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与多角度立意

发散思维与多角度立意

一、发散思维与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

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因而立意在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思维与立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作文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思维是作文的物质基础,思维贯穿整个作文活动,没有思维活动就没有作文活动,没有思维的敏捷就没有作文的流畅,没有思维的深度就没有作文的深度,没有思维的创新,也就没有作文的新颖。思维活动伴随着选材、立意、构思、行文、修改等写作活动,各种思维活动有效促进写作活动的高效进行。学生的解题过程就伴随着演绎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作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不像其他学科,侧重演绎思维、聚合思维。学生写出的作文,如果内容与别人相似,有可能被老师认为是类同,如果是内容和中心与别人相同,那你的作文就被老师判为抄袭。所以要写出新颖的文章,立意上就必须要求新颖,做到与众不同。

立意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二是多角度看问题,对同一事物,立意要多角度看。

因而要做到立意新,就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是思维碰撞的火花。那么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呢?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

发散性思维的思维方法:

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象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靠逻辑和直觉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A、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如: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计多种过河的方法。

B、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研究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

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揭开了“王冠之谜”,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用的就是侧向思维。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也是侧向思维。

C、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终于在1821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二、目前学生作文立意方面的现状

既然多角度立意在作文的写作中具有举足轻重地地位,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目前学生写作的思维和立意的现状: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有了新起色。然而,目前小学作文的现状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学生写作文“假、大、空”的现象大有人在,不是因为学生们的智商不高,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情商太低,而是因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学生接受了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组织和安排结构后,进而笔下的文章大多千篇一律,缺乏生气、缺乏灵性。文章是思维和语言的体操,说到底,习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的培养是我们作文教学中应该重点考虑的。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选材是作文的前提,好的题材可以使文章增色添彩。但无论何种题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要善于发掘,精心引导学生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例如大家都参加擦窗的劳动,情况都大体一样:有的爱劳动,有的很细致,有的很粗心,有的在家经常擦窗,有的不会擦窗等等。在擦的时候,有的在班里只是一般的参加者;有的负责抹擦,有的负责提水;有的擦高处的窗,有的擦低处的窗;有的自顾自擦,有的面对面擦;有的帮别人擦,有的却去捣乱别人;有的擦得很明亮,有的擦得不干净;有的坚持到底,有的半途而废等等。通过擦窗,大家的感受也不一样:有的受到表扬感到很高兴,有的受到批评感到很惭愧;有的领悟到干什么事都要开动脑筋、掌握诀窍,有的悟出“只要按合理步骤去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等等。这样千差万别的情况,就应该从多角度来立意。

既然多角度立意是客观的必然,那又该怎样解释现在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

现 象呢?病根是不少教师的教学思想不对头,教学方法不得当。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是老师限制学生的素材。比如写擦窗,就只能写擦亮,谁写擦不亮,就是有违规范。

其二是有些教师的指导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的思维。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有些教师往往给学生先画框框,告诉学生写事的文章都要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再让学生往这些框框里填写内容。长期这样训练的结果,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这样的作文,即使条理清楚,也是内容干巴,缺乏真情实感。 其三是有些教师采用“先说后写,全班评论,优生示范,集体仿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却容易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从众心理和迷信权威的心理,特别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评定言听计从,对优生的作文亦步亦趋,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钻进了机械模仿的死胡同。

作为教师,首先打开自己的思维。克服上述弊端的方法是:

1、充分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别出心裁,提倡露真情,抒实感、立新意、呈童心。不要轻易给学生扣上“思想不健康”的帽子,让学生解下紧箍咒,在自己熟悉的天地里活跃起来。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立足点选择角度,要从自己的感受来选择材料、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告诉学生一切都是为了把自己真切的感受表达出来,而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适应老师规定的模式上。

3、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强调先自己写,然后再互相交流,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既要把充分的发散和严格的评价结合起来,又要把这两者分两阶段进行——在学生交流自己的立意时严禁评价;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再组织评论。

金笔作文从一开始就提倡作文的教学是一种思维能力的教学,而非知识的教学,课堂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如何进行多角度立意。

三、如何进行多角度立意

进行多角度立意,先要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立意的要求是:准确、鲜明、深刻和新颖。什么是多角度立意:即下笔前从多个侧面、多种层次进行思考,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情节结构,确定表现形式。

1、理论回眸

先来看下面这个图:

在作文中即以文题(或话题)为中心,让思维像辐射一样向四周发散。这种思维方式就像自行车的轮子,许多辐条(思路)以车轴(文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著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看到要进行多角度立意首先是对事物进行整体的观察感受,在此过程中寻找出事物多方面的特点,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再进行思考,运用联想和想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和人生,从而确立出中心,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它的要领也就是:

观察感受 —— 寻找特点—— 想象(联想)—— 联系生活人生—— 确立中心。

2、结合实例看一下如何进行多角度立意:

第一、通过观察、感受,确立出事物的特点。 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到处是我们写作的素材,但必须通过观察(看、

听、闻、尝、触、想)写作对象才能进入我们的视线,否则就会视而不见。观察到了人物、景物、事物,开始用心、用脑去感受。

比如:看到马上就要落下的流行,在空中画下一条优美的曲线,只在一瞬间就消失了,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流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比如:比较美丽;时间比较短暂;走过的弧线;它去了哪里,在寻找什么?等等。

我们会经常看到很多动物,老黄牛斯通见惯,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比如:牛整体形象比较雄壮,具有活力;牛的性格,平时温和,有时也会有一股“犟”劲;写牛有一个生理特点——反刍;“鼠去牛来闻虎啸”; 鲁迅先生自比作一头牛,郭沫若自比牛的尾巴,茅盾先生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落毛;牛的种类比较繁多:写牛不仅有耕田的牛,还有供运输之用的牦牛,提供牛肉的肉食牛,提供牛奶的荷兰牛,还有用来角斗的西班牙斗牛等。

再比如跟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粉笔,在学校与我们朝夕相处,你注意过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从颜色上看:洁白(当然也有彩色的,这儿分析的是白色的粉笔);从形体上看比较短小;从原料上看,比较纯净 ;再从质地上看比较坚硬;从属性上看易碎 ;从脾性上看,它属于默然的。

第二、根据事物的特点,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思考。

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确立出事物的特点之后,开始进入思考的层面。我们可以由表及里,由此到彼,有个别到一般的方式进行。比如我们还是用前面举过的例子:从牛的雄壮形象落笔,联系到当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现在的物质生活较过去有很大的提高,但精神却缺少活力,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牛的平时性格温和,但有时也有一股“犟”劲,让我们想到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也需要这样一股犟劲,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牛的生理特点反刍,先吃进去很多事物,然后慢慢地消化。联想到我们生活中更应该如此,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复习;老黄牛工作的时候,踏实肯干,默默无闻,让我们想到很多工作岗位上的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作家们把自己比喻成一头牛,牛的尾巴,牛身上的一根毛等等,让我们想到伟人的谦虚,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等等。

再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流星:最美的时候,就是你离开尘世的时候;你在寻找什么?只给世人留下一道灿烂的疑惑!;刹那间亮丽的轨迹,是留给世人永远的启迪。伟大的,不是累累硕果,而是你勇于献身的精神!;你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灿烂的一生。

形体虽然短小,外表普通,不吸引人的注意,但是它的一生自始至终承担着它的使命,挥洒着它的光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让我们想到了很多人,虽然工作岗位普通,像粉笔一样,默默奉献;粉笔坚硬的又是易碎的,让我们想到人和事物的都具有两面性,有坚硬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可能平时我们说一个人非常坚强,只是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人脆弱的一面罢了等等。

第三、针对想到的内容进行整合,确立出文章的中心。

由事物的特点让我们想到了很多很多,但都比较散,这时候我们需要整合,确立出文章的中心。哪些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比较好,哪些作为文章的中心写出的文章一般,通过比较,确立出一个有深度、新颖的中心。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牛的例子,在立意方面:温故而知新就比伟大而平凡要新颖。

在作文中即以文题(或话题)为中心,让思维像辐射一样向四周发散。这种思维方式就像自行车的轮子,许多辐条(思路)以车轴(文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写作时,要抱住这个题目四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到一点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直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全记下来为止。”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事物间存在的相关、相似、相类、相反、相对等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相应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思路洞开,文思泉涌,让相关的生活积累在心中复活。思路的激活,导致写作激情的高涨,写作灵感的激发,为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多元化的构思立意打下了基础。

发散思维的四个显著特点:

1、“多端”,它对问题作多角度的分析。

2、“灵活”,对问题的分析不一成不变。

3、“精细”,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对问题的考虑不仅顾及问题的全体,而且还考虑到与问题有关的各个方面的情况。

4、“新颖”,分析问题后得出的答案各不相同,容易产生新颖不俗的见解。

四、多角度立意的实际操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明确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的思维触角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学生对事物的感受也必然是多姿多彩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多视角、多样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训练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多角度思维。而金笔作文恰恰就是开发学生的思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金笔作文是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在这里主要是通过例子的讲解让老师们能感受课堂上思维的互动。

金笔作文倡导走生活作文之路。训练学生素材要从生活中获取,在生活中寻找百字新事,在生活中寻找感动类的素材,这些其实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在上面的讲课中,我们已经讲了如何寻找百字新事,怎样讲解百字新事,那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如何把多角度思维与寻找到的素材相结合。

