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 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供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前 言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和影像诊断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层次关系、位置关系、正常形态与变异关系及临床应用特点。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独立自学的能力,达到理解基础理论,加固基本知识和常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本大纲适用于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有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五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内容”的细化或补充。按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要求,本课程学分为2.5学分,总学时为60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学习时应结合插图、自体、生活实际和临床进行理解记忆、对照比较记忆、反复记忆等方式;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理论内容开设验证性实验,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和辨认, 掌握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并根据实际内容结合临床开展病案教学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叙述等,占总成绩的70%;试验成绩占30%,主要包括考勤、平时考核和课后作业考核等方面。

绪 论

【目的要求】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了解解剖器械的准备和使用,了解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 【教学内容】

1. 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它在医学教学中的目的和任务,它与系统解剖学的分工和联系。 2. 局部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发展,教与学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3. 局部解剖学所涉及的内容 包括人体的表面解剖,层次与结构特点,毗邻关系,筋膜及其间隙,常见的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

4. 局解的器械使用,结合操作说明各器械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一章 头 部

【目的要求】

掌握重要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脑膜中动脉、面神经、腮腺管和面动脉的体表投影。顶额枕区、颞区软组织的层次和结构特点。垂体的位置及毗邻。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穿经的结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在面部的行径和分布。面动脉、面静脉的行程、特点和“危险三角”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腮腺的位置、毗邻及腮腺鞘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熟悉蝶鞍区的主要结构、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颞下窝的位置和内容。

了解头部的境界。面部皮肤特点,表情肌的配布、名称、作用。翼丛、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位置、毗邻、意义。 【教学难点】

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穿经的结构。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眉弓、眶上切迹、 眶下孔、颏孔、翼点 、颧弓 、乳突、枕外隆凸

脑膜中动脉的投影、中央沟的投影、中央前、后回的投影、外侧沟的投影、大脑下缘的投影。

二、面部

1.面部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面肌、面动脉的行程及压迫止血点、面静脉的行程及其与海绵窦的交通途径、危险三角的概念。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支。

2.面侧区

(1)腮腺咬肌区

1)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鞘的构成及腮腺鞘特点。 2)腮腺的位置和形态、腮腺管的行程及体表投影。 3)腮腺淋巴结

4)穿经腮腺的结构:面神经分段、显露面神经主干部位、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 5)腮腺的毗邻:腮腺床。 6)咬肌

2)面侧深区:翼内、外肌、翼静脉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支。 3.面部的间隙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舌下间隙。 三、颅部

1.颅顶 额顶枕区、颞区的层次结构。 2.颅底内面 1)颅前窝

2)颅中窝:垂体的位置与毗邻、海绵窦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颅中窝外侧部的孔裂。 3)颅后窝: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内耳门、枕骨大孔疝和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生机理。

第二章 颈 部

【目的要求】

掌握颈部的表面解剖、颈筋膜间隙及交通。颈部浅静脉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颈动脉鞘的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肌三角的层次,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和固定装置及其血管和神经。胸锁乳头肌深面的结构及毗邻关系。

熟悉颈部皮神经的分部。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了解下颌下三角的构成及内容。枕三角的构成及内容。颈根部的主要结构。 【教学难点】

颈筋膜间隙及交通;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和固定装置及其血管和神经。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舌骨、甲状软骨、喉结、环状软骨、颈动脉结节、胸锁乳突肌、锁骨上大窝、胸骨上窝。

(2)体表投影: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外静脉、副神经、臂丛、神经点、胸膜顶及肺尖。

二、颈部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颈前静脉、颈外静脉、颈丛皮支、面神经颈支。

2.颈筋膜 颈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即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颈动脉鞘。

3.颈筋膜间隙 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三、颈前区

1.舌骨上区 颏下三角、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及内容:下颌下腺、面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淋巴结。

2.舌骨下区

(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及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颈深淋巴结等。

(2)肌三角的境界及内容:甲状腺的形态与被膜、位置、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甲状腺的静脉、甲状旁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

三、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1. 胸锁乳突肌区 境界与内容:颈袢、颈动脉鞘及其内容、颈丛、颈交感干、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星状神经节。

2.颈根部 胸膜顶、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胸导管与右淋巴导管、锁骨下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椎动脉三角。

四、颈外侧区

1. 枕三角 副神经,颈、臂丛分支: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胸长神经。 2. 肩胛舌骨肌锁骨上三角 锁骨下静脉及静脉角、锁骨下动脉、臂丛。 3.

第三章 胸 部

【目的要求】

掌握女性乳房的位置、结构特点和淋巴回流。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膈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胸膜腔的构成,胸膜的配布,胸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心包窦的位置和意义。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体表标志和标志线;纵膈的境界与分区。

了解肺门和肺根的位置和结构。心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教学难点】

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胸膜的配布、胸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锁骨和锁骨下窝、肋和肋间隙、肋弓和胸骨下角、剑肋角、乳头、胸大肌。

(2)标志线: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二、胸壁 1. 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胸廓内动脉的穿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锁骨上神经、肋间神经的前、外侧皮支。

(3)乳房:位置、乳房后间隙、形态结构、乳房悬韧带或Cooper 韧带、淋巴回流。 2. 深层结构

(1)深筋膜:锁胸筋膜。

(2)胸廓外肌层:胸大肌、腹直肌和腹外斜肌上部、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

(3)胸廓: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肋间后动脉,肋间后静脉和肋间神经的行程、胸膜腔穿刺部位。 (4)胸廊内血管 (5)胸内筋膜

三、膈

1.位置和分部 胸肋三角、腰肋三角。

2.裂孔 腔静脉孔、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 四、胸膜和胸膜腔

1. 胸膜 胸膜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壁胸膜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肺韧带。

