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孩子的学习与行为问题,几乎是每个家长都要遇到了,但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在传统教育的误导下,往往并不明白孩子学习与行为问题的本质特征,并且采取了不良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让人倍感痛心!

本人近年来一直从事家庭教育和中小学生学习、行为与心理等问题研究与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也有许多感悟。特在此开帖,希望我的分析与建议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关于孩子“粗心大意”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许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其实粗心大意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把粗心大意纳入了行为与习惯研究的范畴。根据我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的粗心大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题习惯不好。经常看错题,或者遗漏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比如,一道应用题本来有两个问题,孩子却只看到了一个问题;本来是问“甲一小时走多少公里”,孩子却看成了“乙一小时走多少公里”。

二是书写习惯不好。经常出现笔误,或者字迹潦草,或者写得太慢导致效率低下,或者经常有些字不会写等等。

三是计算习惯不好。计算是数学中最基础性的题,之所以有的孩子经常出错,无非是因为偷懒,或者省略不该省的步骤,或者不打草稿,过于相信自己的心算。

四是错误整理的习惯不好。有些题以前错过,后来又一次或多次出现,这表明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错误。

五次检查习惯不好。平时的家庭作业几乎没有孩子检查,考试时一般监考老师会要求孩子检查,但很多孩子也不会检查,所以有的孩子就算反复把一些题目检查几遍,还是检查不出错误(检查方法不当,惯性思维等原因)。

以上不良习惯,不仅存在于小学生身上,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和矫正,这些不良习惯会一直跟随着孩子。因此,许多孩子即使上了中学,也会因为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针对孩子粗心大意等学习习惯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没有那个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但长期以来,许多家长都只是关注结果,一旦发现孩子考得不好,或者听到老师反映自己在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便很容易着急上火,于是乎批评、指责、请家教、买资料、补习班、上网校等各种不理智、不必要甚至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全都施展出来了,而结果往往也是适得其反!

本人认为,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正确的关注方式应该是关注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这就如同现在的企业普遍实行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管理,该管理体系关注的就是生产过程。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孩子有一个非常好也非常科学的学习过程,你想他成绩不好都难!那么,学习过程是什么?除了课堂听讲等等之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习习惯、方法、状态等内容。请大家再回到我上面对学习习惯问题的分析,如果孩子上述习惯存在问题,即使孩子再聪明,再用功,往往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者因为习惯不稳定导致成绩时好时坏。

那么,如何关注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我们首先要从家庭作业这个环节着手(因为学校教学环节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家庭作业是绝大多数家长每天都要面对的,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在关注孩子的作业问题,或放手不管,或陪读,或一味地批评指责,或强制地增加孩子许多的额外负担„„根据我个人研究与实践经验,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方法等问题,就应该结合孩子平时的家庭作业,采取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在基本不增加孩子额外负担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学习习惯训练。具体建议如下:

关于学习习惯培养的部分建议:

根据心理学原理,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其实,习惯培养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重复某一种行为或动作至少21天以上,才能初步养成一个习惯的雏形。根据这一原理,在培养习惯时就必须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设计训练程序。

就学习习惯而言,可以结合孩子的日常家庭作业,规定一个科学的操作程序,每道程序代表一种习惯,并且将这种作业程序通过表格等可视化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便于对孩子进行提醒和进行操作。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孩子回家后做作业时,不管是主动去做还是在家长的催促下被动去做,总是习惯于先翻开作业本,按照老师所布置的题目一道一道往后做,如果遇到不会做的,要么去翻书,要么问家长。家庭作业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由于人们对学到的新知识总有个自然遗忘的过程(心理学中所说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当孩子按照传统的习惯做作业时,经常会因为当天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而导致某些题目不会做,因此就需要去翻书或者问家长,就算孩子翻书或者问家长之后能够把部分不会做的题目做出来,但却并不能在孩子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有的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也习惯于包办代替,从而造成孩子的思维惰性),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正确的作法是:做每科作业之前,先回忆一下该科目当天所学的知识,如果什么也想不起来,或者对知识的回忆不够完整,就表明孩子对当天所学知识掌握不牢,而当天的家庭作业必然要用到当天

所学的知识,这也就是导致一些题目不会做的原因。如果孩子不能完整地回忆起当天所学的知识,就应该先翻书看一看,弄明白之后再去做作业,这样不仅有助于作业的顺利完成,也很好地实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因此,在做作业之前加入“回忆”这个固定的程序,其实就是在训练孩子“复习”的习惯,小小的程序上的变化,带来的学习效果却是截然两样的。大家可别小看了“回忆”这个方法,这运用的可是心理学中“抗遗忘曲线”的原理,我们也通常把它称之为“过电影”。

当然,在家庭作业中还可以针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规定一些其他的固定程序,比如:“改错”,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错误整理习惯,防止出现重复性错误;“检查”,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检查习惯,但要注意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检查方法,比如多解法、倒推法等。另外,家长在对孩子的作业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时,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重点关注打草稿、计算步骤、书写等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之,在习惯培养上,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制定的个性化作业程序也应该有所差别,就算是针对同一个习惯,在操作要求上也应该有高有低。

二是进行重复训练。

制定好适合孩子的作业程序之后,接下来就应该采取某种便于操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至少21天以上的重复训练。为了提高孩子对训练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便于训练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进行监督和评估,建议在训练表中加入孩子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内容。评价可采取定性的方式进行,这样会比较省事。除了每天正常的基础性学习习惯训练之外,双休日的训练表可以单独设计,主要用于培养孩子制订学习及娱乐计划、自我总结、阶段性复习和预习等习惯,并且还可以加入家长对孩子的文字性评价内容,主要用于激励孩子,总结训练成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习习惯训练贵在坚持,如果家长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坚强的信念,建议还是不要训练,以免因半途而废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不少,给自己和家长带来不便,还耽误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纠正孩子这一不良习惯呢?我们来听听家长代表的观点。

