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2)

仙桃市荣怀学校201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何承明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①《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黄河达1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④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⑤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

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⑥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沙直上白云间‛(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⑦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1.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 )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格大相径庭的。

C.“黄沙直上”流传了1200多年,“黄河远上”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300年。

来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远上”较富于美感。

C.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研讨诗作时,更多甚至完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

D.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已,原因之一是评赏的角度不同。

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

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说作正误辨析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

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

建/所败

⑤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选自《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方飨士作昌乐

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旦日飨士卒

D、 斧斤以时入山林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判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B、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C、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赫,屡受封赏。

7、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2分)

(2)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3分)

(3)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一首词,完成8—9题

踏莎行·初春

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②金衣:指黄莺。

8、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5分)

9、下片“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两句,含蓄隐曲,历来为人称颂。请对此进行赏析。(6分)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莎,音suō。

春魂已作天涯絮:春天的精灵已化作柳絮飘向天涯。春魂,春之精灵。

晶帘:水晶垂帘。

金衣:指黄莺。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故国不知消失在何处,任凭小舟漂流,不知将飘向何处。故国,指明朝。 碧云犹叠旧山河:美丽的碧云,覆盖的仍是原先的河山。表示山河依旧,却已改朝换代。 月痕:月影,月光。

【古诗今译】

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春天的精灵却已化作柳絮飘向了天涯。黄莺已经飞上樱桃树,晶莹剔透的水晶垂帘还为谁垂挂?

如今故国已不知消失在何处,犹如漂泊的小舟,夕阳的残照,不知自己将飘向何处。白云悠悠,笼罩的仍然是过去的河山,却早经改换了朝代。明月啊,请不要再照耀那河山的深处了吧!

【赏析】

徐灿,明末清初女诗人,字湘苹,江南吴县(今苏州)人。其夫陈遴为明崇祯进士,入清后官弘文院大学士,后坐罪流放。徐灿精通诗文书画,填词得北宋风格。作品有《拙政园诗集》等。 本篇是徐灿最负盛名的一首词作,它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在芳草初发的早春时节,诗人面对明朝灭亡,清人入主中原的事实,触景生情,心中茫然无限。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前两句写的是初春景象,是客观的写实之笔,可谓传神至极。这本来是个春愁还远未滋生的时节,可徐灿笔下却是一片萧索,几多伤情。‚春魂已作天涯絮‛ 当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幻境。‚春魂‛言其悲凉,‚‘天涯絮’则隐隐逗出‘山河破碎风飘絮’之感‛。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是疑惑、跌宕之笔,亦言诸多伤悲。故国已亡,‚春魂‛已去,心中充满伤感落寞,即便是‚晶帘宛转‛,‚金衣‛啼树,又有何心绪观赏呢!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故国沦亡,身世浮沉,夕阳残照漫洒一江,终究将归往何处?那一叶扁舟又在何处呢?心中不免充满茫然。

‚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今日诗人面对的不仅仅只有天边那一轮夕阳,还有悠悠碧云下依稀可见的旧日的山河。诗人不希望那无情的月光照到山河深处,免得勾起心中的痛伤! 这就是徐灿笔下的初春。作品上阙景中寓情,下阕情中带景,章法井然,笔致蕴藉,传承了沉郁悲凉的时代感,因而获得当时以至于后世的高度评价。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2 赤壁怀古》

(3 京口北固亭怀古》)

(4

(5

。(《廉颇蔺相如列传》)

(6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听朗诵

孙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在当时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

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有删改)

(1)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

析。(6分)

(点拨: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方向是由果推因,这句话在文章第3段,思考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鲁迅作品,一个是‚我‛的感受。两个信息点分别在相邻的第2、4段;另外还要结合文章中心来作答,结合第6段尾句‚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来分析。)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8分)

①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点拔: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首先要明确说的‚是什么‛,即‚这些情景,这些声音‛;是什么情景、什么声音,把它‚翻译‛出来,通过范围的划定很容易就找到‚情景‛是‚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的‚情景‛,‚声音‛是‚振臂高 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的声音。把这样的词句放回需要解释的话中,再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解释出来也就找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即对当前文坛忘却了历史,忘却了过去的一种慨叹和无奈。

②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2)通过上文,要明确‚这里‛所具体指代的内容,回答出‚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的原因,区位就在相邻的上一段。本题中解题的突破点就在于对代词的理解,有代词特征明确答题区位,继而依据关键词进行作答。)

(3) 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

(4) 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5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

,开创一番新事业。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

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根本上为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IN1