2. 胸膜腔 胸膜隐窝、肋膈隐窝、肋纵隔隐窝。 3. 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胸膜下界。 五、肺

1. 位置和体表投影 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2.结构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肺门和肺根,肺根内结构排列关系,支气管肺段。

2. 血管、淋巴和神经 六、纵膈

1. 概述 境界与位置、分区、侧面观。

2.上、下纵膈及纵膈间隙 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前层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中纵隔内有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等。后纵隔有食管胸部、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交感干。纵隔间隙有胸骨后间隙、气管前间隙、气管后间隙。

第四章 腹 部

【目的要求】

掌握腹部的分区,体表标志。腹部浅静脉的回流及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概况。腹直肌鞘的构成,三层扁肌的配布特点,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体表投影,内容物及临床意义。海氏三角的位置,构成和临床意义。小网膜和大网膜的位置、分部及内容,网膜孔的位置。小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和内容。胃的形态、位置、毗邻、血供。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血供,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肝的位置、毗邻、体表投影、肝蒂的组成,输胆管道的组成及胆囊三角境界和意义。胰和脾的形态、位置、血供。空、回肠、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血供,结肠各部的血供。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毗邻、属支。肾的位置、毗邻、被膜、肾蒂的组成。输尿管的分部、行径和毗邻。腹腔

干、肠系膜上、下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的起始、行径和分支分布。下腔静脉的位置、肾静脉、睾丸静脉的行径和注入部位。

熟悉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腹部浅筋膜的特点,移行和附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腰交感干和乳糜池的位置。

了解腹部的境界。腹前下壁皱襞的构成和隐窝的位置。胃壁的构造、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 【教学难点】

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体表投影、内容物及临床意义;网膜孔的位置;腹腔干的主要分支分布范围;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属支。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剑突、肋弓、髂前上棘、髂嵴、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 二、腹前外侧壁

1.浅层结构 皮肤、浅筋膜(Camper 筋膜和Scarpa 筋膜)、腹壁浅动,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

2.深层结构 腹直肌和其外侧的三层扁肌,腹直肌鞘,腹外斜肌及其形成的结构(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镰、腹壁上动脉、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壁腹膜。

3.腹股沟区 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外两口、四壁、通过的内容物。腹股沟三角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三、结肠上区

1.胃 胃的位置与毗邻、网膜与韧带、血管与淋巴、神经。

2.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的分部及毗邻、十二指肠悬韧带、血管。

3.肝 肝的位置、毗邻及投影、韧带与膈下间隙、肝门与肝蒂、分叶与分段。

4.肝外胆道 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分部、血供,胆囊三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胆总管的分段。

5.胰 胰的位置、分部与毗邻、胰管与副胰管、血管及淋巴。 6.脾 位置及毗邻、韧带、血管。

7.肝门静脉 组成和类型、位置、属支与收集范围。 四、结肠下区

1. 空肠及回肠 位置与形态结构、肠系膜、血管、淋巴及神经。

2.盲肠和阑尾 盲肠的位置,阑尾的位置、体表投影、血供、系膜特点及手术中寻找阑尾的方法。

3.结肠 分部及其位置与毗邻、血管、淋巴。 五、腹膜后隙

1. 腹膜后隙的位置及交通。

2. 肾 位置与毗邻、肾门、肾窦、肾蒂、肾血管与肾段、淋巴及神经、被膜。 3. 输尿管腹部 毗邻。 4. 肾上腺

5. 腹主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壁支(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6. 下腔静脉 行程和属支。 7. 腰交感干 位置。 8. 乳糜池 位置。 9.

第五章 盆部及会阴

【目的要求】

掌握大小骨盆的分界。肛提肌的形态、位置和作用。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的行径和分支。骶丛的组成、位置、闭孔神经的起始、行径和分布。盆内脏器的配布形式及其与腹膜的关系。

直肠、膀胱的位置、毗邻及膀胱三角的位置、意义。女性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交叉关系。前列腺的形态、位置、毗邻与分叶。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子宫动脉起止和行径。卵巢的位置和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分部。阴道穹的构成、毗邻及意义。肛门外扩约肌的作用。colles 筋膜的延续和临床意义,精索的组成、位置及被膜。男、女性尿道的特点。

熟悉盆筋膜的配布和筋膜间隙。输精管、精囊腺、射精管。坐骨直肠窝的构成及毗邻关系。 了解骨盆的组成,盆膈的构成,骶交感干、盆腔内脏神经的来源和配布。会阴的血管神经。会阴中心腱的位置和构成。 【教学难点】

肛提肌的形态、位置和作用。女性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交叉关系。盆内脏器的配布形式及其与腹膜的关系。colles 筋膜的延续和临床意义。精索的组成、位置及被膜。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耻骨结节、耻骨弓、坐骨结节及尾骨尖。 二、盆部

1.骨盆整体观 组成、界线、分部。

2.盆壁肌 闭孔内肌和梨状肌,梨状骨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3.盆底肌与盆膈 肛提肌、尾骨肌,盆膈的构成和作用。

4.盆筋膜 盆壁筋膜、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盆脏筋膜。 5.盆筋膜间隙 耻骨后隙、直肠周间隙(直肠后隙)。 6.盆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 髂外动脉、髂内动脉。 7.盆腔脏器

(1)直肠:毗邻、血管和淋巴。 (2)膀胱:毗邻、血管和淋巴。

(3)输尿管盆部与壁内部:男、女性盆部的毗邻。 (4)前列腺:毗邻、被膜。

(5)输精管盆部、射精管及精囊。

(6)子宫:毗邻、血管和淋巴、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 (7)卵巢:位置及固定装置。 (8)卵管:分部。