观点一 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上学前,女儿做事也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一眼电视,留下半拉子图画磨蹭着不肯马上画好,其他的事也雷同。所以,女儿做事往往“战线”拉得很长,效果还不一定好。针对她这种坏习惯,我和她妈妈就商量好,她做事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排除与当时事件无关的因素,使孩子能专心于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

观点二 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我女儿就是俗话说的那种“老虎紧追到脚跟,还要回头辨雌雄”的人,是个典型的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由于磨蹭,上学经常迟到,被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我非常苦恼,下决心帮她改正。首先,我帮她认识磨蹭给她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她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接着,我与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她监督我有没有磨蹭现象,爸爸做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我们一起制订了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为了维护她的积极性,我常常让她赢),女儿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主动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现在她会根据时间来调节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迟到的现象几乎绝迹。看到女儿的进步,我也由衷地感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悦。

观点三 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自然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孩子要长大,一个作风拖拉的人是无法在竞争社会立足的。对此,从小训练孩子主动把握现实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体做法是:适当增加生活的紧张气息,启发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他们的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从儿子上幼儿园起,我就有意识诱导他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我们也常开展有益的亲子竞赛,通过胜负交替,锻炼了孩子的心智,也提高了灵敏度。现在,儿子适应了这种节奏和习惯,很少有磨磨蹭蹭的情况。我觉得适当增加些生活的紧张气息,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和独立精神的形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观点四 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

我家三代同堂,女儿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成人的过分依赖。一旦要她自己做事时,她就四肢没力,手脚不灵了,凡事磨蹭着,等着你们“伸出援助的双手”。我们也曾尝试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让她改变磨蹭的习惯,但都不了了之。比如:冬天穿衣,怕她受凉,奶奶赶紧去帮忙;吃饭太慢,爷爷怕饿着她,又破例喂她。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成了一句空话。上学后,问题马上暴露了出来:在学校,她什么事情都比同学慢,吃饭慢、做作业慢,连考试、测验都无法按时完成。这才使我痛下决心,该她自己做的事绝不代劳过多,此为“放”的过程,让她在做的过程中,锻炼才干。同时,我们也下决心“管”,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使得她下次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孩子做事遇到的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只做必要的指导。我们还做通了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早日摆脱磨磨蹭蹭的阴影。(9岁女孩母亲 胡 萍)

观点五 “反话正说”,让孩子树立信心,积极进取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评价,表扬鼓励总是能激励和打动孩子。儿子好磨蹭,我的办法是“反话正说”。比如,有段时间,孩子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前总是磨磨蹭蹭的,到很迟才入睡,睡得晚就影响第二天的早起„„我急得每天骂他一顿也没用。我想到儿子很爱听好话,就试着反话正说:“晓明大了1岁,懂事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上床睡觉了。”话音未落,儿子立马上床钻进被窝。第二天,又是表扬将他“催”上床。后来,在其他事情上,我也试了几次,效果都不错,为此,我还给儿子买小玩具和自制的奖状,他非常惊喜和自豪,磨磨蹭蹭的现象越来越少,做什么事情都信心十足。(6岁男孩母亲 张 倩)

观点六 用自然教育法,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

“自然教育法”倡导:一个人应当承受他的行为引起的后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儿子由爷爷、奶奶带大,也许是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的缘故,他们对孙子没有什么动作敏捷、做事爽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磨磨蹭蹭的习惯。现在每天上学前最紧张的时候,他也快不起来。与老师取得联系后,我决定让他品尝磨蹭的后果。早晨,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催促他,由着他慢吞吞地整书包、擦皮鞋,还“忙里偷闲”地看“奥特曼”图书„„结果当然是迟到挨批评。回家后他很难过,我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催着你加油。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现在,我还是不催促,任由后果教育他,他吃了苦头,也尝到了抓紧时间的甜头,做事快多了。

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初中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度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反抗期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家长不妨回想一下,上小学的孩子,当您去接他,孩子看到您高兴得不得了,会跑过来与您亲热。孩子上了初中,您还去接他,孩子大多会不理您,或板着个脸,跟同学继续说话,觉得您像跟班一样跟随在旁边,给他丢人,甚至会认为您在偷偷跟踪他。

孩子的第二反抗期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一是对现有社会地位的欲求不满。由于孩子“成人感”的形成,他们要求具有和大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力,反抗在家里的从属地位,更反对家长权威式的干涉。

二是与大人在观念上的碰撞。初中孩子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由于他们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偏激、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大人的想法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观念。

三是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由于孩子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

如果家长依然像教育小学生那样,事事干涉,必然引起孩子的不满。倘若家长用高压手段,会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反抗。因此,教育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行不通的。那么,家长应该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孩子顺利度过第二反抗期呢?

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几条妙方

1.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当父母让孩子发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

(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把话讲完,避免随意的指责引起双方的不快。

(3)作出积极反应。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再改一点就更完善。”家长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

2、批评孩子切莫伤害自尊心。

明智的家长应懂得如何熟练地运用批评艺术:

(1)分清场合。当着亲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评孩子,孩子会感到难堪和不满,也听不进家长的批评。

(2)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真笨”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3)对事不对人。真正懂得批评的家长,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孩子改正缺点上,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即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4)适当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冲动的时候,家长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

3. 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家长过问、干涉孩子的行动,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比如,处理孩子放学晚归这种事情,有的家长是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小题大做,管得太宽。而有的家长则会尽量压住怒气,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并说明因为不知道你为什么晚归,心里很着急、很担心、希望你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体会家长的爱心和不易,以后早点回来。相信懂事的孩子听了这一番话后,会为自己的晚归给家长带来不安而感到内疚自责,对家长的干涉行为也不会产生反事情与抵触。

