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桂芬事迹材料

王桂芬是商都县育苗小学语文教师。她从教22年来,始终以慈母般的胸怀去关爱学生,特别对班里的后进学生和留守儿童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近年来,她先后给3名特困留守儿童捐资助学;在她的关爱下,这3名面临辍学的单亲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重新回到了课堂,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留守妈妈”。

二十多年来,王桂芬是这所学校里每天里到校最早,离校最迟的班主任老师。有时礼拜天还要把留守儿童接回家,给他们做饭、洗衣服,让他们有一种家的归属感,感受到家的温馨。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上有什么难处,都愿意向王老师倾诉。王老师除了接孩子到自己家里外,她利用星期天还进行家访,对全班学生和家长的情况如数家珍。

王桂芬常说,作为班主任要做到:眼勤,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耳勤,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嘴勤,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打开学生心扉;腿勤,一有时间,就泡在学生堆里;脑勤,经常换位思考问题。班上有一个叫李旭茹的学生,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李旭茹和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只好由奶奶抚养。可奶奶不仅年纪大,而且双目失明,照顾两个孩子困难可想而知。李旭茹每天上课无精打采,催得紧了,她就应付差事。她没有集体观念,常把其他同学的学习用具据为己有,同学找她要,她就说:“我没拿”。课外劳动时,她总是站在旁边看,自己不动手参与,还说:“这不是我的事,我不做”。为了教育好她,王桂芬真是操碎了心。能用的办法都用了,但收效甚微。于是,王桂芬决定去她家看个究竟。可李旭茹怎么也不

让去,脸上满是不悦和抵触,连地址都不告诉她。

强烈的责任感使王桂芬不忍看着这个孩子就这样下去。她悄悄跟着李旭茹,认准她家方位后,第二天趁着自己没课,特意去了李旭茹家里。只见简陋的屋子里陈设破烂不堪,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奶奶蜷缩在一角,满脸沧桑,看了让人心酸。经了解,孩子经常撒谎说老师没留作业,或者已经做完了,弄得奶奶也没办法。在李旭茹的世界里,奶奶虽然尽可能地给予她最大的满足,但和同龄孩子得到来自亲人物质上、精神上的关爱相差甚远。这使李旭茹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和别人打架,甚至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坏孩子。其他孩子的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靠近她,怕她把自己的孩子带坏。当晚,王桂芬心里很难受,连饭也没吃。眼前晃动的都是李旭如一家人的身影。渐渐地,她的思路清晰了——得帮助李旭茹走出困境,摆脱阴影。说干就干,星期天,王老师赶到李旭茹家帮助她的奶奶收拾起家务来,整整忙乎了一天才有了点眉目。最后,王桂芬扛着一大包脏衣服回到自己家中,用了两个小时才洗完。第二天,她把熨得平展展带着洗衣粉香味的衣服送到李旭茹家。李旭如的奶奶感动得泣不成声,别人躲还来不及,想不到王老师这么用心,老太太几次摸索着要给老师跪下„„从此,李旭如变了,变得敢和老师交流了,原来她也有自己的理想,将来想挣很多钱,让奶奶和自己也有好日子过。孺子可教!王桂芬更增强了信心。

班里学生马雨娟,既是一名留守儿童,又是一位学困生。王老师利用课间时间经常把她叫到办公室给她单独辅导。在生活中,王老

师更加关心她,经常和他聊天,每当发现她身上哪怕是很小的闪光点,也要去鼓励,让她有一种成就感。经过半年多的帮扶、教育,马雨娟在一天天进步,学习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不仅能认真听课,而且也按时完成作业了。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经常主动帮助别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

现在的孩子真是千差万别,班上的杨春辉同学一直在外婆家生活,外婆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他,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他做,甚至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都包办了。常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很少,对学习更是关心不够。杨春辉也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渐渐地变成了另类。这个自负、任性的小家伙,成了一个难以驯服的小豹子,老师们认为他不惹是生非就谢天谢地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王桂芬通过“明察暗访”,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让杨春辉同学走出低谷,然后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王老师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每天坚持按时完成作业,每节课至少发一次言,成绩一有提高,就可以得小红星等。从此以后,他的成绩逐步有了起色。