(9)阴道:阴道穹的构成、毗邻及意义。 三、会阴 1. 肛区

(1)肛管: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分为皮下部、浅部及深部)。 (2)坐骨直肠窝:境界、窝内的血管、淋巴及神经。 2. 男性尿生殖区

(1)浅层结构(Colles 筋膜)。 (2)深层结构(深筋膜、会阴肌)。浅会阴筋膜、尿生殖膈上筋膜及尿生殖膈下筋膜三层之间,形成会阴浅隙和会阴深隙两个间隙。

(3)阴囊及睾丸精索的被膜 (4)阴茎的层次结构

(5)男性尿道:分部,前、后尿道损伤造成的尿外渗的区别。

3.女性尿生殖区 尿生殖三角、女性尿道、女性外生殖器、会阴中心腱。

第六章 脊 柱 区

【目的要求】

掌握重要的体表标志。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椎骨间的连结层次与腰麻的关系。脊髓被膜和脊膜腔。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熟悉脊柱区的层次、枕下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范围、内容和意义。脊柱的整体观,椎管的构成。

了解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脊柱区的血管和神经。椎骨与颅骨、肋的连结,脊髓的血供。 【教学难点】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棘突、骶管裂孔和骶角、尾骨、髂嵴和髂后上棘、肩胛冈、肩胛骨下角、第12肋、竖脊肌、脊肋角。

二、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皮肤、浅筋膜、皮神经(枕大神经、第3枕神经、臀上皮神经、臀中皮神经)。 2.深筋膜 项筋膜、胸腰筋膜。 3.肌层 分层及各层肌肉的名称。 (1)听诊三角:界限及临床意义。 (2)腰上三角:界限及临床意义。 (3)腰下三角:界限及临床意义。 4.深部血管和神经

(1)动脉:枕动脉、肩胛背动脉、 椎动脉。

(2)神经: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神经和肩胛背神经。 三、脊柱

1.概述 脊柱的构成。 2.结构特点

(1)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2)椎骨间的连结 椎体间的连结及椎弓间的连结。 3.椎管及其内容物

(1)椎管:椎管壁的构成。

(2)脊髓被膜和脊膜腔: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齿状韧带。 (3)脊膜腔: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的位置、临床意义。 4.脊髓的血管

5.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第七章 上 肢

【目的要求】

掌握上肢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始、行程、回流及交通关系。腋腔的构成、内容,腋神经与肱骨外科颈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肱动脉的来源、行程、分支、和分部;肱动脉与肱骨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正中神经的行程。肱骨肌管的构成,桡神经及肱深血管的行程。肘窝的构成,内容及其毗邻关系。尺神经在肘后区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前臂前群肌的配布、作用和神经支配及前臂前区的四个血管神经的组成、行程、分支和分布。骨间后血管、神经的行程及分布。腕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物的排列和临床意义。掌浅弓的位置、构成、分支和分布,掌深弓和尺神经深支的位置、分支和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在手掌的分支和分布。解剖学“鼻烟壶”的位置、边界、窝底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手背筋膜间隙的位置,交通和临床意义。指髓间隙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手指腱鞘的构成及内容,拇指和小指腱滑膜鞘的交通。

熟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体表投影。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体表投影。腋鞘及肌腱袖的组成。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与神经的伴行关系,肱动脉与肱静脉、贵要静脉及三大神经干的伴行关系;前臂后群肌的配布、作用和神经支配。掌握掌腱膜的形态结构。手背皮神经的分布。伸肌支持带的附着及六个纤维骨性管道通过的肌腱。

了解上肢轴线与提携角。上肢皮神经、淋巴管的分布情况。肩胛动脉网的位置、构成的临床意义。肘部的境界与分区。腕掌侧韧带、屈肌支持带、腕桡侧管、腕尺侧管的位置。手掌的筋膜间隙的区分、位置和交通。 【教学难点】

腋腔的构成及内容;腕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物的排列和临床意义;解剖学“鼻烟壶”的位置、边界、窝底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手指腱鞘的构成及内容,拇指和小指腱滑膜鞘的交通。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

1)肩部: 锁骨、肩峰、肩胛冈、喙突、肱骨大结节。腋前、后襞。 2)臂部: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内、外侧沟、三角肌粗隆。

3)肘部: 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头、肱二头肌键。 4)手部: 桡骨茎突、尺骨头、尺骨茎突、掌心、鱼际和小鱼际。

(2)上肢的测量:全长、臂长、前臂长。 (3)对比关系

(4)上肢的轴线及提携角。

(5)体表投影:腋动脉和肱动脉的投影;桡、尺动脉的投影。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投影。

二、肩部 1.腋区

(1)腋窝的构成:顶、底、四壁。

(2)腋窝的内容:腋动脉、腋静脉、臂丛、腋淋巴结、腋鞘及腋窝蜂窝组织。 2.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三、臂部 1.臂前区

(1)浅层结构: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

(2)深层结构

1)筋膜与肌肉:内、外侧肌间隔。

2)血管神经束: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

2.臂后区

(1)浅层结构:臂外侧上皮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后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 (2)深层结构

1)筋膜与肌肉:肱骨肌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的肱深血管,故又名桡神经管。

2)血管神经束:桡神经血管束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四、肘部 1.肘前区

(1)浅层结构: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肘浅淋巴结。 (2)深层结构

1)筋膜:肱二头肌腱膜。 2)肘窝:境界及内容。

2.肘后区 肘后三角和肘外侧三角的构成和临床意义。 3.肘关节 五、前臂部 1. 前臂前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