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能够找到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其实就是学生训练多角度思维的材料。你比如说有这样的一则小材料,这是学生找到的一个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放学后,同学们都已收拾完毕回家了,只有张萌和王松在教室里玩,他们拿着篮球在教室里打打闹闹,整个把教室当成了篮球场,可是就在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只听“哐当”一声,玻璃碎了,篮球也滚到了一边,他们俩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就是这样一则材料,其实材料作文时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作文方式,现在的作文教学,也是扩大了这一块的分量,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材料作文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去尝试。对于材料作文,主要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从不同的视角写出不囿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从而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这一训练的时候,老师选择的百字新事也是要有要求的,从范围上看,可以是特定的人物、事件或者环境,老师也可以截取百字新事的开端或者结尾,从形式上看,选择的百字新事可以是一段描述图景的文字、也可以是描述的一个小道具。那对于刚刚学生找的百字新事,学生们都有哪些立意呢?引导学生从两位同学的表现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去思考,有些学生的立意是“知错就改”,赞扬他们两位同学有了错误能及时改正的精神。有的学生立意是“你们都错了”,主要是写这两名

学生看到自己闯祸了,想悄悄溜走,可是被发现了,在教育下,两名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是站在局外的角度去写一写这件事情。还有的同学立意是“你不应该那样做”,主要是写其中一位同学想溜走了,而另一位同学的劝阻他不要那样做,这是站在其中一个同学的角度去进行的思考。就是这样的一件百字新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这其实就是把事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后而得出的。所以,一件看似平淡的小事情,只要老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几个训练。(老师准备两片树叶)

操作(一):老师们,看到我手里拿的是什么?

„„

那现在谁能告诉我看到这两片树叶你想到了什么?

„„

看到树叶我们可以想到大树、春天、大地、小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森林、“一叶障目”„„所有这些想到的都是我们看到树叶后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产生的想法。

下面我们再仔细去观察这两片树叶,他们有没有不同呢?

„„

谁能说一说他们的不同?

„„

形状上有不同,一个叶片是椭圆形的,另一叶片在一角有一点破损。颜色上也有不同,一个叶片是深绿色的,另一个叶片是绿中有点泛黄,尤其是在树叶的边沿上都有一点枯黄了。在叶脉上也有不同,一片树叶的叶脉纹路非常清晰,而另一片树叶的叶脉却是纹路不清的。这些都是我们刚刚仔细观察后得出的结果,那现在谁能说一说观察了这两片树叶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

想到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的一生”、“命运”„„那这些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如果让你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什么呢?

„„

有的老师想写一写自己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困难;有些老师想写一写自己的

如这片小树叶一样的成长经历;还有的老师想把自己作为一片小树叶,写一写小树叶的自述;也有些老师想一写生命存在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观察后思考的结果,也是大家看到树叶后立意的结果。这种立意的结果看似和原来的树叶之间跳跃性很大,但是正如许国泰所说“思维就是找联系”,这种跳跃却正是由于同学们的思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些就是学生思维的结晶。

操作(二)

我们再来一起做一个训练。“台阶”,如果以这个作为多角度思维的出发点去写的话,要如何立意?

„„

从台阶的颜色观察——沧桑的台阶、朴实的台阶

从台阶的象征意义——给别人一个台阶(学会宽容)

给自己一个台阶(善待自己)

给学生一个台阶(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从台阶的功用上——为别人铺设台阶(无私奉献)

上台阶和下台阶(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

永无止境的台阶(学无止境)

从台阶的外型上——有规律的、整齐的、一级级的台阶(学习要不断进取) 通过我们的观察、思考之后,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们就能得出不同的立意来。

所以在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的时候要从小处着眼,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来。

在这里只是通过两个例子,来让老师们看一看如何去训练学生的思维。其实小学生的作文大部分是命题作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正是为训练有序的逻辑思维而安排的,有的题目三年级学生写、四年级写,甚至到了五、六年级还要写,那如何写出新意呢?老师就应该在立意、选材上进行指导,尤其是在立意上。在金笔作文的课堂上,有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情景教学”,在情景中去训练学生的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在课上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发生,“上课了,同学们急急忙忙地冲进教室,忽然‘啪’的一声,有位同学不小心将讲台前的小黑板踢到了,可是因为要着急

上课,他也没有扶起来,就回到了座位上,许多同学都从小黑板上跨过去,只有一位同学把小黑板扶起来了。”看到这里,我就让全班的同学以这件事情为素材,去讨论,应该写什么。在写之前,要提醒学生应该从几个方面去写,结果出现了很多不同的作文:有的是赞扬那位扶起黑板的同学写起,这是从正面赞扬的眼光去写的。有的是用批评的眼光去写那些看见黑板跌倒也不扶起来的同学,这是用批评的眼光去写一写;还有的是运用童话的语气去写小黑板摔倒后的叹息,从反面去批评那些不爱护公共财物的同学;还有的是从老师的角度去写,学生看到黑板倒了之后的一系列情景。这样简单的一个情景作文,通过老师的不同引导,学生做到了同题异做,思维开阔了,这样学生的作文也就不会再落入俗套了。