诸如此类的事,在王桂芬身上数也数不完。从这点点滴滴的平凡事例中,凸显出一位知识女性的慈母情怀和高尚的人格。

在教学中,她追求卓越,与时俱进。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总是

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课改的新思路、新方法。教学中,她寓教于乐、大胆创新,采用“先学后导,自助互助”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的特长在小组合作中得以有效的展示和张扬。

在课余时间,王桂芬经常和孩子们活动在一起。学校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以来,她课下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学校的操场上,和学生们一起跳绳,一起踢毽子,一起做古诗词韵律操。

作为一名人名教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距离教育改革的目标还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默默的去奉献,用博大的胸怀拥抱所有的孩子,用她的双肩托起明天的太阳,点亮希望,扬帆起航。

王桂芬是商都县育苗小学语文教师。她从教22年来,始终以慈母般的胸怀去关爱学生,特别对班里的后进学生和留守儿童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近年来,她先后给3名特困留守儿童捐资助学;在她的关爱下,这3名面临辍学的单亲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重新回到了课堂,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留守妈妈”。

二十多年来,王桂芬是这所学校里每天里到校最早,离校最迟的班主任老师。有时礼拜天还要把留守儿童接回家,给他们做饭、洗衣服,让他们有一种家的归属感,感受到家的温馨。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上有什么难处,都愿意向王老师倾诉。王老师除了接孩子到自己家里外,她利用星期天还进行家访,对全班学生和家长的情况如数家珍。

王桂芬常说,作为班主任要做到:眼勤,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耳勤,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嘴勤,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打开学生心扉;腿勤,一有时间,就泡在学生堆里;脑勤,经常换位思考问题。班上有一个叫李旭茹的学生,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李旭茹和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只好由奶奶抚养。可奶奶不仅年纪大,而且双目失明,照顾两个孩子困难可想而知。李旭茹每天上课无精打采,催得紧了,她就应付差事。她没有集体观念,常把其他同学的学习用具据为己有,同学找她要,她就说:“我没拿”。课外劳动时,她总是站在旁边看,自己不动手参与,还说:“这不是我的事,我不做”。为了教育好她,王桂芬真是操碎了心。能用的办法都用了,但收效甚微。于是,王桂芬决定去她家看个究竟。可李旭茹怎么也不

让去,脸上满是不悦和抵触,连地址都不告诉她。

强烈的责任感使王桂芬不忍看着这个孩子就这样下去。她悄悄跟着李旭茹,认准她家方位后,第二天趁着自己没课,特意去了李旭茹家里。只见简陋的屋子里陈设破烂不堪,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奶奶蜷缩在一角,满脸沧桑,看了让人心酸。经了解,孩子经常撒谎说老师没留作业,或者已经做完了,弄得奶奶也没办法。在李旭茹的世界里,奶奶虽然尽可能地给予她最大的满足,但和同龄孩子得到来自亲人物质上、精神上的关爱相差甚远。这使李旭茹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和别人打架,甚至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坏孩子。其他孩子的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靠近她,怕她把自己的孩子带坏。当晚,王桂芬心里很难受,连饭也没吃。眼前晃动的都是李旭如一家人的身影。渐渐地,她的思路清晰了——得帮助李旭茹走出困境,摆脱阴影。说干就干,星期天,王老师赶到李旭茹家帮助她的奶奶收拾起家务来,整整忙乎了一天才有了点眉目。最后,王桂芬扛着一大包脏衣服回到自己家中,用了两个小时才洗完。第二天,她把熨得平展展带着洗衣粉香味的衣服送到李旭茹家。李旭如的奶奶感动得泣不成声,别人躲还来不及,想不到王老师这么用心,老太太几次摸索着要给老师跪下„„从此,李旭如变了,变得敢和老师交流了,原来她也有自己的理想,将来想挣很多钱,让奶奶和自己也有好日子过。孺子可教!王桂芬更增强了信心。