1)筋膜:屈肌支持带。

2)肌肉:前臂肌前群共有9块,分为3层。

3)血管神经束:桡血管神经束、尺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血管束、骨间前神经血管束。

4)前臂屈肌后间隙

2.前臂后区

(1)浅层结构:前臂后皮神经。 (2)深层结构

1)筋膜:伸肌支持带。

2)肌肉:前臂肌后群共10块,分为两层。 3)血管神经束: 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六、手部 1. 手掌

(1)表面解剖:三条碗横纹、三条腱隆起、三条掌纹。

(2)浅层结构:皮肤与浅筋膜、浅血管、淋巴管及皮神经、掌短肌。 (3)深层结构

1)筋膜与肌肉:屈肌支持带,腕管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手掌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分部。 2)手掌的血管:掌浅弓和掌深弓的构成、分支。 3)手掌的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4)手掌的筋膜间隙:鱼际间隙和掌中间隙的位置和交通。 2. 手背

(1)表面解剖:桡骨背侧结节、尺骨头以及尺、桡骨茎突、解剖学“鼻烟壶”、伸指肌腱。 (2)浅层结构:手背静脉网、桡神经支和尺神经手背支。

(3)深层结构:伸肌支持带、骨纤维性管道、手背筋膜间隙。 3.手指

(1)浅层结构:皮肤、指甲、浅筋膜、指髓间隙、手指的血管和神经。 (2)深层结构:指浅、深屈肌腱、指腱鞘、指伸肌腱。

第八章 下 肢

【目的要求】

掌握下肢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坐骨神经,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大、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及其临床意义;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及其穿經结构;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肌腔隙、血管腔隙的位置,境界及内容;股鞘与股管;股三角的位置、境界、构成及内容物的位置关系;收肌管的构成、位置及内容;闭孔动脉、静脉、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腘窝的境界、构成及内容物的位置关系;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腘动、静脉的位置和行程;腓浅神经的行程,分布及其受伤后的表现;胫前动、静脉, 腓深神经的行程,分布;胫后动脉、静脉和胫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足背动脉的毗邻、行程,分支和分布;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排列关系,踝管的临床意义。

熟悉臀肌的层次;阔筋膜的配布及特点;髂胫束和隐静脉裂孔;腓肠神经的合成、行程、分布;踝前区肌腱排列顺序。

了解臀上、下静脉、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下肢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分部及收集范围;腘窝的交通;足底及足弓的构成。 【教学难点】 股鞘与股管;收肌管的构成、位置及内容;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排列关系,踝管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

1)臀部与股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耻骨联合、耻骨结节。

2)膝部:髌骨、髌韧带、胫骨粗隆、股骨、内外上髁、收肌结节。

3)小腿与足:胫骨前缘、腓骨头、腓骨、内、外踝、跟腱、舟骨粗隆、第5跖骨粗隆。

(2)下肢的测量

(3)对比关系: Nelaton线、Kaplan 点。

(4)下肢力线与颈干角

(5)体表投影:臀上动、静脉与神经、臀下动、静脉与神经、坐骨神经、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二、臀部 1.境界

2.浅层结构 臀上皮神经、臀中皮神经、臀下皮神经。 3.深层结构

(1)深筋膜:臀筋膜。

(2)肌层:臀肌属髋肌后群,分为三层。 (3)梨状肌上、下孔及孔内穿行的结构。 (4)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结构。 4.髋关节的构成 三、股部

1.股前内侧区

(1)浅层结构: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注入部位。腹股沟浅淋巴结。

(2)深层结构:阔筋膜、骨筋膜鞘、肌腔隙与血管腔隙。股三角的界限、内容及相关临床意义。股管的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收肌管的境界及内容。闭孔血管神经束。

2.股后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后骨筋膜鞘、坐骨神经。 四、膝部 1.膝前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髌韧带。 2.膝后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3)膝关节动脉网 3.膝关节 五、小腿部

1.小腿前外侧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外侧骨筋膜鞘的内容、前骨筋膜鞘的内容。 2. 小腿后区

(1)浅层结构: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注入部位。腓肠神经。 (2)深层结构:肌肉配布,血管神经束。 六、踝与足部 1. 前区与足背

(1)浅层结构:足背静脉弓。

(2)深层结构:伸肌上支持带、伸肌下支持带、足背动脉、腓深神经。 2.踝后区 3.足底 【复习思考题】

参见《人体解剖实验学》

【参考书籍及常用网址】

参考书籍:

1. 杨琳, 高英茂主译. 格式解剖学.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2. 柏树令主编. 系统解剖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吴在德主编. 外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供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前 言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和影像诊断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层次关系、位置关系、正常形态与变异关系及临床应用特点。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独立自学的能力,达到理解基础理论,加固基本知识和常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本大纲适用于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有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五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内容”的细化或补充。按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要求,本课程学分为2.5学分,总学时为60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学习时应结合插图、自体、生活实际和临床进行理解记忆、对照比较记忆、反复记忆等方式;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理论内容开设验证性实验,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和辨认, 掌握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并根据实际内容结合临床开展病案教学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叙述等,占总成绩的70%;试验成绩占30%,主要包括考勤、平时考核和课后作业考核等方面。

绪 论

【目的要求】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了解解剖器械的准备和使用,了解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 【教学内容】

1. 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它在医学教学中的目的和任务,它与系统解剖学的分工和联系。 2. 局部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发展,教与学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3. 局部解剖学所涉及的内容 包括人体的表面解剖,层次与结构特点,毗邻关系,筋膜及其间隙,常见的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