其实,要想让学生写出别开生面的、有新意的作文,最主要的就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人所共知的老材料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主题,学习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思维开发的一个过程。写作文并不神秘,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思路,而是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比较,在现有的基础上摆脱共性,突出个性,于平淡中见新奇,推陈出新,用新鲜的立意去抓住读者。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现实生活纷繁复杂,有美好的一面,值得人们去赞美,颂扬;有丑恶的一面,促使人们去鞭挞、反思。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显性的一面容易受关注,隐性的一面往往被人忽视,学生在面对统一素材的时候,就需要老师诱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克服思维的单向性和习惯性,让学生从事物的另一方面为我们的认识打开一扇窗。

比如:在金笔作文精品课大赛中,有一位老师由一个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鸡蛋,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1. 由鸡蛋的形状联想到O,由此可以得出鸡蛋的好处零有零的用途,要

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特点。

2.

3.

4. 从鸡蛋壳的特点,分析人物的性格,赞美各自己的优点。 由蛋清和蛋黄可以想到做人要做到是非分明。 分析鸡蛋的外表、营养价值和用途,歌颂外表普通但给社会做奉I』

献的人和物。

5.

6. 鸡蛋有保质期,人也有“保质期”要不断地学习。 从鸡蛋的来历看到“生活本来就是痛苦并快乐着”。

7. 鸡蛋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可以想到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过程,人

们的成长也一样需要过程。

8. 鸡蛋到小鸡,可以想到生命诞生的艰辛,特别是父母的奉献精神。 其实多角度思维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很多的训练方式,“相同体裁的多角度立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能力水平和兴趣喜好,自主选择作文内容。在写作内容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发展层次和水平。比如在小学作文中经常会遇到“给XX写一封信”,这时候,我们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的实际水平、兴趣喜好来选择,可以是写给父母的、写给朋友的、也可以是写给老师的。这样写出的作文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让他们独立思考,充分发散思维后的结果,这时候学生的作文水平也真的是有所提升了。

“相同题材的多角度立意”,有些题材,即使很多人写过,也一样可以写很好,关键看能否选取巧妙的立意角度,写出新意来。同样是写一处景物,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人们介绍一处景物如何优美,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种立意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生的思维是没有发散开的。这时老师就要去启发学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去启发,“除了要表达这种对优美景色的喜爱之情外,看到一处景物,还有没有其他的情感要表达?”这时候学生就会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写一写现在环境污染后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去赞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拓展开后,写作思路就会更加开阔,写出的作文也会更加五彩缤纷。

五、训练多角度立意时应注意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简单说一下在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的写作素材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取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引导学生运用争取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思维之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一般在引导学生思维的时候,老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过于浅显,目标性一定要强,过于浅显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但是也不能过难,跳跃性太强,学生反而会摸不着头脑,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同时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老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大多数同学的,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思考。

2、问题材料的运用和解答不再局限于一个答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且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同一问题。

3、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多去讨论,欢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时老师一定要适时引导,通过这样的碰撞,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4、多角度思考后不等于胡思乱想,瞎说一通。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立意时,一定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思考。一方面要让学生思路开阔,善于多方求索,不拘一格,但是另一方面,老师一定要适时引导,多角度思维不等于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生搬硬套。

5、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时,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老师起到的是引导和总结提示的作用,老师及时抛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思考,老师要及时对这一思考的结晶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完成思想上的飞跃。

作文的本质在于求新。多角度的立意会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应该会为学生的作文打开一条广阔的道路。

发散思维与多角度立意

一、发散思维与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

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因而立意在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思维与立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作文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思维是作文的物质基础,思维贯穿整个作文活动,没有思维活动就没有作文活动,没有思维的敏捷就没有作文的流畅,没有思维的深度就没有作文的深度,没有思维的创新,也就没有作文的新颖。思维活动伴随着选材、立意、构思、行文、修改等写作活动,各种思维活动有效促进写作活动的高效进行。学生的解题过程就伴随着演绎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作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不像其他学科,侧重演绎思维、聚合思维。学生写出的作文,如果内容与别人相似,有可能被老师认为是类同,如果是内容和中心与别人相同,那你的作文就被老师判为抄袭。所以要写出新颖的文章,立意上就必须要求新颖,做到与众不同。

立意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二是多角度看问题,对同一事物,立意要多角度看。

因而要做到立意新,就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是思维碰撞的火花。那么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呢?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

发散性思维的思维方法:

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象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靠逻辑和直觉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A、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如: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计多种过河的方法。

B、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研究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

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揭开了“王冠之谜”,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用的就是侧向思维。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也是侧向思维。

C、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终于在1821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二、目前学生作文立意方面的现状

