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燕歌行

  《燕歌行》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i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ì)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何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作者简介

  人,一说(今河北景县南)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为人落拓不拘小节,大半生过着贫穷困顿的生活,甚至“求丐自给”(《旧唐书·高适传》)。二十岁时曾到长安求仕,没有找到出路。开元二十年曾去东北塞外从征契丹。天宝八年,中“有道科”,任为封丘尉。他不愿过“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封丘作》)的县尉生活,辞官而去。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客游河西,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中作记室参军。这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以后仕途遂顺,创作渐稀。[1]历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州刺使等职,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侯。

  长期的边塞生活,使他有条件成为与岑参齐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抒发了安边卫国、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揭示了战地军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能够比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充满爱国热情,具有独到的成就。反映他贫困的生活、抒写他怀才不遇的诗篇,对于现实的黑暗、统治阶级的腐朽,也有揭露作用。此外,还有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这在开元盛世的诗坛上,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诗歌,意境雄浑,格调高昂,气势奔放,语言流畅。辛文房说他“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唐才子传》)很受人们的喜爱。著有《高常侍集》。

  《燕歌行》简介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燕歌行》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i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ì)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何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作者简介

  人,一说(今河北景县南)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为人落拓不拘小节,大半生过着贫穷困顿的生活,甚至“求丐自给”(《旧唐书·高适传》)。二十岁时曾到长安求仕,没有找到出路。开元二十年曾去东北塞外从征契丹。天宝八年,中“有道科”,任为封丘尉。他不愿过“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封丘作》)的县尉生活,辞官而去。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客游河西,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中作记室参军。这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以后仕途遂顺,创作渐稀。[1]历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州刺使等职,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侯。

  长期的边塞生活,使他有条件成为与岑参齐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抒发了安边卫国、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揭示了战地军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能够比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充满爱国热情,具有独到的成就。反映他贫困的生活、抒写他怀才不遇的诗篇,对于现实的黑暗、统治阶级的腐朽,也有揭露作用。此外,还有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这在开元盛世的诗坛上,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诗歌,意境雄浑,格调高昂,气势奔放,语言流畅。辛文房说他“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唐才子传》)很受人们的喜爱。著有《高常侍集》。

  《燕歌行》简介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相关文章

  • 唐代边塞诗兴盛原因探析
  • 唐代边塞诗兴盛原因探析 泱泱大唐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盛唐时期描写边塞生活,雄浑奔放.慷慨悲壮的边塞诗与描写山水田园,清新自然.明朗恬静的山水田园诗争奇斗妍,并立诗坛,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令后人追慕.这两个诗歌流派并非是当时诗人 ...查看


  • [燕歌行]
  •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以及诗人的创作情况. 2.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3.阅读诗中写景的诗句,学习 ...查看


  • 从高适.岑参的诗歌看,唐代的边塞诗有何特点?
  •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 ...查看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作者:阮兴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年第11期 文字起源于劳动生活,后经历代劳动人民的磨洗和文人的整理,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就像一颗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夺目的明 ...查看


  • 高适和岑参的比较
  • 高适和岑参诗歌异同之比较 摘要:高适.岑参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同"和"异",高适诗中既称"雄词",又称"清词",岑参诗"属辞尚清".高和岑的 ...查看


  • 唐代边塞诗歌
  • 摘 要::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查看


  •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教案
  •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单元教学目标] 1. 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2.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 ...查看


  •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2
  •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是盛唐时期"的领军人物,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雄浑悲 ...查看


  • 自考[唐诗研究]读书笔记
  • 一.唐诗的演进阶段 唐诗繁荣的原因: (1)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一般说,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始于唐玄宗时代 (2)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 (3) 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 (4)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音乐.绘画与诗歌的关系 (1)"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