带”。积极发展专业组织,鼓励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作,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使农民与市场对接。以品牌为核心,打造“金字招牌”,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3]。

(3)农业科技广泛应用。一是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举办省级水稻高产创建万公顷示范片33个,面积33.8万hm 2,平均增产25kg/hm2。二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到68%,其中机耕机种,机收机械化率达100%。三是农业信息服务加强,综合利用媒体传播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产、供、加、销等信息,加强了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

2012年12月建立了广西首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

心,通过引进广西北部湾产权交易所进驻田东,拓展了产权交易领域,有效地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问题。三是农村金融改革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给予新型城镇化项目信贷支持,利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投入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社区、城中村改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

1.2.2金融服务主导模式取得的成效(1)土地流

转加快。田东县出台了《田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励暂行办法》和规模化立体种养奖励措施,依托田东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2013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

hm 2,促进了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33.5%,比2012年增加3.9

个百分点。

(2)农村金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田东县于

2012年提出了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

化”的目标,构建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金融服务室+信用评级+农村产权+信贷+保险+支付工具”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把金融服务向村屯一线延伸,逐步实现县域金融普惠。截至2013年10月末,全县存款余额72.3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

1.3.2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取得的成效(1)农业

产值稳定增长。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7.9万

53.48亿元,增长22.63%。

(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建成。全县16家龙头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达28.3亿元,增长15.5%,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4家。推动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5万户,带动农户增收2.1亿元,增长16.6%。2013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5家,全县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11家,带动农户3.26万户,合作社社员户年人均纯收入比非社员户增收600元左

右。

hm 2,总产量136.1万t ,比2011年粮食总产量增加2.2万t ,增产1.6%;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81亿元,比2011年增长38.17%。

(2)龙头企业提档升级。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家,粮食加工企业占50%,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20家,基本形成粮食深加工、

森工、纺织服装、水产品加工、油料加工、畜禽养殖及加工等六大优势产业体系。

(3)农村专业合作社组建加快。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20家,其中粮食生产合作社占50%左右,比2011年86家增加252家。2012年获得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部级示范合作社1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6家获得市优秀合作社,

1.3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以湖北监利县为例)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

18家评为县级示范合作社,还涌现出“福娃三丰水

166

稻合作社”等大型集中育秧联合社。

水稻最高田块每667m 2产量达到1014.3kg ,2013年全省早稻平均每667m 2产量达415.3kg ,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2)促进了主导产业集聚提升。各示范区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深入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建设,有力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集聚化、生态化发展,为全省提供了学习的样板。目前,8个示范区共建成各类园区252个,其中现代农业综合区12个,建成个数和质量在全省领先,诸暨市、湖州市、婺城区3个示范区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地点。在示范区带动下,全省农业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接近80%,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态势。

(3)促进了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围绕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主体快

工商资本带动型模式的特点

(1)突出资金

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能力和辐射效应进一步提升。截止目前,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

1.4工商资本带动型模式(以浙江为例)

浙江省为促进产业集聚、探索农业生产经营新

机制,引导那些已经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离农的非农户和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兼业小户,在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尽快离土,并通过多种措施,保障其从事土地经营的一般收益,真正实现“留权、离地、得利”[4]。通过鼓励成立村级土地合作社,推进土地承包权流转,引导整村、整组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公司流转,进而形成了“小承包,大经营”的运行模式,从而推动了示范区内农业主导产业的“区域化、集聚化”。示范区建设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以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建设主体,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经营。

1.4.1

整合,抓优化推进。把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点措施和重要标志之一,积极发挥示范区建设的平台作用,整合各类资金、项目,组织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装备化、机械化、设施化,为提高示范区建设水平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2)突出平台建设,抓示范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是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抓手、主平台,各示范区把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农业“两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把“两区”建设作为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了点面结合、互促互进的良好格局,为全省“两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3)突出机制创新,抓改革推进。积极抓好新型主体培育、社会化服务、土地流转、科技服务等领域创新,统筹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71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914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39家,其中8个示范区分别为1572家、4574家和75家,占全省的21.9%、13.5%和17.1%。“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进一步

完善,全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818.6亿元,带动种植业基地78.89万hm 2,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9%和4.1%。累计流转土地57万hm 2,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44%。

(4)促进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12年,萧山区等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31.7

亿元,带动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稳定增长,全省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086亿元、增加值679.9亿元,同比分别增2%和2.4%。农民来自家庭生产经营、工资等收入保持较快增长,8个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988元,超过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436元,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倍。