4. 局解的器械使用,结合操作说明各器械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一章 头 部

【目的要求】

掌握重要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脑膜中动脉、面神经、腮腺管和面动脉的体表投影。顶额枕区、颞区软组织的层次和结构特点。垂体的位置及毗邻。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穿经的结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在面部的行径和分布。面动脉、面静脉的行程、特点和“危险三角”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腮腺的位置、毗邻及腮腺鞘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熟悉蝶鞍区的主要结构、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颞下窝的位置和内容。

了解头部的境界。面部皮肤特点,表情肌的配布、名称、作用。翼丛、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位置、毗邻、意义。 【教学难点】

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穿经的结构。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眉弓、眶上切迹、 眶下孔、颏孔、翼点 、颧弓 、乳突、枕外隆凸

脑膜中动脉的投影、中央沟的投影、中央前、后回的投影、外侧沟的投影、大脑下缘的投影。

二、面部

1.面部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面肌、面动脉的行程及压迫止血点、面静脉的行程及其与海绵窦的交通途径、危险三角的概念。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支。

2.面侧区

(1)腮腺咬肌区

1)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鞘的构成及腮腺鞘特点。 2)腮腺的位置和形态、腮腺管的行程及体表投影。 3)腮腺淋巴结

4)穿经腮腺的结构:面神经分段、显露面神经主干部位、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 5)腮腺的毗邻:腮腺床。 6)咬肌

2)面侧深区:翼内、外肌、翼静脉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支。 3.面部的间隙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舌下间隙。 三、颅部

1.颅顶 额顶枕区、颞区的层次结构。 2.颅底内面 1)颅前窝

2)颅中窝:垂体的位置与毗邻、海绵窦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颅中窝外侧部的孔裂。 3)颅后窝: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内耳门、枕骨大孔疝和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生机理。

第二章 颈 部

【目的要求】

掌握颈部的表面解剖、颈筋膜间隙及交通。颈部浅静脉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颈动脉鞘的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肌三角的层次,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和固定装置及其血管和神经。胸锁乳头肌深面的结构及毗邻关系。

熟悉颈部皮神经的分部。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了解下颌下三角的构成及内容。枕三角的构成及内容。颈根部的主要结构。 【教学难点】

颈筋膜间隙及交通;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和固定装置及其血管和神经。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舌骨、甲状软骨、喉结、环状软骨、颈动脉结节、胸锁乳突肌、锁骨上大窝、胸骨上窝。

(2)体表投影: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外静脉、副神经、臂丛、神经点、胸膜顶及肺尖。

二、颈部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颈前静脉、颈外静脉、颈丛皮支、面神经颈支。

2.颈筋膜 颈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即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颈动脉鞘。

3.颈筋膜间隙 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三、颈前区

1.舌骨上区 颏下三角、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及内容:下颌下腺、面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淋巴结。

2.舌骨下区

(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及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颈深淋巴结等。

(2)肌三角的境界及内容:甲状腺的形态与被膜、位置、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甲状腺的静脉、甲状旁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

三、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1. 胸锁乳突肌区 境界与内容:颈袢、颈动脉鞘及其内容、颈丛、颈交感干、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星状神经节。

2.颈根部 胸膜顶、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胸导管与右淋巴导管、锁骨下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椎动脉三角。

四、颈外侧区

1. 枕三角 副神经,颈、臂丛分支: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胸长神经。 2. 肩胛舌骨肌锁骨上三角 锁骨下静脉及静脉角、锁骨下动脉、臂丛。 3.

第三章 胸 部

【目的要求】

掌握女性乳房的位置、结构特点和淋巴回流。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膈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胸膜腔的构成,胸膜的配布,胸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心包窦的位置和意义。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体表标志和标志线;纵膈的境界与分区。

了解肺门和肺根的位置和结构。心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教学难点】

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胸膜的配布、胸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锁骨和锁骨下窝、肋和肋间隙、肋弓和胸骨下角、剑肋角、乳头、胸大肌。

(2)标志线: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二、胸壁 1. 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胸廓内动脉的穿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锁骨上神经、肋间神经的前、外侧皮支。

(3)乳房:位置、乳房后间隙、形态结构、乳房悬韧带或Cooper 韧带、淋巴回流。 2. 深层结构

(1)深筋膜:锁胸筋膜。

(2)胸廓外肌层:胸大肌、腹直肌和腹外斜肌上部、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

(3)胸廓: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肋间后动脉,肋间后静脉和肋间神经的行程、胸膜腔穿刺部位。 (4)胸廊内血管 (5)胸内筋膜

三、膈

1.位置和分部 胸肋三角、腰肋三角。

2.裂孔 腔静脉孔、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 四、胸膜和胸膜腔

1. 胸膜 胸膜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壁胸膜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肺韧带。

2. 胸膜腔 胸膜隐窝、肋膈隐窝、肋纵隔隐窝。 3. 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胸膜下界。 五、肺

1. 位置和体表投影 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2.结构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肺门和肺根,肺根内结构排列关系,支气管肺段。

2. 血管、淋巴和神经 六、纵膈

1. 概述 境界与位置、分区、侧面观。

2.上、下纵膈及纵膈间隙 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前层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中纵隔内有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等。后纵隔有食管胸部、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交感干。纵隔间隙有胸骨后间隙、气管前间隙、气管后间隙。

第四章 腹 部

【目的要求】

掌握腹部的分区,体表标志。腹部浅静脉的回流及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概况。腹直肌鞘的构成,三层扁肌的配布特点,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体表投影,内容物及临床意义。海氏三角的位置,构成和临床意义。小网膜和大网膜的位置、分部及内容,网膜孔的位置。小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和内容。胃的形态、位置、毗邻、血供。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血供,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肝的位置、毗邻、体表投影、肝蒂的组成,输胆管道的组成及胆囊三角境界和意义。胰和脾的形态、位置、血供。空、回肠、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血供,结肠各部的血供。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毗邻、属支。肾的位置、毗邻、被膜、肾蒂的组成。输尿管的分部、行径和毗邻。腹腔