班里学生马雨娟,既是一名留守儿童,又是一位学困生。王老师利用课间时间经常把她叫到办公室给她单独辅导。在生活中,王老

师更加关心她,经常和他聊天,每当发现她身上哪怕是很小的闪光点,也要去鼓励,让她有一种成就感。经过半年多的帮扶、教育,马雨娟在一天天进步,学习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不仅能认真听课,而且也按时完成作业了。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经常主动帮助别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

现在的孩子真是千差万别,班上的杨春辉同学一直在外婆家生活,外婆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他,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他做,甚至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都包办了。常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很少,对学习更是关心不够。杨春辉也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渐渐地变成了另类。这个自负、任性的小家伙,成了一个难以驯服的小豹子,老师们认为他不惹是生非就谢天谢地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王桂芬通过“明察暗访”,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让杨春辉同学走出低谷,然后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王老师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每天坚持按时完成作业,每节课至少发一次言,成绩一有提高,就可以得小红星等。从此以后,他的成绩逐步有了起色。

诸如此类的事,在王桂芬身上数也数不完。从这点点滴滴的平凡事例中,凸显出一位知识女性的慈母情怀和高尚的人格。

在教学中,她追求卓越,与时俱进。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总是

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课改的新思路、新方法。教学中,她寓教于乐、大胆创新,采用“先学后导,自助互助”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的特长在小组合作中得以有效的展示和张扬。

在课余时间,王桂芬经常和孩子们活动在一起。学校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以来,她课下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学校的操场上,和学生们一起跳绳,一起踢毽子,一起做古诗词韵律操。

作为一名人名教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距离教育改革的目标还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默默的去奉献,用博大的胸怀拥抱所有的孩子,用她的双肩托起明天的太阳,点亮希望,扬帆起航。


相关文章

  • 入团申请书格式详细介绍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入团申请书格式详细介绍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团的条件是什么? 团章规定:"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 ...查看


  • 先进事迹材料的基本写法
  • 先进事迹材料的基本写法 写作先进事迹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个人,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一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 ...查看


  • 先进事迹写作格式
  • 标题 通常有两种形式.单行标题,即"关于+先进对象的名称+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材料用途)+文种".如,<关于评选×××党支部为市十佳党支部的事迹材料>:双行标题,采用正题和副题形式,正题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副 ...查看


  • 先进事迹报告格式
  • "关于+先进对象的名称+先进事迹的主要 内容(材料用途)+文种".如,<关于评选×××党支部为市十佳党支部的事 迹材料>:双行标题,采用正题和副题形式,正题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副题标 明先进对象.如, < ...查看


  • 怎么写先进事迹材料及实例
  • 怎么写先进事迹材料及实例 内容提要 写作先进事迹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个人,二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旨在指导 ...查看


  • 如何写先进事迹材料
  • 先进事迹怎么写 研究先进典型事迹报告的写作,无疑对宣传好先进典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一.什么是先进典型事迹报告 先进典型事迹报告是一种以介绍四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或先进单位的典型事迹.先进思想为内容的报告. 从文 ...查看


  • 先进个人的事迹材料
  • 先进个人的事迹材料 -事迹 []一般有两种:一是,如先进者..模范等:一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 ...查看


  • 关于撰写安置帮教典型事迹材料
  • 关于撰写安置帮教典型事迹材料 的 具 体 要 求 各县(市)区司法局: 为进一步宣传弘扬安置帮教工作典型,推进安置帮教工作的深入发展,省厅拟将近年来总结培树的安置帮教工作典型事迹汇编成集,要求各地区收集上报已整理规范的素材.前段时间,各县( ...查看


  •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900字3篇
  • [小编提示]更多入党申请书请点击本站以下链接: 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范文|入党申请书3000字|入党转正申请书|入党自传|入党介绍人意见 郑升宝同志于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9月,参加工作,在我院主要从事检测技术方面工作. ...查看


  •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材料
  •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材料 2014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材料,昨晚在教师节的夜晚,2014年的最美乡村教师的名单最终公布,其实有一对夫妇,他们矢志不渝的在教育事业奋斗,在贵州支教九年,获得了群众的尊敬. 2014最美乡村教师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