1.5集体经济推动型模式(以江苏姜堰为例)以姜堰为代表的江苏省广大地区,通过引导农

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村级组织集中流转,再通公

(1)促进

开竞标的方式,发展规模以上的农场,来推广农业适度经营,由此形成的“适度规模农场模式”下,政府通过鼓励和支持以村级为单位,成立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等服务,通过成立生产各环节的专业合作社及“全程托管”式的一站式服务合作社来完成示范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再通过公

1.4.2工商资本带动型模式取得的成效

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各示范区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千斤粮万元钱”等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有效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稳定了面积,提高了产量和效益,为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了示范和保障[5]。2012年,浙江省

167

开招标的方式将土地交给个人或企业进行生产,并由政府或村级机构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中间不涉及土地经营权的“二次流转”。

效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面积分别达到57.4万

1.5.1集体经济推动型模式的特点(1)加快平台

建设,将载体优势转变为资源集聚优势。把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平台,积极整合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将农业园区打造成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引擎。一是整合集聚财政投入,将现代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等资金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倾斜。二是整合落实扶持政策,将国家、省对农业发展出台了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税收优惠、人才培养、设施农业用地等不少扶持政策,在示范区集中兑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更好地促进了示范区建设。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示范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较好的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培育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设,不断改善示范区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快示范区建设进度。

(2)加强示范带动,将点的示范转变为面的普及。一是加强上规模的产业基地建设,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在示范区内建设了一批规模化产业基地。二是加强现代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示范区建设依托科研教学单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在示范区的转化应用。三是加强一区多园建设,把经过认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并根据产业特点和区域布局,在重点乡镇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形成一区多园格局。

(3)加强机制创新,将生产关系调整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一是积极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竞争主体,加大了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的扶持与培育。二是积极探索土地集中经营的新形式,对单宗土地流转达到66.67hm 2以上的,每667m 2补贴100元。三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

hm 2和192.95万hm 2,占耕地面积比重分别达12.2%和41%。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设施农业面积分别为44.88万hm 2和16.85万hm 2,同比分别增加3.55万hm 2和3.03万hm 2。高标准农田比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9%和81.39%。

(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显著加快。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230.2万hm 2,占耕地面积比重达49%。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数达到4.4万个,登记成员562万户,农民合作社登记数、入社农户比例、社均成员数、出资额等4项关键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示范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为61.0%,比全省高12%。农民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比重为63.2%,比全省平均高15.7%。昆山、太仓、无锡等示范区土地流转补贴达到300~400元/m2。

(4)农民收入增幅显著提高。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5元,同比增长18.5%,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44∶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示范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628元,比全省增加2823元,其中最高昆山达20002元,无锡、相城、太仓均在15000元以上。

2模式建设可供借鉴的经验

5种模式分别代表了5种不同的国家现代农业

示范区发展类型,由于发展目标、经营主体、资源条件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典型代表性,形成了一些对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性做法。

2.1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保证粮食生产水平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标准化建设上

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使示范区带动农业区域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把规模化作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育秧设施共建,大力推进农机设施共建,为调动农民规模经营的积极性,对于连片整地进行资金奖励。同时,示范区要注重转变生产方式,推动标准对接,提高粮食生产整体水平。

1.5.2集体经济推动型模式取得的成效(1)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2011年,江苏省粮食总产达33.08万t ,实现建国以来首次“八连增”,位居全国第4位。全省粮食单产414.6kg ,创历史新高。示范区单产水平在全省位居前列,海安县粮食平均产量为539.2kg/hm2,全省排名第1位。

(2)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改善。江苏全省高

2.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通过科技示范、技术推广和成果展示带动区域

农业科技发展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结对,围绕重点产业发展,

168

加强合作,构建农业科研成果孵化基地,大力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其次,示范区要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建设服务配套体系,为农业科技推广和示范应用打造良好的服务平台,保证农业技术转化效率不断提高,具体包括强化农业科技培训与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6]。

3

3.1

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对策建

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建立农业经营新要以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为导向,探索建

体系

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新体系,为示范区带动农业现代化打造平台。一是要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和管理服务机制,做好土地流转确权登记和农民保障工作。二是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通过资金贷款优惠方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建立现代农业规模经营体系,通过培训和互动鼓励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与保险公司签订生产订单和保险合同,引导和扶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2.3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农业投融资新机制金融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重视

示范区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以农村金融服务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从金融服务的基础工作入手,建立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支付体系、信用体系、保险体系、担保体系、基础金融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农民贷款难、银行放贷难、农村支付结算难等农村金融服务“老大难”问题。

2.4

制度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高效发展

的基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解决土地流转的后续问题,需要在深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土地租赁方式,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政策文件和奖励政策,同时建成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做好土地流转服务工作。

3.2进一步加大项目聚集和政策支持,建立以粮为在确保各示范区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的前提下,