干、肠系膜上、下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的起始、行径和分支分布。下腔静脉的位置、肾静脉、睾丸静脉的行径和注入部位。

熟悉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腹部浅筋膜的特点,移行和附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腰交感干和乳糜池的位置。

了解腹部的境界。腹前下壁皱襞的构成和隐窝的位置。胃壁的构造、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 【教学难点】

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体表投影、内容物及临床意义;网膜孔的位置;腹腔干的主要分支分布范围;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属支。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剑突、肋弓、髂前上棘、髂嵴、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 二、腹前外侧壁

1.浅层结构 皮肤、浅筋膜(Camper 筋膜和Scarpa 筋膜)、腹壁浅动,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

2.深层结构 腹直肌和其外侧的三层扁肌,腹直肌鞘,腹外斜肌及其形成的结构(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镰、腹壁上动脉、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壁腹膜。

3.腹股沟区 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外两口、四壁、通过的内容物。腹股沟三角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三、结肠上区

1.胃 胃的位置与毗邻、网膜与韧带、血管与淋巴、神经。

2.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的分部及毗邻、十二指肠悬韧带、血管。

3.肝 肝的位置、毗邻及投影、韧带与膈下间隙、肝门与肝蒂、分叶与分段。

4.肝外胆道 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分部、血供,胆囊三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胆总管的分段。

5.胰 胰的位置、分部与毗邻、胰管与副胰管、血管及淋巴。 6.脾 位置及毗邻、韧带、血管。

7.肝门静脉 组成和类型、位置、属支与收集范围。 四、结肠下区

1. 空肠及回肠 位置与形态结构、肠系膜、血管、淋巴及神经。

2.盲肠和阑尾 盲肠的位置,阑尾的位置、体表投影、血供、系膜特点及手术中寻找阑尾的方法。

3.结肠 分部及其位置与毗邻、血管、淋巴。 五、腹膜后隙

1. 腹膜后隙的位置及交通。

2. 肾 位置与毗邻、肾门、肾窦、肾蒂、肾血管与肾段、淋巴及神经、被膜。 3. 输尿管腹部 毗邻。 4. 肾上腺

5. 腹主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壁支(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6. 下腔静脉 行程和属支。 7. 腰交感干 位置。 8. 乳糜池 位置。 9.

第五章 盆部及会阴

【目的要求】

掌握大小骨盆的分界。肛提肌的形态、位置和作用。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的行径和分支。骶丛的组成、位置、闭孔神经的起始、行径和分布。盆内脏器的配布形式及其与腹膜的关系。

直肠、膀胱的位置、毗邻及膀胱三角的位置、意义。女性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交叉关系。前列腺的形态、位置、毗邻与分叶。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子宫动脉起止和行径。卵巢的位置和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分部。阴道穹的构成、毗邻及意义。肛门外扩约肌的作用。colles 筋膜的延续和临床意义,精索的组成、位置及被膜。男、女性尿道的特点。

熟悉盆筋膜的配布和筋膜间隙。输精管、精囊腺、射精管。坐骨直肠窝的构成及毗邻关系。 了解骨盆的组成,盆膈的构成,骶交感干、盆腔内脏神经的来源和配布。会阴的血管神经。会阴中心腱的位置和构成。 【教学难点】

肛提肌的形态、位置和作用。女性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交叉关系。盆内脏器的配布形式及其与腹膜的关系。colles 筋膜的延续和临床意义。精索的组成、位置及被膜。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耻骨结节、耻骨弓、坐骨结节及尾骨尖。 二、盆部

1.骨盆整体观 组成、界线、分部。

2.盆壁肌 闭孔内肌和梨状肌,梨状骨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3.盆底肌与盆膈 肛提肌、尾骨肌,盆膈的构成和作用。

4.盆筋膜 盆壁筋膜、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盆脏筋膜。 5.盆筋膜间隙 耻骨后隙、直肠周间隙(直肠后隙)。 6.盆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 髂外动脉、髂内动脉。 7.盆腔脏器

(1)直肠:毗邻、血管和淋巴。 (2)膀胱:毗邻、血管和淋巴。

(3)输尿管盆部与壁内部:男、女性盆部的毗邻。 (4)前列腺:毗邻、被膜。

(5)输精管盆部、射精管及精囊。

(6)子宫:毗邻、血管和淋巴、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 (7)卵巢:位置及固定装置。 (8)卵管:分部。

(9)阴道:阴道穹的构成、毗邻及意义。 三、会阴 1. 肛区

(1)肛管: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分为皮下部、浅部及深部)。 (2)坐骨直肠窝:境界、窝内的血管、淋巴及神经。 2. 男性尿生殖区

(1)浅层结构(Colles 筋膜)。 (2)深层结构(深筋膜、会阴肌)。浅会阴筋膜、尿生殖膈上筋膜及尿生殖膈下筋膜三层之间,形成会阴浅隙和会阴深隙两个间隙。

(3)阴囊及睾丸精索的被膜 (4)阴茎的层次结构

(5)男性尿道:分部,前、后尿道损伤造成的尿外渗的区别。

3.女性尿生殖区 尿生殖三角、女性尿道、女性外生殖器、会阴中心腱。

第六章 脊 柱 区

【目的要求】

掌握重要的体表标志。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椎骨间的连结层次与腰麻的关系。脊髓被膜和脊膜腔。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熟悉脊柱区的层次、枕下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范围、内容和意义。脊柱的整体观,椎管的构成。