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芦苇,一种禾草,飘逸茂密,又平淡无奇。芦苇易生易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种旺盛,比它的昔日犹过之而无不及。

①繁茂丛生,生命绚烂地绽放

②翌年,春风吹过

③天气乍暖,芦苇就满眼青翠

④它们复又生长,一片片,如蓬勃的林海,无际无涯

⑤及至盛夏,芦苇绿意盎然

⑥而到入冬,就成了一地残迹

A、③①②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③

南山村,是全市第一个文明生态示范村。一进村,人们就仿佛置身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境地。农技员正跟不少村民在商讨巧用化肥的事宜;村广播报站在播报当天环境监测结果:“今天,南山村各项环境指标全部合格„„”

解析:解答本题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文本,从词语的搭配、感情色彩、词义的轻重等方面仔细推敲。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续,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 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道家幸福观对于儒家幸福观。

解析:第一个空要参照下文:‚孔于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由此句可推知,特点一是‚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的关系,从‚但更重视‛这些词可知,应为精神快乐胜过或重于物质享受。第二个空要参考颜回的生活状况,这种极苦的物质条件,还要有精神快乐,有些反人性,应该是不合适的,所以应写‚过于追求精神快乐而忽视物质享受‛或写‚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都可以。第三个空是儒家道家幸福观的比较,道家的幸福观更符合人性,所以第三个空写‚是一种补充‛或‚是一种完善‛或‚是一种提升‛都可以。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13年1月9日下午,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通过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

其未在任何网络平台开微博,网上流传的一些借白岩松之口的言论,其实很多并非出自本人。白岩松发表声明后,周立波也发微博澄清“语录”。前不久,有高校教授在微博中引用了所谓的“柴静语录”,遭柴静新书《看见》的官方微博“柴静看见”辟谣。由此可见,网络假语录涉嫌名人众多。

材料二:这是一个“爱语录”时代,人们希望从微博上的“语录”中,获得心灵慰藉。甚至无形中,已经对这些语录产生了依赖。

材料三:网友们将白岩松、崔永元、柴静、张泉灵比作四大“鸡汤盆”,把励志的心灵鸡汤式警句倒在他们的“盆”里,立刻传遍千里。我们应该看到假语录里也有“真话”与“道理”,明确假语录的横行有这个时代人的迷茫,物质急速膨胀,人们幸福感却没有随之上升的追问,更有名人话一句顶一万句,而公众发声却无人关注的无力„„„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三则材料都与‚爱语录‛时代有关,如何看待假语录应是我们立意的重点。 这则材料涉及到‚多人‛和‚多解‛,从立论角度来说,有几个‚人‛或‚解‛就有几个角度。经过提炼三则材料都与‚爱语录‛时代有关,如何看待名人语录应是我们立意的重点。在审题立意方面,从材料一‚网络假语录涉嫌名人众多‛可以立意为‚要认清谣言,找到真相‛;从材料二‚人们希望在微博上的‘语录’中,获得心灵慰藉。‛可以立意为‚心灵慰藉‛、‚寄托‛等等;从材料三‚假语录的横行有这个时代人的迷茫,物质急速膨胀,人们幸福感却没有随之上升的追问‛可以立意为‚物质与欲望‛、‚幸福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什么角度,都要联系所供材料分析得出,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写作时所供材料不可大段引用,不可反复分析,论证其中有关言论。

佳作展示:

“假语录流行”不必大惊小怪

现如今是一个爱语录时代,从胡适日记到白岩松点评时事再到柴静“看见”语录,网络流行的名人名言到底有多少是人工杜撰的高仿品?有网友戏称,白岩松、崔永元、柴静、张泉灵是四大“鸡汤盆”,把励志的心灵鸡汤式警句倒在他们的“盆”里,立刻传遍千里,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假语录为什么如此流行?其背后有哪些耐人寻味的社会心理?冷静思考,我们发现“假语录的流行”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一方面,在快餐式阅读、即时性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没有耐心、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甄别、查证某些话是不是某个名人所言。另一方面,这些伪造出来的名人名言,往往迎合了某种社会心理,譬如对社会、政府、体制的抨击等。人们在阅读这些假语录时,往往有“深得我心”之感,从而产生“我和某个名人的认识是一样的”的自我满足感。假语录的流行是一个时代流行的产物,只要不存在道德层面的危害,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

用别人的嘴说自己的话,当然不妥,我们不排除其中有些人是想借助名人的声望为自己的微博

拉粉丝的情况。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之所以那么多人愿意冒充名人,弄出各种各样的“名人语录”,甚至是借助名人之口点评时事,也许并非只是为了虚荣,而是想借助名人的社会影响力。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让更多的人来倾听。毕竟,同样的一句话,从名人嘴里说出来和从普通人嘴里说出来,影响大不相同。

