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融学的练习题

第九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术语解释

1. 货币需求

2. 宏观货币需求

3. 微观货币需求

4. 实际货币需求

5. 流动性陷阱

6. 恒久性收入

7. 原始存款

8. 派生存款

9. 法定准备金

10. 超额准备金

11. 基础货币

12. 货币乘数

二、填空题

1. 商业银行进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是( )制度和( )制度。

2. 所谓货币需求,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 )和( )。

3. 凯恩斯将人们的持币动机分成三种:( )、( )和( )。

4.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总财富可以分成:( )和( )。

5. 交易方程式是由( )提出来的,可以表示为:( )。

6. 在现金余额方程式M d =kPY中,k 表示的是( )。

7.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 )和流通中的( )。

8.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表明, 货币必要量取决于( )、( )和( )。

9. 中央银行创造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是一种( )的关系。

10. 企业部门通过持币行为以及( )的变化影响货币供给。

三、判断题

1. 当人们预期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大量增加,甚至会形成流动性陷阱。( )

2. 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

3.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恒久性收入代表的是非人力财富。( )

4. 货币存量实际上就是货币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

5.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

6.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 )

7.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是一个微观的分析视角。( )

8.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水平。( )

9.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认为货币需求函数相当稳定,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

10. 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

11. 当一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大量增加时,通常持有现金的增长速度会相对降低。( )

12. 当中央银行从个人或者企业手中购买证券时,基础货币会扩大,货币量将会增加。( )

13. 通过增税方式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并不必然带来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

四、不定项选择

1. 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的高低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 )。

A . 正相关、正相关

B . 负相关、正相关

C . 正相关、负相关

D . 负相关、负相关

2. 货币本身的收益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

A . 制度变量

B . 规模变量

C . 机会成本变量

D . 其他变量

3. 提出交易方程式的经济学家是( )。

A . 马歇尔

B . 凯恩斯

C . 弗里德曼

D . 欧文·费雪

E . 庇古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是( )。

A . 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B . 主张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C . 主张按照社会公众预期来增加货币供给量

D . 主张将保持利率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5.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 )与利率呈反向变化。

A . 交易性货币需求

B . 投机性货币需求

C . 预防性货币需求

D . 流动性货币需求

6.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属于机会成本变量的因素包括( )

A . 预期物价变动率

B . 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重

C . 货币预期收益率

D . 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

E . 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7. 凯恩斯在其货币需求函数中,考察的是( )层次的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在其货币需求函数中考察的是( )层次的货币需求。

A . M 2、M 1

B . M 1、M 1

C . M 1、M 2

D . M 2、M 2

8.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基础货币是由( )提供的。

A . 投资银行

B . 商业银行

C . 中央银行

D . 财政部

9. 中央银行的活动中,以下会增加基础货币供给的有( )。

A . 购买政府债券

B . 卖出黄金、外汇储备

C . 增加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D . 调高基准利率

1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提留的超额准备金越多,则货币供给量就( )。

A . 越少

B . 越多

C . 不变

D . 不确定

11. 在下列因素中,影响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有( )。

A . 存款准备金比率

B . 现金漏损率

C . 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重

D . 财政性存款比率

12. 居民部门主要是通过改变( )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A . 通货存款比

B . 消费习惯

C . 存款占总财富的比重

D . 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

13. 企业部门主要是通过改变( )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A . 持币行为

B . 存款数量

C . 贷款需求

D . 资产组合

14. 在下列( )情况下,商业银行将会保有较高超额准备金率。

A . 市场利率下降

B . 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增加

C . 中央银行调低再贴现率

D . 同业拆借市场资金紧张

E . 商业银行发现较好的投资机会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需求?为什么说货币需求不是无限的?

2. 弗里德曼单一规则货币政策主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 居民的持币行为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4. 企业行为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5.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1. 商业银行的行为是怎样影响货币供给的?

