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经世之思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期中试卷

专业班级 市场营销1302 姓 名 李东阳 学 号 1308050227 开课系室 历史系 考试日期

论魏源的经世之思

【内容摘要】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年代。尖锐的阶级斗争和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斗争,把一批中国近代早期的思想家推上历史舞台,魏源就是这批思想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深入科学研究魏源的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一个必要的课题。那么魏源的思想到底是怎样的呢?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呢?

【关键词】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魏源 思想 优点 局限性

一、魏源思想的时代背景

魏源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 清朝封建统治曾经的辉煌已成为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洋枪洋炮轰进了沿海城市。社会危机加剧,民族矛盾上升。魏源的后期,则是中国跨入近代社会的初期阶段。这个具有“天崩地解”的历史性转折的出现,既不是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重大突变所导致,也不是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的结果,而是由英国侵华战争所致。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扭曲的社会形态,也深切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所处时代凸显的严重民族危机和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迫使地主阶级内部的一批具有改革思想的有识之士竞相跃出水面, 而魏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清政府的盲目落后,腐败无能。魏源认为,要挽救清朝统治灭亡的命运,而要实行改革,首先要打破泥古守旧、墨守“祖宗成法”的保守思想阻碍,改变那种脱离实际、烦琐空疏的学风。把封建士的大夫的思想转移到“经世致用”的道路上来,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的统治。

也就是面对着这种紧迫动荡的社会环境,魏源“经世致用”的思想开始逐渐冒出水面。

二、魏源思想的主要观点

魏源作为地主阶级经世致用派的思想家,经常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在早年魏源曾积极研究儒家经典, 试图用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来改变清王朝江河日下的局面。但是在后来他发现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当时的政治状况。后来他深入学习老子的思想观念,总结出了自己的经世之道。

魏源强调在治国方面“惟绝圣智巧利则无弊”,实现无为而治。强调以“无欲”达到“无私”。这里的“无欲”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完全没有欲望。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切实际的。魏源认为,“无欲”是指不能有“急功近利之心”,即不能过分追求功利欲望,只要满足正常且正当的需求欲望就可以,即统治者的欲望要在一定的度的范围之内,不能过分的骄奢淫逸,这也是针对魏源所处的社会现实提出来的。

1840年鸦片战争带给清政府和人民的无疑是一巨大的打击,一直自诩为“第一大国”的清朝竟然丝毫不能抵挡住国外洋枪洋炮的进攻。但这件事也让魏源的思想得到了了巨大的升华。他意识到中国本土的文化已经不足以支持中国的发展,于是他开始倡导向外国学习,希望大家认识外部世界的广阔和先进性,承认自己的落后,"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站在时代前列, 在强调发愤与忧患之际, 把对于外来侵略的反应从感情层次提高到理性层次。他对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侵略极端愤慨, 既坚决主张抵抗侵略, 又看到和承认了清政府的落后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科学技术与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开始突破“天朝”闭关自守的牢笼, 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

一、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 促进观念的近代化。

他认为:当时人心之积患有二:一是“人心之寐寐”, 即昏庸无知;二是“人才之虚患”, 即虚浮不实。凡是血气之人, 都应该除“寐”革“虚”。人民群众愚昧无知,在鸦片战争后,皆是萎靡不振,惶惶不安,日日虚度光阴。此乃“人心之积虑”也,他认为若想让国家发展起来,首先要祛除人们落后、无知的思想观念。魏源还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闭关锁国,对世界情况不够了解。他提出“制驭外夷者, 必先洞夷情”,希望清政府了解世界的情况和形势。

魏源主张“去民心之积患”是为了更好地师夷长技, “筹夷情”是为了更好地制夷求强, 从“去人心之积患”到“筹夷情”是从师夷到制夷, 从治内到治外的上升过程, 也是师夷制夷, 治内治外的有机结合的过程, 都是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去寻求制夷求富的方略, 突破了因循守旧传统观念的束缚, 促进了观念的近代化。

二、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 来促进外交的近代化。

所谓“以夷攻夷”即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来战胜敌人,进而“合各国以制一国, 则如臂使指”,用国际上反英的力量来共同战胜英国。同时, 对于抵御英国侵略问题, 魏源提出“以夷款夷”的思想, 即通过和平谈判和进行正常国际贸易来制伏英国殖民者的思想。

他说“既变后, 则不独以夷攻夷, 并当以夷款夷。故款夷之事, 能致其死命使俯首求哀者上; 否则联其所忌之国, 居间折服者次之”。也就是说, 对付英国的侵略, 联合反英力量打败英国为上策, 联络法美中间的调停, 逼其退兵为次策。而且, 他认为“我患夷之强, 夷贪我之利, 两相牵制, 幸可无事, 非今日主款者之神略乎” 即是说, 利用条约、条款和通商之约, 来达到制衡敌国的作用。此外, 魏源还反对封建顽固派在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的保守政策, 主张在严禁鸦片贸易的同时, 开展对西方各国的平等贸易, 争取时间, 壮大自己力量, 从而达到与敌国和平相处的目的。从中体现了魏源在对外关系处理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又取得了对外贸易的利益。