了解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脊柱区的血管和神经。椎骨与颅骨、肋的连结,脊髓的血供。 【教学难点】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棘突、骶管裂孔和骶角、尾骨、髂嵴和髂后上棘、肩胛冈、肩胛骨下角、第12肋、竖脊肌、脊肋角。

二、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皮肤、浅筋膜、皮神经(枕大神经、第3枕神经、臀上皮神经、臀中皮神经)。 2.深筋膜 项筋膜、胸腰筋膜。 3.肌层 分层及各层肌肉的名称。 (1)听诊三角:界限及临床意义。 (2)腰上三角:界限及临床意义。 (3)腰下三角:界限及临床意义。 4.深部血管和神经

(1)动脉:枕动脉、肩胛背动脉、 椎动脉。

(2)神经: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神经和肩胛背神经。 三、脊柱

1.概述 脊柱的构成。 2.结构特点

(1)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2)椎骨间的连结 椎体间的连结及椎弓间的连结。 3.椎管及其内容物

(1)椎管:椎管壁的构成。

(2)脊髓被膜和脊膜腔: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齿状韧带。 (3)脊膜腔: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的位置、临床意义。 4.脊髓的血管

5.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第七章 上 肢

【目的要求】

掌握上肢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始、行程、回流及交通关系。腋腔的构成、内容,腋神经与肱骨外科颈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肱动脉的来源、行程、分支、和分部;肱动脉与肱骨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正中神经的行程。肱骨肌管的构成,桡神经及肱深血管的行程。肘窝的构成,内容及其毗邻关系。尺神经在肘后区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前臂前群肌的配布、作用和神经支配及前臂前区的四个血管神经的组成、行程、分支和分布。骨间后血管、神经的行程及分布。腕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物的排列和临床意义。掌浅弓的位置、构成、分支和分布,掌深弓和尺神经深支的位置、分支和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在手掌的分支和分布。解剖学“鼻烟壶”的位置、边界、窝底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手背筋膜间隙的位置,交通和临床意义。指髓间隙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手指腱鞘的构成及内容,拇指和小指腱滑膜鞘的交通。

熟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体表投影。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体表投影。腋鞘及肌腱袖的组成。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与神经的伴行关系,肱动脉与肱静脉、贵要静脉及三大神经干的伴行关系;前臂后群肌的配布、作用和神经支配。掌握掌腱膜的形态结构。手背皮神经的分布。伸肌支持带的附着及六个纤维骨性管道通过的肌腱。

了解上肢轴线与提携角。上肢皮神经、淋巴管的分布情况。肩胛动脉网的位置、构成的临床意义。肘部的境界与分区。腕掌侧韧带、屈肌支持带、腕桡侧管、腕尺侧管的位置。手掌的筋膜间隙的区分、位置和交通。 【教学难点】

腋腔的构成及内容;腕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物的排列和临床意义;解剖学“鼻烟壶”的位置、边界、窝底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手指腱鞘的构成及内容,拇指和小指腱滑膜鞘的交通。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

1)肩部: 锁骨、肩峰、肩胛冈、喙突、肱骨大结节。腋前、后襞。 2)臂部: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内、外侧沟、三角肌粗隆。

3)肘部: 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头、肱二头肌键。 4)手部: 桡骨茎突、尺骨头、尺骨茎突、掌心、鱼际和小鱼际。

(2)上肢的测量:全长、臂长、前臂长。 (3)对比关系

(4)上肢的轴线及提携角。

(5)体表投影:腋动脉和肱动脉的投影;桡、尺动脉的投影。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投影。

二、肩部 1.腋区

(1)腋窝的构成:顶、底、四壁。

(2)腋窝的内容:腋动脉、腋静脉、臂丛、腋淋巴结、腋鞘及腋窝蜂窝组织。 2.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三、臂部 1.臂前区

(1)浅层结构: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

(2)深层结构

1)筋膜与肌肉:内、外侧肌间隔。

2)血管神经束: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

2.臂后区

(1)浅层结构:臂外侧上皮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后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 (2)深层结构

1)筋膜与肌肉:肱骨肌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的肱深血管,故又名桡神经管。

2)血管神经束:桡神经血管束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四、肘部 1.肘前区

(1)浅层结构: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肘浅淋巴结。 (2)深层结构

1)筋膜:肱二头肌腱膜。 2)肘窝:境界及内容。

2.肘后区 肘后三角和肘外侧三角的构成和临床意义。 3.肘关节 五、前臂部 1. 前臂前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

1)筋膜:屈肌支持带。

2)肌肉:前臂肌前群共有9块,分为3层。

3)血管神经束:桡血管神经束、尺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血管束、骨间前神经血管束。

4)前臂屈肌后间隙

2.前臂后区

(1)浅层结构:前臂后皮神经。 (2)深层结构

1)筋膜:伸肌支持带。

2)肌肉:前臂肌后群共10块,分为两层。 3)血管神经束: 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六、手部 1. 手掌

(1)表面解剖:三条碗横纹、三条腱隆起、三条掌纹。

(2)浅层结构:皮肤与浅筋膜、浅血管、淋巴管及皮神经、掌短肌。 (3)深层结构

1)筋膜与肌肉:屈肌支持带,腕管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手掌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分部。 2)手掌的血管:掌浅弓和掌深弓的构成、分支。 3)手掌的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4)手掌的筋膜间隙:鱼际间隙和掌中间隙的位置和交通。 2. 手背