2. 试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第九章 练习题答案

一、术语解释

1.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公众(个人、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和存款货币)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如果把所有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加总起来,就形成全社会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

2. 宏观货币需求:是一个国家从宏观和全社会的角度出发,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探讨为完成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目标,确立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

3. 微观货币需求:是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出发,分析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来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

4. 实际货币需求:就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货币需要,即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其实质是以实物价值表示的货币需求。

5.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的时候,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也不会使利率进一步下降。这便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6. 恒久性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

7. 原始存款:在商业银行体系中,人们以现金的形式存入或者来自中央银行的各种贷款,这些增加的存款属于原始存款。

8. 派生存款: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由银行以贷款或证券投资所引伸出来存款是派生存款。在银行体系中绝大数的存款都是派生存款。

9. 法定准备金: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各国普遍建立起法定准备金制度,即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之后,要提留一定比例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应对客户提现要求的准备。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本质上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为追求盈利而过多地进行贷款,以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和流动性,但同时也使中央银行拥有了调节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有力工具。

10. 超额准备金: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商业银行出于保持流动性以及安全的需要往往保存高于法定准备金的存款准备,超过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

11. 基础货币: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准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称为基础货币,构成信用货币创造的基础。

12. 货币乘数: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就是货币乘数。

二、填空题

1. 部分准备金 非现金结算

2. 需求愿望 需求能力

3.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4. 人力财富 非人力财富

5. 欧文·费雪 MV=PT

6. 存款准备金现金

7. 价格水平 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货币的流通速度

8. 源与流

9. 贷款需求

三、判断题

1. 错 2.错 3.错 4.错 5.对 6.对 7.错

8. 对 9.对 10.错 11.对 12.对 13.对

四、不定项选择

1.C 2.C 3.D 4.A 5.B 6.ACDE 7.C

8.C 9.AC 10.A 11.ABCD 12.AD 13.AC 14.ABDE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需求?为什么说货币需求不是无限的?

答: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公众(个人、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和存款货币)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如果把所有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加总起来,就形成全社会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

货币需求之所以不是无限的,是因为人们持有货币的能力受到人们拥有财富总量的限制。

2. 弗里德曼单一规则货币政策主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恒久性收入y 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货币需求与它正相关。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弗里德曼认为由于恒

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

据此,弗里德曼提出的政策主张就是政府要控制货币供给,使其符合货币需求函数的要求,货币供给量要按照一种固定的比率增长,并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因此要推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 居民的持币行为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答:居民主要是通过改变通货存款比率C /D 以及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持有时,通货存款比率就会提高;反之,这个比率会下降。通货存款比率与货币供给量是负相关关系。居民改变持币行为从而改变通货存款比率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当一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大量增加时,通常持有现金的增长速度会相对降低;反之亦然。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通货存款比率与财富和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第二,持币成本与流动性需求的比较。居民之所以持有货币是为了获得现金的流动性,以便日常交易之用。但是居民持币是有成本的,持币的机会成本就是存款的收益以及证券支付的利率。显然,储蓄存款利率变动与通货存款比率是负相关关系。证券市场上其他资产的收益率也会间接地影响通货存款比率。证券收益率提高时,如果人们的现金持有量不变,而储蓄存款由于相对收益水平下降而减少,那么通货比率就会相对提高。第三,非法交易的需要。由地下经济引发的非法交易需要逃避法律监督,往往用现金进行交易。社会上非法交易规模越大,通货存款比率就越大。

4. 企业行为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答:企业是通过持币行为以及贷款需求的变化影响货币供给。

(1)企业在持币选择方面与居民遵循共同的规则。当企业普遍增加现金持有时,通货存款比率就会提高;反之,这个比率会下降。通货存款比率与货币供给量是负相关关系。

(2)企业部门对货币供给影响的特征表现在对贷款的需求方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往往会根据对经济前景发展的预期来开拓新的投资项目或者扩大经营规模,由此,会产生或大或小的资金需求,当企业寻求银行进行融资支持时,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的发放,势必引起货币供给的增加。因此,企业的贷款意愿制约了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从而成为制约货币供给扩张的基础所在。

5.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答: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准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称为基础货币,构成信用货币创造的基础。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向银行体系提供基础货币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购买政府债券。

第二, 再贷款及再贴现。

第三, 政府贷款或者透支。

第四, 买卖黄金或外汇储备。

六、论述题

1. 商业银行的行为是怎样影响货币供给的?