4.采用实践体验法。用实践体验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命令和口头说教有效得多。一位父亲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傍晚,父亲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西瓜摊卖西瓜就非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人,不买。”儿子不高兴了:“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习。”父亲略一思量,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儿子抱着买的西瓜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几次才把西瓜抱回家。这一体验让孩子感触颇深:“吃个西瓜也真不容易啊!”由此体会到父亲的苦心。

14岁以下的儿童中有6%-10%患有“多动症”。这是指一种过量的、无法自控的活动。症状常常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集中时间短。

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不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或放慢动作的节奏。真正的多动症是大脑神经的紊乱,可以由儿科医生来治疗。过渡的紧张可以引发或增强孩子的多动症。

多动症的孩子除了多动之外,还会有其他问题。首先,由于受到同龄人的排斥,他会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他的过分紧张,过剩的能量不但会惹恼成年人,而且也会使同龄朋友离开自己。他很快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快就会失去自尊。第二,在校期间他很可能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他的注意时间非常短,很难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课,这样他就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甚至会给别的孩子带来伤害。

解决的方法是什么?下面是一位专门研究“多动症”儿童的美国医生杜博士对父母的一些有用的建议:

1.坚持执行始终如一的规章和纪律。

2.保持自己的声音平静缓慢。孩子做了错事,你生气是正常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3.预料到孩子可能会出麻烦,并做好准备;在麻烦到来时,努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4.对任何积极的行为给予承认,作出反应,哪怕是很小的行为;如果你不带成见,有意寻找孩子身上好的东西,你会找到一些的。

5.避免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不”。

6.把孩子的坏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比如,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不听话。”

7.给孩子制定一个非常清楚的作息表。规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电视和就寝的时间表。要遵守时间安排,但当孩子出现不遵守时间的现象时,也要灵活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你的作息安排将成为孩子自己的习惯。

8.当你教他新东西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要常常重复你的要求。

9.争取在房间内为孩子留出一块自己的空间,避免用鲜艳强烈的色调装饰,保持房间俭朴整洁。把书桌摆放在空空的墙下,使它远离干扰,这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0.一次只做一件事。把玩具存放在带盖的盒子里。一次只给他一件玩具。如果孩子在画画或在读书,你要关上收音机或电视。多重的刺激会使他不能精神专注。

11.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交给他的任务应该是他力所能及的。他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

12.每次只允许一个朋友来家玩。你应该负责监管他们的活动。

13.切忌可怜、嘲讽或过分地放纵孩子,也不要被孩子吓倒。他最终是会学乖的。

14.同孩子的老师一起交流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

一. 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 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 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帐。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 学习马马虎虎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卷中。

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五. 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一:不适应新环境

典型案例:

初一新生晓强在去年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和同学动手打架,但原因却往往是一两句不投机的话,或同学间无意的碰撞。

每次打架之后,老师找他谈话他都表示十分后悔,要彻底改正。可过不了一两天,又会出现一起新的打架事件。除此之外,他还多次不交作业,不是说自己不会,就是说时间不够没写完,或是忘了带作业本。课间或自习课上,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若有所思;有时还紧握双拳表现出一副 “ 英雄无用武之地 ” 的痛苦状 ……

问题分析:

其实晓强同学种种异常表现源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入学适应不良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初一新生中最为普遍。从小学到中学,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有的一时间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

预防解决方法:

首先,在新学校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多结识好朋友。参加集体活动一方面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别的同学很快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另一方面可以结交到新的朋友,让朋友经常帮助、提醒自己,长期下来,就会很轻松的适应初中的生活;其次,对新的变化、新的问题要勇敢地面对,主动去适应新环境,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向父母或老师求助,让他们告

诉你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第三,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每天可以不定时地对自己说“我很快乐”、“我很幸福”、“我又进步了”之类的积极话语。保持愉快的心态,不仅可以减轻你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并且可在学习生活中给你带来正面的影响。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二:跟老师不和

典型案例:

初一学生张华为人特别直,有时候也显得有些桀骜不驯。

刚上初一的时候,课堂上的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说话,有时候跟老师意见不一样就大声喧哗,甚至与老师胡搅蛮缠,有时导致一堂课有一半时间都在争论。按张华的观点来说,是老师们不能接受意见。最后所有的老师都不愿意上这个班的课,因为大家都觉得张华同学实在是个难剃的刺猬头。班主任家访的时候多次对家长提出这个问题,张华的家长也极为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孩子这样的行为,批评他吧,他说他就是对的,不批评吧,这样下去迟早没老师愿意教他。

问题分析: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小学的孩子往往对教师充满了敬畏和敬仰,而到了中学以后,很多孩子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盲目地顺从老师了。还有一些孩子对老师越来越挑剔了,甚至会因为和老师产生一点小误解而怨恨老师,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解决办法:

对于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开导:首先,要孩子客观、全面地看待老师。老师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由于情绪、能力的原因,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作为学生,要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不要将老师完美化;

其次,家长不要冲动地干涉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孩子与老师之间产生矛盾,开始可能也只是发发牢骚,并没有想真的与老师对抗下去。你如果轻易地较起真来,在老师和孩子之间分出个谁是谁非,就可能会使孩子觉得找到了联盟,干脆大胆起来,与老师越来越不合作。所以家长向孩子问清楚事情的经过后,让孩子想一想是否自己也有责任,不要让孩子觉得老师只是故意为难自己;再次,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师,讲究礼貌地沟通。家长可以告诉孩子,

如果老师真的有什么错误,可以在课后通过匿名纸条的方式传达给老师,不要上课的时候站起来争辩,这样既不礼貌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三: 排名突然在“滑坡”

典型案例:

学生小吴初中阶段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家长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也很幸运地考上了一所知名高中。

但是进入高中以后的第一次考试,小吴却大受打击,他在班上的排名竟在中下水平!至此以后,他一直闷闷不乐,感到自己不是别人的对手,学习的兴趣大不如从前,家长紧张得不得了,频频追问,我的孩子怎么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问题分析:

高中新生入学后,有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叫做兴奋期阶段。刚开学,同学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有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过程,这时候,同学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到了第二阶段问题就来了,学校把这个阶段称为低迷阶段。因为学习一个月后,就得进行一次考试,学生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题目有难度,考试成绩也远远超出了自己预想的底线。尤其是一些好学校的学生,他们原本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没想到,高中的第一次考试竟然落在许多人的后面,心理上无法接受。第三个阶段是学生要面临期中考试,这个阶段家长和学生也将会承受一次心理压力。家长和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一二次考试的成绩排名,非常关键。

解决方法:

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方式与初中相比有较大差异,再加上学习的课程多、学习内容深,部分同学一时尚未适应,在考试中成绩不占优势,就感到压力大,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行了,其实大可不必。这时最需要的是学会自我激励。首先,以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成就来激励自己,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这时家长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家长要引导孩子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走出初中的“光环”。可根据孩子的能力、实力和学习要求,帮助孩子制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第二、发挥自己的特长。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门学科有特长,要积极在教师、同学们面前展示出来,从而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与鼓励,增强自信,并且会下决心把自己的薄弱学科努力学好;第三、为自己树立榜样。以班上比你稍好的同学为目标,暗中和他较量,向他学习,一步步追上,这同样能增强你自己的信心与前进的力量。高中课程对刚从初中走出来的孩子来说有点儿难,所以只要孩子有提高,家长就应鼓励表扬;第四、不断总结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这样你肯定会进步,甚或突飞猛进。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四: 怎么越学越偏科

典型案例:

高一年级女生莉莉语文成绩特别棒,读初中时常有一些小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进入高中以后,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同学们都称她为“小作家”,莉莉非常高兴。

然而,经过一年下来,几乎与作文一样“闻名”的是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倒数几位,数学差也连累了物理。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她的语文成绩几乎是全年级最高分,可是数学、物理成绩都很差,总成绩就落到了后面,这令她十分伤心。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莉莉一提上学,只想上语文,想到理科甚至想“逃跑”。 问题分析:

莉莉的问题就是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孩子的学习形成偏科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学科的好恶不同。喜欢某一门学科,学生就会勤奋努力学习。相反,对某门学科没有兴趣,其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2、老师的影响。如果某一学科的教师对待孩子态度过于粗暴、简单,孩子就会对老师心生反感,进而将这种情绪迁移到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上,厌恶该门学科而不愿学习;

3、错误观念的影响。有的孩子由于受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忽视某些学科。

解决办法:

1、让孩子体验成就感。许多孩子对某门学科怕学、厌学是由于遭受了学习上的失败。父母应该和孩子―起分析,把该门学科的学习目标从易到难进行分解,一旦孩子达到制订的学习目标,学习有了进步,家长就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孩子对“薄弱学科”的信心就会随之增强;

2、帮助孩子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父母可以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孩子,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准备,这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十分有效;

3、协助孩子改变与任课老师的关系,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某位老师的不是;

4、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在不妨碍孩子整体学习基础上,孩子对某一学科有所偏爱是可以允许的。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五:我喜欢的女孩变了

典型案例:

于宇和小鱼(化名)平时都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在高一时两人谈起了恋爱,这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

老师多次劝阻,学业为重,双方家长也极力反对,但是他们俩还是偷偷在一起,学习时也老是凑在一块。可是在暑假期间,双方父母都达成共识,严密控制两人,不让他们经常见面,而且在暑假里家长不停的向他们灌输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的观点。于宇觉得最近小鱼对他开始疏远了,开学在即,两个人又要回到学校,终于可以经常见面了。但是于宇很担心,小鱼会不会远离自己了。

问题分析:

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有些学校和家长谈恋色变是没有必要的。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早恋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不过事实上成绩和“恋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感情需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好这样的方式和尺度。

防恐手册:

过分反对早恋,孩子们的逆反心理亦会变得更加强烈。结果不仅不能消除早恋的现象,成长中对交往的需求与性压抑之间的冲突,会给许多中学生带来负罪感和焦虑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其实,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学校与家庭若能以此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容与和谐的氛围,相信他们对自己是负责任的。这并非反对过问青春期的情感变化,而是强调过问应该讲究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因为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

有的学生明知道中学生不能谈恋爱,但无法控制自己;有的学生经教育后很想与对方分开却总忍不住偷偷去想他(她);有的学生在分手后因为感觉空虚、无聊,又会重新开始。所以处理早恋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持久地、细心地工作,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但也忌把学生的早恋问题天天挂在嘴边,引起学生的反感。

孩子的学习与行为问题,几乎是每个家长都要遇到了,但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在传统教育的误导下,往往并不明白孩子学习与行为问题的本质特征,并且采取了不良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让人倍感痛心!

本人近年来一直从事家庭教育和中小学生学习、行为与心理等问题研究与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也有许多感悟。特在此开帖,希望我的分析与建议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关于孩子“粗心大意”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许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其实粗心大意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把粗心大意纳入了行为与习惯研究的范畴。根据我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的粗心大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题习惯不好。经常看错题,或者遗漏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比如,一道应用题本来有两个问题,孩子却只看到了一个问题;本来是问“甲一小时走多少公里”,孩子却看成了“乙一小时走多少公里”。

二是书写习惯不好。经常出现笔误,或者字迹潦草,或者写得太慢导致效率低下,或者经常有些字不会写等等。

三是计算习惯不好。计算是数学中最基础性的题,之所以有的孩子经常出错,无非是因为偷懒,或者省略不该省的步骤,或者不打草稿,过于相信自己的心算。

四是错误整理的习惯不好。有些题以前错过,后来又一次或多次出现,这表明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错误。

五次检查习惯不好。平时的家庭作业几乎没有孩子检查,考试时一般监考老师会要求孩子检查,但很多孩子也不会检查,所以有的孩子就算反复把一些题目检查几遍,还是检查不出错误(检查方法不当,惯性思维等原因)。

以上不良习惯,不仅存在于小学生身上,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和矫正,这些不良习惯会一直跟随着孩子。因此,许多孩子即使上了中学,也会因为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针对孩子粗心大意等学习习惯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没有那个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但长期以来,许多家长都只是关注结果,一旦发现孩子考得不好,或者听到老师反映自己在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便很容易着急上火,于是乎批评、指责、请家教、买资料、补习班、上网校等各种不理智、不必要甚至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全都施展出来了,而结果往往也是适得其反!