从“以夷制夷”到“以夷款夷”, 充分反映了魏源在认真分析资本主义列强矛盾的基础上, 将中国纳入国际秩序, 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 主张实行平等开放的外交政策。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制夷谋远问题的有效方略, 是一种有智有谋的远见, 促进了中国外交近代化萌芽的生长。

三、提倡“师夷长技”,促进军事方面的近代化。

他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自主,他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使国家富强。除此之外,他还倡导学习外国养兵、练兵之法。魏

源看到清朝军队武器装备日显落后, 组织纪律日渐荒疏, 战斗力日趋下降, 提出精选将士, 整顿军队主张, 即精选兵丁、善选将帅、勤于练兵、节以纪律。

四、创办新式工业企业, 萌发资本主义的近代化。

他不仅支持军事工业制造民用商品,还允许商人们自办民用工业。他提出在官办之外应允许商民设厂制造, 这种商民自办的工厂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私营业。魏源提出的创办新式工业企业的方案是中国资产阶级要求自办工厂的先声具有“创榛辟莽, 前驱先路”的历史作用。所有这些可以说明魏源已开始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除此之外,他还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州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海国图志》50卷。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海国图志》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还在世界广泛流传。《海国图志》在1850年以后先后传入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日本于1854年将该书中的《筹海篇》和《墨利加篇》首次公开发行, 其后翻刻成风, 到1856年已有各种版本22种。《海国图志》成为追求海外知识的日本幕宋志士的必读书籍。明治维新的先驱者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桥本左内、横井小楠等无不竞相捧读。《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 的思想, 帮助他们树立了新的对外观念, 对开拓民智, 倒幕维新起了思想启迪作用。

三、魏源思想的局限性

身为地主阶级的一员,魏源主张的只是通过“师夷长技”这一手段来达到“制夷”的效果,而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种主张的动机是一种传统的忠君思想。所以,魏源思想主张只可能维护而不可能触犯业已腐朽落后封建制度,因此这一主张的内容和作用都受到了极大束缚。

由于受到时代背景和阶级局限的双重制约, 魏源“师夷”思想尚处于萌芽状态, 甚至有不少矛盾冲突的地方。它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实施的土壤, 决定了它不会也不可能立即使中国走向富强、赶出殖民侵略者。

既然魏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王朝统治,那么在这种目的的支配下,其学习

内容受到极大束缚,即仅限于我们经常提到的战舰、火气、养兵练兵之法等器物层面上的内容,而不可能触及到政治层面上,因此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而远远没有触及到思想和制度。这种企图只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艺,而不变革封建政治制度的思想主张,是无法震荡士大夫传统的忠君心理,也无法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的。

也就是说到底,魏源思想局限性的根本在于没有改变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想法。

三、总结

魏源从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对外来侵略的反应从感性层次提高到理性层次, 将近代中国的制夷与求强结合起来, 及时恰当地从思想观念、外交、军事、经济、政治、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向西方学习, 积极寻求制夷御外、富国强兵的方略, 使近代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魏源“师夷”思想, 是进步爱国的思想, 是中国近代化的启蒙思想,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中国的希望。魏源不仅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思想家, 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启蒙思想家。

但是魏源“师夷长技”和建立近代工业的主张,都是以保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他不懂得封建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容纳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这也注定了他的雄才大略最终无法得到施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李瑚:《论魏源》 《近代史研究》1988,03

3:人人网 《魏源的经济思想》

4、魏源:《海国图志》 岳麓出版社,1998,2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期中试卷

专业班级 市场营销1302 姓 名 李东阳 学 号 1308050227 开课系室 历史系 考试日期

论魏源的经世之思

【内容摘要】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年代。尖锐的阶级斗争和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斗争,把一批中国近代早期的思想家推上历史舞台,魏源就是这批思想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深入科学研究魏源的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一个必要的课题。那么魏源的思想到底是怎样的呢?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呢?