既然多角度立意在作文的写作中具有举足轻重地地位,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目前学生写作的思维和立意的现状: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有了新起色。然而,目前小学作文的现状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学生写作文“假、大、空”的现象大有人在,不是因为学生们的智商不高,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情商太低,而是因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学生接受了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组织和安排结构后,进而笔下的文章大多千篇一律,缺乏生气、缺乏灵性。文章是思维和语言的体操,说到底,习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的培养是我们作文教学中应该重点考虑的。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选材是作文的前提,好的题材可以使文章增色添彩。但无论何种题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要善于发掘,精心引导学生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例如大家都参加擦窗的劳动,情况都大体一样:有的爱劳动,有的很细致,有的很粗心,有的在家经常擦窗,有的不会擦窗等等。在擦的时候,有的在班里只是一般的参加者;有的负责抹擦,有的负责提水;有的擦高处的窗,有的擦低处的窗;有的自顾自擦,有的面对面擦;有的帮别人擦,有的却去捣乱别人;有的擦得很明亮,有的擦得不干净;有的坚持到底,有的半途而废等等。通过擦窗,大家的感受也不一样:有的受到表扬感到很高兴,有的受到批评感到很惭愧;有的领悟到干什么事都要开动脑筋、掌握诀窍,有的悟出“只要按合理步骤去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等等。这样千差万别的情况,就应该从多角度来立意。

既然多角度立意是客观的必然,那又该怎样解释现在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

现 象呢?病根是不少教师的教学思想不对头,教学方法不得当。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是老师限制学生的素材。比如写擦窗,就只能写擦亮,谁写擦不亮,就是有违规范。

其二是有些教师的指导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的思维。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有些教师往往给学生先画框框,告诉学生写事的文章都要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再让学生往这些框框里填写内容。长期这样训练的结果,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这样的作文,即使条理清楚,也是内容干巴,缺乏真情实感。 其三是有些教师采用“先说后写,全班评论,优生示范,集体仿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却容易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从众心理和迷信权威的心理,特别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评定言听计从,对优生的作文亦步亦趋,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钻进了机械模仿的死胡同。

作为教师,首先打开自己的思维。克服上述弊端的方法是:

1、充分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别出心裁,提倡露真情,抒实感、立新意、呈童心。不要轻易给学生扣上“思想不健康”的帽子,让学生解下紧箍咒,在自己熟悉的天地里活跃起来。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立足点选择角度,要从自己的感受来选择材料、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告诉学生一切都是为了把自己真切的感受表达出来,而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适应老师规定的模式上。

3、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强调先自己写,然后再互相交流,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既要把充分的发散和严格的评价结合起来,又要把这两者分两阶段进行——在学生交流自己的立意时严禁评价;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再组织评论。

金笔作文从一开始就提倡作文的教学是一种思维能力的教学,而非知识的教学,课堂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如何进行多角度立意。

三、如何进行多角度立意

进行多角度立意,先要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立意的要求是:准确、鲜明、深刻和新颖。什么是多角度立意:即下笔前从多个侧面、多种层次进行思考,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情节结构,确定表现形式。

1、理论回眸

先来看下面这个图:

在作文中即以文题(或话题)为中心,让思维像辐射一样向四周发散。这种思维方式就像自行车的轮子,许多辐条(思路)以车轴(文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著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看到要进行多角度立意首先是对事物进行整体的观察感受,在此过程中寻找出事物多方面的特点,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再进行思考,运用联想和想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和人生,从而确立出中心,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它的要领也就是:

观察感受 —— 寻找特点—— 想象(联想)—— 联系生活人生—— 确立中心。

2、结合实例看一下如何进行多角度立意:

第一、通过观察、感受,确立出事物的特点。 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到处是我们写作的素材,但必须通过观察(看、

听、闻、尝、触、想)写作对象才能进入我们的视线,否则就会视而不见。观察到了人物、景物、事物,开始用心、用脑去感受。

比如:看到马上就要落下的流行,在空中画下一条优美的曲线,只在一瞬间就消失了,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流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比如:比较美丽;时间比较短暂;走过的弧线;它去了哪里,在寻找什么?等等。

我们会经常看到很多动物,老黄牛斯通见惯,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比如:牛整体形象比较雄壮,具有活力;牛的性格,平时温和,有时也会有一股“犟”劲;写牛有一个生理特点——反刍;“鼠去牛来闻虎啸”; 鲁迅先生自比作一头牛,郭沫若自比牛的尾巴,茅盾先生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落毛;牛的种类比较繁多:写牛不仅有耕田的牛,还有供运输之用的牦牛,提供牛肉的肉食牛,提供牛奶的荷兰牛,还有用来角斗的西班牙斗牛等。