本人认为,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正确的关注方式应该是关注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这就如同现在的企业普遍实行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管理,该管理体系关注的就是生产过程。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孩子有一个非常好也非常科学的学习过程,你想他成绩不好都难!那么,学习过程是什么?除了课堂听讲等等之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习习惯、方法、状态等内容。请大家再回到我上面对学习习惯问题的分析,如果孩子上述习惯存在问题,即使孩子再聪明,再用功,往往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者因为习惯不稳定导致成绩时好时坏。

那么,如何关注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我们首先要从家庭作业这个环节着手(因为学校教学环节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家庭作业是绝大多数家长每天都要面对的,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在关注孩子的作业问题,或放手不管,或陪读,或一味地批评指责,或强制地增加孩子许多的额外负担„„根据我个人研究与实践经验,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方法等问题,就应该结合孩子平时的家庭作业,采取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在基本不增加孩子额外负担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学习习惯训练。具体建议如下:

关于学习习惯培养的部分建议:

根据心理学原理,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其实,习惯培养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重复某一种行为或动作至少21天以上,才能初步养成一个习惯的雏形。根据这一原理,在培养习惯时就必须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设计训练程序。

就学习习惯而言,可以结合孩子的日常家庭作业,规定一个科学的操作程序,每道程序代表一种习惯,并且将这种作业程序通过表格等可视化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便于对孩子进行提醒和进行操作。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孩子回家后做作业时,不管是主动去做还是在家长的催促下被动去做,总是习惯于先翻开作业本,按照老师所布置的题目一道一道往后做,如果遇到不会做的,要么去翻书,要么问家长。家庭作业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由于人们对学到的新知识总有个自然遗忘的过程(心理学中所说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当孩子按照传统的习惯做作业时,经常会因为当天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而导致某些题目不会做,因此就需要去翻书或者问家长,就算孩子翻书或者问家长之后能够把部分不会做的题目做出来,但却并不能在孩子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有的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也习惯于包办代替,从而造成孩子的思维惰性),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正确的作法是:做每科作业之前,先回忆一下该科目当天所学的知识,如果什么也想不起来,或者对知识的回忆不够完整,就表明孩子对当天所学知识掌握不牢,而当天的家庭作业必然要用到当天

所学的知识,这也就是导致一些题目不会做的原因。如果孩子不能完整地回忆起当天所学的知识,就应该先翻书看一看,弄明白之后再去做作业,这样不仅有助于作业的顺利完成,也很好地实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因此,在做作业之前加入“回忆”这个固定的程序,其实就是在训练孩子“复习”的习惯,小小的程序上的变化,带来的学习效果却是截然两样的。大家可别小看了“回忆”这个方法,这运用的可是心理学中“抗遗忘曲线”的原理,我们也通常把它称之为“过电影”。

当然,在家庭作业中还可以针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规定一些其他的固定程序,比如:“改错”,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错误整理习惯,防止出现重复性错误;“检查”,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检查习惯,但要注意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检查方法,比如多解法、倒推法等。另外,家长在对孩子的作业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时,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重点关注打草稿、计算步骤、书写等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之,在习惯培养上,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制定的个性化作业程序也应该有所差别,就算是针对同一个习惯,在操作要求上也应该有高有低。

二是进行重复训练。

制定好适合孩子的作业程序之后,接下来就应该采取某种便于操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至少21天以上的重复训练。为了提高孩子对训练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便于训练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进行监督和评估,建议在训练表中加入孩子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内容。评价可采取定性的方式进行,这样会比较省事。除了每天正常的基础性学习习惯训练之外,双休日的训练表可以单独设计,主要用于培养孩子制订学习及娱乐计划、自我总结、阶段性复习和预习等习惯,并且还可以加入家长对孩子的文字性评价内容,主要用于激励孩子,总结训练成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习习惯训练贵在坚持,如果家长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坚强的信念,建议还是不要训练,以免因半途而废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不少,给自己和家长带来不便,还耽误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纠正孩子这一不良习惯呢?我们来听听家长代表的观点。

观点一 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上学前,女儿做事也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一眼电视,留下半拉子图画磨蹭着不肯马上画好,其他的事也雷同。所以,女儿做事往往“战线”拉得很长,效果还不一定好。针对她这种坏习惯,我和她妈妈就商量好,她做事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排除与当时事件无关的因素,使孩子能专心于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

观点二 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我女儿就是俗话说的那种“老虎紧追到脚跟,还要回头辨雌雄”的人,是个典型的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由于磨蹭,上学经常迟到,被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我非常苦恼,下决心帮她改正。首先,我帮她认识磨蹭给她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她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接着,我与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她监督我有没有磨蹭现象,爸爸做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我们一起制订了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为了维护她的积极性,我常常让她赢),女儿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主动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现在她会根据时间来调节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迟到的现象几乎绝迹。看到女儿的进步,我也由衷地感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悦。

观点三 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自然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孩子要长大,一个作风拖拉的人是无法在竞争社会立足的。对此,从小训练孩子主动把握现实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体做法是:适当增加生活的紧张气息,启发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他们的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从儿子上幼儿园起,我就有意识诱导他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我们也常开展有益的亲子竞赛,通过胜负交替,锻炼了孩子的心智,也提高了灵敏度。现在,儿子适应了这种节奏和习惯,很少有磨磨蹭蹭的情况。我觉得适当增加些生活的紧张气息,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和独立精神的形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观点四 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

