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出塞二首·其一

  《出塞二首·其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出塞二首·其一》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出塞二首·其一》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其一》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3、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资治通鉴和史记均有记载。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出塞二首·其一》译文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出塞二首·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二首·其一》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出塞二首·其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出塞二首·其一》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出塞二首·其一》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其一》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3、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资治通鉴和史记均有记载。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出塞二首·其一》译文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出塞二首·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二首·其一》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相关文章

  • 地方课程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 国学经典诵读 春日(共3课时)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查看


  • 古诗二首之[出塞]导学案
  • 5.古诗二首<出塞>导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制作人:胡老师.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自己 ...查看


  • 史上最豪迈的十首边塞诗,必看!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 ...查看


  • 唐诗中月的意象初探
  •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月"这一意象在唐诗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特殊作用:从表情达意.民间习俗.神话传说.时代背景等方面说明"月"与唐诗的密切关系.着重把唐诗中"月"的意象归纳为五种类型: ...查看


  • 10首七绝诗,灿烂整个诗史┃它才是你心目中的压卷之作
  • 唐诗作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的黄金时代,她上承风骚,下启词曲,并成为文学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诗体.唐诗完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出现了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局面.唐诗今存近五万首,仅绝句就有一万首左右,但被推为"压卷&qu ...查看


  • 国学诵读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
  • 国学诵读·第一单元 春日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 ...查看


  • 边塞诗大总结
  • 凉州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 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 ...查看


  • 关于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的繁荣
  • 关于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的繁荣 9 关于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的繁荣 一 边塞诗是盛唐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一个标志①.说到盛唐边塞诗繁荣 的原因,研究者每好引用胡震亨 < 唐音癸签> 卷二七的一段话加以说明: " 唐词人自 ...查看


  • 唐代边塞诗歌
  • 摘 要::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