再比如跟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粉笔,在学校与我们朝夕相处,你注意过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从颜色上看:洁白(当然也有彩色的,这儿分析的是白色的粉笔);从形体上看比较短小;从原料上看,比较纯净 ;再从质地上看比较坚硬;从属性上看易碎 ;从脾性上看,它属于默然的。

第二、根据事物的特点,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思考。

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确立出事物的特点之后,开始进入思考的层面。我们可以由表及里,由此到彼,有个别到一般的方式进行。比如我们还是用前面举过的例子:从牛的雄壮形象落笔,联系到当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现在的物质生活较过去有很大的提高,但精神却缺少活力,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牛的平时性格温和,但有时也有一股“犟”劲,让我们想到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也需要这样一股犟劲,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牛的生理特点反刍,先吃进去很多事物,然后慢慢地消化。联想到我们生活中更应该如此,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复习;老黄牛工作的时候,踏实肯干,默默无闻,让我们想到很多工作岗位上的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作家们把自己比喻成一头牛,牛的尾巴,牛身上的一根毛等等,让我们想到伟人的谦虚,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等等。

再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流星:最美的时候,就是你离开尘世的时候;你在寻找什么?只给世人留下一道灿烂的疑惑!;刹那间亮丽的轨迹,是留给世人永远的启迪。伟大的,不是累累硕果,而是你勇于献身的精神!;你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灿烂的一生。

形体虽然短小,外表普通,不吸引人的注意,但是它的一生自始至终承担着它的使命,挥洒着它的光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让我们想到了很多人,虽然工作岗位普通,像粉笔一样,默默奉献;粉笔坚硬的又是易碎的,让我们想到人和事物的都具有两面性,有坚硬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可能平时我们说一个人非常坚强,只是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人脆弱的一面罢了等等。

第三、针对想到的内容进行整合,确立出文章的中心。

由事物的特点让我们想到了很多很多,但都比较散,这时候我们需要整合,确立出文章的中心。哪些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比较好,哪些作为文章的中心写出的文章一般,通过比较,确立出一个有深度、新颖的中心。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牛的例子,在立意方面:温故而知新就比伟大而平凡要新颖。

在作文中即以文题(或话题)为中心,让思维像辐射一样向四周发散。这种思维方式就像自行车的轮子,许多辐条(思路)以车轴(文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写作时,要抱住这个题目四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到一点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直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全记下来为止。”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事物间存在的相关、相似、相类、相反、相对等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相应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思路洞开,文思泉涌,让相关的生活积累在心中复活。思路的激活,导致写作激情的高涨,写作灵感的激发,为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多元化的构思立意打下了基础。

发散思维的四个显著特点:

1、“多端”,它对问题作多角度的分析。

2、“灵活”,对问题的分析不一成不变。

3、“精细”,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对问题的考虑不仅顾及问题的全体,而且还考虑到与问题有关的各个方面的情况。

4、“新颖”,分析问题后得出的答案各不相同,容易产生新颖不俗的见解。

四、多角度立意的实际操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明确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的思维触角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学生对事物的感受也必然是多姿多彩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多视角、多样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训练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多角度思维。而金笔作文恰恰就是开发学生的思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金笔作文是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在这里主要是通过例子的讲解让老师们能感受课堂上思维的互动。

金笔作文倡导走生活作文之路。训练学生素材要从生活中获取,在生活中寻找百字新事,在生活中寻找感动类的素材,这些其实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在上面的讲课中,我们已经讲了如何寻找百字新事,怎样讲解百字新事,那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如何把多角度思维与寻找到的素材相结合。

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能够找到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其实就是学生训练多角度思维的材料。你比如说有这样的一则小材料,这是学生找到的一个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放学后,同学们都已收拾完毕回家了,只有张萌和王松在教室里玩,他们拿着篮球在教室里打打闹闹,整个把教室当成了篮球场,可是就在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只听“哐当”一声,玻璃碎了,篮球也滚到了一边,他们俩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就是这样一则材料,其实材料作文时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作文方式,现在的作文教学,也是扩大了这一块的分量,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材料作文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去尝试。对于材料作文,主要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从不同的视角写出不囿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从而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这一训练的时候,老师选择的百字新事也是要有要求的,从范围上看,可以是特定的人物、事件或者环境,老师也可以截取百字新事的开端或者结尾,从形式上看,选择的百字新事可以是一段描述图景的文字、也可以是描述的一个小道具。那对于刚刚学生找的百字新事,学生们都有哪些立意呢?引导学生从两位同学的表现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去思考,有些学生的立意是“知错就改”,赞扬他们两位同学有了错误能及时改正的精神。有的学生立意是“你们都错了”,主要是写这两名

学生看到自己闯祸了,想悄悄溜走,可是被发现了,在教育下,两名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是站在局外的角度去写一写这件事情。还有的同学立意是“你不应该那样做”,主要是写其中一位同学想溜走了,而另一位同学的劝阻他不要那样做,这是站在其中一个同学的角度去进行的思考。就是这样的一件百字新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这其实就是把事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后而得出的。所以,一件看似平淡的小事情,只要老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几个训练。(老师准备两片树叶)

操作(一):老师们,看到我手里拿的是什么?