从这个角度讲,一些冒充名人所发表的言论,其背后所体现的真实民意,或许真应该引起关注。毕竟,很多言论,本身就是对当前社会存在问题的看法,对国家一些政策法规的建议,以及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质疑和批评,其正面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假语录也有真道理,不要一棍子打死。假语录里不乏攻击者,但这些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假语录里也有“真话”与“道理”,明确假语录的泛滥有这个时代人的迷茫,有物质急速膨胀,人们幸福感却没有随之上升的追问„„

假语录里有很多反思,更有许多向善的种子,因此,面对假语录没必要一棍子打死。如何能够引导人们自己发声,又如何让民众觉得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如何做到政府和民意的良性互动?认识到这些恐怕比打击假语录要有意义得多。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新颖、思维严密的时评文。文章开篇用新闻材料引入话题,然后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辩证分析‚假语录流行‛的原因,最后从‚假语录有有真道理‛的层面提出理性看待‚假语录‛的观点。全文行文一气呵成,议论分析中透出作者严密的思维过程。语言干练,是一篇优秀的时文佳作。

仙桃市荣怀学校201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何承明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①《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黄河达1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④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⑤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

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⑥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沙直上白云间‛(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⑦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1.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 )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格大相径庭的。

C.“黄沙直上”流传了1200多年,“黄河远上”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300年。

来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远上”较富于美感。

C.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研讨诗作时,更多甚至完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

D.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已,原因之一是评赏的角度不同。

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

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说作正误辨析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

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

建/所败

⑤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选自《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方飨士作昌乐

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旦日飨士卒

D、 斧斤以时入山林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判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B、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C、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赫,屡受封赏。

7、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2分)

(2)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3分)

(3)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一首词,完成8—9题

踏莎行·初春

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②金衣:指黄莺。

8、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5分)

9、下片“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两句,含蓄隐曲,历来为人称颂。请对此进行赏析。(6分)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莎,音suō。

春魂已作天涯絮:春天的精灵已化作柳絮飘向天涯。春魂,春之精灵。

晶帘:水晶垂帘。

金衣:指黄莺。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故国不知消失在何处,任凭小舟漂流,不知将飘向何处。故国,指明朝。 碧云犹叠旧山河:美丽的碧云,覆盖的仍是原先的河山。表示山河依旧,却已改朝换代。 月痕:月影,月光。

【古诗今译】

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春天的精灵却已化作柳絮飘向了天涯。黄莺已经飞上樱桃树,晶莹剔透的水晶垂帘还为谁垂挂?

如今故国已不知消失在何处,犹如漂泊的小舟,夕阳的残照,不知自己将飘向何处。白云悠悠,笼罩的仍然是过去的河山,却早经改换了朝代。明月啊,请不要再照耀那河山的深处了吧!

【赏析】

徐灿,明末清初女诗人,字湘苹,江南吴县(今苏州)人。其夫陈遴为明崇祯进士,入清后官弘文院大学士,后坐罪流放。徐灿精通诗文书画,填词得北宋风格。作品有《拙政园诗集》等。 本篇是徐灿最负盛名的一首词作,它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在芳草初发的早春时节,诗人面对明朝灭亡,清人入主中原的事实,触景生情,心中茫然无限。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前两句写的是初春景象,是客观的写实之笔,可谓传神至极。这本来是个春愁还远未滋生的时节,可徐灿笔下却是一片萧索,几多伤情。‚春魂已作天涯絮‛ 当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幻境。‚春魂‛言其悲凉,‚‘天涯絮’则隐隐逗出‘山河破碎风飘絮’之感‛。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是疑惑、跌宕之笔,亦言诸多伤悲。故国已亡,‚春魂‛已去,心中充满伤感落寞,即便是‚晶帘宛转‛,‚金衣‛啼树,又有何心绪观赏呢!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故国沦亡,身世浮沉,夕阳残照漫洒一江,终究将归往何处?那一叶扁舟又在何处呢?心中不免充满茫然。

‚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今日诗人面对的不仅仅只有天边那一轮夕阳,还有悠悠碧云下依稀可见的旧日的山河。诗人不希望那无情的月光照到山河深处,免得勾起心中的痛伤! 这就是徐灿笔下的初春。作品上阙景中寓情,下阕情中带景,章法井然,笔致蕴藉,传承了沉郁悲凉的时代感,因而获得当时以至于后世的高度评价。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2 赤壁怀古》

(3 京口北固亭怀古》)