答::商业银行通过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规模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1)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就越小,相应地,货币供应量也越小;如果银行减少了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会变大,货币供给也相应增加。商业银行主要是基于成本收益动机来决定超额准备金保留的多少。商业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则等于放弃资金使用的收入,这是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为了减少成本,商业银行总是力求把超额准备金压低到最小限度;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存款大量流出的现象,若无超额准备金,就得采取诸如出售证券、催收贷款、向中央银行借款等行动,这是银行为了获取流动性而付出的收益损失成本。在未来的经营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就要在这两种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那种相对成本较低的方式来持有超额准备金数额。超额准备金比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以及货币供给乘数。

(2)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规模也会影响准备金存款数额,也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银行借款会增强信贷能力,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则会削弱信贷能力,减少货币供应量。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也取决于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因素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显然,市场利率的高低,正相关地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多少;而中央银行贴现率的高低,则负相关地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数量的多少。

2. 试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答: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人们愿意持有现金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这一流动偏好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对货币理论基本的贡献是从货币需求的动机入手,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分为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三种,并将货币需求看做是一种函数关系。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指企业或者个人出于交易动机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需求。这部分用于交易媒介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它们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比例关系。

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企业或者个人出于预防或谨慎动机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而产生的货币愿望。预防性货币需求也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获利的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由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M1取决于收入水平Y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M2则取决于利率水平r ,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就是: M= M1+ M2=L1(Y )+L2(r )

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和债券。货币是不生利的资产,而债券是生利资产。一般情况下,市场利率与债券价格呈现反向变动。当市场利率较低时,人们预期利率将会上升,则抛出债券而持有货币;反之,则抛出货币持有债券。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的时候,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也不会使利率进一步下降。这便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第九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术语解释

1. 货币需求

2. 宏观货币需求

3. 微观货币需求

4. 实际货币需求

5. 流动性陷阱

6. 恒久性收入

7. 原始存款

8. 派生存款

9. 法定准备金

10. 超额准备金

11. 基础货币

12. 货币乘数

二、填空题

1. 商业银行进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是( )制度和( )制度。

2. 所谓货币需求,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 )和( )。

3. 凯恩斯将人们的持币动机分成三种:( )、( )和( )。

4.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总财富可以分成:( )和( )。

5. 交易方程式是由( )提出来的,可以表示为:( )。

6. 在现金余额方程式M d =kPY中,k 表示的是( )。

7.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 )和流通中的( )。

8.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表明, 货币必要量取决于( )、( )和( )。

9. 中央银行创造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是一种( )的关系。

10. 企业部门通过持币行为以及( )的变化影响货币供给。

三、判断题

1. 当人们预期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大量增加,甚至会形成流动性陷阱。( )

2. 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

3.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恒久性收入代表的是非人力财富。( )

4. 货币存量实际上就是货币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

5.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

6.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 )

7.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是一个微观的分析视角。( )

8.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水平。( )

9.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认为货币需求函数相当稳定,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

10. 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

11. 当一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大量增加时,通常持有现金的增长速度会相对降低。( )

12. 当中央银行从个人或者企业手中购买证券时,基础货币会扩大,货币量将会增加。( )

13. 通过增税方式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并不必然带来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

四、不定项选择

1. 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的高低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 )。

A . 正相关、正相关

B . 负相关、正相关

C . 正相关、负相关

D . 负相关、负相关

2. 货币本身的收益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

A . 制度变量

B . 规模变量

C . 机会成本变量

D . 其他变量

3. 提出交易方程式的经济学家是( )。

A . 马歇尔

B . 凯恩斯

C . 弗里德曼

D . 欧文·费雪

E . 庇古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是( )。

A . 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B . 主张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C . 主张按照社会公众预期来增加货币供给量

D . 主张将保持利率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5.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 )与利率呈反向变化。

A . 交易性货币需求

B . 投机性货币需求

C . 预防性货币需求

D . 流动性货币需求

6.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属于机会成本变量的因素包括( )

A . 预期物价变动率

B . 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重

C . 货币预期收益率

D . 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

E . 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7. 凯恩斯在其货币需求函数中,考察的是( )层次的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在其货币需求函数中考察的是( )层次的货币需求。

A . M 2、M 1

B . M 1、M 1

C . M 1、M 2

D . M 2、M 2

8.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基础货币是由( )提供的。

A . 投资银行

B . 商业银行

C . 中央银行

D . 财政部

9. 中央银行的活动中,以下会增加基础货币供给的有( )。

A . 购买政府债券

B . 卖出黄金、外汇储备

C . 增加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D . 调高基准利率

1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提留的超额准备金越多,则货币供给量就( )。

A . 越少

B . 越多

C . 不变

D . 不确定

11. 在下列因素中,影响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有( )。

A . 存款准备金比率

B . 现金漏损率

C . 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重

D . 财政性存款比率

12. 居民部门主要是通过改变( )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A . 通货存款比

B . 消费习惯

C . 存款占总财富的比重

D . 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

13. 企业部门主要是通过改变( )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A . 持币行为

B . 存款数量

C . 贷款需求

D . 资产组合

14. 在下列( )情况下,商业银行将会保有较高超额准备金率。

A . 市场利率下降

B . 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增加

C . 中央银行调低再贴现率

D . 同业拆借市场资金紧张

E . 商业银行发现较好的投资机会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需求?为什么说货币需求不是无限的?