我家三代同堂,女儿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成人的过分依赖。一旦要她自己做事时,她就四肢没力,手脚不灵了,凡事磨蹭着,等着你们“伸出援助的双手”。我们也曾尝试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让她改变磨蹭的习惯,但都不了了之。比如:冬天穿衣,怕她受凉,奶奶赶紧去帮忙;吃饭太慢,爷爷怕饿着她,又破例喂她。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成了一句空话。上学后,问题马上暴露了出来:在学校,她什么事情都比同学慢,吃饭慢、做作业慢,连考试、测验都无法按时完成。这才使我痛下决心,该她自己做的事绝不代劳过多,此为“放”的过程,让她在做的过程中,锻炼才干。同时,我们也下决心“管”,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使得她下次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孩子做事遇到的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只做必要的指导。我们还做通了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早日摆脱磨磨蹭蹭的阴影。(9岁女孩母亲 胡 萍)

观点五 “反话正说”,让孩子树立信心,积极进取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评价,表扬鼓励总是能激励和打动孩子。儿子好磨蹭,我的办法是“反话正说”。比如,有段时间,孩子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前总是磨磨蹭蹭的,到很迟才入睡,睡得晚就影响第二天的早起„„我急得每天骂他一顿也没用。我想到儿子很爱听好话,就试着反话正说:“晓明大了1岁,懂事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上床睡觉了。”话音未落,儿子立马上床钻进被窝。第二天,又是表扬将他“催”上床。后来,在其他事情上,我也试了几次,效果都不错,为此,我还给儿子买小玩具和自制的奖状,他非常惊喜和自豪,磨磨蹭蹭的现象越来越少,做什么事情都信心十足。(6岁男孩母亲 张 倩)

观点六 用自然教育法,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

“自然教育法”倡导:一个人应当承受他的行为引起的后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儿子由爷爷、奶奶带大,也许是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的缘故,他们对孙子没有什么动作敏捷、做事爽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磨磨蹭蹭的习惯。现在每天上学前最紧张的时候,他也快不起来。与老师取得联系后,我决定让他品尝磨蹭的后果。早晨,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催促他,由着他慢吞吞地整书包、擦皮鞋,还“忙里偷闲”地看“奥特曼”图书„„结果当然是迟到挨批评。回家后他很难过,我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催着你加油。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现在,我还是不催促,任由后果教育他,他吃了苦头,也尝到了抓紧时间的甜头,做事快多了。

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初中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度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反抗期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家长不妨回想一下,上小学的孩子,当您去接他,孩子看到您高兴得不得了,会跑过来与您亲热。孩子上了初中,您还去接他,孩子大多会不理您,或板着个脸,跟同学继续说话,觉得您像跟班一样跟随在旁边,给他丢人,甚至会认为您在偷偷跟踪他。

孩子的第二反抗期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一是对现有社会地位的欲求不满。由于孩子“成人感”的形成,他们要求具有和大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力,反抗在家里的从属地位,更反对家长权威式的干涉。

二是与大人在观念上的碰撞。初中孩子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由于他们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偏激、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大人的想法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观念。

三是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由于孩子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

如果家长依然像教育小学生那样,事事干涉,必然引起孩子的不满。倘若家长用高压手段,会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反抗。因此,教育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行不通的。那么,家长应该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孩子顺利度过第二反抗期呢?

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几条妙方

1.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当父母让孩子发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

(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把话讲完,避免随意的指责引起双方的不快。

(3)作出积极反应。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再改一点就更完善。”家长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

2、批评孩子切莫伤害自尊心。

明智的家长应懂得如何熟练地运用批评艺术:

(1)分清场合。当着亲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评孩子,孩子会感到难堪和不满,也听不进家长的批评。

(2)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真笨”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3)对事不对人。真正懂得批评的家长,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孩子改正缺点上,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即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4)适当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冲动的时候,家长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

3. 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家长过问、干涉孩子的行动,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比如,处理孩子放学晚归这种事情,有的家长是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小题大做,管得太宽。而有的家长则会尽量压住怒气,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并说明因为不知道你为什么晚归,心里很着急、很担心、希望你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体会家长的爱心和不易,以后早点回来。相信懂事的孩子听了这一番话后,会为自己的晚归给家长带来不安而感到内疚自责,对家长的干涉行为也不会产生反事情与抵触。

4.采用实践体验法。用实践体验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命令和口头说教有效得多。一位父亲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傍晚,父亲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西瓜摊卖西瓜就非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人,不买。”儿子不高兴了:“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习。”父亲略一思量,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儿子抱着买的西瓜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几次才把西瓜抱回家。这一体验让孩子感触颇深:“吃个西瓜也真不容易啊!”由此体会到父亲的苦心。

14岁以下的儿童中有6%-10%患有“多动症”。这是指一种过量的、无法自控的活动。症状常常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集中时间短。

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不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或放慢动作的节奏。真正的多动症是大脑神经的紊乱,可以由儿科医生来治疗。过渡的紧张可以引发或增强孩子的多动症。

多动症的孩子除了多动之外,还会有其他问题。首先,由于受到同龄人的排斥,他会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他的过分紧张,过剩的能量不但会惹恼成年人,而且也会使同龄朋友离开自己。他很快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快就会失去自尊。第二,在校期间他很可能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他的注意时间非常短,很难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课,这样他就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甚至会给别的孩子带来伤害。

解决的方法是什么?下面是一位专门研究“多动症”儿童的美国医生杜博士对父母的一些有用的建议:

1.坚持执行始终如一的规章和纪律。

2.保持自己的声音平静缓慢。孩子做了错事,你生气是正常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3.预料到孩子可能会出麻烦,并做好准备;在麻烦到来时,努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4.对任何积极的行为给予承认,作出反应,哪怕是很小的行为;如果你不带成见,有意寻找孩子身上好的东西,你会找到一些的。