本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鼓励和支持其发展效益比较高的其他优势农业产业。一方面,在现有项目资金向示范区倾斜的基础上,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加大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奖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供给[7]。另一方面,在注重粮食生产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其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由示范区政府及相关机构引导,在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从公共基础设施、农机具购置、种子种苗、科技推广、贷款贴息等方面积极支持,建成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经营机制完善、优质安全的生产基地,提高农业产业产出效率和效益,率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5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农业经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

新体系

设必须要培育新型的经营主体,实现产业化经营。典型模式都注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通过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着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种养农户新建专业合作社,以规范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为抓手,加快健全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形成质量标准、产品品牌、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产品价格等多方面的统一服务。二是着力壮大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实施一企一策的扶持政策,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加快扶持培育一批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三是鼓励组建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从事适度规模和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品牌销售,拓展农业生产、农业休闲等方面的服务。

3.3优化项目资金投入结构,完善农业投资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探索建立以中央及省

级财政投资为主,地方政府投资为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体系。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大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另一方面,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资金;通过财政贴息,财政奖励、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等

169

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工代资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建设。

要完善农业融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农业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贷款,尤其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方面的贷款支持。对于花卉苗木等生产周期较长的农业产业,要根据产业周期长短,适当放宽还款期限,减少农户的贷款压力,可以设置专项贷款业务,鼓励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发展周期较长的产业,保护产业发展和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件较好的示范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农业承包大户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基地经营等多种形式;在耕地条件较差的示范区,着力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实行合作服务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型等多种形式。

3.6

体系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坚持统筹利用资源,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市场

机制相结合,建立合理高效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构体系,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参考文献:

3.4

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业信息化协同共示范区要集聚政策、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优

势,推进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向传统农业全产业链渗透。同时也要加速建立涵盖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济信息化(如农产品信息)等各个领域的网络系统,建立共享平台,直接面向农业科研和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智能农业信息技术,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与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提升农业生产、管理、交易、物流等各环节智能化程度;以标准化设施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为手段,以标准化生产服务引导为保障,以标准化生产组织为纽带,全面推广现代化种养殖方式,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三个体系,推进“三品一标”的认定工作。

[1][2][3][4]

施晟, 卫龙宝, 伍骏骞.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定位及区域聚类分析[J].经济学家,2012(4):63-69.

浙江省统计局.201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2014.

孟祥林.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循环农业:理论, 实践与发展方向[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7):12-16.——台邓大才. “小承包大经营”的“中农化”政策研究—湾“小地主大佃农”制度的借鉴与启示[J].学术研究,

2011(10):80-86.[5][6][7]

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0年度发展报告[R].2011.

王丽娟, 王树进. 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模式对绩效影响机理研究[J].农村经济,2012(6):48-52.

蒋和平, 崔凯. 培育创业型农民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2-

3.5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制度和体制

改革步伐,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当务之急。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充分尊重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赋予示范区先行探索的职责,减少盲目的政策干预,全面客观地分析,跟踪并及时纠正偏差。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科学适当的土地规模,在耕地条

108.

(责任编辑白雪娜)


相关文章

  • 2016-2022年中国生态农业市场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报告
  • 生态农业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 ...查看


  • 科技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 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 报告编号:155130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 ...查看


  •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吕天群科技资讯- 2006 年15 期. [2] 浅谈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陈新永江苏环境科技- 2006 年01期. [3] 浅议水利工程建设期的环境保护措施陈刚[1] 戴凤霞[2] 水 ...查看


  • 农业推广理论
  • 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 (2015级) 课 程 名 称: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课 程 编 号:300103 学 生 姓 名:郑 惠 玉 学 号:150220165 年 级:硕资环1504 任 课 教 师: 魏 湜 提 交 日 期:2015年11月 ...查看


  • 南京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及发展对策
  • 第19卷第1期 Vol 119 No. 1南京农专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lege 2003年3月Mar. 2003 南京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及发展对策 陶应虎, 叶依 ...查看


  • 都市农业发展的低碳模式特点和类型及政策建议
  • 第期第531卷第5期2010年9月 农业现代化研究 RESEARCH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 Vol.31No.5Sept.2010 都市农业发展的低碳模式特点和类型及政策建议 陈志峰,林国华,刘荣章,林树文 ...查看


  •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被各国普遍看做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与必要性,然后给出了我国发展低 ...查看


  • 我国产权酒店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 产业经济·Industria l Economy 2009年第8期(下)总第331期 中外企业家 我国产权酒店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 瑜 (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通过对我国产权式酒店这一新领域目前的发展 ...查看


  • 装备制造业市场格局趋势走向分析
  • 一.装备制造业的分类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