„„

那现在谁能告诉我看到这两片树叶你想到了什么?

„„

看到树叶我们可以想到大树、春天、大地、小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森林、“一叶障目”„„所有这些想到的都是我们看到树叶后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产生的想法。

下面我们再仔细去观察这两片树叶,他们有没有不同呢?

„„

谁能说一说他们的不同?

„„

形状上有不同,一个叶片是椭圆形的,另一叶片在一角有一点破损。颜色上也有不同,一个叶片是深绿色的,另一个叶片是绿中有点泛黄,尤其是在树叶的边沿上都有一点枯黄了。在叶脉上也有不同,一片树叶的叶脉纹路非常清晰,而另一片树叶的叶脉却是纹路不清的。这些都是我们刚刚仔细观察后得出的结果,那现在谁能说一说观察了这两片树叶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

想到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的一生”、“命运”„„那这些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如果让你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什么呢?

„„

有的老师想写一写自己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困难;有些老师想写一写自己的

如这片小树叶一样的成长经历;还有的老师想把自己作为一片小树叶,写一写小树叶的自述;也有些老师想一写生命存在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观察后思考的结果,也是大家看到树叶后立意的结果。这种立意的结果看似和原来的树叶之间跳跃性很大,但是正如许国泰所说“思维就是找联系”,这种跳跃却正是由于同学们的思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些就是学生思维的结晶。

操作(二)

我们再来一起做一个训练。“台阶”,如果以这个作为多角度思维的出发点去写的话,要如何立意?

„„

从台阶的颜色观察——沧桑的台阶、朴实的台阶

从台阶的象征意义——给别人一个台阶(学会宽容)

给自己一个台阶(善待自己)

给学生一个台阶(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从台阶的功用上——为别人铺设台阶(无私奉献)

上台阶和下台阶(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

永无止境的台阶(学无止境)

从台阶的外型上——有规律的、整齐的、一级级的台阶(学习要不断进取) 通过我们的观察、思考之后,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们就能得出不同的立意来。

所以在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的时候要从小处着眼,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来。

在这里只是通过两个例子,来让老师们看一看如何去训练学生的思维。其实小学生的作文大部分是命题作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正是为训练有序的逻辑思维而安排的,有的题目三年级学生写、四年级写,甚至到了五、六年级还要写,那如何写出新意呢?老师就应该在立意、选材上进行指导,尤其是在立意上。在金笔作文的课堂上,有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情景教学”,在情景中去训练学生的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在课上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发生,“上课了,同学们急急忙忙地冲进教室,忽然‘啪’的一声,有位同学不小心将讲台前的小黑板踢到了,可是因为要着急

上课,他也没有扶起来,就回到了座位上,许多同学都从小黑板上跨过去,只有一位同学把小黑板扶起来了。”看到这里,我就让全班的同学以这件事情为素材,去讨论,应该写什么。在写之前,要提醒学生应该从几个方面去写,结果出现了很多不同的作文:有的是赞扬那位扶起黑板的同学写起,这是从正面赞扬的眼光去写的。有的是用批评的眼光去写那些看见黑板跌倒也不扶起来的同学,这是用批评的眼光去写一写;还有的是运用童话的语气去写小黑板摔倒后的叹息,从反面去批评那些不爱护公共财物的同学;还有的是从老师的角度去写,学生看到黑板倒了之后的一系列情景。这样简单的一个情景作文,通过老师的不同引导,学生做到了同题异做,思维开阔了,这样学生的作文也就不会再落入俗套了。

其实,要想让学生写出别开生面的、有新意的作文,最主要的就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人所共知的老材料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主题,学习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思维开发的一个过程。写作文并不神秘,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思路,而是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比较,在现有的基础上摆脱共性,突出个性,于平淡中见新奇,推陈出新,用新鲜的立意去抓住读者。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现实生活纷繁复杂,有美好的一面,值得人们去赞美,颂扬;有丑恶的一面,促使人们去鞭挞、反思。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显性的一面容易受关注,隐性的一面往往被人忽视,学生在面对统一素材的时候,就需要老师诱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克服思维的单向性和习惯性,让学生从事物的另一方面为我们的认识打开一扇窗。

比如:在金笔作文精品课大赛中,有一位老师由一个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鸡蛋,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1. 由鸡蛋的形状联想到O,由此可以得出鸡蛋的好处零有零的用途,要

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特点。

2.

3.

4. 从鸡蛋壳的特点,分析人物的性格,赞美各自己的优点。 由蛋清和蛋黄可以想到做人要做到是非分明。 分析鸡蛋的外表、营养价值和用途,歌颂外表普通但给社会做奉I』

献的人和物。

5.

