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世界人口日的由来

一、7.11的起源: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从这一年起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联合国将这一天确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二、中国13亿人口日:

1、在中国,第一个“中国人口日”出现在1989年。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89年4月14日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1亿,这一天被定为“中国11亿人口日”。

2、1995年2月15日凌晨,一个叫赵旭的男婴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诞生。2月15日也被定为“中国12亿人口日”。

3、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个小公民为男性,体重3,660克,身长52公分。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

三、中国人口计生工作的贡献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2.41/1000,死亡率为6。4/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1/1000。总人口中,乡村人口占59.47%,城镇人口占40.53%。人口预期寿命为71.40岁。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中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但这种低水平并不稳定。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性质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也将长期坚持。

2011年7月11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表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均处于发展中国家最好水平。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68岁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类发展指数从0.53上升到0.66,是全球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成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典范。中国成功改变了人口发展轨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也为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四、现阶段中国将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

现阶段,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劳动年龄人口在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人口流动迁移活跃,城乡人口分布出现根本变化,对社会管理和人口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成为社会和谐面临的重要问题。未来一个时期,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新形

势,中国政府把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将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五、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离正常值

国家人口计生委获悉的材料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9.92,与正常值106相比有严重的偏离。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不仅农业人口中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非农业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也呈升高趋势。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甚至高达130以上。一些省份不但二胎、多胎的性别比升高,一胎性别比也出现偏高的态势。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但性别比升高最直接的原因,是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等。为了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并于2003年启动关爱女孩行动。

六、中国流动人口数量10年内翻番

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增加到2003年的1.4亿,10年内翻了一番,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

流动人口的日益庞大,将不断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压力,因此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及时有效地提供包括生殖健康在内的多种服务。

七、本世纪中国人口将先后迎来三大高峰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世纪,中国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和老龄人口三大高峰。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人口计生委了解到的。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总人口中,15岁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最大,为70.15%。因此劳动年龄人口将最先达到高峰。另外,据联合国1998年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5亿之多,到21世纪40年代也将达到峰值。中国人口总量已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相当于亚洲总人口的1/3,比世界上现有的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量还多1亿。

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时还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不到20年的时间便进入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中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

一、7.11的起源: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从这一年起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联合国将这一天确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二、中国13亿人口日:

1、在中国,第一个“中国人口日”出现在1989年。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89年4月14日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1亿,这一天被定为“中国11亿人口日”。

2、1995年2月15日凌晨,一个叫赵旭的男婴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诞生。2月15日也被定为“中国12亿人口日”。

3、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个小公民为男性,体重3,660克,身长52公分。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

三、中国人口计生工作的贡献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2.41/1000,死亡率为6。4/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1/1000。总人口中,乡村人口占59.47%,城镇人口占40.53%。人口预期寿命为71.40岁。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中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但这种低水平并不稳定。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性质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也将长期坚持。

2011年7月11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表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均处于发展中国家最好水平。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68岁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类发展指数从0.53上升到0.66,是全球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成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典范。中国成功改变了人口发展轨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也为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四、现阶段中国将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

现阶段,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劳动年龄人口在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人口流动迁移活跃,城乡人口分布出现根本变化,对社会管理和人口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成为社会和谐面临的重要问题。未来一个时期,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新形

势,中国政府把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将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五、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离正常值

国家人口计生委获悉的材料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9.92,与正常值106相比有严重的偏离。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不仅农业人口中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非农业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也呈升高趋势。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甚至高达130以上。一些省份不但二胎、多胎的性别比升高,一胎性别比也出现偏高的态势。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但性别比升高最直接的原因,是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等。为了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并于2003年启动关爱女孩行动。

六、中国流动人口数量10年内翻番

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增加到2003年的1.4亿,10年内翻了一番,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

流动人口的日益庞大,将不断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压力,因此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及时有效地提供包括生殖健康在内的多种服务。

七、本世纪中国人口将先后迎来三大高峰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世纪,中国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和老龄人口三大高峰。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人口计生委了解到的。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总人口中,15岁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最大,为70.15%。因此劳动年龄人口将最先达到高峰。另外,据联合国1998年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5亿之多,到21世纪40年代也将达到峰值。中国人口总量已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相当于亚洲总人口的1/3,比世界上现有的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量还多1亿。

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时还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不到20年的时间便进入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中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


相关文章

  • 世界人口日的由来
  • 世界人口日的由来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1989年,在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在其第89/46号决定中建议国际社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以便把 ...查看


  • 711便利店经营理念02
  • 一.便利店经营开发过程中注重的五大要素 在日本的零售业中,便利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便利店的开发最主要考虑的有5个因素,即店址.时间.备货.便民和管理.日本7-11便利店在这几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首先,与其它零售店和便利店不同,店铺的选 ...查看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及历年主题
  •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 ...查看


  • 2012年各国人口排名
  • 2012年各国人口排名 (美国人口普查局) (200多个国家与地区被分成六类十三级:) 人口超级大国 (1级) 1中国 13 6920 2232 (中国大陆 13 3861 2968 ) 2印度 11 6607 9217 人口大国 (2-3 ...查看


  • 科索沃民族问题的由来
  • 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概念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民族主义概念包含了民族.种族.国家认同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 ①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 ...查看


  • 愚人节的由来
  •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是西方也是美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4月1日.愚人节与古罗马的嬉乐节.印度的欢悦节有相似之处.在时间的选择上,与"春分"接近.在这个时间天气常常突然变化,仿佛大自然在愚弄人类. 对于愚人节的起源众说纷 ...查看


  • 四大洋名称是如何得来的呢?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地球上的这四大洋,人们都比较熟知,那么"四大洋"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呢? 一.太平洋--&q ...查看


  •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1
  •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香港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知道香港的经济特征,理解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香港的交通.旅游.信息和教育状况,理解其 ...查看


  • 家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 家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高,照顾家庭的时间将越来越少.但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可以让远程照顾小孩.家庭宠物等成为一种可能.人们在可以繁忙工作的同时,在远程就了解自己家庭概况,及时作出分析与判断. 随着网 ...查看


热门内容