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人为本

论什么是以人文本

摘要:

阐述以人为本的起源,发展,含义,运用及意义。

一、 以人为本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的起源与发展

“人本主义”(Humanis)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和“万物之灵”。

人本主义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当时的智者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此命题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对人自身给予肯定。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本主义思想,并揉合了毕达哥拉斯和埃利亚学派的思想,创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哲学;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理性人本主义传统,并提出了“人是理性的动物”的著名命题,使得古希腊理性人本主义传统已基本形成;

在经历长时期的神学统治之后,人本主义思想在14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此时期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人的发现”。以但丁、彼得拉克、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对人的伟大和人的价值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他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彻底的命题,与中世纪“我是我所是”的上帝存在的基础命题根本对立;

17-18 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天赋人权”出发,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18 世纪的德国康德通过他的先验自我的哲学,进一步肯定了人的主体性;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以人学批判黑格尔思辨理性哲学,以人学取代基督教神学,并将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学”;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的世界观,为人本主义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自由哲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即有着各种需要的个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与人本主义的哲学家不同,马克思主义关注人,但是却把这个人理解为现实存在的人,从而避免了人本主义容易犯的抽象人性论的错误。

(二)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在《管子·霸言》篇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在,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在我国古文献中,除了管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外,大多是讲“以民为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

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大雅·抑》有:“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意为劝戒大臣们要自警自律,要善于治理你的人民,谨慎你的法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书经》则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强调“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尽心》又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

《谷梁传》中“民为邦本”、“民为贵”、“民者,君之本也”;

贾谊《新书·大政上》中则有“闻这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

唐太宗李世民《民可畏论》“国以民为本”,“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民本思想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受到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近代社会政治学的影响,对传统民本思想内涵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使民本思想走向另一个高度。

马克思思想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强调要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此论断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奉行以人文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努力实践这一思想,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一胡锦涛为领导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于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含义

(一)“人”的含义——

首先,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人民群众作为为一个历史概念,在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上有着不同的主导成分和范围,当下的人民群众是指占人口最大多数、为社会创造着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劳动者。

其次,以人为本的“人”,也是指作为社会整体的人,作为社会全体成员的人。

再次,以人为本的“人”,也是指作为个体的人、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

(二)“本”的含义——

首先,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社会而言,强调人是社会之本,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不仅作为社会成果的享受者、消费者,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不是被动的服从和恩赐的客体,而是社会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其次,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一切事物而言,强调在万事万物中人是一切之本,强调认识出发点,体现的是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即人具有最高的价值,人是世间最宝贵的。

再次,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目的和手段而言,强调人是一切实践过程之本,强调要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强调人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目的。

第四,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根本性发展目标而言的,强调人是终极追求意义上的发展目的。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综述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

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在政治上,保障人民的政治利益,积极推进政治文明进程。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在经济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保证人民经济利益。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的需要,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要求执政党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发展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持思想上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在文化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实现人们思想和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努力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健康素质;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扩大广播、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增加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更多的人有条件、有能力、有机会学习和发展;逐步改善卫生保健条件,鼓励全民健身,同时形成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荐文化创新,大力培育和弘扬先进文化。

三、 以人为本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不开的。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1、以人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2、以人为本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

3、以人为本思想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成果/赵小芒 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胡敏中 论人本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4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战略思想研究/宋士昌主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8

【4】孙向军 西方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

【5】韩庆祥,张洪春 究竟怎样理解以人为本?【A】社会科学辑刊(人学研究)2005.05(0004)10

论什么是以人文本

摘要:

阐述以人为本的起源,发展,含义,运用及意义。

一、 以人为本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的起源与发展

“人本主义”(Humanis)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和“万物之灵”。

人本主义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当时的智者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此命题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对人自身给予肯定。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本主义思想,并揉合了毕达哥拉斯和埃利亚学派的思想,创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哲学;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理性人本主义传统,并提出了“人是理性的动物”的著名命题,使得古希腊理性人本主义传统已基本形成;

在经历长时期的神学统治之后,人本主义思想在14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此时期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人的发现”。以但丁、彼得拉克、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对人的伟大和人的价值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他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彻底的命题,与中世纪“我是我所是”的上帝存在的基础命题根本对立;