2. 弗里德曼单一规则货币政策主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 居民的持币行为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4. 企业行为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5.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1. 商业银行的行为是怎样影响货币供给的?

2. 试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第九章 练习题答案

一、术语解释

1.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公众(个人、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和存款货币)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如果把所有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加总起来,就形成全社会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

2. 宏观货币需求:是一个国家从宏观和全社会的角度出发,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探讨为完成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目标,确立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

3. 微观货币需求:是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出发,分析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来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

4. 实际货币需求:就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货币需要,即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其实质是以实物价值表示的货币需求。

5.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的时候,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也不会使利率进一步下降。这便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6. 恒久性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

7. 原始存款:在商业银行体系中,人们以现金的形式存入或者来自中央银行的各种贷款,这些增加的存款属于原始存款。

8. 派生存款: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由银行以贷款或证券投资所引伸出来存款是派生存款。在银行体系中绝大数的存款都是派生存款。

9. 法定准备金: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各国普遍建立起法定准备金制度,即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之后,要提留一定比例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应对客户提现要求的准备。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本质上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为追求盈利而过多地进行贷款,以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和流动性,但同时也使中央银行拥有了调节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有力工具。

10. 超额准备金: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商业银行出于保持流动性以及安全的需要往往保存高于法定准备金的存款准备,超过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

11. 基础货币: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准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称为基础货币,构成信用货币创造的基础。

12. 货币乘数: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就是货币乘数。

二、填空题

1. 部分准备金 非现金结算

2. 需求愿望 需求能力

3.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4. 人力财富 非人力财富

5. 欧文·费雪 MV=PT

6. 存款准备金现金

7. 价格水平 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货币的流通速度

8. 源与流

9. 贷款需求

三、判断题

1. 错 2.错 3.错 4.错 5.对 6.对 7.错

8. 对 9.对 10.错 11.对 12.对 13.对

四、不定项选择

1.C 2.C 3.D 4.A 5.B 6.ACDE 7.C

8.C 9.AC 10.A 11.ABCD 12.AD 13.AC 14.ABDE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需求?为什么说货币需求不是无限的?

答: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公众(个人、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和存款货币)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如果把所有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加总起来,就形成全社会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

货币需求之所以不是无限的,是因为人们持有货币的能力受到人们拥有财富总量的限制。

2. 弗里德曼单一规则货币政策主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恒久性收入y 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货币需求与它正相关。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弗里德曼认为由于恒

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

据此,弗里德曼提出的政策主张就是政府要控制货币供给,使其符合货币需求函数的要求,货币供给量要按照一种固定的比率增长,并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因此要推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 居民的持币行为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答:居民主要是通过改变通货存款比率C /D 以及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持有时,通货存款比率就会提高;反之,这个比率会下降。通货存款比率与货币供给量是负相关关系。居民改变持币行为从而改变通货存款比率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当一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大量增加时,通常持有现金的增长速度会相对降低;反之亦然。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通货存款比率与财富和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第二,持币成本与流动性需求的比较。居民之所以持有货币是为了获得现金的流动性,以便日常交易之用。但是居民持币是有成本的,持币的机会成本就是存款的收益以及证券支付的利率。显然,储蓄存款利率变动与通货存款比率是负相关关系。证券市场上其他资产的收益率也会间接地影响通货存款比率。证券收益率提高时,如果人们的现金持有量不变,而储蓄存款由于相对收益水平下降而减少,那么通货比率就会相对提高。第三,非法交易的需要。由地下经济引发的非法交易需要逃避法律监督,往往用现金进行交易。社会上非法交易规模越大,通货存款比率就越大。

4. 企业行为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答:企业是通过持币行为以及贷款需求的变化影响货币供给。

(1)企业在持币选择方面与居民遵循共同的规则。当企业普遍增加现金持有时,通货存款比率就会提高;反之,这个比率会下降。通货存款比率与货币供给量是负相关关系。

(2)企业部门对货币供给影响的特征表现在对贷款的需求方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往往会根据对经济前景发展的预期来开拓新的投资项目或者扩大经营规模,由此,会产生或大或小的资金需求,当企业寻求银行进行融资支持时,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的发放,势必引起货币供给的增加。因此,企业的贷款意愿制约了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从而成为制约货币供给扩张的基础所在。

5.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答: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准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称为基础货币,构成信用货币创造的基础。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向银行体系提供基础货币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购买政府债券。

第二, 再贷款及再贴现。

第三, 政府贷款或者透支。

第四, 买卖黄金或外汇储备。

六、论述题

1. 商业银行的行为是怎样影响货币供给的?