【关键词】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魏源 思想 优点 局限性

一、魏源思想的时代背景

魏源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 清朝封建统治曾经的辉煌已成为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洋枪洋炮轰进了沿海城市。社会危机加剧,民族矛盾上升。魏源的后期,则是中国跨入近代社会的初期阶段。这个具有“天崩地解”的历史性转折的出现,既不是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重大突变所导致,也不是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的结果,而是由英国侵华战争所致。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扭曲的社会形态,也深切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所处时代凸显的严重民族危机和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迫使地主阶级内部的一批具有改革思想的有识之士竞相跃出水面, 而魏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清政府的盲目落后,腐败无能。魏源认为,要挽救清朝统治灭亡的命运,而要实行改革,首先要打破泥古守旧、墨守“祖宗成法”的保守思想阻碍,改变那种脱离实际、烦琐空疏的学风。把封建士的大夫的思想转移到“经世致用”的道路上来,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的统治。

也就是面对着这种紧迫动荡的社会环境,魏源“经世致用”的思想开始逐渐冒出水面。

二、魏源思想的主要观点

魏源作为地主阶级经世致用派的思想家,经常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在早年魏源曾积极研究儒家经典, 试图用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来改变清王朝江河日下的局面。但是在后来他发现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当时的政治状况。后来他深入学习老子的思想观念,总结出了自己的经世之道。

魏源强调在治国方面“惟绝圣智巧利则无弊”,实现无为而治。强调以“无欲”达到“无私”。这里的“无欲”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完全没有欲望。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切实际的。魏源认为,“无欲”是指不能有“急功近利之心”,即不能过分追求功利欲望,只要满足正常且正当的需求欲望就可以,即统治者的欲望要在一定的度的范围之内,不能过分的骄奢淫逸,这也是针对魏源所处的社会现实提出来的。

1840年鸦片战争带给清政府和人民的无疑是一巨大的打击,一直自诩为“第一大国”的清朝竟然丝毫不能抵挡住国外洋枪洋炮的进攻。但这件事也让魏源的思想得到了了巨大的升华。他意识到中国本土的文化已经不足以支持中国的发展,于是他开始倡导向外国学习,希望大家认识外部世界的广阔和先进性,承认自己的落后,"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站在时代前列, 在强调发愤与忧患之际, 把对于外来侵略的反应从感情层次提高到理性层次。他对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侵略极端愤慨, 既坚决主张抵抗侵略, 又看到和承认了清政府的落后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科学技术与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开始突破“天朝”闭关自守的牢笼, 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

一、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 促进观念的近代化。

他认为:当时人心之积患有二:一是“人心之寐寐”, 即昏庸无知;二是“人才之虚患”, 即虚浮不实。凡是血气之人, 都应该除“寐”革“虚”。人民群众愚昧无知,在鸦片战争后,皆是萎靡不振,惶惶不安,日日虚度光阴。此乃“人心之积虑”也,他认为若想让国家发展起来,首先要祛除人们落后、无知的思想观念。魏源还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闭关锁国,对世界情况不够了解。他提出“制驭外夷者, 必先洞夷情”,希望清政府了解世界的情况和形势。

魏源主张“去民心之积患”是为了更好地师夷长技, “筹夷情”是为了更好地制夷求强, 从“去人心之积患”到“筹夷情”是从师夷到制夷, 从治内到治外的上升过程, 也是师夷制夷, 治内治外的有机结合的过程, 都是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去寻求制夷求富的方略, 突破了因循守旧传统观念的束缚, 促进了观念的近代化。

二、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 来促进外交的近代化。

所谓“以夷攻夷”即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来战胜敌人,进而“合各国以制一国, 则如臂使指”,用国际上反英的力量来共同战胜英国。同时, 对于抵御英国侵略问题, 魏源提出“以夷款夷”的思想, 即通过和平谈判和进行正常国际贸易来制伏英国殖民者的思想。

他说“既变后, 则不独以夷攻夷, 并当以夷款夷。故款夷之事, 能致其死命使俯首求哀者上; 否则联其所忌之国, 居间折服者次之”。也就是说, 对付英国的侵略, 联合反英力量打败英国为上策, 联络法美中间的调停, 逼其退兵为次策。而且, 他认为“我患夷之强, 夷贪我之利, 两相牵制, 幸可无事, 非今日主款者之神略乎” 即是说, 利用条约、条款和通商之约, 来达到制衡敌国的作用。此外, 魏源还反对封建顽固派在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的保守政策, 主张在严禁鸦片贸易的同时, 开展对西方各国的平等贸易, 争取时间, 壮大自己力量, 从而达到与敌国和平相处的目的。从中体现了魏源在对外关系处理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又取得了对外贸易的利益。

从“以夷制夷”到“以夷款夷”, 充分反映了魏源在认真分析资本主义列强矛盾的基础上, 将中国纳入国际秩序, 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 主张实行平等开放的外交政策。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制夷谋远问题的有效方略, 是一种有智有谋的远见, 促进了中国外交近代化萌芽的生长。

三、提倡“师夷长技”,促进军事方面的近代化。

他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自主,他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使国家富强。除此之外,他还倡导学习外国养兵、练兵之法。魏