17-18 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天赋人权”出发,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18 世纪的德国康德通过他的先验自我的哲学,进一步肯定了人的主体性;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以人学批判黑格尔思辨理性哲学,以人学取代基督教神学,并将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学”;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的世界观,为人本主义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自由哲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即有着各种需要的个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与人本主义的哲学家不同,马克思主义关注人,但是却把这个人理解为现实存在的人,从而避免了人本主义容易犯的抽象人性论的错误。

(二)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在《管子·霸言》篇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在,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在我国古文献中,除了管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外,大多是讲“以民为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

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大雅·抑》有:“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意为劝戒大臣们要自警自律,要善于治理你的人民,谨慎你的法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书经》则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强调“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尽心》又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

《谷梁传》中“民为邦本”、“民为贵”、“民者,君之本也”;

贾谊《新书·大政上》中则有“闻这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

唐太宗李世民《民可畏论》“国以民为本”,“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民本思想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受到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近代社会政治学的影响,对传统民本思想内涵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使民本思想走向另一个高度。

马克思思想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强调要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此论断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奉行以人文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努力实践这一思想,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一胡锦涛为领导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于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含义

(一)“人”的含义——

首先,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人民群众作为为一个历史概念,在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上有着不同的主导成分和范围,当下的人民群众是指占人口最大多数、为社会创造着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劳动者。

其次,以人为本的“人”,也是指作为社会整体的人,作为社会全体成员的人。

再次,以人为本的“人”,也是指作为个体的人、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

(二)“本”的含义——

首先,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社会而言,强调人是社会之本,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不仅作为社会成果的享受者、消费者,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不是被动的服从和恩赐的客体,而是社会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其次,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一切事物而言,强调在万事万物中人是一切之本,强调认识出发点,体现的是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即人具有最高的价值,人是世间最宝贵的。

再次,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目的和手段而言,强调人是一切实践过程之本,强调要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强调人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目的。

第四,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根本性发展目标而言的,强调人是终极追求意义上的发展目的。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综述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

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在政治上,保障人民的政治利益,积极推进政治文明进程。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在经济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保证人民经济利益。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的需要,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要求执政党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发展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持思想上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在文化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实现人们思想和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努力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健康素质;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扩大广播、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增加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更多的人有条件、有能力、有机会学习和发展;逐步改善卫生保健条件,鼓励全民健身,同时形成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荐文化创新,大力培育和弘扬先进文化。

三、 以人为本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不开的。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1、以人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2、以人为本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

3、以人为本思想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成果/赵小芒 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胡敏中 论人本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4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战略思想研究/宋士昌主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8

【4】孙向军 西方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

【5】韩庆祥,张洪春 究竟怎样理解以人为本?【A】社会科学辑刊(人学研究)2005.05(0004)10


相关文章

  • 环保以自然为本辩论赛
  • 环保以自然为本辩论赛 对方观点: 人是主体,是环境保护的实施者 1.保护环境的行为是人发出的,但此行为是以"以自然为本"为指导思想的. 2.环境是被保护者,环境自身的规律是行为准则. 3.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人去做就是以 ...查看


  • 党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1)
  • 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解决/关注民生问题?/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为什么"国家不会丢下我们不管"?) ①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查看


  • 谈话内容稳定版
  • 谈话内容 1 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正目的,1.是否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2. 有无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2 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 ...查看


  •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生活会发言稿
  •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按照区纪委和组织部的开展民主生活会的要求,我认真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一系列党 ...查看


  • 政治生活 第六课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 第六课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课前预习案] 一.[预习要求] 1.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65-67,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并识记. 2.在把握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独立完成预习自测,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二. ...查看


  • 最佳的路径
  • 14 最佳的路径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已有的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了解迪斯尼乐园景点间路径的产生过程,从而理解来自生活的灵感与伟大建筑之间的关系.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 ...查看


  • 企业管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 企业管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魏建华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 ...查看


  • 中国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
  • 杨东平<中国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 珠海文化大讲堂132讲 日期:2010年09月11日 时间:15:00-17:30 地点:珠海市图书馆一楼综合厅 主题:中国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 主持:黎棋 主讲:杨东平 主讲人简介: 杨东平,北 ...查看


  • 公务员面试解题思路之一:以人为本
  • 公务员面试解题思路之一:以人为本 凡事都跟人有关,考虑问题.作出决策都应以人为本. 公务员面试也不例外.要知道,面试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过面试,考官考察考生能否胜任岗位:考生说服.打动考官取得高分:考生之间则经考官考评分出优劣.这是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