(1)表面解剖:桡骨背侧结节、尺骨头以及尺、桡骨茎突、解剖学“鼻烟壶”、伸指肌腱。 (2)浅层结构:手背静脉网、桡神经支和尺神经手背支。

(3)深层结构:伸肌支持带、骨纤维性管道、手背筋膜间隙。 3.手指

(1)浅层结构:皮肤、指甲、浅筋膜、指髓间隙、手指的血管和神经。 (2)深层结构:指浅、深屈肌腱、指腱鞘、指伸肌腱。

第八章 下 肢

【目的要求】

掌握下肢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坐骨神经,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大、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及其临床意义;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及其穿經结构;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肌腔隙、血管腔隙的位置,境界及内容;股鞘与股管;股三角的位置、境界、构成及内容物的位置关系;收肌管的构成、位置及内容;闭孔动脉、静脉、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腘窝的境界、构成及内容物的位置关系;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腘动、静脉的位置和行程;腓浅神经的行程,分布及其受伤后的表现;胫前动、静脉, 腓深神经的行程,分布;胫后动脉、静脉和胫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足背动脉的毗邻、行程,分支和分布;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排列关系,踝管的临床意义。

熟悉臀肌的层次;阔筋膜的配布及特点;髂胫束和隐静脉裂孔;腓肠神经的合成、行程、分布;踝前区肌腱排列顺序。

了解臀上、下静脉、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下肢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分部及收集范围;腘窝的交通;足底及足弓的构成。 【教学难点】 股鞘与股管;收肌管的构成、位置及内容;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排列关系,踝管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

1)臀部与股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耻骨联合、耻骨结节。

2)膝部:髌骨、髌韧带、胫骨粗隆、股骨、内外上髁、收肌结节。

3)小腿与足:胫骨前缘、腓骨头、腓骨、内、外踝、跟腱、舟骨粗隆、第5跖骨粗隆。

(2)下肢的测量

(3)对比关系: Nelaton线、Kaplan 点。

(4)下肢力线与颈干角

(5)体表投影:臀上动、静脉与神经、臀下动、静脉与神经、坐骨神经、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二、臀部 1.境界

2.浅层结构 臀上皮神经、臀中皮神经、臀下皮神经。 3.深层结构

(1)深筋膜:臀筋膜。

(2)肌层:臀肌属髋肌后群,分为三层。 (3)梨状肌上、下孔及孔内穿行的结构。 (4)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结构。 4.髋关节的构成 三、股部

1.股前内侧区

(1)浅层结构: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注入部位。腹股沟浅淋巴结。

(2)深层结构:阔筋膜、骨筋膜鞘、肌腔隙与血管腔隙。股三角的界限、内容及相关临床意义。股管的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收肌管的境界及内容。闭孔血管神经束。

2.股后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后骨筋膜鞘、坐骨神经。 四、膝部 1.膝前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髌韧带。 2.膝后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3)膝关节动脉网 3.膝关节 五、小腿部

1.小腿前外侧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外侧骨筋膜鞘的内容、前骨筋膜鞘的内容。 2. 小腿后区

(1)浅层结构: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注入部位。腓肠神经。 (2)深层结构:肌肉配布,血管神经束。 六、踝与足部 1. 前区与足背

(1)浅层结构:足背静脉弓。

(2)深层结构:伸肌上支持带、伸肌下支持带、足背动脉、腓深神经。 2.踝后区 3.足底 【复习思考题】

参见《人体解剖实验学》

【参考书籍及常用网址】

参考书籍:

1. 杨琳, 高英茂主译. 格式解剖学.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2. 柏树令主编. 系统解剖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吴在德主编. 外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 局部解剖学大纲2015
  • **** 大 学 局部解剖学 教学大纲 Regional Anatomy (供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及其它医学类专业使用) ***学院审定 ****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0一五年一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l ...查看


  • 口腔科学(临床本科)教学大纲
  •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Stomatology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 言 口腔科学是医学中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掌握一般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 ...查看


  • [兽医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兽医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动物病理检验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是畜牧兽医专业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联接的桥梁.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 ...查看


  • 眼科学解剖基础教学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眼科学解剖基础教学 作者:吴葛玮 关莹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3期 摘要:眼科解剖学教学是眼科的重要基础,但是眼科局部解剖精细复杂,检查设备特殊,具有讲解困难 ...查看


  • 关于医用素描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 摘要:医学院校学生对学习系统解剖学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结合医用素描教学实际情况,从系统解剖学和素描原理及描绘现实中人体现象的技巧和方法入手,通过医用素描对人体的整体结构.面和明暗的关系.界标.肌肉.骨骼五部分的讲解,让学生快速的将素描艺 ...查看


  • 皮内注射术和皮下注射术的护理解剖学原理
  • 316 解剖学研究年第卷第期代表对病例进行分析.剖析发言,找出各病例与解剖知识结构相关的问题,最后所有实习结束时统计出抽考的准确率:②理论考试:笔试,增加临床灵活运用方面的试题,考毕根据所有学生成绩的实习统计和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3.2激发 ...查看


  • 如何在见习课中加强非影像专业学生的断层影像思维能力
  • 3136 2. 2. 4 腹部按摩 可定时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 每次约15m in, 2次/d-3次/d, 或用小茴香.芒硝腹部热敷. 2. 2. 5 对腹胀明显者 可放置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 及时排 件的发展, 无创正压通气现已成为家庭机 ...查看


  • 兽医基础大纲1Microsoft Word 文档
  • 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养殖专业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兽医基础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 ...查看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专业2012
  •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招生专业简介 一.中医学院 学院电话:22860665 网址:http://zyx.fjtcm.edu.cn/ 1.1七年制中医学专业 七年本硕连读,学制七年,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文理兼收. 入学一年后分流至七年制中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