6. 鸡蛋有保质期,人也有“保质期”要不断地学习。 从鸡蛋的来历看到“生活本来就是痛苦并快乐着”。

7. 鸡蛋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可以想到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过程,人

们的成长也一样需要过程。

8. 鸡蛋到小鸡,可以想到生命诞生的艰辛,特别是父母的奉献精神。 其实多角度思维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很多的训练方式,“相同体裁的多角度立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能力水平和兴趣喜好,自主选择作文内容。在写作内容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发展层次和水平。比如在小学作文中经常会遇到“给XX写一封信”,这时候,我们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的实际水平、兴趣喜好来选择,可以是写给父母的、写给朋友的、也可以是写给老师的。这样写出的作文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让他们独立思考,充分发散思维后的结果,这时候学生的作文水平也真的是有所提升了。

“相同题材的多角度立意”,有些题材,即使很多人写过,也一样可以写很好,关键看能否选取巧妙的立意角度,写出新意来。同样是写一处景物,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人们介绍一处景物如何优美,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种立意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生的思维是没有发散开的。这时老师就要去启发学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去启发,“除了要表达这种对优美景色的喜爱之情外,看到一处景物,还有没有其他的情感要表达?”这时候学生就会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写一写现在环境污染后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去赞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拓展开后,写作思路就会更加开阔,写出的作文也会更加五彩缤纷。

五、训练多角度立意时应注意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简单说一下在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的写作素材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取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引导学生运用争取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思维之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一般在引导学生思维的时候,老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过于浅显,目标性一定要强,过于浅显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但是也不能过难,跳跃性太强,学生反而会摸不着头脑,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同时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老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大多数同学的,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思考。

2、问题材料的运用和解答不再局限于一个答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且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同一问题。

3、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多去讨论,欢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时老师一定要适时引导,通过这样的碰撞,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4、多角度思考后不等于胡思乱想,瞎说一通。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立意时,一定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思考。一方面要让学生思路开阔,善于多方求索,不拘一格,但是另一方面,老师一定要适时引导,多角度思维不等于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生搬硬套。

5、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时,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老师起到的是引导和总结提示的作用,老师及时抛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思考,老师要及时对这一思考的结晶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完成思想上的飞跃。

作文的本质在于求新。多角度的立意会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应该会为学生的作文打开一条广阔的道路。


相关文章

  • 如何打开学生话题作文的思路
  • 如何打开学生话题作文的思路 --试以话题"存折"分析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作文教学呈现出多元.开放的趋势,而话题作文成为作文教学中的新亮点,体现出灵活.现实.发散等特点.灵活是就其选取材料与确定文体而言可以不拘一格, ...查看


  • 高考作文之素材--司马迁.勾践.苏武
  • 历史人物作文素材(司马迁.勾践.苏武) 司 马 迁 (一)人物事略 少年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 ...查看


  • 首考新材料作文!专家,你怎么看?
  • 蔡蕴琦 王璟 省写作学会昨举行2013高考作文专题研讨会,深度剖析新材料作文特点,并给出未来作文教学思路 江苏自2004年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一直采用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的形式,一直预感要出现的"新材料作文",在自主命题的第 ...查看


  • "幸福的颜色"作文教学案
  • "幸福的颜色"作文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作文立意指导. 2.学习锤炼语言. [作文题目] 雄鹰追求的幸福是无边的蔚蓝,森林追求的幸福是织就深沉的翠绿,母亲的幸福是呵护稚嫩的粉红--这些颜色构成了生命的五彩缤纷.在四川 ...查看


  • 命题作文教学的思维唤醒
  • 命题作文教学的思维唤醒 何 捷 课程改革至今,命题作文教学仍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常态与主流,因此其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比较棘手的是,孩子参与此教学体系时普遍存在思维缺位现象.从"命题设定--命题布置--解题作文--修正评讲& ...查看


  • 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 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目标略语] 命题作文,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作文.包括全 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种形式.审题立意,就是对给定的文题进行审视.理解和揣摩,从而弄清出题者的意图,界定可以写作的内容,确定自己写作的方 ...查看


  • 初三中考作文复习2
  • 心事"话题作文创新导写 创新作文,就是能够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作品),以显示出作者的个性特征.也就是所说的风格.风格对于杜甫来讲,是厚重:对于苏轼来讲,是豪放:对于李白来讲,是飘逸:对于柳永来讲,是凄婉„„而对于崇尚个性,张扬个性 ...查看


  • 话题作文的失误对策
  •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负责人张伟明说:"这种开放式作文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考生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像,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 ...查看


  • 作文中的发散思维
  • 作文中的发散思维 学习目标:了解.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并能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一.导入 二.打开你的门 1. 概念介绍 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方式,因此又叫多向思维或辐射性思维. 它主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