5.避免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不”。

6.把孩子的坏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比如,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不听话。”

7.给孩子制定一个非常清楚的作息表。规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电视和就寝的时间表。要遵守时间安排,但当孩子出现不遵守时间的现象时,也要灵活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你的作息安排将成为孩子自己的习惯。

8.当你教他新东西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要常常重复你的要求。

9.争取在房间内为孩子留出一块自己的空间,避免用鲜艳强烈的色调装饰,保持房间俭朴整洁。把书桌摆放在空空的墙下,使它远离干扰,这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0.一次只做一件事。把玩具存放在带盖的盒子里。一次只给他一件玩具。如果孩子在画画或在读书,你要关上收音机或电视。多重的刺激会使他不能精神专注。

11.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交给他的任务应该是他力所能及的。他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

12.每次只允许一个朋友来家玩。你应该负责监管他们的活动。

13.切忌可怜、嘲讽或过分地放纵孩子,也不要被孩子吓倒。他最终是会学乖的。

14.同孩子的老师一起交流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

一. 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 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 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帐。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 学习马马虎虎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卷中。

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五. 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一:不适应新环境

典型案例:

初一新生晓强在去年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和同学动手打架,但原因却往往是一两句不投机的话,或同学间无意的碰撞。

每次打架之后,老师找他谈话他都表示十分后悔,要彻底改正。可过不了一两天,又会出现一起新的打架事件。除此之外,他还多次不交作业,不是说自己不会,就是说时间不够没写完,或是忘了带作业本。课间或自习课上,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若有所思;有时还紧握双拳表现出一副 “ 英雄无用武之地 ” 的痛苦状 ……

问题分析:

其实晓强同学种种异常表现源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入学适应不良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初一新生中最为普遍。从小学到中学,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有的一时间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

预防解决方法:

首先,在新学校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多结识好朋友。参加集体活动一方面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别的同学很快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另一方面可以结交到新的朋友,让朋友经常帮助、提醒自己,长期下来,就会很轻松的适应初中的生活;其次,对新的变化、新的问题要勇敢地面对,主动去适应新环境,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向父母或老师求助,让他们告

诉你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第三,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每天可以不定时地对自己说“我很快乐”、“我很幸福”、“我又进步了”之类的积极话语。保持愉快的心态,不仅可以减轻你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并且可在学习生活中给你带来正面的影响。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二:跟老师不和

典型案例:

初一学生张华为人特别直,有时候也显得有些桀骜不驯。

刚上初一的时候,课堂上的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说话,有时候跟老师意见不一样就大声喧哗,甚至与老师胡搅蛮缠,有时导致一堂课有一半时间都在争论。按张华的观点来说,是老师们不能接受意见。最后所有的老师都不愿意上这个班的课,因为大家都觉得张华同学实在是个难剃的刺猬头。班主任家访的时候多次对家长提出这个问题,张华的家长也极为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孩子这样的行为,批评他吧,他说他就是对的,不批评吧,这样下去迟早没老师愿意教他。

问题分析: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小学的孩子往往对教师充满了敬畏和敬仰,而到了中学以后,很多孩子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盲目地顺从老师了。还有一些孩子对老师越来越挑剔了,甚至会因为和老师产生一点小误解而怨恨老师,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解决办法:

对于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开导:首先,要孩子客观、全面地看待老师。老师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由于情绪、能力的原因,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作为学生,要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不要将老师完美化;

其次,家长不要冲动地干涉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孩子与老师之间产生矛盾,开始可能也只是发发牢骚,并没有想真的与老师对抗下去。你如果轻易地较起真来,在老师和孩子之间分出个谁是谁非,就可能会使孩子觉得找到了联盟,干脆大胆起来,与老师越来越不合作。所以家长向孩子问清楚事情的经过后,让孩子想一想是否自己也有责任,不要让孩子觉得老师只是故意为难自己;再次,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师,讲究礼貌地沟通。家长可以告诉孩子,

如果老师真的有什么错误,可以在课后通过匿名纸条的方式传达给老师,不要上课的时候站起来争辩,这样既不礼貌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三: 排名突然在“滑坡”

典型案例:

学生小吴初中阶段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家长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也很幸运地考上了一所知名高中。

但是进入高中以后的第一次考试,小吴却大受打击,他在班上的排名竟在中下水平!至此以后,他一直闷闷不乐,感到自己不是别人的对手,学习的兴趣大不如从前,家长紧张得不得了,频频追问,我的孩子怎么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问题分析:

高中新生入学后,有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叫做兴奋期阶段。刚开学,同学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有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过程,这时候,同学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到了第二阶段问题就来了,学校把这个阶段称为低迷阶段。因为学习一个月后,就得进行一次考试,学生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题目有难度,考试成绩也远远超出了自己预想的底线。尤其是一些好学校的学生,他们原本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没想到,高中的第一次考试竟然落在许多人的后面,心理上无法接受。第三个阶段是学生要面临期中考试,这个阶段家长和学生也将会承受一次心理压力。家长和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一二次考试的成绩排名,非常关键。

解决方法:

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方式与初中相比有较大差异,再加上学习的课程多、学习内容深,部分同学一时尚未适应,在考试中成绩不占优势,就感到压力大,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行了,其实大可不必。这时最需要的是学会自我激励。首先,以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成就来激励自己,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这时家长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家长要引导孩子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走出初中的“光环”。可根据孩子的能力、实力和学习要求,帮助孩子制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第二、发挥自己的特长。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门学科有特长,要积极在教师、同学们面前展示出来,从而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与鼓励,增强自信,并且会下决心把自己的薄弱学科努力学好;第三、为自己树立榜样。以班上比你稍好的同学为目标,暗中和他较量,向他学习,一步步追上,这同样能增强你自己的信心与前进的力量。高中课程对刚从初中走出来的孩子来说有点儿难,所以只要孩子有提高,家长就应鼓励表扬;第四、不断总结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这样你肯定会进步,甚或突飞猛进。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四: 怎么越学越偏科