(4

(5

。(《廉颇蔺相如列传》)

(6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听朗诵

孙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在当时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

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有删改)

(1)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

析。(6分)

(点拨: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方向是由果推因,这句话在文章第3段,思考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鲁迅作品,一个是‚我‛的感受。两个信息点分别在相邻的第2、4段;另外还要结合文章中心来作答,结合第6段尾句‚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来分析。)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8分)

①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点拔: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首先要明确说的‚是什么‛,即‚这些情景,这些声音‛;是什么情景、什么声音,把它‚翻译‛出来,通过范围的划定很容易就找到‚情景‛是‚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的‚情景‛,‚声音‛是‚振臂高 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的声音。把这样的词句放回需要解释的话中,再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解释出来也就找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即对当前文坛忘却了历史,忘却了过去的一种慨叹和无奈。

②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2)通过上文,要明确‚这里‛所具体指代的内容,回答出‚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的原因,区位就在相邻的上一段。本题中解题的突破点就在于对代词的理解,有代词特征明确答题区位,继而依据关键词进行作答。)

(3) 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

(4) 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5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

,开创一番新事业。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

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根本上为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IN1

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芦苇,一种禾草,飘逸茂密,又平淡无奇。芦苇易生易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种旺盛,比它的昔日犹过之而无不及。

①繁茂丛生,生命绚烂地绽放

②翌年,春风吹过

③天气乍暖,芦苇就满眼青翠

④它们复又生长,一片片,如蓬勃的林海,无际无涯

⑤及至盛夏,芦苇绿意盎然

⑥而到入冬,就成了一地残迹

A、③①②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③

南山村,是全市第一个文明生态示范村。一进村,人们就仿佛置身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境地。农技员正跟不少村民在商讨巧用化肥的事宜;村广播报站在播报当天环境监测结果:“今天,南山村各项环境指标全部合格„„”

解析:解答本题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文本,从词语的搭配、感情色彩、词义的轻重等方面仔细推敲。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续,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 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道家幸福观对于儒家幸福观。

解析:第一个空要参照下文:‚孔于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由此句可推知,特点一是‚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的关系,从‚但更重视‛这些词可知,应为精神快乐胜过或重于物质享受。第二个空要参考颜回的生活状况,这种极苦的物质条件,还要有精神快乐,有些反人性,应该是不合适的,所以应写‚过于追求精神快乐而忽视物质享受‛或写‚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都可以。第三个空是儒家道家幸福观的比较,道家的幸福观更符合人性,所以第三个空写‚是一种补充‛或‚是一种完善‛或‚是一种提升‛都可以。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13年1月9日下午,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通过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

其未在任何网络平台开微博,网上流传的一些借白岩松之口的言论,其实很多并非出自本人。白岩松发表声明后,周立波也发微博澄清“语录”。前不久,有高校教授在微博中引用了所谓的“柴静语录”,遭柴静新书《看见》的官方微博“柴静看见”辟谣。由此可见,网络假语录涉嫌名人众多。

材料二:这是一个“爱语录”时代,人们希望从微博上的“语录”中,获得心灵慰藉。甚至无形中,已经对这些语录产生了依赖。

材料三:网友们将白岩松、崔永元、柴静、张泉灵比作四大“鸡汤盆”,把励志的心灵鸡汤式警句倒在他们的“盆”里,立刻传遍千里。我们应该看到假语录里也有“真话”与“道理”,明确假语录的横行有这个时代人的迷茫,物质急速膨胀,人们幸福感却没有随之上升的追问,更有名人话一句顶一万句,而公众发声却无人关注的无力„„„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三则材料都与‚爱语录‛时代有关,如何看待假语录应是我们立意的重点。 这则材料涉及到‚多人‛和‚多解‛,从立论角度来说,有几个‚人‛或‚解‛就有几个角度。经过提炼三则材料都与‚爱语录‛时代有关,如何看待名人语录应是我们立意的重点。在审题立意方面,从材料一‚网络假语录涉嫌名人众多‛可以立意为‚要认清谣言,找到真相‛;从材料二‚人们希望在微博上的‘语录’中,获得心灵慰藉。‛可以立意为‚心灵慰藉‛、‚寄托‛等等;从材料三‚假语录的横行有这个时代人的迷茫,物质急速膨胀,人们幸福感却没有随之上升的追问‛可以立意为‚物质与欲望‛、‚幸福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什么角度,都要联系所供材料分析得出,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写作时所供材料不可大段引用,不可反复分析,论证其中有关言论。

佳作展示:

“假语录流行”不必大惊小怪

现如今是一个爱语录时代,从胡适日记到白岩松点评时事再到柴静“看见”语录,网络流行的名人名言到底有多少是人工杜撰的高仿品?有网友戏称,白岩松、崔永元、柴静、张泉灵是四大“鸡汤盆”,把励志的心灵鸡汤式警句倒在他们的“盆”里,立刻传遍千里,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假语录为什么如此流行?其背后有哪些耐人寻味的社会心理?冷静思考,我们发现“假语录的流行”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一方面,在快餐式阅读、即时性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没有耐心、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甄别、查证某些话是不是某个名人所言。另一方面,这些伪造出来的名人名言,往往迎合了某种社会心理,譬如对社会、政府、体制的抨击等。人们在阅读这些假语录时,往往有“深得我心”之感,从而产生“我和某个名人的认识是一样的”的自我满足感。假语录的流行是一个时代流行的产物,只要不存在道德层面的危害,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

用别人的嘴说自己的话,当然不妥,我们不排除其中有些人是想借助名人的声望为自己的微博

拉粉丝的情况。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之所以那么多人愿意冒充名人,弄出各种各样的“名人语录”,甚至是借助名人之口点评时事,也许并非只是为了虚荣,而是想借助名人的社会影响力。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让更多的人来倾听。毕竟,同样的一句话,从名人嘴里说出来和从普通人嘴里说出来,影响大不相同。

从这个角度讲,一些冒充名人所发表的言论,其背后所体现的真实民意,或许真应该引起关注。毕竟,很多言论,本身就是对当前社会存在问题的看法,对国家一些政策法规的建议,以及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质疑和批评,其正面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假语录也有真道理,不要一棍子打死。假语录里不乏攻击者,但这些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假语录里也有“真话”与“道理”,明确假语录的泛滥有这个时代人的迷茫,有物质急速膨胀,人们幸福感却没有随之上升的追问„„

假语录里有很多反思,更有许多向善的种子,因此,面对假语录没必要一棍子打死。如何能够引导人们自己发声,又如何让民众觉得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如何做到政府和民意的良性互动?认识到这些恐怕比打击假语录要有意义得多。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新颖、思维严密的时评文。文章开篇用新闻材料引入话题,然后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辩证分析‚假语录流行‛的原因,最后从‚假语录有有真道理‛的层面提出理性看待‚假语录‛的观点。全文行文一气呵成,议论分析中透出作者严密的思维过程。语言干练,是一篇优秀的时文佳作。


相关文章

  •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对命题的整体评价: 本次试卷考查的范围是语文拓展模块第四.六单元的内容.内容较少,难度较低.满分100,共分选择.阅读.写作三个大题,时间100分钟.试卷的题型着眼于考查现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写作技能.整份 ...查看


  •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试题列表
  • 难度: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2015-12-24 来源: 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6.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 ...查看


  •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考试名称: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年级 高二 科目 语文 考试时间 2014年9月28 卷面分析教师 邬胜芳 一.试卷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少于200字) 本次试卷题型依据高考题型(科技文阅读 ...查看


  •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王琴 期中考试就这样结束了.学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总的来说有些波动. 一些很简单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们老是犯错误,经常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而这些只是点都是平常反复强调的. 这次成绩和上次期末比较,均分.及格率. ...查看


  • 2014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 试卷分析 一.试卷说明与来源. 本套试卷满分120分.是依据教材级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机抽取的试题.题型依据高考试卷题型,测试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科技文阅读.文言文知识.默写填空.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六大块共30个小题.知识 ...查看


  • 高二第一节语文课
  •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够担任你们的语文老师.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来自于重庆,与千里之遥的广东省揭西县棉湖中学高二××班的同学结成师生关系,这可真应了一句俗语"有缘千里来相会".既是有缘,就希望同 ...查看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
  • 九台市实验高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 (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 ...查看


  • 2007-2008学年高二上学期唐宋诗词鉴赏语文期末试卷
  • 2007-2008学年高二上学期唐宋诗词鉴赏语文期末试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37分) (一)古诗词默写(10分) 1.长安回望绣成堆,.一骑红尘妃子笑,. 2.江流天地外,.,波澜动远空 ...查看


  •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分析和阅读训练
  •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董永斗 一.试题特色: 1.难易度偏小: 文学类文本阅读过于简单,给学生思考的力度不大,学生答分较为容易. 2.考查内容: 除了考字形.词语运用.病句辨析.句子的衔接.诗歌赏析.文言文翻译 外,还考查了背诵默写及各类文 ...查看


  • 高二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 2014年朱店中学高二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朱素英 一. 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