答::商业银行通过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规模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1)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就越小,相应地,货币供应量也越小;如果银行减少了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会变大,货币供给也相应增加。商业银行主要是基于成本收益动机来决定超额准备金保留的多少。商业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则等于放弃资金使用的收入,这是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为了减少成本,商业银行总是力求把超额准备金压低到最小限度;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存款大量流出的现象,若无超额准备金,就得采取诸如出售证券、催收贷款、向中央银行借款等行动,这是银行为了获取流动性而付出的收益损失成本。在未来的经营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就要在这两种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那种相对成本较低的方式来持有超额准备金数额。超额准备金比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以及货币供给乘数。

(2)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规模也会影响准备金存款数额,也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银行借款会增强信贷能力,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则会削弱信贷能力,减少货币供应量。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也取决于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因素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显然,市场利率的高低,正相关地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多少;而中央银行贴现率的高低,则负相关地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数量的多少。

2. 试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答: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人们愿意持有现金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这一流动偏好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对货币理论基本的贡献是从货币需求的动机入手,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分为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三种,并将货币需求看做是一种函数关系。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指企业或者个人出于交易动机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需求。这部分用于交易媒介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它们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比例关系。

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企业或者个人出于预防或谨慎动机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而产生的货币愿望。预防性货币需求也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获利的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由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M1取决于收入水平Y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M2则取决于利率水平r ,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就是: M= M1+ M2=L1(Y )+L2(r )

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和债券。货币是不生利的资产,而债券是生利资产。一般情况下,市场利率与债券价格呈现反向变动。当市场利率较低时,人们预期利率将会上升,则抛出债券而持有货币;反之,则抛出货币持有债券。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的时候,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也不会使利率进一步下降。这便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相关文章

  • 交易性金融资产练习题1答案
  • 第一章(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30日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50万股,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该股票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购买该股票另支付的手续费为10万元,5月22日收到该上市 ...查看


  • 金融资产与投资
  • 金融资产与投资 习题一 1. 目的:练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2. 资料黄河有限责任公司20*1年发生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经济业务如下: 1) 向大地证券公司存入200万元投资准备金. 2) 购买A 公司股票10万元,另支付手续费200元, ...查看


  • 第一章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练习题
  • 第一章 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购买分期付息的债券准备短期持有,实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期而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计入的会计科目是( ). A.应收利息 B.投资收益 C.财务费用 D.交易性金融资产 2.企业 ...查看


  • 交易性金融资产习题
  • 交易性金融资产习题 1.乙公司从市场上购入债券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关情况如下:(1)2012年1月1日购入某公司债券,共支付价款1025万元(含债券应该发放的2011年下半年的利息),另支付交易费用4万元.该债券面值为1000万元,于20 ...查看


  • 2014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练习题[1]
  • 2014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90小题.每题0.5分,共45.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 ...查看


  • 2016年反假币上岗资格证练习题三
  • 练习题三 单选题 1.第二套人民币中1956年版的五元券是( )发行的? A.1960年4月20日 B.1961年4月20日 C.1962年4月20日 D. 1963年4月20日 标准答案:C 2.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年第五套人民币10 ...查看


  • 国际金融课后练习题答案
  • 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的是国际金本位制,特点是: 统一性:主要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各国都为本国货币规定了含金量,采取大致相同的政策措施,各国之间的货币比价被固定下来 松散性:国际金本位制是自发形成的,没有统一的章程, ...查看


  • 基础会计练习题及答案
  • 项目一 会计业务练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D)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B.待处理财产损失 C.经营租入的设备D.购入某项专利权 2.强调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相互比较的会计核算的要求是( B )要求.A.相关性 ...查看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形态的演化,货币制度 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货币制度构成要素及演变:难点是理解货币的本质. [教学时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