典型案例:

高一年级女生莉莉语文成绩特别棒,读初中时常有一些小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进入高中以后,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同学们都称她为“小作家”,莉莉非常高兴。

然而,经过一年下来,几乎与作文一样“闻名”的是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倒数几位,数学差也连累了物理。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她的语文成绩几乎是全年级最高分,可是数学、物理成绩都很差,总成绩就落到了后面,这令她十分伤心。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莉莉一提上学,只想上语文,想到理科甚至想“逃跑”。 问题分析:

莉莉的问题就是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孩子的学习形成偏科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学科的好恶不同。喜欢某一门学科,学生就会勤奋努力学习。相反,对某门学科没有兴趣,其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2、老师的影响。如果某一学科的教师对待孩子态度过于粗暴、简单,孩子就会对老师心生反感,进而将这种情绪迁移到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上,厌恶该门学科而不愿学习;

3、错误观念的影响。有的孩子由于受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忽视某些学科。

解决办法:

1、让孩子体验成就感。许多孩子对某门学科怕学、厌学是由于遭受了学习上的失败。父母应该和孩子―起分析,把该门学科的学习目标从易到难进行分解,一旦孩子达到制订的学习目标,学习有了进步,家长就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孩子对“薄弱学科”的信心就会随之增强;

2、帮助孩子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父母可以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孩子,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准备,这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十分有效;

3、协助孩子改变与任课老师的关系,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某位老师的不是;

4、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在不妨碍孩子整体学习基础上,孩子对某一学科有所偏爱是可以允许的。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五:我喜欢的女孩变了

典型案例:

于宇和小鱼(化名)平时都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在高一时两人谈起了恋爱,这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

老师多次劝阻,学业为重,双方家长也极力反对,但是他们俩还是偷偷在一起,学习时也老是凑在一块。可是在暑假期间,双方父母都达成共识,严密控制两人,不让他们经常见面,而且在暑假里家长不停的向他们灌输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的观点。于宇觉得最近小鱼对他开始疏远了,开学在即,两个人又要回到学校,终于可以经常见面了。但是于宇很担心,小鱼会不会远离自己了。

问题分析:

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有些学校和家长谈恋色变是没有必要的。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早恋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不过事实上成绩和“恋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感情需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好这样的方式和尺度。

防恐手册:

过分反对早恋,孩子们的逆反心理亦会变得更加强烈。结果不仅不能消除早恋的现象,成长中对交往的需求与性压抑之间的冲突,会给许多中学生带来负罪感和焦虑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其实,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学校与家庭若能以此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容与和谐的氛围,相信他们对自己是负责任的。这并非反对过问青春期的情感变化,而是强调过问应该讲究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因为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

有的学生明知道中学生不能谈恋爱,但无法控制自己;有的学生经教育后很想与对方分开却总忍不住偷偷去想他(她);有的学生在分手后因为感觉空虚、无聊,又会重新开始。所以处理早恋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持久地、细心地工作,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但也忌把学生的早恋问题天天挂在嘴边,引起学生的反感。


相关文章

  • [DOC]江都市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分析
  • 江都市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分析 2011年4月 一.基本情况 1.格局与高考保持一致 考试内容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吻合,能遵循考试大纲命题的指导思想,在凸显新课程新理念的同时,强化对主干核心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生物思想方法的考查.题型.题量相对稳 ...查看


  • 16维修电工技能训练27周
  •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 课程标准 适用范围:中职起点两年制高级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维修电工方向) 编制:自动化系 审核: 批准: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 说 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是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培养 ...查看


  • 社会实践选题 1
  • 农村建设 1.农村发展现状调研 2.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农村基层党团组织建设 6.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的调查 7.农村耕地保护 8.农村征地以及农民权益保护 9.农村环境保护 10.农村文 ...查看


  •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分析人 许奕瑭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 今天有机会和我们初一语文组的四位老师和大家共同分 析.探讨期中考试的情况感到十分荣幸.现就本次语文试卷的特点.命题思想. 学生的答卷情况. 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今后的整改措施和打算 ...查看


  • 列子小学一年级语文卷面情况分析
  • 2014 年 语文学科 表二(1) 题号 考核 内容 计分 16 权重 16% 平均分 15.62 一年级 试题情况分析表 A等 分以上 B等 分以上 C等 分以上 评价人 韩莹 (根据试卷内容复制若干表) D等 分以上 E等 分以下 每一 ...查看


  • 农业政策学教学大纲
  • <农业政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40104008 学时:32学时(含课外学时) 学分:2分 适用对象:本门课程教学对象是农林经济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 ...查看


  • 制浆造纸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修改)_doc
  • 高等职业教育制浆造纸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 制浆造纸技术 专业代码 610103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专业学制:三年. 学历层次:专科. 就业面向 本专业 ...查看


  • [早餐与健康]教案
  • <早餐与健康> 一.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主题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活动过程强调学生的活动主体性.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亲身实践中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初步培养从事探究活动的正 ...查看


  • 平乐高中高一五班学生成长档案
  • 学生基本情况记录表 高一阶段历次考试成绩记载 高中阶段奖惩记载(含个人.集体.竞赛等奖励) 教师(含班主任)谈话记录 时间 地点 参与人员 教师姓名 谈话要点: 时间 地点 参与人员 教师姓名 谈话要点: 时间 地点 参与人员 教师姓名 谈 ...查看


  • 全科医学生对社区诊断实践课教学的评价及结果分析
  • [摘 要]本文对广西医科大学2014级99名全科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社区诊断实践课教学评价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进一步改进社区诊断实践课教学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社区诊断实践课 评价 问卷调查 [中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