源看到清朝军队武器装备日显落后, 组织纪律日渐荒疏, 战斗力日趋下降, 提出精选将士, 整顿军队主张, 即精选兵丁、善选将帅、勤于练兵、节以纪律。

四、创办新式工业企业, 萌发资本主义的近代化。

他不仅支持军事工业制造民用商品,还允许商人们自办民用工业。他提出在官办之外应允许商民设厂制造, 这种商民自办的工厂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私营业。魏源提出的创办新式工业企业的方案是中国资产阶级要求自办工厂的先声具有“创榛辟莽, 前驱先路”的历史作用。所有这些可以说明魏源已开始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除此之外,他还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州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海国图志》50卷。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海国图志》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还在世界广泛流传。《海国图志》在1850年以后先后传入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日本于1854年将该书中的《筹海篇》和《墨利加篇》首次公开发行, 其后翻刻成风, 到1856年已有各种版本22种。《海国图志》成为追求海外知识的日本幕宋志士的必读书籍。明治维新的先驱者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桥本左内、横井小楠等无不竞相捧读。《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 的思想, 帮助他们树立了新的对外观念, 对开拓民智, 倒幕维新起了思想启迪作用。

三、魏源思想的局限性

身为地主阶级的一员,魏源主张的只是通过“师夷长技”这一手段来达到“制夷”的效果,而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种主张的动机是一种传统的忠君思想。所以,魏源思想主张只可能维护而不可能触犯业已腐朽落后封建制度,因此这一主张的内容和作用都受到了极大束缚。

由于受到时代背景和阶级局限的双重制约, 魏源“师夷”思想尚处于萌芽状态, 甚至有不少矛盾冲突的地方。它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实施的土壤, 决定了它不会也不可能立即使中国走向富强、赶出殖民侵略者。

既然魏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王朝统治,那么在这种目的的支配下,其学习

内容受到极大束缚,即仅限于我们经常提到的战舰、火气、养兵练兵之法等器物层面上的内容,而不可能触及到政治层面上,因此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而远远没有触及到思想和制度。这种企图只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艺,而不变革封建政治制度的思想主张,是无法震荡士大夫传统的忠君心理,也无法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的。

也就是说到底,魏源思想局限性的根本在于没有改变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想法。

三、总结

魏源从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对外来侵略的反应从感性层次提高到理性层次, 将近代中国的制夷与求强结合起来, 及时恰当地从思想观念、外交、军事、经济、政治、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向西方学习, 积极寻求制夷御外、富国强兵的方略, 使近代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魏源“师夷”思想, 是进步爱国的思想, 是中国近代化的启蒙思想,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中国的希望。魏源不仅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思想家, 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启蒙思想家。

但是魏源“师夷长技”和建立近代工业的主张,都是以保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他不懂得封建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容纳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这也注定了他的雄才大略最终无法得到施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李瑚:《论魏源》 《近代史研究》1988,03

3:人人网 《魏源的经济思想》

4、魏源:《海国图志》 岳麓出版社,1998,2


相关文章

  • 龚自珍_林则徐_魏源经世致用思想之比较
  • 第8卷第2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8 No.2 2007年4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Apr.2007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 ...查看


  • 魏源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 清王朝自建立以来,为了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对知识分子的经世思想进行残酷的摧折.知识分子被迫走上一条逃避观实的道路,埋头古籍的考证与整理.而魏源和贺长龄.陶澍 ...查看


  • ["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阅读答案
  • 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 清王朝自建立以来,为了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对知识分子的经世思想进行残酷的摧折.知识分子被迫走上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埋头古籍的考证与整理.而魏源和贺长龄.陶澍.林则徐等一批敏于时事的士大夫,在通经致用的口号下,率先将视野 ...查看


  • 论魏源的和善思想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魏源的和善思想 作者:李斌 阳特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03期 摘 要:魏源是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思想家,他在倡导经世致用.改革开放的思想同时, ...查看


  • 魏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 作者:刘放鸣 求索 2005年04期 魏源,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创造出无愧于自己时代的精湛的思想体系,回答了自己所处的时代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问题,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 ...查看


  •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练习题(新)
  •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单选题部分及答案) 1. 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湖湘名人是 A A魏源 B曾国藩 C王夫之 D 宋教仁 2.以下作品不属于魏源撰写编辑的是 D A<海国图志> B<筹漕篇> ...查看


  • 湖湘洋务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 论湖湘洋务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熊春林 (湖南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湖湘洋务教育思想是近代中国在西方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大举入侵的情况下,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湖湘有识之士为培养洋务新才,对传统教育的 ...查看


  • 南宋永康学派与近代经世实学
  • 南宋永康学派与近代经世实学 内容提要 近代"经世实学"远绍先秦诸子之学术传统,近取南宋事功之法.至先秦诸子开始,中国士人便以关怀社会.参与政治.服务人生为自己学业价值的最高体现.因此,越是社会腐败.政治黑暗.人生艰难,经 ...查看


  •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